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分钟掌握中国书法全貌
2016-06-23 | 阅:  转:  |  分享 
  
行草入门群基本知识考试大纲(20分钟了解中国书法概貌)一、汉字与毛笔——中国书法的价值观及其呈现。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正因为幅员辽阔,方言
复杂,才有了文字这样的统治工具。作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汉字从商周以来就一脉相承。如今的文字形态,奠定于汉代,所以称为汉字。汉之前的
文字形态,有些较难辨识,主要有商甲骨文、两周铭文、秦小篆等等。秦统一小篆之前的,统称为大篆。值得提出的是,针对不同的用途,即使同一
时代,文字的状态也不同,因此,秦统一文字和汉代进一步巩固文字的法定书写,是极端重要的。汉字本身类物象形,有自然之美,汉字本身又有独
立而演化的意义,并且还是历史的凝缩,因此,汉字是中国书法成立的重要精神基础。一切优秀书法作品,都与汉字的内容意义和单字的独立意义有
关。失去了汉字,书法不会单独存在。也因此,我们今天学习书法,是一个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线索的追寻,从中获得文化的认同,是对精神境界的提
升,而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巧,拥有一个爱好,或者通常讲的修身养性。毛笔是汉民族独特的书写工具,最早的毛笔实物出现于战国,大规模使用毛
笔在东汉,这主要是因为与其配套的纸张的大规模使用。纸张与毛笔是中国书法得以成立的重要物质基础。毛笔笔头为锥状,这样就可以写出粗细不
同、形状不同、质感不同的线条,所谓“唯笔软奇怪生焉”(蔡邕语)。也正因为千奇百怪,笔法就是一个必须训练和掌握的技术。但是笔法并不深
奥,各人都会有或深或浅的体验,万勿迷信有秘而不传的笔法技巧。毛笔主要有羊毫、狼毫、紫毫等,但绝大部分的毛笔不会使用单一毛料,往往是
兼毫,即使号称纯羊毫、纯狼毫,也参杂了包括人造尼龙在内的其他材料。好的羊毫不软,好的狼毫不硬。毛笔是否好写主要取决于材料和人工。当
然,不同风格的字,都有相适应的笔。比如写颜楷的笔就很不适应于写王羲之尺牍。二、行书与草书——书法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把书体分
为正体与草体。草体是对正体的较为快速随意的写法。用在今天,正体就是印刷体,草体就是手写体。一般而言,行书是指对楷书的快写,但这不意
味着行书出现比楷书晚,因为楷书恰恰是对行书的规范。所以,楷与行,同时出现。也因此,并不是说只有打好楷书的底子才能写行书,反之亦然。
草书不简单是对行书的快写。草书有独特的定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种速记符号,有很多字看上去是对行楷的快写,但很多字也有独立的写法。草
书的写法也有规范,章草就是一个案例。在东汉以后,草书逐步成为文人修养的一部分,东晋文人之间的通信(尺牍)往往使用草书,我们称之为今
草。小草、大草、狂草之间的分野并不明确,只是草的程度不同,无需特别划分。行书与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因为行草将节奏感的
阈值大大拓宽,而节奏感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相比之下,楷书、隶书与篆书在这方面的表达则不如行草。另外,中国书法史上,除了唐楷、六朝碑刻
以外,留下的大量作品是行草。行草是文人书法最重要的体现,也是最实用的领域。失去了实用,纯艺术也就没有了根基。三、历代著名行书草书大
家及其经典——璀璨星空,永恒坐标。正因为行草书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快速的书写过程中,能够展现性情,即使受过严格训练也无法掩藏性情的流
露,所以,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善书者,代不绝人。对这些人物要做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对其作品有更深入的参透。
行草出名的,从王羲之开始算起,我们列出主要的人物及其作品如下,限于篇幅,请群友自己搜索相关网页,找到更为详细的信息。东晋王羲之,兰
亭序,大量的手札(尺牍)。东晋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米芾伪作)以及一些尺牍。唐张旭,肚痛贴,古诗四帖。唐颜真卿,祭侄稿,争座位
帖。唐怀素,自叙帖,苦笋贴,小草千字文。“宋四家”分述如下:蔡襄,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手札。苏轼,黄州寒食诗,洞庭、赤壁、松醪三
赋,众多手札。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帖,范滂传,李白忆旧游,廉颇蔺相如传,诸上座帖。米芾,大量的手札,苕溪诗,蜀素帖。
元赵孟頫,大量手札、古诗文抄录手卷。明祝允明,善狂草,多有草书长卷存世。明董其昌,善行书,大幅作品不多见。清王铎,大量行草条幅、手
卷。清傅山,大量擘窼大字的条幅为其主要书法创作形式。民国于右任,大量作品,涵盖全部书法形式。现代毛泽东,大量手稿、书信、题词、抄录
古人诗文和自作诗词。四、千字文——中国书法教育史上的杰作南朝梁武帝因为喜爱王羲之,要集王羲之的字,即命周兴嗣作《千字文》。这是中国
书法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篇千字文,是个韵文,四字一句,千字不重,从天文地理到人间历史,从物类人文到常识格言,几乎无所不包。后来,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成为蒙童教材。历代大家很多都写过千字文。著名的有,智永真草千字文,怀素小草千字文,宋徽宗大
草千字文,宋高宗行书千字文,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等等,明清以来更有众多书家写过千字文。民国于右任集前人草书,创《标准草书千字文》,将
草书写法进一步规范,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成为草书入门的经典教案。临习千字文,不仅是学习书法,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好的门径。五、临
帖与创作——“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中国书法与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都需要有一个游戏规则的熟悉过程。临帖,有很多意义,但至少是对游戏规
则的基本掌握。临帖,一开始必须临写古代经典,这确实是不二法门。只有通过临写古代经典才能掌握基本的规则,包括笔法、结字、节奏、章法等
等。有人认为,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随性而写,不必拘泥古人,这话本身没有问题,但往往被误解为可以不临帖可以瞎写,这就大错特错了。作文
一种文明的标志,人们遵守相同的规则,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有发挥的可能性。就好像出门要穿衣服,吃饭要用筷子一样,你可以出门不穿衣服,也可
以用手抓饭吃,但这不是社会形态的人,所以不文明。学习书法,也是一个文明教化的过程,不尊重基本规范,是没有出路的。是不是一辈子都要临
帖呢?当然是。前人的经典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不仅是技法的传承,更可以启迪智慧、梳洗灵魂。但不是说临帖就不能创作。实际上,临帖与创作
并不对立,临帖本身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创作。所有的书写,就算你写的极像,也是个性化的。能够体现个性化色彩的,都可以叫做创作。所以,临与
创始终是分不开的,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只是初学期间临的成分更大,不提倡随性创作,而临帖基础扎实以后,则可以更多融入创作的意图。临帖更
注重共性,而创作更讲究个性。创作最基本的原则有两个,第一,必须是有感而发,是意带动笔,也就是说创作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是技法的呈现,
而更是一种精神活动,是有情感的活动。兰亭序,祭侄稿,寒食诗,公认天下三大行书,无一不是情感的产物。第二,必须有别于人,也就是书法语
言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的获得,是传统与创作者自身学养、心性、审美偏好的融会,随着阅历的加深、眼界的拓展、思想的深刻、技法的提炼,创
作就会不断走向新的境界,所谓“人书俱老”。六、笔法、字法、章法——训练的路线图。中国书法的评价系统离不开笔法(如何使用笔)、字法(
单字的结构组成)、章法(通篇的构成和气韵),因此,书法的基础训练也从这几个角度入手。用笔的方法有很大的个性化要素,但有一些基本要素
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无论如何执笔,都必须懂得稳实而灵活的原则。有时稳重更重要,有时灵活更重要。而五指执笔法兼顾了这两种需求,所以
成为最通常的执笔方法。锥状的可以铺展和聚拢的笔头,操纵的好,可以形成书写者想要的各种形态与质感,因此就有了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露锋
藏锋、出锋回锋之说。如何调整锥的状态,就是笔法,这需要反复实践体会。最害怕迷信笔法。应该说,笔法是复杂的,但是经过反复摸索,可以找
出规律性的东西,懂得了道理,各种法就不难了。就如同背公式,懂了理,就不用背了。写小字和写大字,即使形态完全一样,笔法也会有所不同甚
至大不相同,因为用的笔的笔性完全不同。无论用怎样的笔法,表达出来的就是笔画。笔画无非是长短、粗细、方向、弧度四个方面的约定,当然深
入下去还有质感(润与燥,涩与畅等等)。所以,最终的表达效果是判断笔法是否有效是否成熟的唯一标识,有的笔画必须用某种特定笔法才能写出
来,也有很多笔画可以用不同笔法写出来。字法,也就是结构,是指笔画之间、部首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些关系无外乎疏密、方位、大小、正侧几个
约定。结构的准确靠的是观察分析能力。相同的字,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一定会展现出不同的态势、气质。人们往往把结构当做堆积起来
的,但实际上,结构是长出来的不是搭出来的,是一个生命,不是先有脑袋再有四肢,脑袋和四肢同时发育生长。因此要特别注意全局性和相互依存
性,要注意呼应和取势。章法可以说是字法的放大,是笔法的衍伸。它是指一篇作品的总体气质、气韵,更多来自于节奏感的表达。正如同讲故事,
总有开始,发展与结束,总有平淡和离奇处,总有平实和曲折的对比。章法的表面特征是疏密、正侧,但决定这种表象的是作者内在的情感和审美表达习惯,写到平朴淡然处,用笔散淡自如,写到情感浓烈处,用笔大开大合,写到得意洋洋处,用笔轻快流畅,写到痛楚悲绝处,用笔声嘶力竭。不同的情感一定会带动不同的用笔,也就一定能呈现出大小错落,轻重缓急。说到书法的抒情功能,就是指这个。当书法能够作为抒情工具时,书法就是一个完整自足的精神活动了,这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书法。
献花(0)
+1
(本文系琴棋书画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