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W020160612613598818769
2016-06-12 | 阅:  转:  |  分享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i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朔州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6月天津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工程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途径朔州市怀仁县、应县、

山阴县、朔城区,忻州市代县、原平市。

本项目北端在大同地区连接在建的大张高铁以及规划的集大客

专,形成蒙西至山西旅客交流主通道和与华东、中南交流重要通

道,以及山西与北京交流的辅助通道;南端与既有大西客专原平至

太原段连通,全线贯通大西客专,成为晋北地区与山西省内各地交

流的主通道,以及晋北与华东、中南、西南、冀中南旅客交流主通

道。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华北北部地区的快速铁路客运网。

1.2建设项目概况

(1)线路走向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由在建大张铁路预留大西客专

终点处引出,折向西南并行韩原铁路引入既有怀仁东站。出站后继

续沿韩原铁路、二广高速公路之间走行,进入应县境内,设置应县

西站。出站后上跨荣乌高速向西南走行,上跨211省道和河阳大道

后设山阴南站。继续沿北同蒲铁路西行,上跨朔州绕城高速公路后

折向南,设朔州东站,出站后线路向东南进入恒山隧道,进入忻州

市境内。出隧道后线路沿北同蒲铁路东侧西南走行,设代县西站,

出站后继续向南走行接大西客专远期预留线同期实施位置

DK152+600至设计终点(樊家庄线路所)。

线路先后经过朔州市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朔城区,忻州市

代县、原平市,新建线路长度约147.3km。

(2)主要工程内容

下米庄(不含)至樊家庄段(含):CK185+525(大张高铁设计

终点)~CK332+779,新建正线长约147.3km;新建车站5座,均为

中间站;正线共有路基长度约15.6m,占线路总长度约10.6%,桥梁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4

长度约116.7m,隧道长度约15.0km。

工程不设动车设施,依托大同南动车存车场。

应县西和朔州东设综合维修工区,共2处。怀仁东、山阴西和

樊家村线路所分别设值守点。不设路桥车间,路桥车间相关业务考

虑由大张客运专线设置的阳高南路桥车间承担。

生活供水站有5个,分别为怀仁东站、应县西站、山阴南站、

朔州东站、代县西站。生活供水点6处,其中线路所1处。

工程新建3座AT牵引变电所,2座分区所,5座AT所。

全线房屋面积总计80312m2,新增定员总计815人。

工程各站利用空气源热泵、电采暖,不设置锅炉。

(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发展条件;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

最大坡度:20‰,困难30‰;

牵引种类:电力;

列车类型:动车组;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最小行车间隔:3min;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4)施工组织

全线施工总工期4.5年。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2.1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

根据各环境要素环评导则要求,本项目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线路两侧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外各300m以内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5

区域;施工便道两侧各30m以内区域;站场、施工营地、取土场、

弃土(渣)场、大型临时工程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对金沙滩省

级森林公园、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桑干河省级湿地公园、桑干河省

级自然保护区、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

(2)声环境:评价范围为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

以内区域。

(3)环境振动:评价范围为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两侧各60m

以内区域。

(4)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水污染源排放口及沿线跨越水

体。

(5)大气环境:施工场地周围50m范围区域。

(6)电磁环境:收看电视受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线路中心线50m

以内;200KV牵引变电所工频电磁场影响的评价范围为距围墙40m;

GSM-R基站评价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m区域为评价范围。

2.2环境保护目标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表1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表

序号名称分布范围主要保护对象与推荐方案线路位置关系

1

工程用地、取、弃土

(渣)场、大临工程

占压的植被、耕地等

沿线分布土地、耕地资源线路及两侧

2基本农田沿线分布农田占用

3林地零星分布植被占用

表2特殊及重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表

序号名称分布范围主要保护对象

所经区域线路形式与推荐方案线

路位置关系

主管部门及意



1

金沙滩

省级森林公



线路穿越森

林公园东侧

森林风景资源

生态保育区、

一般游憩区

桥梁、隧道

占用

山西省林业厅

原则同意工程

方案

2

金沙滩国家

沙漠公园

线路穿越森

林公园东侧

人工固定与半

固定沙地生态

系统

沙漠体验区、

宣传教育区、

沙地保育区

桥梁、隧道占用正在征求主管

部门意见

3

桑干河省级

湿地公园

穿越森林公

园西侧

湿地生态系统

恢复重建区桥梁占用正在征求主管

部门意见

4

桑干河省级

自然保护区

线路穿越薛

家庄实验区

东侧

湿地及森林生

态系统

实验区桥梁占用山西省林业厅

原则同意工程

方案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6

5

紫金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线路穿越自

然保护区中



天然次生林、

云杉

核心区、缓冲

区、实验区

桥梁、路基、

隧道

下穿,并于核

心区设置隧道

施工斜井1处

山西省政府已

同意将工程涉

及的核心区、

缓冲区范围调

整为实验区。

但需就工程与

保护区区划调

整后的位置关

系征求主管部

门意见



表3沿线社会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概况表





文物名称

行政区



级别

线路

形式

距线最近距离

行政主管部门

的回函及意见

1马邑汉墓群

朔州市

朔城区

省级

桥梁、

路基、

隧道

CK259+975~CK291+796穿越其保护范围

31.82km,CK256+865~CK259+975、

CK291+796~CK294+459穿越建设控制地带

5.68km。

山西省文物局

原则同意工程

方案

2北齐长城遗址

忻州市

原平市

国家



隧道CK299+134下穿长城,埋深258m

符合长城保护

条例要求,尚未

取得意见

3马庄村烽火台朔州市

应县

国家



桥梁、

路基

CK222+187~CK222+193距离烽火台本体178m,

距离其保护范围128m,穿越其建设控制地带

1102m。于其建设控制地带布设桥墩29处,路

基155m。

尚未取得意见

4黄巍村一号烽火



朔州市

山阴县

国家



桥梁CK263+584~CK263+590距离烽火台本体230m,

穿越其建设控制地带109m。于其建设控制地带

布设桥墩35处。

尚未取得意见

5河阳堡一号烽火

台、二号烽火台

朔州市

山阴县

国家



桥梁CK251+862~CK251+878、CK251+811~CK251+822

不穿越其保护单位及建设控制地带,距离文物

本体576m、622m。

/

6河阳堡址朔州市

山阴县

国家



桥梁CK252+016~CK252+239距离河阳堡址本体

517m,穿越其建设控制地带641m,于其建设控

制地带布设桥墩16处。

尚未取得意见

7泥河二号烽火台朔州市

山阴县

国家



桥梁CK254+920~CK254+935距离文物本体10m,穿

越其保护范围95m,穿越其建设控制地带

1170m。于其保护范围设桥梁墩台4处,建设控

制地带内设47处。

尚未取得意见

8西鄯河烽火台朔州市

山阴县

国家



桥梁距离文物本体197m,,穿越其建设控制地带

1063m。于其建设控制地带设桥墩34处。

尚未取得意见

(3)水环境保护目标

表4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表

序号河流名称与工程位置关系常水位水中墩

水体功

能区划

1口泉河CK186+486~CK186+721上跨6Ⅳ

2鹅毛河CK195+350~CK195+644上跨6Ⅳ

3源子河、恢河CK269+536~CK270+551上跨1



4恢河CK270+551~CK271+500上跨2



5黄水河CK279+840~CK279+860上跨1III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7

表5神头泉域

保护区名称

泉域概况

与工程位置关系

神头泉域

神头泉域范围包括朔州市的朔州区、平鲁区和山

阴县,大同市的左云县、忻州地区北部的宁武县、

神驰县部分地区。泉域北、西、南三面环山,决定

了岩溶水由西北、南向盆地迳刘流汇集,在神头源

子河谷一带岩溶水受阻于盆地第四系松散层覆盖较

薄地段涌出地表成泉,属于山前断裂非全排型溢流

泉。

神头泉域范围面积为4756km

2

,其中可溶岩裸露面积

2990km

2

,按市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大同市215km

2



忻州地区1337km

2

,朔州市3204km

2



CK264+980~CK286+786段

以桥梁、路基形式穿越神

头泉域21.8km,不涉及重

点保护区。

设朔州东站1座。

(4)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线共涉及声环境保护目标36处,见下表。

表6声环境保护目标表

断面编号

行政区划

名称位置线路形式

1朔州市怀仁县支家小村右桥梁

2朔州市怀仁县阎家寨村穿桥梁

3朔州市山阴县侯家岭左桥梁

4朔州市山阴县陈家岭右桥梁

5朔州市山阴县贺家堡左桥梁

6朔州市山阴县解庄村左桥梁

7朔州市山阴县刘家岭村穿桥梁

8朔州市山阴县安祥寺住宅楼右桥梁

9朔州市山阴县芦香墅城左桥梁

10朔州市山阴县在建住宅右桥梁

11朔州市山阴县安详寺村右路桥

12朔州市山阴县四铺村穿桥梁

13朔州市山阴县安良堡村右桥梁

14朔州市山阴县河阳堡村右桥梁

15朔州市山阴县泥河村右桥梁

16朔州市山阴县东鄯河村左桥梁

17朔州市山阴县鄯河小学左桥梁

18朔州市山阴县西鄯河村1左桥梁

19朔州市山阴县西鄯河村2左桥梁

20朔州市朔城区东榆林村左桥梁

21朔州市朔城区肖西河底村穿桥梁

22朔州市朔城区新文村穿桥梁

23朔州市朔城区东孙家咀左桥梁

24朔州市朔城区计庄村左桥梁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8

断面编号

行政区划

名称位置线路形式

25朔州市朔城区下疃村右桥梁

26忻州市代县马寨村左路堑

27忻州市原平市四盆窑右桥梁

28忻州市原平市兴隆寨左桥梁

29忻州市原平市上王董村穿路桥

30忻州市原平市下阳贾左路堤

31忻州市原平市璜珥村左桥梁

32忻州市原平市沙河村左桥梁

33忻州市原平市卜家沟村左桥梁

34忻州市原平市岗上村右桥梁

35忻州市原平市上王村穿桥梁

36忻州市原平市樊家庄右路堤

(5)环境振动保护目标

本线共涉及环境振动保护目标24处,见下表。

表7环境振动保护目标分布表

断面编号

行政区划

名称位置线路形式

1朔州市怀仁县阎家寨村穿桥梁

2朔州市山阴县陈家岭右桥梁

3朔州市山阴县解庄村左桥梁

4朔州市山阴县刘家岭村穿桥梁

5朔州市山阴县芦香墅城左桥梁

6朔州市山阴县在建住宅右桥梁

7朔州市山阴县安详寺村右路桥

8朔州市山阴县四铺村穿桥梁

9朔州市山阴县河阳堡村右桥梁

10朔州市山阴县泥河村右桥梁

11朔州市山阴县东鄯河村左桥梁

12朔州市朔城区东榆林村左桥梁

13朔州市朔城区肖西河底村穿桥梁

14朔州市朔城区新文村穿桥梁

15朔州市朔城区计庄村左桥梁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9

16朔州市朔城区下疃村右桥梁

17忻州市原平市四盆窑右桥梁

18忻州市原平市兴隆寨左桥梁

19忻州市原平市上王董村穿路桥

20忻州市原平市璜珥村左桥梁

21忻州市原平市卜家沟村左桥梁

22忻州市原平市上王村穿桥梁

23忻州市原平市樊家庄右路堤

表8隧道段振动保护目标表

断面编



行政区划敏感点名称线路形式

敏感点位置

(m)

测点编号

监测点距外

侧轨道中心

线最近距离

(m)

S1忻州市代县马寨村隧道左S1-124



(6)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沿线电视收视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共27处,分

布详见下表。

表9电视收视电磁环境保护目标表

断面编号

行政区划

名称位置线路形式

1朔州市怀仁县阎家寨村穿桥梁

2朔州市山阴县侯家岭左桥梁

3朔州市山阴县陈家岭右桥梁

4朔州市山阴县贺家堡左桥梁

5朔州市山阴县解庄村左桥梁

6朔州市山阴县刘家岭村穿桥梁

7朔州市山阴县芦香墅城左桥梁

8朔州市山阴县在建住宅右桥梁

9朔州市山阴县安详寺村右路桥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0

10朔州市山阴县四铺村穿桥梁

11朔州市山阴县河阳堡村右桥梁

12朔州市山阴县泥河村右桥梁

13朔州市山阴县东鄯河村左桥梁

14朔州市山阴县西鄯河村1左桥梁

15朔州市朔城区东榆林村左桥梁

16朔州市朔城区肖西河底村穿桥梁

17朔州市朔城区新文村穿桥梁

18朔州市朔城区计庄村左桥梁

19朔州市朔城区下疃村右桥梁

20忻州市代县马寨村左路堑

21忻州市原平市四盆窑右桥梁

22忻州市原平市兴隆寨左桥梁

23忻州市原平市上王董村穿路桥

24忻州市原平市璜珥村左桥梁

25忻州市原平市卜家沟村左桥梁

26忻州市原平市上王村穿桥梁

27忻州市原平市樊家庄右路堤



3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地形地貌

本工程起点至恒山隧道进口,线位走行于大同盆地,地形平坦开

阔;恒山隧道穿越恒山中山区,山峦起伏,地形陡峻;恒山隧道出口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

至原平线位经过忻定盆地,多分布黄土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2)地表水

本线所经朔州市、忻州市境内经过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线路经

过的主要河流分别为口泉河、鹅毛河、源子河、恢河、黄水河。

(3)气象

线路所经地区属中温带亚干旱区和暖温带亚湿润区,两者以恒山

分界,恒山以北为中温带亚干旱区,以南为暖温带亚湿润区,表现为

显著的大陆型气候。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降

水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秋季降水减少,气温骤减;冬季雨雪稀

少。由于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使得洪灾和旱灾成为

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和局部性暴雨洪水频繁发生。气温的分

布与变化受地理纬度、太阳辐射和地形等条件的综合影响,呈由盆地

向山区递减的规律。

沿线受极地大陆性冷空气团控制时间长,受海洋热带暖气团影响

时间短,冬季长,热天短,日照富,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大。季风

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干湿冷热分明,近年来,气候趋向转暖。按对铁

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线路所经地区为寒冷地区。

(4)植被

受气候条件,工程沿线的自然植物属较干旱向半荒漠过渡的干草

原植物类型,需要良好水分条件的高大乔木已很少见。

沿线植被类型以两年三熟农作物群落为主,主要有玉米、高粱等

小麦及杂粮;分布有蒿类草丛及白羊草、黄背草草丛;山地苔草草甸;

盐生草甸如隐花草、狗牙根草甸及盐地碱蓬、盐角草草甸;林地为平

地人工林以小叶杨林为主。沿线未发现国家以及山西省重点保护的物

种。

(5)动物

拟建工程沿线经过区域大多为人工生态系统,以农田、荒山以及

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城镇为主。由于该地区开发较早,人类活动频繁,

沿线农田、村落分布较多,受生境单一化、外界人类活动干扰及既有

交通廊道的影响,沿线区域动物资源较为匮乏,且多为常见种。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2

项目建设区陆栖脊椎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种的白头鹀、山鹛、

麝鼹、岩松鼠、中华鼢鼠共5种。常见的陆栖脊椎动物有丽斑麻蜥、

树麻雀、喜鹊、戴胜、岩松鼠、花鼠等;偶见的陆栖脊椎动物有阿穆

尔隼、楼燕、黄鹡鸰等。

(6)土壤

沿线土壤类型主要以灰褐土、潮土等为主,伴有栗钙土、黄绵土、

水稻土等。

3.2社会环境

基本情况:本项目途径山西省朔州市和忻州市,直接吸引区土地

总面积5.00×104km

2

,2014年末总人口827.44万人,分别占山西省的

31.98%和22.68%,人口密度165.52人/km

2

。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

值2685.48亿元,占山西省的21.04%。三次产业结构为6.88:48.79:

44.33。

矿产资源及开发状况: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大同是我国

著名“煤都”,朔州和忻州主要有煤炭、石灰岩、铝土矿、耐火粘土、

铁矾土、云母、石墨、石英、高岭土、沸石、长石、铁矿等,是我国

主要煤炭产区。

旅游资源:沿线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迷人、名胜古迹荟

萃。朔州和忻州市境内名胜古迹遍布,佛教圣地五台山居全国四大佛

教名山之首,而应县木塔、崇福寺、内外长城、峙峪旧石器遗址、汉

墓群、神头泉、广武城、净土寺等都显示出晋北的古老文明。

工农业生产:朔州是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

地,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以及工

信部确定的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积极发展低热值煤发电、风力发

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农业生产以种

植业为主,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健康养殖等将成为未来发展亮点。忻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3

州工业目前以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为主,未来将进一步

发展太阳能和生物智能等新兴能源项目及新能源产业,忻州农业以种

植高粱、玉米为主被称为“小杂粮王国”。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4.1主要污染源

(1)噪声污染源

1)施工期噪声源

本工程施工噪声源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车辆运输噪声两类。

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

搅拌机、重型吊车、旋挖钻机等,这类机械是最主要的施工噪声源。

根据以往大量现场监测数据,常用施工机械噪声源强汇于下表中。

表10施工机械及运输作业噪声单位:dB(A)

施工设备名称距声源5m施工设备名称距声源5m

电动挖掘机80~86打桩机100~110

轮式装载机90~95静力压桩机70~75

推土机83~88商砼搅拌车85~90

移动式发电机95~102混凝土振捣器80~88

压路机80~90空压机88~92

2)运营期噪声源

根据铁计[2010]44号“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

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年修订稿)》的通知”,

路堤线路不同速度动车组噪声源强值见表11。

表11铁路噪声源强表(动车组)单位:dB(A)

车速,km/h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

路堤线路、有

砟轨道

79.5808181.582.583.584.585.58686.5

线路条件:高速铁路,无缝、60kg/m钢轨,轨面状况良好,混

凝土轨枕,平直、路堤线路;参考点位置:距列车运行线路中心25m,

轨面以上3.5m处。路堤线路噪声源强同铁计[2010]44号,本线采用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4

12.6m宽梁,与铁计[2010]44号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年修订稿)的通知

中的桥梁线路为13.4m桥面宽度条件不一致。根据对现已运营的各条

客运专线现场监测的数据分析,12.6m宽桥梁线路噪声源强比路基线

路低1~2dB(A),桥梁线路噪声源强在铁计[2010]44号文中的路基

段噪声源强值的基础上减1dB(A)。

(2)振动源

1)施工期振动源

产生振动的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的作业振动,主要来自

钻孔、压(土)路、夯实,以及重型运输车辆行驶等作业,如大型挖

掘(土)机、空压机、钻孔机、振动型夯实机械等。各类施工机械振

动源强见下表。

表12施工机械设备的振动值(VLz:dB)

施工机械

距振源距离(m)

5102030

柴油打桩机104~10698~9988~9283~88

振动打桩锤100938683

风镐88~9283~857873~75

挖掘机82~9478~8074~7669~71

压路机86827771

空压机84~868174~7870~76

推土机83797469

重型运输车80~8274~7669~7164~66

2)运营期振动源

铁路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轮轨作用将激发振动,经道床、

路基、地面传播至建筑物基础,从而产生振动影响。本次列车振动源

强采用《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

导意见》(2010年修订稿)中的源强。

表13动车组列车振动源强单位:dB

动车组速度路堤线路桥梁线路Ⅰ级铁路,无缝、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5

(km/h)

无砟有砟无砟有砟

60kg/m钢轨,轨面状

况良好,混凝土轨枕,

有砟道床,平直线路。

低路堤或11m高桥

梁,距列车运行线路

中心30m的地面处,

冲积层,轴重16t

16070.076.066.067.5

17070.576.566.568

18071.077.067.069.0

19071.577.567.569.5

20072.078.068.070.5

21072.578.568.571.5

22073.079.069.072.5

23073.579.569.573.5

24074.080.070.074.0

25074.580.570.574.5

(3)水污染源

1)施工期水污染源

施工期内污、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施工废水、

大临工程生产废水和驻地人员生活污水、隧道施工涌水。施工废水包

括桥梁钻孔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冲洗废水;

大临工程废水为制梁场制梁过程中砂石料清洗废水以及混凝土拌和

站的洗罐废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

洗涤废水和厕所冲洗水。根据污染物成分可将废污水大致分为高浊度

泥浆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

2)运营期水污染源

本工程新增污水主要来源于沿线各站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外

排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BOD

5

、CODcr、氨氮等。经预测,运

营期新增污水排放总量为80m

3

/d。经化粪池、厌氧滤灌、人工湿地、

接触氧化工艺等处理后,均能达标排放或回用,对环境影响较小。

(4)电磁污染源

本工程采用电力牵引,将对沿线开放式居民住户收看电视节目将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项目的牵引变电所及GSM-R基站产生的电

磁场可能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干扰影响。

(5)大气污染源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6

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扬尘主要来自土建结构施工阶段,如建筑物拆迁、地表开挖、钻

孔、渣土运输等环节;燃料废气主要来自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

2)运营期大气污染源

本线采用电力牵引沿线无流动大气污染物排放。运营期各站锅炉

均采用风冷热泵辅助电采暖,无固定大气污染物排放。

(6)固体废物

1)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单位驻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地施工

产生的建筑垃圾、房屋拆迁垃圾。

2)运营期固体废物

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来自车站办公、生活垃圾,旅客候车产生的

生活垃圾,列车上旅客产生的垃圾以及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废矿物油。

4.2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4.2.1生态环境主要影响

(1)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域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工程

占地如路基、站场、桥梁等破坏原地表植被,其影响是永久性的。施

工便道、取弃土(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占地,对植物资源

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工程结束后通过相应生态补偿措施和生态系统的

自我恢复可得到补偿。施工期占压土地,对植物资源产生影响,同时

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植物生长环境。

(2)对土地资源影响

1)占地影响

工程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占用土地方面,占用土地

使土地使用性质改变,对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占用土地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7

类型包括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既有铁路用地等。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临时占用的耕地在施工结束后部分可以复耕,临时占地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可以逐年得到补偿。工程永久占用耕地,将影响沿线农业生

产,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农业结构。

3)占用基本农田的影响

线路拟用地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涉及基本农田,将按国土部门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4)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铁路工程路基、桥梁、站场的土石方施工对原生地表的扰动使植

被遭到破坏、破坏原生地表土壤的结构,占用或损坏水保设施,使原

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造成水土流失。

(3)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陆生动物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减少栖息

地,运营期间长路基对部分兽类动物产生阻隔影响。

4.2.2声环境主要影响

(1)施工期

本线主要工程内容有路基工程、桥涵工程、站场工程、隧道工程

等。工程建设期间,推土机、挖掘机、施工机械等固定源及混凝土搅

拌运输车、压路机各种运输车辆等流动源将会产生的噪声,以及隧道

施工爆破噪声。

(2)运营期

1)外侧轨道中心线30米处

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米处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60.2~

65.1dBA、54.2~59.0dBA,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

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中新建铁路边界昼间70dBA、夜间60dBA标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8

准要求。

2)居民住宅

①4b类区

4b类区测点48处(26处敏感点),受既有线影响测点3处(2

处敏感点支家小村村、东榆林村),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61.3~

68.0dBA、56.3~63.8dBA,昼、夜噪声等效声级较现状增量分别为

6.0~7.8dBA、2.7~4.6dBA。昼间满足70dBA标准要求,2处测点(1

处敏感点东榆林村)夜间超过60dBA标准要求0.6~3.8dBA。

不受既有线影响测点45处(24处敏感点),昼、夜噪声等效声

级分别为59.7~67.6dBA、53.4~61.7dBA,昼、夜噪声等效声级较现

状增量分别为6.1~24.4dBA、10.3~21.8dBA。昼间满足70dBA标准要

求,11处测点(11处敏感点)夜间超过60dBA标准要求0.2~1.7dBA。

②2类区

2类区内测点65处(35处敏感点),受既有线影响测点4处(2

处敏感点支家小村村、东榆林村),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58.4~

63.3dBA、53.0~59.4dBA,分别较现状增加5.0~8.3dBA、2.3~5.6dBA。

2处测点(1处敏感点东榆林村)昼间超过60dBA标准要求0.8~

3.3dBA,4处测点(2处敏感点)夜间超过50dBA标准要求3.0~

9.4dBA。

不受既有线影响测点61处(33处敏感点),昼、夜噪声等效声

级分别为54.8~63.7dBA、49.2~56.9dBA,分别较现状增加

3.7~20.0dBA、6.7~17.2dBA。33处测点(27处敏感点)昼间超过60dBA

标准要求0.3~3.7dBA,60处测点(32处敏感点)夜间超过50dBA

标准要求0.2~6.9dBA。

3)特殊敏感点

鄯河小学昼间噪声等效声级为58.0,较现状增量为10.2dBA,满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9

足60dBA标准要求,夜间无住宿要求。

4.2.3环境振动主要影响

(1)施工期

产生振动的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的作业振动,主要来自

打桩、钻孔、压(土)路、夯实,以及重型运输车辆行驶等作业,如

大型挖掘(土)机、空压机、钻孔机、打桩机、振动型夯实机械等。

另外施工爆破可能对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

由于本工程为新建铁路,重点控制施工振动主要在线路、站场工

程作业靠近的农村居民集中的敏感区域。

(2)运营期

①距离外侧线路中心线30m内区域19处测点Z振级评价量为昼

间、夜间70.6-77.5dB,所有敏感点满足GB10070-88之“铁路干线两

侧”昼夜80dB标准要求。

②距离线路外轨30m及以外区域23处测点Z振级评价量为昼间、

夜间67.7-74.5dB,所有敏感点满足GB10070-88之“铁路干线两侧”昼

夜80dB标准要求。

③隧道上方共1处敏感点,Z振级评价量为昼间、夜间

70.3-71.9dB,昼间、夜间满足GB10070-88之“铁路干线两侧”80dB标

准要求。

4.2.4地表水环境主要影响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桥梁施工、大临工程作业以及施工

营地产生的污废水、隧道涌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以及少量的石

油类。施工期环境影响属于短期影响,可以通过加强管理,采取隔油、

沉淀等临时措施加以缓解。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

运营期怀仁站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进入怀安

县污水处理厂,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

准。应县西站、朔州东站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混合最终进

入储存塘,回用。山阴南站、代县西站生活污水经最终进入储存

塘,回用。应县西站、朔州东站、山阴南站、代县西站污水排放执

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及《城市污水再

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道路清扫、城市绿

化用水标准。

4.2.5电磁环境主要影响

由于居民接入有线电视网比例较高,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的用户数

很少,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根据类比监测数据,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

磁感应强度较低,符合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

度的限值要求。以天线为中心,沿铁路方向两侧长各24m、宽各12m

的矩形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

密度可满足小于8μW/cm

2

,符合标准GB8702-2014限值要求。

4.2.6大气环境主要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修筑施工便道、取弃土场、运土作业、

碎石作业、混凝土喷浆作业建材堆置处等造成的粉尘、扬尘污染。运

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污染,其污染影响持续发生在整个施工期。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在施工结束后会逐渐消失,

加之该污染源是随着施工的进程而分散于全线,流动性比较大,大部

分工点远离城市,居民较少,空气环境容量较大,通过采取系列的预

防保护及环境管理措施,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会降低到很小程

度。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1

(2)运营期

本项目采用电力牵引,无流动源污染物排放。各站均采用电采暖,

无固定大气污染物排放。

4.2.7固体废物主要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物来源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营运期间固体废物

主要来源为站职工生活垃圾、旅客候车垃圾、列车上旅客生活垃圾、

牵引变电所废矿物油等。

4.3不同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

4.3.1生态环境

(1)土地资源的保护原则及方案

1)按有关规定,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

植被恢复费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临时占

用需原地恢复植被造林,并且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临时占用使用林地

而减少的植被面积。通过这项工作,被临时占用林地资源将会在短时

间内得到恢复,保证有林地面积不减少。

对于占用的基本农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

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铁路建设对占用的基本

农田实行“占一补一”。在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及质量上达到平

衡。实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的措施,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发掘后备耕地资源的潜力。

2)设计中新增用地尽量少占耕地和林地;材料场地充分利用既

有站场和新设站场,避免新增占地;取弃土场地尽量选择荒地、低盖

度草地等。

3)路基开挖和桥梁施工产生的弃方尽量移挖作填,用于路基、

站场的填筑,以减少取土和弃碴数量。

4)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取弃土的施工程序,在施工组织形式

可行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填方地段的施工,再进行挖方地段的施工,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2

利用取土场作为弃土场,从源头上减少弃土占地。

5)铁路工程结束后,对全线的临时占地,如施工营地、施工便

道、材料堆放地等施工影响区应及时清理、松土、整治、覆盖熟土,

并根据铁路沿线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实施相应的植被恢复措施,草地和林地应以当地植被物种为主,恢复

原有的植被类型。

(2)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原则及方案

工程施工期间由于车辆机具的运行及施工人员的活动会对本地

的野生动物产生惊扰而使其躲避或暂时迁移,施工地段的线性阻隔也

会使部分野生动物暂时失去迁移行走的通道。施工完毕即可恢复正常

不会影响其存活和种群数量。施工期施工区域内自然植被的破坏会使

一些野生动物失去部分觅食地、栖息场所和活动区域。由于被破坏的

植被在一个狭长型区域内分布,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只会产生轻微

的不利影响。

沿线仅在恒山隧道路段即紫金山自然保护区路段分布有保护植

物。施工期间,在施工过程中拟采取移植或者在不影响施工作业条件

时调整施工便道、场地布置等措施保护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资源,使其种群数量不致发生过大变化。其他所分布的植物种类都是

该地区分布广泛的常见种类,临时占用林地不会改变植物种的多样

性。在原地恢复植被时,应营造多树种混交林,以维护本区域的生物

多样性。

(3)水土保持的原则及初步方案

1)保护原则

①工程占地尽量减少对农田、林地的占用,以免过多破坏地表植

被,加剧水土流失。

②取(弃)土场结合地方规划,尽可能选择山坡或荒地;取、弃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3

土场地应作好排水设计,避免形成地面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取、弃

土完毕后,结合土质特点及地方规划,进行复垦或复植。

③路基边坡采用种植灌木等生物措施和预制混凝土空心块、混凝

土拱型骨架、边坡土工格栅等措施进行加固。

2)保护方案

①路基

路堤高度小于3.0m时,边坡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块护坡防护,

边坡种紫穗槐并撒草籽。填料为粗粒土时,路堤边坡铺设不小于0.2m

种植土;路堤高度大于3.0m时,采用带截水槽的C25混凝土拱型骨

架防护(主骨架间距3.0m;支骨架间距3.0m),骨架内种紫穗槐并撒

草籽;路堤高度大于4m时,于路堤两侧边坡水平宽度3.0m范围内,

自坡脚至基床表层下每隔0.6m铺设一层抗拉强度为30KN/m的双向

土工格栅。

②桥涵

桥涵基础钻孔、开挖产生的泥碴和弃土要及时清运;钻孔桩产生

的泥浆,在施工场地旁边设泥浆池,循环利用。桥头锥体坡面要采取

生物或工程防护措施,避免造成或加剧水土流失。

③隧道

隧道洞门采用拱形骨架护坡,洞门边仰坡5~10m外设截水天沟,

截水天沟根据地形应与路堑天沟妥善顺接或自行引排至地势低洼处。

④取(弃)土场

从工程取土时,表面0.3m左右的土层应预先铲走保留,待取土

后覆盖表层以利复植;取土后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开挖区坡

面规整、底面整平清理及种植草灌等绿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在下

一阶段的设计中,应做好土石方调配,充分利用挖方,从而减少取土

量;弃土场应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同时弃土场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4

况,采取种草等绿化措施,做好边坡防护。

⑤大临工程

施工前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苫盖、排水和沉砂等

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回覆表土,恢复植被。

(5)沿线绿化

绿色通道的设计执行《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

94号)。区间路基绿化设计范围包括铁路用地界内路基边坡及路堤坡

脚或路堑堑顶外线路绿化林。

绿化及绿色通道设计应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并根据气象、水文、

土壤、地形、植被现状等,优先选择当地适生植物品种,宜草则草、

宜灌则灌,宜乔则乔。需考虑旅客视觉效果的影响及兼顾景观、美观

的需要。在整体设计时,一般采用内低外高、内灌外乔、灌草结合的

形式,靠近线路地带栽草、灌植物,远离线路地带栽种灌木、乔木,

且乔木的成年树高,不能高于旅客列车车窗下缘。

4.3.2声环境

施工期间须严格执行地方相关规定,采取有效减振降噪措施,不

得扰民。需要夜间施工的,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同时评价建议,

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如施工地点距噪声敏感建筑过近的,

还应在施工场地厂界靠近敏感建筑一侧临时建设隔声围墙或隔声屏

障,以减轻噪声污染。在采取了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施工期噪声

防治措施后,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隧道施工爆破前应做好施工爆破设计及控制措施,采用局部爆破

的方式,并控制一次起爆药量,以降低爆破噪声对马寨村的影响;建

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做好安全措施预案,公布安民告示,以减轻或

消除居民的恐惧感,使居民在心理上有所准备;鉴于爆破噪声较大,

对附近居民的生活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影响,评价要求爆破作业安排在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5

昼间,严禁夜间实施。

隧道进出口施工完毕后,隧道内爆破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将大

大减小;施工结束后,爆破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将彻底消失。

运营期,本次噪声防治措施的设计原则为:

(1)根据环发[2010]7号《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优先考虑对噪声源和传声途径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实施噪声主动控

制;对不宜对交通噪声实施主动控制的,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采取有效

的噪声防护措施,保证室内合理的声环境质量。

(2)非城镇建成区路段:对超标的敏感点,根据其规模采取声

屏障、隔声窗防护措施。

对超标且居民分布集中的敏感点,即“距线路外侧股道中心线

80m,线路纵向长度100m区域内,居民户数大于等于10户”,原则

上采取声屏障治理措施;对零星分布或不适于采取声屏障措施,昼夜

预测噪声超标的敏感建筑,采取隔声窗措施以满足其室内使用功能。

本次评价为减少列车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设置声屏

障和预留隔声窗措施,设置声屏障12630延米,全线设置隔声窗4310

平米。

采取措施后,对于声环境现状超标的敏感点,维持现状声环境质

量;对于声环境现状达标敏感点,采取措施后使声环境质量达标或满

足其室内使用功能。

4.3.3振动环境

施工期间部分施工机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振动影响,须在施工期

间合理安排作业顺序,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

意识,以求有效降低施工期间环境振动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其对环境

振动的影响也随之消失。

工程施工阶段,爆破设计人员应结合本工程与周边敏感目标的线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6

位距离、隧道埋深、底层岩性等实际情况,采取毫秒微差控制爆破施

工,选取合适的炸药用量,满足相应的允许安全振速,控制安全允许

距离,以保证爆破施工时对周边居民无有害影响。施工期间亦应做好

施工爆破对周边居民建筑的监控工作,一旦发现确有影响的,采取工

程拆迁、疏散等补救措施。对于建筑物集中的地段,应视建筑物状况,

在振速控制在1.5~3.0cm/s,夜间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运营期,根据预测结果,拆迁后无超标或超过80dB的敏感目标。

4.3.4地表水环境

(1)怀仁东站为既有车站,新增污水及既有污水排放至城市污

水管道,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

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2)山阴南站、代县西站污水经处理,水质满足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

水质》(GB/T18920-2002)中道路清扫用水、城市绿化用水标准。

污水处理后储存回用,不外排。

(3)应县西站、朔州东站生活污水经处理,生产废水经隔油池

处理后,总排放口水质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标准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中道路清扫用水、城市绿化用水标准。污水储存全部回用,不外排。

4.3.5电磁环境

工程建成运营后,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以通过接入有

线电视网来消除。本工程线路新建3座22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

类比分析,牵引变电在围墙处所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远低于国家推

荐的标准,但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磁影响,减轻居民的担忧,建议对变

电所进行最终选址时,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目标。

本工程采用GSMR数字无线列调。根据前面的计算分析,以天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7

线为中心,沿铁路方向两侧长各24m、宽各12m的矩形区域可定为

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

8μW/cm

2

,符合标准GB8702-2014限值要求。建议在基站选址时应避

免超标区域进入居民点范围,并尽量远离敏感区域。

4.3.6大气环境

施工期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运送沙土车辆必须覆盖篷布。在

可能造成扬尘影响的区域,对运输频率较高、较固定的线路加强施工

便道维护,减少运输扬尘。加强环境管理,设置专人负责保洁工作。

施工工地禁止燃烧会产生粉尘、恶臭的材料。

4.3.7固体废物

沿线站点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储存,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

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旅客列车垃圾均由各车厢乘务员清理

收集后将在定点站投放并收集,分别交由既有垃圾储运系统统一收

集,交至由地方环保部门指定地点。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废矿物油属于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危废,必须在指定地点集中存放,由

有资质的厂家集中回收处理。

4.4建设项目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

4.4.1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1)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工程于以隧道下穿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以桥

梁、路基、隧道穿越实验区,在核心区内设置隧道斜井一座,,穿越

核心区长度约2.6km,缓冲区长度约0.39km,穿越实验区长度约

2.8km。

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云杉,落叶松天然次生

林及油松人工林,珍稀植物华北驼绒藜,玫瑰等。保护区植被属于温

带森林草原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以本氏针茅草原﹑达乌里胡枝子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8

草原、和蒿类草原及复合类型为主。山地和丘陵区有虎榛子,中国沙

棘,三裂绣线菊,白蜡叶花等种类形成的次生灌丛。随着保护工作力

度的加大,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豹子、野猪、狐狸等野生动物

种群和数量都有所增加。

经调查,紫金山自然保护区评价范围内植物物种主要集中在菊

科、蔷薇科和豆科,都为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以及山西省重点保护

的物种。陆栖脊椎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种的是无蹼壁虎、白头鹀、

山噪鹛、山鹛、麝鼹、岩松鼠、中华鼢鼠共7种。常见的陆栖脊椎动

物有丽斑麻蜥、虎斑颈槽蛇、山地麻蜥、雉鸡、珠颈斑鸠、戴胜、普

通刺猬、普通蝙蝠、岩松鼠、花鼠等;偶见的陆栖脊椎动物有中华大

蟾蜍、红隼、纵纹腹小鸮、短趾沙百灵、棕眉山岩鹨等。

工程对紫金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

施工期,工程在实验区内因占压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物

量损失和减少。同时施工扬尘可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生物产量。

工程临时占地区域内灌丛等生境遭到破坏,造成短期内区域植被消

失,水土流失量增大。本工程在保护区内的区间段落以隧道为主,从

线路经过区域整体层面来分析,本工程永久占用植物资源面积影响范

围有限。施工便道属临时性用地,其环境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期改变

土地的使用功能,破坏地表土壤结构及植被,施工后采取适当措施(植

被恢复)后可以恢复其原有功能。受山体影响,扬尘产生的污染将不

会发生大范围的扩散,仅局限于施工区域附近。故不会诱发保护区生

态系统发生明显改变,亦不会对保护区内保护对象产生明显影响。

隧道施工产生的高浊度施工废水和施工含油废水,若直接排放容

易污染水体和引起受纳沟渠的淤积,对沿线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隧道埋深大,漏失的主要是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基本不

影响土壤含水量为减缓隧道施工对地下水流失的影响,隧道施工防水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9

可采用二次衬砌施工缝防水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加中埋式橡胶止

水带两道防水措施。在地层变化、承载力不均处设置变形缝,采用背

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止水带及嵌缝胶防水。在裂隙水较发育

地段,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径向注浆、超前管棚注浆等措施,使隧道

施工对地表水位的影响降到最小。封堵大面积淋水或局部股流段落,

减少地下水流失。

铁路在保护区范围内桥梁、路基段均在实验区,实验区内人类活

动较为频繁,野生动物分布较少,铁路运营噪声不会对保护区内的野

生动物活动产生大的影响。另外,运营期夜间机车灯光光线有可能对

保护区内的动物栖息环境产生影响,但由于桥梁、路基段距离缓冲区

和核心区较远,所以机车运营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干扰较小。工程

建成后,由于路基工程的阻隔作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侧野生

动物的觅食、繁殖和基因交流。但本项目保护区范围内路基较短,运

营期对两侧野生动物的通行造成影响较小。

为减轻工程对保护的影响,提出如下环保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桥梁、路基和隧道进口、斜井、施工便道等施

工,应在工程建成后尽快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工程施工前应排查永

久及临时占地范围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并及时采取移植、就地

保护等措施。不得于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及材料堆放场等临时

设施。施工前将草地表层0.1~0.3m的表层土壤推到一侧临时堆放,

待工程后覆盖表层以利生态恢复,同时临时堆放场周围设土袋围堰防

护,并同时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

隧道排水采用在斜井出口设置沉砂池方式进行处理,处理后可以

有效避免泥浆对河流下游的淤积和对地下水的污染,并设水泵等设施

将经沉砂后的涌水导引至附近河流或用于农田灌溉,不得散排乱流。

施工期间,施工便道应设置动物通道,施工车辆严格按照规定的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0

施工路线走行,夜间运输车辆减速行驶,设置禁鸣区段,施工人员不

得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丢废弃物。施工场地进行施工围挡,以降尘、

降噪。振动大的施工机械设置减振垫,以减少施工振动对保护区内动

物的影响。在保护区内施工区域设置警示牌,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相

关的法律法规。

工程运营期,机车振动将产生振动污染。据测算,在距离路轨

30m范围外,车辆振动即可满足国家标准。因此,振动对动物产生的

影响相对很小。

工程以隧道下穿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并于核

心区内设置隧道斜井一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年9月2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994年10月

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第三十二条在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

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

标准。……”。目前,山西省政府已同意将工程所涉及的核心区、缓

冲区调整为实验区。但需就工程与保护区区划调整后的位置关系征求

主管部门意见。

(2)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工程以桥梁穿越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薛家庄分区(实验区)。

穿越位置位于薛家庄实验区最东侧,长度约0.3km。

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杨树、樟子松、油松人工林和野

生动物、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湿地及森林生态

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内重点保护生态群落为杨树、樟子松、油松

人工林等。

工程建设永久性占压部分土地,对保护区内的植被及生物量有不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1

利影响。但工程占地仅为桥墩占地,占地较小,且不占用林地,不会

对保护区内土地性质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间未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

取、弃土(渣)场、拌合站、制梁场等临时设施。运营期间的噪声、

振动可能对部分陆生动物及鸟类造成不利影响。但工程穿越保护区边

缘,且穿越形式为桥梁,不会阻断动物通道。

为减少施工期对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应尽

快恢复临时占地原有植被及地貌。施工便道应设置动物通道,设置警

示标识,施工车辆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路线走行,施工便道根据保护

区内动物分布设置禁鸣区段,施工人员不得轰吓动物、乱丢废弃物。

施工场地进行施工围挡,以降尘、降噪。振动大的施工机械设置减振

垫,以减少施工振动对保护区内动物的影响。工程与桑干河省级自然

保护区位置关系需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目前,建设单位征求自然保护

区管理部门意见的工作正在进行。

(3)金沙滩省级森林公园、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

工程以桥梁、路基穿越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一般游憩区,穿

越长度约8.7km,位于一般游憩区内设代县西站。工程建设不涉及核

心景观区及旅游接待服务区,施工期及运营期均不会对核心景观区内

的森林资源及公园正常运营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工程将对森林公园内

一般游憩区及生态保育区的景观及用地造成影响。

工程以桥梁和路基形式穿越金沙滩省级沙漠公园,穿越长度约

2.8km。以路基穿越沙漠保育区,以路基、桥梁穿越沙漠体验区及宣

教展示区,于宣教展示区设应县西站。

生态保育区、沙漠保育区生态系统较敏感,施工期间注意严格按

照施工场地边界施工,施工后尽快回复原有地形地貌。工程未在公园

内生态保育区、沙地保育区设置取弃土(渣)场,保护沙地生态系统

完整性。对于一般游憩区、沙漠体验区及宣教展示区,施工期可能对

区域造成景观影响。施工期应进行围挡,减缓景观影响,施工结束后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2

应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地貌及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工程与金沙滩省级

森林公园、金沙滩国家沙漠公园的位置关系需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目

前,建设单位征求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管理部门意见工作正在进行。

(4)桑干河省级湿地公园

工程以桥梁穿越桑干河生态湿地公园的恢复重建区,穿越长度约

2.3km。工程建设永久性占压部分土地,改变用地性质,对保护区内

的植被及生物量有不利影响。同时施工期的临时用地也将暂时改变用

地性质,破坏地表植被,造成生物量损失。

工程以桥梁穿越湿地公园,占地为宜林地及未利用地,未对湿地

公园生态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同时通过外观设计,可减缓景观影响。

施工期间未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置取、弃土(渣)场、拌合站、制梁场

等施工区。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临时占地原有植被及地貌。

工程与桑干河省级湿地公园的位置关系需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目

前,建设单位正在征求桑干河省级湿地公园管理部门意见。

(6)文物保护单位

1)齐长城

工程以隧道下穿齐长城,隧道埋深258m。长城与铁路同属线性

工程,无法绕避。工程以隧道下穿长城符合《长城保护条例》中相关

要求。

2)马邑汉墓群

工程以桥梁、路基穿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邑汉墓群保护范围约

31.8km,穿越建设控制地带约5.7km。工程施工期间地面开挖可能会

发现汉墓群内地下文物埋藏,在开工建设前需开展文物勘探工作,对

于发现的文物及时转移保护。工程施工期间发现文物立即停工并报告

文物主管部门。

3)烽火台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3

工程以桥梁穿越泥河二号烽火台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根据

《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以及《长城保护条例》第十二条

规定征得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和省政府批准。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原则同意本工程选址,但对涉及到的文物遗

存若确实无法绕避,则应编制文物保护方案,依法按程序办理文物行

政许可。目前,文物保护方案正在编制中。

4.4.2神头泉域

工程以桥梁、路基形式通过神头泉域的东部,泉域内线路长约

21.8m,线路不涉及泉域重点保护范围,距离泉域重点保护区域边界

最近距离4.1km。泉域内线路跨越源水河。

工程所有桥梁桩基底部均不涉及岩溶水位,桩基施工钻进及进行

混凝土灌注不会扰动岩溶含水层,因此,桥梁施工基本不会对神头泉

域岩溶水产生不利影响。工程路基填挖方均在岩溶地下水和孔隙地下

水水位之上进行,不会破坏岩溶含水层和孔隙含水层,土石填挖方不

会对当地岩溶地下水和孔隙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但是,土石填挖方

应尽可能减少对坡面植被、河水流向的影响,尽可能恢复植被或覆土

造地,并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填挖方,避免占用农田。车站场地构筑物

基础开挖深度一般5m左右,车站场地孔隙水埋深约1.7~2.6m,下伏

岩溶水埋深均大于310m,车站场地基础开挖不会触及到孔隙含水层

和岩溶含水层,基础开挖对孔隙水和岩溶水均不会产生影响。

施工废水主要是冲洗设备、浸泡建材等排水,为防止施工废水直

接排入河沟,对河沟造成污染。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污水收集池,低

浓度洗涮和洗菜废水用于洒水抑尘,高浓度食堂污水排入临时污水收

集池,并做好临时污水收集池的防渗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掏空、

填埋、压实,根据规划用地要求进行建设。

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4

根据目前可研设计方案,工程工程涉穿越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

区、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神头泉域、金沙滩省级森林公园、金沙

滩国家沙漠公园、桑干河省级湿地公园、马邑汉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北齐长城老窝段、马庄村烽火台、黄巍村一号烽火台、河阳堡一

号烽火台、河阳堡二号烽火台、泥河二号烽火台、西鄯河烽火台、河

阳堡址。

如果铁路施工和运输发生事故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

生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现场周边环境及社会的负面影响,

及时有效处置铁路运输事故,迅速控制危险源,维护铁路运输秩序,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方针,并根据国家相关法

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5.1环境风险分析预测

生态敏感区内施工期间若越界施工会对敏感区生态环境产生影

响,对动物植物保护产生不利影响。神头泉域基岩裸露区为朔州市饮

用水源准保护,施工场地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如不慎排放,则对泉

域内水体及水源地产生影响。

5.2风险防范措施

1.施工期措施

(1)施工期间于敏感区用地范围设置标识,严格遵守施工用地

范围,施工车辆、机械按划定的施工便道走行。加强施工人员环境保

护培训。

(2)紫金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隧道施工泥废水采用钻孔布设

排水引导槽形式将施工污废水引至洞口外处理池内处理。处理后施工

污水应尽可能用于农田或林区灌溉。

(3)施工机械维修点应远离各环境敏感区,并设硬化地面及干

化池,防止机械维修、清洗污水对水体、土壤的污染。加强施工机械

的检修,严格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油。设小型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5

隔油、集油池预处理含油生产污水。

(4)因神头泉域、马邑汉墓群范围较大,包含朔州市朔城区大

部分土地,无法避免在神头泉域、马邑汉墓群范围内设置取弃土场、

拌合站、施工营地等临时设施,故应做好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对环境

敏感区无影响。

(5)施工期禁止在泉域水体及基岩裸露区范围内露天堆放、存

贮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施工材料、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不得进行

施工机械和车辆的清洗作业,也不得设置厕所、洗浴、食堂等可能影

响水环境质量的生活设施。

(6)在隧道、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井然有序的实施组织

设计,对临时弃土、堆料、泥浆回收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文明施

工。

(7)增加专职或兼职施工环保管理人员及兼职环保监理工程师

以加强具体的环保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做到预防为主,防止对水体造

成污染。在神头泉域基岩裸露区设置水源地警示标志,禁止进入其范

围内施工、作业。

(8)施工前制定应急预警机制,在施工期防止事故发生。

2.运营期措施

(1)铁路运营期间,应加强隧道巡线、检修工作的环境管理,

制定专门的环境敏感区范围内铁路设施、设备及各类构建筑物的检

修、维护、保养办法。

(2)在进入环境敏感区的边界处,应设立标志牌和警示牌,提

醒列车司乘人员及铁路管护、维修人员注意行车安全。

(3)铁路运营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在泉域范围内临时停车,

以降低可能对保护区造成的环境及安全隐患。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6

5.3应急预案

1.组织机构及职责

建设单位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应急响应

(1)应急预案分级

根据事故现象、事故性质、周边人文地理环境、人员伤亡及财产

损失等,铁路事故应急预案分级管理。

(2)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地点、发生事故概况及初步

分析、环境污染情况及对周边环境的威胁。

(3)事故信息报送

事故信息须及时逐级向运输调度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

发生地所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通报。

(4)应急预案启动

当事故发生后,各级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报告内

容确定后动应急预案级别,其工作状态由日常管理变为应急状态。

(5)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环境监测。

6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6.1环境监测计划

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各施工单位的环保专职人员(兼职人员)

督促施工部门落实本报告中关于施工期的各项环保措施,并负责本单

位的环保设施的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环境监理人员应按设计文件和

施工进度对施工期间的各项监测项目进行检查。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监测项目的执行情况。

在运营期,由运营单位对沿线车站的环保设施的完好率、处理达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7

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2环境管理

为保护好本工程沿线环境,确保工程的各种不良环境影响得到有

效控制和缓解,必须对本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科学的环境管

理与监测。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前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管

理、运营期环境管理。

建设前期的环境管理:(1)在设计过程中,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并经环境保护部门批

复核准的各项环保措施,将环保投资列入概算中,并在施工图设计中

得到全面反映,以实现环保工程“三同时”的要求。(2)建设单位将环

保工程摆在与主体工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对照《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提出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方案提出环保要求,在签订合同

时,将实施措施写入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单位在环境管

理方面的职责,为文明施工和环保工程能够高质量的“同时施工”奠定

基础。

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管理组成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及监理单位在内的三级管理体制,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由建设单位督

促协调施工单位执行,设计单位做好施工配合和服务。

环境监理:(1)施工期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建设单位委托具

备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有合法资质的

专职或兼职环保监理人员对本段铁路工程施工期的环保措施执行情

况进行环境保护监理。(2)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内容包括取(弃)

土场、施工营地、便道的位置、规模和工程防护措施,以及取(弃)

土场等地表植被保护与恢复措施;工程用地内绿化及植物防护措施。

重点监理区域为穿越林地及水源保护区段落。

运营期环境管理:(1)运营期的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各项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8

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通过日常环境监测获得可靠运转参数,为

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本线运营期环境管理主要由运营

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日常运营监测。(3)各站具体负

责其附属环保设施的运转和维护,配合铁路或地方环境监测站进行日

常环境监测,记录并及时上报污染源排放与环保设备运行动态,处理

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或纠纷。

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北接我国“煤都”大同,南连忻州并经由大西客专与山西省

会太原贯通,线路纵贯晋北并有效连接了蒙西地区和山西,进而沟通

了蒙西与中南、华东、西南广大地区。

铁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的取、弃土作业、路基

填筑等土石方作业对沿线植被和土地的破坏,通过落实各项减缓补偿

措施,工程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危害。施工结束后,随着

防护、绿化措施的到位,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

工程实施产生的噪声、振动等的影响,从污染源头、传播途径、

受影响敏感目标各方面加强控制与治理措施,其影响可控。工程产生

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均不外排;本工程新增车站采用电采暖,无大气污

染物的排放;一般固体废物交环卫部门处理,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废矿

物油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危废,必须在指定地点集中

存放,由有资质的厂家集中回收处理。

在认真落实了设计和本报告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大原客专在选线过程中对部分环

境敏感目标进行了绕避,由于工程原因,部分环境敏感区无法绕避。

工程以隧道下穿紫金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并设置隧道施

工斜井。目前,山西省政府已同意将工程所涉及的核心区、缓冲区调

整为实验区。但需就工程与保护区区划调整后的位置关系征求主管部

新建大同至原平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9

门意见。工程以桥梁穿越泥河二号烽火台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以及《长城保护条例》第十

二条规定征得文物主管部门同意。

在工程穿越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路段功能区划调整为实验区,

同时工程与保护区区划调整后的位置关系取得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工

程以桥梁穿越泥河二号烽火台保护范围征得文物主管部门同意,以及

工程穿越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金沙滩省级森林公园、金沙滩国家

沙漠公园、桑干河省级湿地公园、神头泉域、各文物保护单位取得相

应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后,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基础上,

做好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可行。

8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朔州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朔州市市府西街8号朔州市东部区域发展服务局

邮编:036000

联系人:赵先生电话:0349-2223682

传真:0349-2227187

电子邮箱:szjtb2016@163.com

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金沙江路33号增1号邮编:300251

联系人:王女士电话:022-26175507

传真:022-26175334

电子邮箱:tsdihps@163.com





献花(0)
+1
(本文系cooperat1o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