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宣威
2016-06-08 | 阅:  转:  |  分享 
  
宣威饮食文化一、宣威历史沿革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民族有汉、彝、回、苗。辖榕城、来宾、倘塘、格宜、田坝、羊场、板桥7镇及17乡。宣威历
史悠久。1276年设沾益州,属云南行中书省曲靖路。1727年设宣威州,隶曲靖府。民国初改设宣威县,1954年改名榕峰县,1958
年复设宣威县,现隶属曲靖地区。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设宣威市。宣威市花—杜鹃二、宣威特色小吃(一)宣威火腿宣威火腿产地曲靖宣
威市,又称云腿。为中国三大名腿之一。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广泛腌制宣威火腿。每年冬季,采用刚宰杀的肥猪前腿和后腿部分,
整块取下,辅以食盐、香料腌制,晾干水分,储存干燥处,储存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香醇。1918年,浦在廷创办“宣和火腿罐头股份有限公
司”。1923年宣威火腿罐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地方名特产品赛会上受奖出名。孙中山先生为宣威火腿题词:“饮和食德”,并赠奖章。宣威火
腿名声大震。2009年,宣威火腿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来云南必须带走的特产——宣威火腿_标清.mp4来云南必须带走的特产来云南
必须带走的特产——宣威火腿_标清.mp4——来云南必须带走的特产——宣威火腿_标清.mp4宣威火腿来云南必须带走的特产——宣威火腿
_标清.mp4_来云南必须带走的特产——宣威火腿_标清.mp4标清来云南必须带走的特产——宣威火腿_标清.mp4.mp4(二)宣威
土八碗在宣威,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作八样扣菜,当地称作“宣威土八碗”:百合丸子、蛋卷、韭菜根、蹄膀、腌菜肉、白菜、树胡子、南
瓜。树胡子,又叫地胡子,它是许多扣碗的衬菜,也可以包裹在肉馅外面做成丸子状。是地地道道的山珍,是寄生在山林硬杂木根上的苔藓类植物
,吃起来脆生生的,也很筋道,口感很好。(三)宣威黄豆腐宣威黄豆腐产于倘塘、宝山两镇,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黄豆腐品质优良,
精选本地黄豆,以山泉水、酸浆、姜黄等为配料精制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剂、人工色素。其黄色是用纯天然植物(中药材)姜黄煮制而染,色泽鲜黄
,质地硬实丝直肉嫩。制作黄豆腐的工艺非常独特,通过黄豆去壳、泡豆粒、磨浆滤渣、涨浆、点浆、包块、淹制,煮挂等传统工艺。食法多样
,可直接食用、可干食、炒食、煮食、煎食、凉蘸、烧烤食用等,臭后煎食风味更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三)菜豆花地道的宣威菜豆花
,是先将上好的黄豆加水磨成浆,滤去豆渣,剩下浓浓的豆浆放在大火上煮开了,投入相当数量拦腰切成细条的白菜,改用小火缓缓地煮,豆浆就慢
慢地增起来,逐渐与菜一起凝固。这样做出来的菜豆花,可谓纯天然,没有任何添加剂。白色的豆花中包裹着菜叶,白绿相间,既有豆浆的清香,
更有白菜甘甜。吃时打一碗糊辣椒蘸水,口味重一些的,蘸着蘸水吃,喜清淡的,更喜欢那原汁原味的素净,集健康、营养、绿色于一身。四、白糖
主产于宣威市西泽乡符家湾,现已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因其色白、味甜而得名。白糖工艺是西泽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符家湾对河两岸熬白糖
人人得尝”,“不尝西泽白糖,枉来西泽一趟”,都是人们对白糖的肯定。西泽白糖是选用优质的玉米为主料,上等的大麦芽为辅料,经过磨面、
煮料、过滤等工序得至含糖较高的糖水,在火上把水熬干后得到红糖稀,红糖稀在固定的装置上通过人工拉拨后变硬变白,形成白糖。用白糖包上
豆面或阴包谷面呈葱杆状制成丝窝糖。在红糖稀内加入炒熟的花生、核桃仁或凤尾花可制成花生糖、核桃糖和凤尾糖。?五、法着酒产于宣威市
东山镇法着村委会,系优质纯玉米酒,以品质纯正,口感良好,喝后不打头而出名,具有清、醇、香、甜等特点,有“宣威茅台”之称,与该地清甜
可口的水质,优美的自然环境,纯熟的酿酒技术分不开。生产历史较长,年产500吨左右,市场供不应求。六、杨柳豆面汤因源于宣威市杨柳乡
而得名。“小娘娘,擀面汤,擀成薄薄片,切成细麻线,公公吃了八大碗,婆婆吃了九桶半”。这是一支流传在该乡二百多年的儿歌。七、火腿
铜锅洋芋闷饭火腿洋芋闷饭是宣威人最平常且是最爱的一道小吃。每每吃厌了主食,人们都会来闷上一锅火腿洋芋饭来调节口味。其做法也
很简单,把火腿和土豆切成丁,放入铜锅底部,加水和食盐,再将饭覆盖在上面,待水闷干后,再将饭和火腿洋芋混在一起就可食用了。如果再配上
一点泡菜,那绝对是完美的了。浓郁的香味和口感绝对让你终生难忘。或许,这个是地方不够精致,但它却始终有着一股诗卷的气息。每一道菜,每一座雕塑,每一条河,都有着它特有的含义。从而组成了一座有生命力的城。一座我爱的城。谢谢观赏!
献花(0)
+1
(本文系莫离露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