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应该怎样吃何时吃才最健康
导语:水果,是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食物之一。水果到底能不能空腹吃,何时吃最好呢?一直以来,关于水果的说法层出不穷,究竟孰对孰错呢?
说法1:“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的水果是银,下午的是铜,晚上的是铝”。
没有根据。水果还是水果,人还是那个人,上午和下午有那么大区别?完全不合常理。说法2:饭前不要吃水果。错误。饭前吃水果既不会影响消化吸收,也不会增加进食总量,完全可以。
说法3:饭前吃水果有助减肥。
正确。与主食、肉类等相比,水果体积大,能量少,有助于减少正餐能量摄入,故有助于减肥。当然,到底减不减肥,最终还取决于总进食量以及运动量。
说法4:饭后吃水果易发胖。
正确。正餐已经吃饱,之后再强吃一些水果,增加了能量摄入,把胃“撑”大,容易导致肥胖。
说法5:睡前不要吃水果。
大致正确。临睡前不要吃任何食物,包括水果。但睡前一两个小时吃水果应该是可以的,尤其是那些在其他时间顾不上吃水果的人。
说法6:吃饭时不宜吃水果。
没根据。吃过水果沙拉的人都知道,吃饭时吃水果没有任何问题。
说法7: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
对同一种水果,这种说法基本是正确的,但对不同种类的水果,就未必正确了。因为甜度不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还与糖的种类(比如果糖比蔗糖甜)、酸味有关。
说法8:水果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基本正确。水果的色素大多是胡萝卜素、叶黄素、类黄酮等,这些物质具有很好的营养作用。深色水果含这些物质更多一些。
说法9:水果升血糖比较快,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错误。只有部分水果,如西瓜、香蕉、菠萝等升糖指数(GI)较高,升血糖较快,而其余大部分水果,如苹果、梨、葡萄、桃、橘子等,升血糖不快。糖尿病防治指南鼓励患者摄入水果。
说法10:孕妇多吃水果宝宝皮肤好。
错误。宝宝的皮肤或其他器官的发育取决于妈妈整体的营养状况,而不是水果。倒是见过很多因为大吃水果而致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说法11:宝宝要多吃水果。
错误。婴幼儿饮食应保持均衡,奶、蛋、鱼虾、肉类、蔬菜、粮食等与水果一样重要或更加重要,吃太多水果势必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导致宝宝营养较差。
说法12:水果都是低能量食物。
错误。大部分水果含水量较高,只能提供较少的能量,但有些水果,如香蕉含较多能量,不亚于土豆;榴莲的能量也不少,因其脂肪含量较高。就算是低能量的水果,如果你一天吃很多,能量摄入也可能超标。
说法13:水果都是碱性食物。
正确。绝大部分水果都是碱性的,不管它吃起来有多么酸。
说法14:水果榨汁食用更好。
错误。水果榨汁喝,也许更利于消化、吸收,但却容易造成营养素损失(氧化破坏,或者因过滤而流失)。
说法15: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说法16:“坐月子”不能吃水果。没道理。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产妇应该适当补充。
说法17:空腹不能吃水果。
没道理。关于“空腹不能吃的食物”的谣言总是特别多。 我们常说的""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是中医传统重要分类法中的""性味""。
""性""体现了药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寒凉药被认为有清热泻火解毒的能力,温热性药则般有温中助阳的作用。
""味""最初就是指中药的味道。
至于T.A的科学依据:
传统中医最初给药物分类的时候,显然没有参考某些科学标准,毕竟科学从19世纪才真正建立起来;
传统中药分类也很难与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致。
在传统中医里,味·行·脏·腑(腑去掉焦)·官·主等等,都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对应,这种对应的真正来源是形而上学而非实践检验,像这样到处充塞的形而上学让传统中医理论极难检验
但这并不是说中药无效。理论的缺陷可以用大量的尝试来弥补。中医形而上学理论与实际疗效之间的环节就是长时间·大量的治疗实践。
就以芒果来说,T.A含有大量的果糖,T.A进入人体后不能直接利用,必须转化为糖原或者葡萄糖才能为人体供能。这个过程主要在肝脏内完成,与人体的血糖平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T.A进行得很慢,很多人还有先天的果糖不耐受症,如果大量摄入果糖丰富的食物就会让肝脏不断放出信号降低血糖,诱发了低血糖,表现为头晕·乏力·目眩·恶心等。
而芒果还有其T.A情况。T.A在分类上属于漆树科,在果皮中含有很多漆酚类物质,并在成熟后渗入浅层果肉,会令很多敏感体质的人发生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口腔炎症·水疱,过敏后还会发生全身性的湿疹。
总得来说,食用芒果可能引发的低血糖和接触性皮炎的症状,的确有点像中医说的那样有""湿热""的属性,我们只是要提醒自己,这个""的确""的功劳不是中医理论,而是中医实践:
没有千百年的""尝""试,仅凭中医理论绝不能推测出任何水果有任何性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