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ybbsn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探讨高中阶段体育课项目选修教学可行性
2016-06-21 | 阅:  转:  |  分享 
  
探讨高中阶段体育课项目选修教学可行性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体育课程的项目选修,可有效激发学生爱好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自主学习可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从而推动素质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中阶段体育课项目选修教学可行性,为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阶段;体育课;项目选修;教学可行性

旧版体育教学大纲竞技内容要求过多,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其参加积极性也较低,而为了有效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任务及内容,体育教师问问是强迫性的让学生去跑道上、器械上练习,尽管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却收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而新课程改革让教学目标更为明确,且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并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国家对体育课堂亦进行了改革,使其更加贴合现代化社会发展。因此,分析高中阶段体育课项目选修教学可行性,对高中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推动作用。

项目选修课可行性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若对体育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则可有效加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愉快的展开体育锻炼,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观察力亦是十分敏锐,以高昂的热情展开体育锻炼。而培养及诱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是学生成功感培养的重要内容,项目选修课在本质上是符合学生此类心理及生理特征的。本文从下述几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1、项目选修课符合学生运动生理心理

着眼于运动生理心理而言,人体组织器官有着一定的年龄差异,而兴趣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变化,高中生内分泌腺技能非常不稳定,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其情绪会产生极大的波动,但这个阶段的初中生创造性及个性十分强烈,对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十分有利,不过高中生自主能力不是很强,往往会利用专选随意性,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体育课,亦或者是运动量较小的体育课程。这也说明高中生选项应具备一定的趋向性,积极围绕体育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选项,且应极具针对性,高中阶段实行专项选修体育课程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更好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高中阶段的专项选修课是从实际出发的运动机会

高中阶段实行专项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运动机会,引导学生们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理解,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空间。一旦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则就有锻炼动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阶段的专项选修课程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实施专项选修课程,能够有效调动体育教师们的积极性,并围绕高中学生的设计情况来加强学生的身心发展,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身心潜力,引导学生们不断追求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使得这方面工作更适应于现代化社会发展。

高中阶段体育课项目选修教学实施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努力构建一种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保障,个性情感得到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有新的教学模式,即实施开放的专攻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我校在这几年的课改实施中采用了高中专项选修体育课教学试验,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一专多能提供了平台。尽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认为是可行的、成功的教学之举。本文对此提出了下述几方面措施:

明确教学目标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全面发展为前提来制定教学计划,全面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把内容归类、提炼,分析那些项目是可行的,并同本组的老师制定教学计划,调整好教学秩序。在使用教学场地、器材时,尽量不要发生冲突,而影响了教学工作。

分析学生情况

因为中学生总归是中学生,不是成人更不是专业队,为此需循序渐进。学生自制能力差,学习兴趣浓厚,但兴趣变化快,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选项过程中学生必须一学期才能换项。

3、选项前教师制定出计划并做出各种项目的设置

开学初,与同学共同制定出每个人切实可行的选项,在这些项目中有些器材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如羽毛球、乒乓球),每个项目教师都做出相应的规定,来制约选项的每个同学认真训练,并且运用调查表,制定出每个项目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有据可查,督促约束每个选项同学。

结束语

总之,高中阶段体育课实行项目选修课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成功的新课程改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完善。我们的体育教学将是一个充实而阳光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郑玉光.我国体育健康促进研究述评[J].武魂,2013(11),

[2]徐静.论健康与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关系[J].金田,2014(06).

献花(0)
+1
(本文系ybbsn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