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技术学专家
2016-06-14 | 阅:  转:  |  分享 
  
1.郑小军

(广西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

郑小军,男,教授、硕导,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理事,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高中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科、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学习科学与知识管理,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教研教改。近年来主持各类课题项目20余项,其中自治区级12项。主持完成自治区级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10余项。开设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设计与创作、PPT设计与高级制作技术、高效网络学习与知识管理、中职教研教改等专题讲座,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

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核心期刊20余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美国化学文摘CA2篇。出版著作7部,其中第一作者编著4部。

获奖成果90余项,代表性获奖包括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广西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曾获自治区优秀教师、广西高校优秀党员、校级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多次担任全区性大赛评委、裁判长和全国性大赛评委。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硕士导师、学术带头人。广东省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教育界别发言人;致公党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学医出身,历任中山医科大学实验生理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等职。2005年转入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专职从事教育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被称为“我国富有原创性思考的教育学者”(钟志贤语)2007年开始写教育技术专业博客,目前访问量已突破100万;2009年提出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2011年提出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12年提出知识嫁接学说,2014年提出新建构主义教学法,2015年出版专著《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该书入选《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一季》榜单和多个图书排行榜。新建构主义与加拿大学者西蒙斯的关联主义被一些学术刊物并列为网络时代两大学习理论,有学者称之为“21世纪以来中国远程教育理论创新花圃中的‘一枝红杏’”。发表医学研究论文数十篇,教育技术论文数十篇,业余出版诗集3本。与超星公司合作拍摄的《创新思维训练》慕课和相关专著《你没听过的创新思维课》已出版发行。







3.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领头人。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1981年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1982年后一直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和研究。1986年到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李运林、李克东教授学习电化教育理论。1990年到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李秉德、南国农、胡德海、李定仁、赵鸣九教授学习教学论,1993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3年到四川出版集团公司任职,从事音像电子出版工作。1995年到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从事教育技术课程教学。

1996年到上海师范大学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领头人。

1、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2、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基础教育项目专家组专家

3、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总课题组专家

4、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专家

5、教育部师范司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组专家

6、教育部师范司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评审专家组专家

7、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特邀专家

8、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中国专家组专家

9、上海市教育软件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

10、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考试大纲评审专家组专家

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

献花(0)
+1
(本文系段慧丽140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