配色: 字号:
骑文探古访百村(22)
2016-06-01 | 阅:  转:  |  分享 
  
《探访古村落》022期:芦苞镇长岐村-2016-04-16Tips:点击上方蓝字【探访古村落】查看往期我们的乡路和心路记住乡亲乡情,记叙乡悦
乡愁byNewman策划佬做的广告文案,曰:此地有一个长寿村,快来呀!“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想长命百
岁的傻瓜快进村来啊。嗯,我从来就不相信有长寿村之说。他们说的长寿村,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哇好长,喝口水先)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
长岐村。今天我们进村了,可算是傻瓜?听听故事——在很久很久的以前……800多年前,宋朝的杨万里(1127—1206)被派到广东做官
。当杨大人乘船经过北江边的胥口镇时,观此两岸芦苇丛生、荻花瑟瑟,他不禁诗性大发:“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芦荻叶深蒲叶浅,
荔枝花暗楝花明;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哈哈为官的诗写的不咋样呢,得罪杨大人了。这位杨大
人,是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诗词四大家”的诗人杨万里。这首《明发青塘》里的“青塘”,古称“胥口镇”,也即今天的芦苞镇,长岐
村便在此镇之内,村镇之间相距二十华里。有问有答——长岐村的方位?三水区中北部。古三水县的名由?源于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此地而得名。
长岐村始建年代?于明代开村(1368-1398年,明太祖洪武年间),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清朝(1678年)。长岐村的景况?村庄依山
傍水,村前两口大池塘引入北江水,若划起双桨会很荡漾,村子背靠一座小小的文笔山,此山矮,却可娱,是村之顶峰。长岐村的环保?村庄周边没
有工厂,自然生态得以循环造福,因而呈现一片青绿田园。该说说“长寿”的依据了吧?公文说:“长岐村被誉为三水(县区)的长寿古村,在12
00多名村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15名,其中80岁以上的有62名”,哦,嗯,这个依据可以接受。刚才进入芦苞镇辖区后,我们沿芦
苞涌向东行驶了六公里左右,开上长岐大桥,就进入了长崎村的境地。珠江水系里有一小小的支流“九曲河”,它在蜿蜒入北江之前,岔开了一条水
路流向西江,就在开岔之处,长岐村于此临水而建。水向西流出,又从南面流进,形成三面环水之境。长岐村就这样盘踞于商船云集的环水之境。在
古镇四周的水网上也星罗棋布着不少傍水而建的自然村庄。古今船舶往返于纵横密布的大小河涌,离达于星罗密布的村庄岸埠,为村民们带来物物交
换的这种自古以来的物物交易,让他们生存和生活至今。村口有两个大池塘,引自北江水,边上并排立着四株几人合抱不来的大榕树,水纹映衬百年
榕貌,塘波闪烁九树香影,“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宋·康与之)。这四株榕树中,靠北的那两株是品种不同的榕树,一株大叶,另
一株小叶,经过长久时间的生长,竟能融为一体,长出的叶子一边大一边小。村里人说,每年夏天在其中一个池塘里栽下荷花睡莲,至初秋,竟可满
塘荷香,“如是,村口上下两塘,一塘是古村倒影,一塘是风摆荷叶,远远望去,古村山水独好”。村中有一口古井,是为“长寿水”。这里也是远
近闻名的温泉村,温泉温度在42-46摄氏度。前些年,村里投资在后山上筑了一个水塔,将温泉水通过管道送到每家每户,旧村人家的水龙头一
拧开,流出暖暖的温泉水。长崎村的各姓宗祠面向池塘呈一字排开,有钟、何、黄、卢四大宗祠。卢氏家族是最庞大的,全村一千多口人中(含陈、
徐、郭、吴四小姓),卢氏占了一半。然而人数最多的卢氏并非开村之祖,甚至是四大姓氏中定居最迟的一氏。开村之祖是钟氏,来自花县。与钟氏
同出于花县的黄氏随后亦安家至此。及至黄氏定居百年之后,从东边的神山镇来了卢时忠父子三人,他们因为家乡人口过多,而被迫到外地去讨生活
的,当他们行至三水与花都交界处,见这村庄风水甚好,遂客居此地为村民做帮工,落籍定居,开枝散叶,最后“做大了”,转而成为村里的第一大
姓。这卢姓父子三人当然就是卢氏宗祠的祖宗了,“卢时忠于大明年间来本村……忠号岐初,故本村名为长岐,又名岐山”——这是文革动乱中被毁
的族谱上所记载的。幸好,卢氏后人自海外带回了族谱影印本。这影印本的记载还道出了村名的来历:村子西侧曾有一岐山古庙,在建村之前就已存
在,由是村随庙名定为“岐山村”。后来,卢氏人丁兴旺而成为村中大姓后,“觉得这村名恐犯了古庙忌讳”,便改村名称长岐,取长期居住在岐山
之意。现时,在长岐村里还能找到的最老的建筑物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老屋,房根墙脚下筑有红色岩石,据说是自西江用船运来的。
而始建于明末清初的钟氏、黄氏、卢氏宗祠,几经翻新仍依稀保留着原貌。尤其是卢氏宗祠,里面留下的壁画和雕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们已经成
精了,化诗了,“明月有缘成知己,清风无碍结良俦;沧桑历练人应健,碧海苍穹黄鹤浮”,知道出处吗?每座姓氏的宗祠之后是本姓历代村民的住
房。每棑姓氏的宗祠之间隔着一条长巷。各姓宗祠的后面,本姓各户的房子顺次建成,它们美观、划一、坚固,排列着往山顶延伸,越往后,房越新
,辈份当然也越年轻。行走在宽巷上的石板路时,可见到有两三百年历史的壁上灰雕。一些古屋的四角安着巨大的“笨脚石”花岗岩柱。古屋内部格
局多为一厅四室一厕一天井的格局,石雕、灰雕、壁画一应俱全。屋里还有一条暗道。暗道一般通往邻里,平时作为下水道之用,有砖头掩盖,若是
哪家人不小心遭遇暴徒强闯,居民便可推开砖头穿过暗道溜到邻居家里躲避。暗道也有通向屋外巷道的。在村后的山坡上俯瞰山下,百来间古屋“飞
檐画栋,镬耳耸立;由麻石、青砖和洋灰铺成的二人宽巷道在古屋间交错相连,一路拾阶而下,自文笔顶直通村口水塘,笔直而划一;村口两侧还有
特地留出枪口、侦查口的更楼,飘出水塘而立,夜夜通报平安”。当年的每条小巷都有三两闸门,并有更夫巡守,若有险情,放下闸门后,强盗进不
来。村中长辈回忆说,很多以前有的闸门、雕刻、神像和民间风俗,在文革时期都遭到了破坏。还曾有一支红卫兵拆除队伍开进村里,他们想拆卢氏
祠堂的壁画,立时有500多名村民闻讯赶来保护且日夜不间断,最终才令红卫兵拆除队伍知难而退。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因生活转好,村
民陆续搬出古村,住到在古村外修建的几片整齐新居去了。古村仅有少量村民留下来。还好啦,政府没有见死不救。按照政府规划,市区镇三级将“
滚动乡村慈善会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对长岐古村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条参观线路、两廊一亭、温泉小景、文化风貌墙以及展馆等已打造出雏貌;内
巷道铺砌、一廊一亭、私塾、书舍也已修葺一新;温泉小景等升级方案已完成……芦苞镇还将组织专人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提炼升华并包装
加工,拟出一本有关长岐古村文化的书籍,结集出版,公开发行……政府拟筹办创建一批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创作基地……2008年,长岐村
入选广东省首批古村落。它前后入选的好名份还有:佛山市首批30个特色古村落、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佛山市文明村、佛山市十好
和谐文明村居、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三水示范村……比较重实际的名份,是被纳入“佛山市古村活化升级项目”——2016年3月初,佛山
市通报了首批13个特色古村落活化升级考评验收情况,这些村均在86分以上,其中最高得分是三水区芦苞镇长岐村,96.5分。除了有好名份
光宗耀祖,还有大明星光临古村——2015年6月,《十二道锋味》摄制组进驻长岐古村,谢霆锋、羽泉、马苏等明星走进芦苞长岐,宁静淳
朴的古村一时成为红娱焦点。嗯,它要红下去还需要很多焦点。但是,红的前提是维护古村、复兴古村。在维护古村方面,确实看得到推动古村硬件
优化的景象,镇府实施了长岐古村与邻近的三水温泉度假村的整合,还将与周边的星悦水城和独树岗古村等旅游资源形成联动,欲吸引更多珠三角短
途客到访以增厚人气价值。在复兴古村方面,我查到:芦苞镇正在着手挖掘“长寿文化”、“私塾文化”、“红头巾文化”、“传统婚嫁仪式”、“
龙舟竞渡”、“千叟宴”等传统文化活动,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直观感受乡村文化。很好,为镇府点个赞!只是,“记
住乡愁”这句话是个病句,别因为看到中央电视台4频道天天在播这个词您就套它来用,它错您也跟着错?离开长崎古村,行驶在回广州的高速路上
,有些许想法。我以为散落在各地的离乡人应有一个可实施归属感的通道。但凡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和童叟相携山林耙食以及田间汗作土屋血亲之类的
昔时故像,是许多远行者挥之不去的家乡记忆。于长崎,不管是离乡淘金的,无论是背井经商的,抑或是飘洋打工的,无不期盼留守者和行政者——
善工古村文物的维护与务实古村文化的复兴。善工古村文物的维护,能让离乡了的亲友们加重自豪感,心系故乡人,记住乡情乡亲;务实古村文化的
复兴,能让离乡了的乡亲们增厚归属感,连绵思乡情,叙发乡悦乡愁。乡愁是叙发的,不是记住的。记住的,是乡情,是乡亲。记住乡亲,必须的。2016-04-16文图源自百度文库钮海津《探访100个古村落:芦苞镇长岐村》(2016-04-16)古村落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也像是一本地理人文记录本,我们可以从尊敬“他”和珍惜“它”之中获得方方面面的知识、获得林林总总的教益。(钮海津)一起来投票吧3434
献花(0)
+1
(本文系钮海津的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