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冯五金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简介
2016-06-11 | 阅:  转:  |  分享 
  
.4-山西中医2015年8月第31卷第8期SHANXIJOFTCMAug.2015Vo1.31No.8

·名医经验·

冯五金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简介

贾志新指导冯五金

关键词:冯五金;复发性口腔溃疡;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1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5)08—0004—02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以口腔黏膜发生局限而浅

表的溃烂为特征的口腔疾病,溃疡局部灼痛明显,

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中医学将其

归属于口疮、口糜范畴,并按病因将其分为虚火和

实火两大类。古人对本病的病因认识主要责之于

外感、内伤以及内外相合。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

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认为其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

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

微量元素缺乏,遗传背景与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

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

境等)可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口腔溃疡特

征性病损。多选用局部对症治疗,常用抗菌、抗病

毒、止痛、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等,但疗

效不确定,且复发率高,还常伴有一定的毒副作

用。冯五金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该

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获显效,现择其

要义简介如下。

1从虚论治。调和阴阳

口疮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结合临床实践,

导师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正虚无力抗邪外出,使

毒邪羁留体内,每遇感邪或正虚之时诱使伏邪发

病,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衡,故治疗时应平调阴阳

寒热,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正如清·齐秉惠《齐

氏医案·口疮》所说:“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

下焦阴火,各经传遍所致,当分辨阴阳虚实寒热而

治之。”然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

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

腔唇舌,因此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

皆有关,尤与心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由于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

室建设项目·冯五金工作室。

作者简介:贾志新(197O一),女,讲师,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

感邪有寒热性质的不同,说明正虚亦分阳虚阴盛,

阴虚阳盛。总之,临证当辨明脏腑,分清气血阴阳

诸虚证的不同,因证施治,治病求本。如见大便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属阴虚者,常配伍生地、知母、玄

参养阴清热解毒;肢冷,舌红、苔白厚,属肾阳虚者,

常配伍肉桂、附子等治之;患者乏力倦怠,溃疡反复

发作,经久不愈,加黄芪、甘草以益气敛疮;若见面

色萎黄,局部溃破痛甚者,加当归、川芎、丹参等以

行气活血止痛。

2重视伏毒。祛邪为要

口疮在缓解期表现为邪伏状态。而发作期的

l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口腔黏膜红肿糜烂、灼热疼

痛,心烦,口干舌燥,或见尿黄便干,舌红苔厚等热

毒炽盛的证候,符合温毒局部红肿疼痛、甚则溃烂

的临床特点。因此,导师认为该病既属伏邪为患,

又属温毒范畴,是伏气温毒,简称“伏毒”,其病机

可归纳为正虚邪盛,蕴毒上攻,浸渍于口,治疗时除

了扶正治本外,在发作期宜急则治标,去其有余。

热由毒生,邪毒不除,则热不去,当务之急,必先清

热解毒,如见发热,溃疡多发,红肿灼痛明显,伴口

臭,便秘,属热毒燔灼者当以清热为主,方用清胃散

加减,并常配伍大黄以清热泻火,给邪以出路。如

湿毒偏盛,常配伍藿香、木香、砂仁等,使湿去正安。

然口疮溃破,说明毒有外泄之势,治疗又要因势利

导,透邪外出,常用的药物有石膏、金银花、连翘、升

麻等。总之,导师认为该病应属伏毒为患,发作期

的治疗应以清泄里热为主,兼顾透邪散结,缓解期

则扶正养阴为主,这也正是伏气温病的治则之一。

3中西结合。病证兼顾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所

致,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是上皮细胞间发生水肿

形成内疮,局限性坏死而溶解为溃疡。因此导师常

在方中配伍黄芪、生甘草,益气解毒,而西医则认为

是调节免疫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明Hj,黄芪具

山西中医2015年8月第31卷第8期SHANXIJOFTCMAug.2015Vo1.31No.8·5·

有增强细胞、体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存在着免

疫调节作用;甘草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

用,直接参与机体抗炎、抗毒、抗过敏反应,具有消

炎、止痛、解痉等药理作用,对病理状态下的人体

免疫功能呈现正相调节作用。此外,为了加强免

疫调节作用,取得远期疗效,运用中药治疗的同

时,常配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隔日

肌注,3个月为1个疗程,起到调节免疫、稳定肥大

细胞膜、抗过敏的效力,同时增强体内巨噬细胞的

功能,可治疗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细菌、病毒或真

菌性细胞内感染所致的口腔疾病,阻断病原的复

制,防止疾病的复发J。对于年长体弱的患者,还

经常配合叶酸片、复合维生素B、康复新液等改善

局部营养,促进口腔黏膜愈合。有研究表明:卡介

苗多糖核酸与多维元素结合治疗本病有一定疗

效J,且甘草甜素与维生素B结合的化合物解毒

作用最强。可见,中西结合,能优势互补,病证兼

顾,加速溃疡的愈合,减少复发,提高远期疗效。

4典型病例

韩某,女,25岁,于2014年3月3日初诊。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O余年。患者自幼患口腔

溃疡,每遇精神紧张或进食辛辣食物而发病,曾用

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发作后不易愈合,甚

则影响进食。诊时见口腔黏膜近右下唇处有一绿

豆大小溃疡,疮面赤红、微肿,身热,纳眠可,二便

调,舌红、苔白,脉濡数。既往体健,无过敏史。西

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湿热

化火,燔灼口舌。治以清热燥湿解毒。方选清胃

散加味,药用:黄芪、当归、生地、丹皮、连翘、生甘

草各l5g,生石膏、蒲公英各30g,升麻12g,黄连

10g,肉桂3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卡介菌

多糖核酸注射液1mL,隔日肌肉注射1次,连用3

个月。康复新液10mL/次,每日3次,口服。

二诊:患者述服药1天后疼痛消失,3剂药后

口疮消失,有手足心热感,心烦不寐。辨为阴虚内

热,虚火扰神。治以养阴清热,安神除烦。药用:

生地、熟地、生龙骨、生牡蛎、生甘草各15g,地骨

皮、百合、珍珠母、白芍各30g,青蒿、秦艽各10g,

丹皮20g,银柴胡12g。7剂,每日1剂,早晚分

服。

三诊:药后手足心热明显减轻,心烦有所缓

解,继服二诊方7剂,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未再

复发。

按:本案患者患病多年,导师认为湿热化火,

浸灼口舌,治以清热燥湿解毒,方用清胃散加味。

其中黄连苦降泻心胃之火,宗《内经》所云:“诸痛

痒疮,皆属于心”;蒲公英味甘能补,味苦能泄,微

寒能清,使虚热得解;连翘质轻性寒,功擅清上焦火

毒;石膏辛寒解肌,透邪达表;生甘草清热解毒消

肿。诸药合用,既能清泄上焦之热,还能燥湿解毒,

使上焦之火或从表解,或从下泄,总以因势利导、祛

邪外出为目的,体现“其上者,因而越之”、“火郁发

之”的治则;升麻升阳透邪,可宣达郁遏之伏火,具

有升散之功,与黄连、肉桂、蒲公英相配,既清上焦

之虚火,引火归元,又可调畅脏腑气机,使气血调

和,肿消痛减;生地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

味甘辛苦,性温,能活血、止痛、润燥滑肠,合黄芪共

奏益气补血行血,托毒外出之功;配伍丹皮凉血活

血,4药相伍,气血得生,血热得清,补而不滞,凉而

不遏,去苑陈荃,瘀热之毒尽消,促进了溃疡的愈

合,体现了伏邪温病治疗中“顾护阴液”的原则。

纵观全方,有黄连、蒲公英、连翘、石膏、生甘草之

“清”,又有升麻、石膏、当归、丹皮之“透”,更有生

地、当归、黄芪、肉桂之“养”,虽以清胃散为基础,

但经过加昧,使清中有补,补中有泻,既能养血生津

以扶阴抑阳,又使温热之伏邪外透下泄而邪去正

安。药后虽有虚热之象,经养阴清热治疗后逐渐病

愈。

导师常说,治病的思路方法很重要,即方随法

立,法随证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整体论治与

西医对症治疗相结合,汇通中西,标本兼顾,此乃治

疗成败之关键。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师古泥古,因循守旧,尽管有些方药也为临床医师

所常用,但是否能运用得当,更需要不断实践、总

结。

参考文献:

[1]杨金泉,何海波.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

与实践,2010,23(2):148.

[2]刘清华.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概述[J].中国中医

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3(9):84.

[3]彭于治,康剑勇,叶韵瑶.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多维元素治

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

8(11):166—168.

(收稿日期:2015一O5—08)

本文编辑:原道昱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