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根据该平台的功能及优势,文章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分析了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以期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深入应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教育;信息技术
引言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过一亿。用户主要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微信目前支持智能手机中的iOS、Android、Windowsphone和塞班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在2012年8月18日针对企业、媒体、明星等团体用户推出的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与微信一脉相承。目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可以享受到二维码订阅、消息推送、品牌传播等个性化服务。自其诞生至今短短几个月时间,微信公众平台异常火热,各种媒体、网站、草根大号都在秀二维码。微信公众平台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一项新技术,首先想到的是该项技术能否在教育领域应用,会对教育领域带来哪些变革?
二、微信公众平台功能介绍这一平台向公众开放,每一个人都可以用QQ号码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使用QQ号码,登录http://mp.weixin.qq.com/,确认成为公共账号用户。申请的中文名称是可以重复的。确认公共账号后,就会进入微信公众媒体的后台。微信公众平台分为六个版面,功能一目了然:
1.个人信息设置点击“设置”栏目,显示如图1所示界面,管理者可以上传个性头像,设置微信号,点击保存后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将该二维码发给学生,学生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后,可以添加为好友,也可以搜索该微信号添加好友。2.用户管理功能点击“用户管理”栏目看到如图
2所示界面,首先设置分组,以方便管理,如果是班长或者特殊的好友,可以添加到星标组里,以方便查找和发送信息。
3.素材管理功能点击“素材管理”栏目打开如图3所示界面,如果打算给学生发送图片、音频或者视频,需要先在这里上传,上传的素材可以重命名、下载和删除。
4.可以给所有的学生发送信息,也可以给特定的学生发送信息。如果电脑连接有麦克风,可以将声音录制下来发送出去。还可以查看已经发送过的信息。
5.可以查看最近三天学生发过来的信息,也可以查看更早的消息和搜索消息。
6.在这里可以全貌查看到近期关注你的学生数量变化和接收信息的数量变化,以便及时处理收到的信息。
三、微信公众平台优势介绍1.操作的便捷性加入微信公众平台是无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微信公众平台,只要您的QQ号还没有注册使用个人微信,就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平台登录注册。如果您的QQ号已经注册过个人微信账号,您可以重新申请QQ账号登录注册,并且可以和私有的微信账号进行绑定。2.人际交流的高时效性消息一旦发送,就会在终端通过微信平台通知用户,具有同步性,因此用户实际上是被强制阅读推送的信息,信息的抵达率几乎是百分之百。3.内容推送的丰富性微信的普通公众账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而认证之后的账号拥有更高的权限,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这类图文信息也许是单条的,也许还是一个专题。4.消息推送的精准性微信公众账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消息的精准推送。
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展望90后是现在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敢于颠覆主流、颠覆权威、颠覆传统,更加注重个性,是一切新技术的最先享用者和推广者,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微信公众平台因其操作的便捷性、人际交流的高时效性、内容推送的丰富性、消息推送的精准性等特点,符合青年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交流习惯和渠道等而深受年轻学生追捧。而高校教师受教育程度高,善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这两点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潜力:1.加强沟通,拓展师生、生生的社会性交互空间高校的公共课通常采取流动教室、合班上课制,一个公共课教师要面对数以百计的学生,师生交往接触的机会自然很少。自然,教师叫不上学生的名字,学生不知道任课教师姓名的事情不足为奇了,师生关系冷漠化、陌生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会经常向学生讲“如果同学们有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欢迎跟我交流”,但事实上,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通常是始于课程开始,止于课程结束,况且这种“交流”大多数时候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仅仅是作为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而存在,而缺乏精神层面的交往”。[2]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征,学校的管理体制等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文化。有学者指出,“现代教育交往的一个显著症候是师生之间的面对面、直接言语的交往在减少,而传输文字符号、图片、图表、图像信息等的间接交往形式在增加。”[3]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言,“每一种技术都对人的交往模式进行重组。”[4]有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支持,教师的常规工作如布置作业、通知提醒等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给教师留言提问,并且也不局限于文本,可以给教师留下声音,增加了与教师的互动机会。师生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交流,还包括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交流。而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实现教师与某个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私密性对话,对话内容是不需要公之于众的,对话的亲密度更高,这点与现在风行的微博有所不同。2.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提供移动学习支持教师可以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群发给自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相关页面将问题的答案发送给特定的学生,而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随时掌握自己想学的知识。如此,学习便无时无处不在发生。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诞生也有助于移动学习的实现。3.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信息时代,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四个一”的工作方式(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对于大学生而言很难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送可以实现图文并茂,甚至还有视频片段,这将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虽然微信的信息是碎片式的,但是一旦大量碎片式的信息集中围绕在某一个热点问题之下,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浓厚的网络舆论氛围,占据思想教育的制高点。4.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生管理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异常棘手,各级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管理工作走进学生内心。微信公众平台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该进程的实现。对于一些关乎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借助于该平台在学生、家长、社会群体中发起征集意见活动,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社会群体对大学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管理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妨不定时给学生发一些温馨提示、节日祝福,相信也会非常受学生欢迎。5.即时分享思想,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广阔舞台目前“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有二:第一,技术本身即是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二,技术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和环境。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组建“学科教师小组”,将拥有相同志趣的教师集合到一起,与同行教师形成一个社会化关系网络。教师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将自己的授课视频群发给专家或同行教师,或者发起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在交流、讨论中教师的认识得以升华。所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且有效的机会,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6.推送学校资讯,打造学校品牌形象好的品牌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品牌优势有助于培养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多元化的今天,学校品牌建设与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关于本校招生就业、学生活动、学术报告、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新资讯信息,增加自己在学生、家长、社区乃至国际中的关注度,实现学校品牌的病毒式传播,可以节约宣传成本。
五、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应用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功能目前尚不足以满足教学需要,比如它支持的语音素材规格是60秒内、mp3格式;认证用户在24小时内可群发3条消息,非认证用户在24小时内只可群发1条消息,而申请认证则至少需要1000人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功能,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第二,传统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态,那么如何将微信公众平台无缝地整合到教师日常课程教学中,实现微信公众平台运用的常态化就成为关键问题。第三,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个问题,账号管理者无法得知每条推送的信息到底被多少人有效阅读,又有多少人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加以分享和评论。虽然交流是点对点的,但鲜少有人在微信上与官方账号就推送内容进行互动。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若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需将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督促学习者自觉地利用有效网络信息资源开展对话与学习。
六、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都会对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或多或少产生影响,本文就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笔者坚信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日益成熟,它在高校教育领域定会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会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这一切的实现依赖于教育工作者的大胆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114.
[2]曹砚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2(3):99.
[3]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9):19.
[4]BBC.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N].中国科教,200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