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对于心气盛衰的解释
2016-06-02 | 阅:  转:  |  分享 
  
中医对于心气盛衰的解释中医讲“心藏神,肝藏魂”,心、肝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两个脏腑。在不同的年龄段心肝有不同的变化。我们如何抓住心、肝在不同
时期的特点、变化规律,全方位的预防疾病?在此,我们看看东城中医医院于作洋教授怎么说!幼、中、老人人都会心气虚心气对于每个人都非
常重要。从健康来说,心气是否充足,决定着一个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大家都知道,血液是人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重要途径。中医认为,推动
血液运行基本动力就是心气。心脏的搏动除了依赖心气的推动外,还要依赖心气的调控作用。所以,心气充沛,血液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若心气虚
,血液运行就缓慢,就导致血瘀,血瘀又反过来造成血液运行不畅。因此心气不足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我们的健康长寿。再从事业的角度来看,心
气充足的人很容易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是指心气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
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全身所有的生命活动,包括思维、精神状态、意识活动、心理状态等等,都是心气所支配和掌控的。若
想事业成功,就必须需要心气充沛的心脏。然而,《黄帝内经》认为女子“五七”35岁,男子“五八”40岁,是人体由盛转衰的时期,心气也
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心为君主之官”,因此心的衰老造成的心气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所以,养生平时要注意养心神。不能轻易“
动心”,“伤心”“操心”“分心”。更不要说什么“伤透了心”“心都碎了”。心气盛衰自我判断其实心气虚是最容易发现的,在生活中如
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有心气虚的情况?大家记住四句话,其代表的表现基本可以判断是不是心气虚了:1、在体合脉,表现:心慌、气短、胸闷;
2、其华在面,表现:面色恍白;3、在窍为舌,表现:舌淡苔薄白;4、在液为汗,表现:自汗。进一步解释,首先“在体合脉”,是指心
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这个我们在说心气的重要性时,已经提到了。所以如果心气虚,心脏就无法有规律的搏动,就会心慌、气短
、胸闷。如果暂时性的例如运动员比赛跑一万米,跑完了感觉心慌、胸闷,休息一会就好,这当然不是心气虚的表现。第二句“其华在面”,是指
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心气足,血脉充盈,面部红润光泽。心气虚,面色恍白;心血亏虚,则见面色无华
;心脉痹阻,则见面色青紫;心火亢盛,则见面色红赤;心阳暴脱,可见面色苍白。第三句“在窍为舌”,就是指心的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常变可从
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再通俗点讲就是如果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舌体是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果心有病变,亦可从舌上
反映出来。先从颜色来说,虚的时候舌质颜色很淡,心气虚到一定程度,紫色就逐渐出现。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再从舌苔的颜色来看,
会有白、黄、黑的转变过程。第四句在液为汗,是指汗液是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的。汗液的生成、排泄与心血、心神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汗出
过多,津液大伤,必然耗及心精、心血,造成心血虚。心气虚的汗出,属于自汗,临床表现以前胸和后背出汗为特征。自汗是指白天不因疲劳(如白
天下地干活),或无明显诱因(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而时时汗出,活动就加重出汗的症状。多动的小孩可能心气虚小孩心气虚,最主要的表现是
多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大多数人有个错误认识,认为这仅仅是症状,不会发展成疾病。事实上临床所见,儿童心气虚则心不藏神,就出现注意力缺
陷和无目的多动表现,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儿童多动症”。中医四诊所见: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多动,言
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入眠困难,记忆力差,白天稍一活动就会出现自汗,偏食纳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献花(0)
+1
(本文系余兴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