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辽宁-李佳
2016-06-14 | 阅:  转:  |  分享 
  
在法制类民生节目中男主持人的优越性辽宁广播电视台李佳2012年中国电视榜推荐委员会17位专家,包括传播界、文化界的众多重量级意见领
袖达成共识——2012年的电视主题是“视频瓦解电视”。三年时间过去了,各种视频网站来势更凶咄咄逼人,传统媒体夹缝中求生存努力创新,
各种节目形态都在求新求变,法制节目也概莫能外。从最初的动态新闻和深度报道的结合,到事件报道和专题讨论的互动,再到法制节目故事化的讲
述,每年甚至每时每刻,电视法制工作者都在思考“路在何方”?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制节目是以平民视角为出发点,愿意用人文叙事手法来关
注民生新闻背后的法治力量。法制类民生节目方兴未艾,风生水起。除了对节目形式的肯定,主持人吸引受众与视频网站的抗争不可小觑,这其中,
尤以男主持人的成绩和优势更为明显。一凸显平民化法制类民生节目的镜头对准的是老百姓及他们的身边事,这些内容看似平常,但我们却可以
从中发掘出人们最需要了解,可操作性最强的法律知识。因为平民化的定位,所以不需要正襟跪坐、珠光宝气;不需要字正腔圆、照本宣科;不需要
引领时尚、唇红齿白。相对来讲,男主持人更易于朴实无华,接近受众心里,他的一颦一笑更为真实,不做作不矫情。拿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正前方》主持人刚子为例,他朴实的有时候你都忽略了他的长相,而更为关注他的表情。在节目当中,他特别擅长运用肢体语言和押韵的小段子,巧
妙化解矛盾。不夸张地说,几乎全国各地的法制类民生节目,都制作过有关于“小商小贩缺斤短两”的新闻,只不过各取角度不同罢了,有的从城管
集中行动,打击不法行为入手;有的从少的可能是一两肉,缺的可是一颗诚信的心论。但终归,是带有打击和批判的,毕竟这是除了小商小贩以外的
人,都身临其境又深恶痛绝的。但是,换个角度,小商小贩也是人,而民生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他们虽然干着昧着良心的事,但是我们也应该从
自身角度防微杜渐并给他们留有余地。为此,在2014年3月13的节目当中,刚子尝试不对小商小贩强烈谴责和恶语中伤,而是巧妙献计,让老
百姓如何防止中招。“大家到菜市场买菜,其实你自己都带着称去的,你别不信,不信你掏出手机看看?哈哈,不是啥软件,而是你在家,把手机多
重称好了,如果你对重量感到质疑,你就要求小商小贩称称你的手机,你就知道是否缺斤短两了。当然了,走的时候别忘了拿手机哈,别因为差了一
两的土豆,丢了几千块钱的手机,那就得不偿失了”。整个话题在轻松幽默中化解,让观众觉得不在憎恨中与小商小贩较量,反倒释然平和。20
14年,有关于是否恢复五一长假等议论此起披伏。此前,全国假日办曾发布三套放假方案,征求网民意见,最终的放假安排在呼声最高的C方案基
础上加以完善。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14年节假日安排通知,公假总数11天保持不变,春节、国庆黄金周得到保留,“五一”黄金周没有
恢复,但是多出来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传统假日。各路专家出来解读,往大了说,拯救我们的传统节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留住我们的文化
之根,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这种来自民间的呼声,由于没有制度化、法制化的力量做后盾,往往不能达到实质性影响。显然,国家推
动把传统节日纳入法制轨道,正是对民间要求的一种正面回应。往小了说,在调休环节上的改进已经让放假安排有规律可循,方便人们记忆、推算。
人们就此可为假期出行、购物、婚宴等安排提前准备。刚子在节目当中,没有中规中矩,谈轻论重,而是采用了一个押韵小段,让电视机前的观众,
自己来梳理思路。“只要你能承受高速堵车崩溃,海边人声鼎沸,景点门票贼拉贵,去哪都欲哭无泪,如果你体格不行,我劝你就老实儿在家呆着,
洗洗就睡。”刚子所主持的这档节目并不是一档新节目,他也不是首任主持人。按照常理,一档民生类节目存活这么久,除了老百姓的喜爱,节
目本身的推陈出新也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因为在2014年伊始,换上了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押韵小段的刚子,给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节目收视率
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刚子也在最短的时间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红人”,观众觉得那个俏皮的大男孩不做作,不烦人,很幽默,很耐看。二彰
显个性化由于新型媒介的冲击,传统电视播出效果固有的优势正在消磨殆尽。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念旧”的观众是通过习惯于一档节目的播
出时间,或者一档节目的选题内容,甚至是一档节目主持人的讲述风格,而久久不愿舍弃一档电视节目。因此,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法制类民生节目而言,对主持人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对主持技巧和法理知识融会贯通那么简单,反而需要主持人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主持风
格。2006年8月1日改版升级后的《拍案说法》以“讲法制故事,说人生传奇”作为栏目新的定位,韩咏秋作为主持人,以“拍案”加“说法
”的样态开创了民生类法制节目的新模式。栏目借鉴了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三言二拍”系列中的名称、叙事技巧及传统评书的讲述方式。韩
咏秋以悬念开场,巧借“一刻拍案,二刻拍案,三刻拍案”的形式将故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章回体编排。在节目中,韩咏秋以说书人的身份引领观
众,形成一个有画面配合,真实再现的书场。而“评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他的特点就是:故事性
强,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但结构单纯,语言丰富,表演细致。韩咏秋的主持风格恰恰是牢牢掌握了评书的表演技巧。他要传达给受众的,不仅仅是
一个案件,而必须是一个故事性强的案件回放。他通过调动手势、姿态、神色等肢体语言,充分运用表演技巧,对重读,语气、停连、节奏等精心设
计来讲解、评说、描述故事,营造悬念。看似复杂的情节,一边不断地设问,一边在故事进行中释疑,一边是不断地抖包袱,一边是不断地解包袱来
抽丝剥茧。我们知道,艺术成就斐然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多数为男性,像田连元,单田芳等大师,由于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为广大受众所喜
欢,甚至有很多模仿者刻意效仿。《拍案说法》的节目形态,何尝没被克隆改良过?然而正如那些鲜明表演风格的评书表演艺术家一样,韩咏秋在节
目中彰显的个性耐人寻味、无法匹及。三尽显人性化所谓民生,就是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活、生存、生计等。在报道形式上,贴近受众,在
节目内涵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其实这就是法制类民生节目“人性化”的表现。而法制类民生节目主持人要想在节目中树立形象,形成品牌,核心
就在于是否具备关注民生的情怀。他不需要传统意义上严肃的“说法”,也不需要纯粹的“说教”,而是要将人的价值和尊严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重视人的呼声,要让观众在将心比心的节目氛围中得到启迪。《正在行动》作为一档民生法制类资源深度报道,在辽沈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节目强调记者的现场报道和纪实风格,追求行动所带来的震撼力和冲击力。而他的主持人侯东升,而立之年从大学老师转型到电视台做法
制节目主持人,亲近的像故事主人的朋友,悉心关注案情中人物的经验和经历,用真情实感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同时又理性的像个师长,关注人
物背后的成长经历及命运的转折,以情动人、厚德载物,真真切切的为人民排忧解难。2004年12月17日,是沈阳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而
就在-24℃的寒冬里发生了最令人心碎的一幕。为了再多陪伴突发心梗离世的老伴一会儿,63岁的何大爷抱着老伴遗体坐在人行道上近两小时。
全国媒体随后都争相报道这一新闻事件。大家所知的是何大爷的不舍不弃,大家所不知的是何大爷生活上的漠然和背叛.......《正在行动
》的主播台,少了一双隐忍泪珠的眼睛,多了一份理性、温情、人性化的剖析——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生离死别的伤感,我们要做的,恰恰是珍惜现
在拥有的每个人,每一天。哪怕只是瞬间,哪怕平平淡淡,只要爱的真诚,爱的丰满,就会多些欣然,少些遗憾。很多观众发出感慨,引发了一段“
全民思考”——如果突然离世的是我,会不会有人抱抱我?在民生类法制节目中,男主持的个性魅力和优势更多的在于,他或幽默、或调皮、或理性、或悬疑的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而你不会觉得他浮夸,肤浅,做作,矫情,甚至故弄玄虚。受众没有“机会”评说主持人长得美不美,穿的漂不漂亮,戴的首饰得不得体,而是拥有更的时间去思考我们该思考的过往和启迪,这种理性会成为社会稳定的调和剂,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中国法制化进程。3
献花(0)
+1
(本文系田斌qdsdta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