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说中国—民俗系列邮票图说《中秋节》(二)悠然雅士2016年《辛卯年》首日封图案—兔爷儿由祭月用品变为儿童玩具《中秋节》 邮票—“赏月”台湾《红楼梦》小版张背景—宝玉、黛玉、宝钗中秋赏月《中秋节》极限片—“赏月”《花好月圆》小版张—“赏月”《团 圆》极限片—赏月《团圆》极限片—“赏月”《团圆》极限片—中秋赏月《团圆》极限片—花好月圆《团圆》极限片—中秋家人团聚赏月 《中秋节》“中秋佳节,思乡心切”实寄封图案—中秋“赏月与思乡”《环境保护》“防治噪声污染”极限片图案—“遥望明月寄乡思” 《中秋节》极限片、越南1958《中秋节》—赏月马尔代夫1995《米奇·米妮中秋赏月》《中秋节》邮票—“团圆”《中秋节》“团圆 ”极限片—团聚赏月《中秋节》“赏月”极限片图案—中秋团圆赏月《团圆》极限片图案《中南海畔话良宵》—毛主席与元帅们中秋节团圆赏 月《中秋节》邮戳—阖家团圆《月老》明信片—婚姻之神“月老”《中秋节》—“月为媒”《中秋节》“赏月”极限片图案—与心爱的 人一起“晒月光”3、苗族跳月。苗族传说,月亮小伙与水清姑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后,终于幸福结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月 光,吹奏芦笙,跳起歌舞,青年男女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白头之好。4、三难新郎。苏东坡胞妹苏小妹在迎亲当夜,欲难新郎,题写 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不得其对,直到三更,东坡悄悄以小小砖片投向水缸,水中月影纷乱。少游当下晓悟,遂援笔对出下联“投石冲开 水底天”。(四)中秋月饼香港2012《中秋节》极限片—月饼1、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还只是象菱 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老北京风情》纪念封图案“打月饼会的”—月饼制作 2、作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代袁枚《隋园食单》中记载了月饼做法。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 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月饼还被用来当作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澳门2007《传统工具》“饼模”—用饼模 制作月饼澳门2007《传统工具》“饼模”极限片—用饼模制作月饼《中秋节》邮戳—制作月饼香港2012《中秋节》极限片—送 月饼、吃月饼(五)中秋赏灯《老南京风情》纪念封“南京花灯”—绘制花灯1、制作花灯。灯彩艺人利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 、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成灯笼。台湾1993《中国传统工艺》“ 灯笼”—工艺师绘制灯笼香港2006《民间灯彩》小版张—花灯《花灯》首日封图案—爷孙俩赏花灯《花灯》首日封图案—儿童提红灯、 放鞭炮《花灯》首日封图案—儿童提花灯《福灯高照》小版张—多彩花灯《花灯》邮票、极限片—“金玉满堂”《花灯》邮票、极限 片—“龙凤呈祥”《花灯》邮票、极限片—“百花齐放”《花灯》邮票、极限片—“九莲献瑞”2006《民间灯彩》小版张—多彩花灯香 港1984《中国花灯》首日封—中秋节点亮夜晚的岭南特色花灯香港1984《中国花灯》邮票—“凤凰灯”香港1984《中国花灯》邮票 —“蝴蝶灯”香港1984《中国花灯》邮票—“麒麟灯”香港1984《中国花灯》邮票—“鱼灯”香港2006《民间灯彩》邮票、首日 封—“水仙灯”香港2006《民间灯彩》—“荷花仙子灯”“孔雀灯”澳门1982《中秋节》邮票—“嫦娥奔月灯”澳门1982《中秋 节》邮票—“八角灯”澳门1982《中秋节》邮票—“葫芦灯”澳门1982《中秋节》邮票—“狮子灯”《钱塘江大潮》“一线潮”极 限片—潮汐《钱塘江大潮》“交叉潮”—观潮《钱塘江大潮》“回头潮”—观潮《钱塘江大潮》“一线潮”—观潮香港2006《钱塘江潮 》“一线潮”—观潮《李白诗选》邮资片—李白《静夜思》《团圆》极限片图案—李白《静夜思》《癸巳中秋》邮戳—李白《月下独酌》 《天涯共此时》小版张—杜甫《月夜忆舍弟》《唐诗三百首》邮票—张九龄《望月怀远》《唐诗三百首》极限片—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小版张—张九龄《望月怀远》《读诗明慧?唐诗之魂》邮票—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读诗明慧?唐诗之魂》邮票— 韩偓《中秋禁直》《读诗明慧?唐诗之魂》邮票—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中华诗词之美?宋词》邮票—苏轼《水调歌头》《诗词 歌赋》“东坡填词”极限片—《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小版张—苏轼《水调歌头》《读诗明慧·唐诗之魂》小版张邮票—杜甫《八月十 五夜月》《中秋节》邮戳—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邮票图说《中秋节》全文结束谢谢观赏!悠然雅士2016年4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把明月寄托的恋人情思描写得淋漓尽致,望月思人之情,溢于言表。诗云: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5、《八月十五夜》。是唐代诗人殷文圭所作,诗云:万里无云镜九州, 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6、《中秋禁直》。是唐代诗人韩偓所作,诗云:星斗疏明禁漏残。 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祗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7、《鹤林寺中秋夜玩月》。是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云:待月东林月正圆, 广庭无树草无烟。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8、《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词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八月十五夜月》。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云: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 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2、玩耍花灯。中秋节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家庭制作的 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户秋灯等,丰富多彩。玩花灯主要有树中秋、放天灯、漂 河灯、提花灯等活动。(六)中秋观潮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引起地球上水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汐。当月亮 到达离地球近处时,朔望大潮比平时要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钱塘江潮汐是由于月球、太阳的引力和杭州湾入海处喇叭状特殊地形 而形成的特大涌潮,被誉为世界著名奇观。(七)中秋诗词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由一轮明月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故乡永远 在他的心中!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月下独酌》。是 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诗云: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 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3、《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抒发了深深的思 乡情。诗云: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二)中秋赏月1、赏月演变。赏月由古代祭月、拜月演变而来。唐代晚 期,拜月逐渐演变为赏月,并由宫廷传入民间。唐宋时期,中秋赏月之风盛行,《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2、赏月习俗。月到中秋分外明。由于秋高气爽,中秋夜晚的月亮显得格外澄澈明媚,又圆又大,人们在这夜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期 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3、中秋团圆。中秋月圆,人们把月亮圆满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农历八 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而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也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三)月亮为媒1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民间奉为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据说月老手执一书,书中记有天下男女姻缘,向月检看;随身一袋,内装红线以系有缘男女之足,为“千里姻缘一线牵”。随经重重磨难,最终必成夫妻。月老今已成为媒人的代称。2、明月为媒。中秋节的月亮最圆最亮,这一天被视为撮合婚姻的大好日子。民间有“男女婚姻,月老为媒”的说法,成年男女于中秋节夜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祈求月老撮合。邮票图案为:月光下的潺潺小溪旁,一对情人互赠香袋、互诉衷肠,情意绵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欢庆”极限片图案—苗族跳月《中秋节》极限片—“月为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