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北卷
2016-06-04 | 阅:  转:  |  分享 
  
2015年本试题卷共页,大题小题。全卷分。考试用时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

B.镶(xi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n)飞

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

D.菜肴(yo)酣(hn)畅蒲(pú)公英拂(f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B.博翘楚以逸劳固若金汤

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

D.矫情所向披靡汗流背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传播的关键措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表现、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还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诗是湘云、黛玉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完成6题。6.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三、()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D.侯居常三年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

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一无所慕与无所惧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113分)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C.古之廉者,无所慕不廉D.在作者看来,郭古之廉者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14.,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17.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4分)

19.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丹江口水库,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①包含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不超过80字。21.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4分)

构字部件:禾亻口日又月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22.80字。(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绝密★启用前

2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2.3.4.5.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C7.8.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3分)10.(3分)11.(3分)C12.(9分)

(1)(3分)

(2)(3分)

(3)(3分)

13.(3分)



14.(8分)

(1)(分)



(2)(分)



15.(5分)

(1)(2)

(3)(4)

(5)(6)(7)(8)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4分)E

17.(4分)

18.(4分)

19.(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4分)

示例:

21.(4分)

22.(4分)

示例一:

答案示例二:共601小题)

23.(60分)















武汉市汉南一中张大勇精校整理





B.



A.



C.



D.







献花(0)
+1
(本文系君子去甚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