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常见病的艾灸疗法
2016-07-02 | 阅:  转:  |  分享 
  


常见病的艾灸疗法



遗尿艾灸治疗方法

遗尿症(原发性遗尿)俗称尿床,指年龄在3周岁以上的人夜间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而言。多发于4~14岁的儿童及老年人。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有下列几种:大脑皮质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心理因素;遗传因素。

中医有“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制其尿出而失禁,谓之遗尿”之说,说明本病的发生多与肾和膀胱有关。

病症:

肾阳亏虚,发为遗尿。症见精神不振,怯寒,少腹时坠胀,尿意频数,小便淋沥不断,伴头晕,腰酸,足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另外,脾肺气虚,水道制约无权也可发病。症见遗尿,面色萎黄,神疲体倦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白厚腻,脉沉细等。

治疗:

主穴:关元、三阴交。

配穴:肾气不足加命门、肾俞、气海;膀胱失约加膀胱俞。

灸法:艾罐温和灸,每穴10分钟;着肤灸,每穴5~10壮。每日施灸1次,10天为1个疗程。

【附注】灸法治疗此病疗效较好。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要取得家长和患儿的合作,建立信心,坚持排尿训练;睡前不宜过度兴奋,睡前排尿,睡熟后父母可在其经常遗尿时间之前将其唤醒,使其习惯于觉醒时主动排尿。

常见儿科病

在传统的中医疗法中,艾灸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各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中医艾灸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简单介绍一下:

风寒感冒: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患儿冷暖不能自调,易感受风寒之邪,引起肺卫失宣。治疗可先用鲜姜涂擦穴位,再依大椎、风门、肺俞穴的顺序,轻轻从上向下刮至皮肤潮红,用艾条灸以上穴位5~10分钟,每天一次。

风寒泄泻:患儿多由于夜间着凉或过食生冷食物损伤脾胃,治疗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神阙、气海、天枢穴,灸至皮肤潮红,每天一次。

小儿遗尿:本病多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而为遗尿。治疗用隔姜灸,灸中极、气海、神阙、肾腧、命门穴。用花生大小艾炷,每穴灸3~5壮,每天一次。

小儿艾灸不同于成人,因小儿好动,多不配合,临床多采用艾条灸(温和灸),对于配合的小儿可采用隔姜灸治疗。《名医别录》记载:“艾叶,味苦,微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明代龚居中在《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祛痹,补虚助阳的作用。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对于因受凉引起的寒症或虚寒症,艾灸效果往往比较满意。

小儿咳嗽,在这个气温多变的季节里,成为烦恼很多妈妈的事情之一。小儿咳嗽虽然并不是严重的病症,但对于小儿咳嗽反复不好的情况,将会对宝宝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宝宝秋季反复咳嗽,专家建议不妨试试中医艾灸疗法。

以下是中医专家为您介绍中医艾灸疗法治秋季小儿反复咳嗽的取穴位置及艾条灸法的具体步骤:

秋季小儿反复咳嗽取穴方法:

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秋季小儿反复咳嗽艾条灸法的步骤:

1.点燃艾条靠近穴位3~5分钟。若皮肤感觉发疼可晃动艾条,增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若艾条没有用完,在艾条燃烧端滴几滴水熄灭艾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急性扁桃体炎,以咽喉疼痛为主,并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其他不适。中医称其为“乳蛾”,,急性以外感风热或肺胃热盛为主,慢性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为主。

艾灸治疗扁桃体炎自我诊断:

咽痛,吞咽或咳嗽时咽痛加剧,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咳嗽、吐痰黄稠、口渴口臭、便秘等症状,属风热引起的扁桃体炎;咽部干燥,有堵塞感,分泌物黏,不易咳出,属虚火上炎引起的扁桃体炎。

艾灸治疗扁桃体炎自我灸疗穴位:

孔最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痔疮出血、肘臂挛痛。

灸法:艾条灸15~20分钟。

少商穴:在拇指末节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热病。

灸法:艾条灸15~20分钟。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目眩、咽喉肿痛、失音、便秘、小儿惊风、昏厥。

灸法:艾条灸15~2o分钟。

老中医按语: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软食。咽痛厉害者应对症处理,消除疼痛,可含服咽喉片,四季润喉片等药。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15~30次;用食、中二指端按揉肺俞穴约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专家提醒:列缺、尺泽、肺俞是治疗咳嗽的常用穴位,取穴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家进行。对于大便经常稀或较软的患儿,可配合服用参苓白术散;晨起可用淡盐水漱口润咽喉等。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粘膜、淋巴组织以及粘液腺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咽炎屡次发作而转为慢性。长期吸入干燥不洁空气,工业粉尘,化学气体,烟酒过度等,均可导致慢性咽炎。其症状为咽部不适,有烧灼感,咽部干燥发痒感,异物感,有时有微痛,分泌物多且粘稠,咽部反射敏感,张口或压舌时易恶心,粘膜充血或见咽后淋巴滤泡呈颗粒状突起于粘膜表面。中医将急、慢性咽炎称为“喉痹”。

[艾灸取穴]列缺太溪天突合谷

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

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指咽部粘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由溶由溶血性链球菌为主的病原体引发。感染途径为飞沫、食物、及直接接触。

其症状:

(1)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或咳嗽等。

(2)咽部不适,干燥灼热感,咽痛,吞咽时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

(3)咽部粘膜充血,以口咽外侧的粘膜为甚,咽后淋巴滤泡肿大,扁桃体及软腭均可见红肿。

(4)两侧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

[艾灸取穴]合谷天突列缺曲池

病症:1、急性者主要症状为:会阴部胀痛不适,尿频、急、痛等,发病较急,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2、慢性者主要症状为:排尿不尽感,或有尿道烧灼感、尿频急痛和发痒等;尿色加深,排尿终端尿道口流出白色分泌物;胀痛和抽痛,向头及会阴部放射;伴有性功能障碍或神经衰弱表现。3、湿热下注见尿频、尿急、尿热、尿痛、尿后滴血,尿白浊如米泔。肾虚见尿浊,烦热,舌红脉细,部分病人可伴见遗精、腰冷、神疲等。治疗:主穴: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配穴:湿盛加曲泉;痛甚加太冲;肾虚加太溪、膀胱俞、肾俞、足三里。灸法:艾罐熏灸或艾条温和灸,选3-5穴,每穴10-15分钟,每日1-2次,7-10日为一疗程。

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其病理改变主要为前列腺组织及上皮增生,故称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与体内雄激素及雌激素的平衡失调关系密切。可由于气候冷热的变化、劳累或饮酒等因素,使前列腺局部和膀胱颈部发生充血、水肿等引起完全性梗阻造成尿潴留。在夜间熟睡时,尿液可自行流出,发生遗尿现象,尿液压力增大时可引起充溢性尿失禁,膀胱颈部充血或并发炎症结石时,可出现血尿。本病属中医“淋证”、“癃闭”范畴。中医认为是肾阳虚弱,血瘀脉络,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所致。病症: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出现尿线无力,尿流变细或淋漓点滴状。排尿后仍有排尿感。肾阳虚者见夜尿多,形寒肢冷,腰酸。有瘀者见排尿困难,或有血尿,舌边有瘀点。夹湿热者见尿急或闭,恶寒发热,脉浮。治疗:主穴:关元、曲骨、肾俞、三阴交。配穴:有湿热加曲池、合谷;有瘀者加足三里。灸法:艾罐熏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次2~3穴,每穴10~15分钟;肾虚隔附子片灸,夹湿热着肤灸,隔日1次,每穴每次3~5壮。【附注】灸法治疗此病有一定疗效。前列腺增生症状不明显无须治疗。中老年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多食含维生素类蔬菜,增加营养。忌烟。平日注意会阴部卫生。



对于待产期的准妈妈来说,如何健康的生下小宝宝是头等大事,所有的准妈妈都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但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困扰着准妈妈们,胎位不正就是其中之一。对于烦恼的准妈妈们来说,可以治疗胎位不正的艾灸疗法实在是来的太及时了。

在中医疗法上,针对胎位异常:可艾灸至阴穴,耳穴压子宫、交感、皮质下、肝、脾、肾敏感点等方法矫正。这是经过多名专家的多年临床试验所得知的结论。艾灸疗法博大精深,对于穴位的应用也是出神入化。



中医中身柱灸是小儿保健灸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日本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40所小学校为身体素质虚弱,容易感冒,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连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他在报告中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所以,虚弱儿童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身柱穴为何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来,身柱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

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灸身柱穴可以通治儿科百病。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

另外,身柱灸还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少的灸穴。

操作方法:

身柱穴就在宝宝的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取穴时,使宝宝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将艾条点燃后,放在距穴位皮肤2至3厘米处缓慢艾灸。由于宝宝不会准确地反映灼热程度,妈妈可以把手放在宝宝的背上,同时感受温度,并控制距离,避免宝宝被烫伤。宝宝的皮肤灸至微红即可。一般每次灸10至15分钟,开始可间日1次,10次以后,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至2次。

一般可在出生后3至6个月开始施灸。但也要根据儿童具体体质决定,体质较差的,可早灸,多灸,体质强健、营养又好的,可晚灸、少灸。



【病理分析】:肩周炎是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表现上述结构的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临床特点为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等,因其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为五十肩。本病多因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斜侵袭肩部经络,致使筋脉收引,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或因外伤劳损,经脉滞涩所致。

【配穴方法】:主穴:颈夹脊、肩髃、肩髎、手三里、肩贞、阿是穴。配穴:天宗(肩甲痛);臂臑、曲池(上臂痛)。

【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单点温灸:颈夹脊、肩髃、肩贞、肩髎。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手三里、阳陵泉穴。

【注意事项】:应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慎起居。



中医认为,痛经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临床观察发现,采用灸法有明显的止痛之效。以下介绍几则艾灸方法,供选用:

1、隔姜灸

将生姜切片,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来潮、疼痛消失为止。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2、艾条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每次每穴艾条灸2~3分钟,每次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3、隔盐隔姜灸

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而后将姜片放置于食盐上,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4、隔药灸

取红花、蒲黄、川芎、延胡索各等量研为细末,加黄酒少许制成药饼,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药饼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经来出现疼痛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疼痛消失为止,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急性鼻炎

本病乃机体遭受外界刺激(如寒冷)后,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乘虚进入鼻腔粘膜,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炎症。临床症状为鼻塞、喷嚏、流清涕、嗅觉减退、头痛、恶寒、发烧和全身酸痛不适。

[取穴]迎香上星印堂风池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萎缩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空气污染、鼻中隔偏曲、邻近炎性病灶刺激、长期局部使用刺激性药物等原因引起,其主要症状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常流向鼻咽部,患者常觉鼻咽部不适,伴有嗅觉减退、头晕、鼻涕多等;慢性肥厚性鼻炎也是由急性鼻炎反复反作所致,病因同上,主要症状为鼻寒较严重,常呈持续性,嗅觉减退,粘膜肥厚肿胀,可伴有耳鸣、耳聋、咽部不适等;慢性萎缩性鼻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是由自鼻腔特异性慢性炎症,慢性副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肿物压迫,鼻腔手术等引起,主要症状为鼻塞,鼻咽部干燥、幻嗅,嗅觉减退,头痛、咽干、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鼻腔堵塞。

[艾灸取穴]大椎风池合谷肺俞太冲足三里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推荐一种灯草火炙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外科证治全书》曰:“缠腰火丹,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属肝胆风热,宜服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或起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热烂流水,较干者更痛,属肝脾湿热,宜服胃苓汤加山栀、防风、石膏,其小疱用线针穿破。”民间用灯草火灸治疗,疗效确切。

治疗方法:取灯草一根蘸麻油后点燃,向着疱疹区域近距离吹灭灯草火,使带有油渍灯草灰沾黏于皮损区,患者有热灼感。每日一次,连用3天。先疱疹簇集区,后散在区,或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由内而外火炙,每一炙相隔3~5厘米。密集嵌顿区,可重复炙。第一天火炙后疼痛即可缓解,第二天水疱变浑浊或瘪枯。很少出现神经痛后遗症。

灯草火炙治带状疱疹之法来自于民间。灯草火炙可刺激皮肤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及肌肉组织,改善局部循环,疏通络脉,引邪外出。同时带高热量、有油渍灯草余灰可润养皮肤,起活血、通经、镇痛的作用。2007年开始我院中医科已使用此方法治疗带状疱疹近百例,疗效确切,而且医疗成本很低。

腰椎间盘突出的艾灸疗法

【病理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外伤等,使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向外膨出,压迫脊髓、脊神经根等相邻组织,从而使腰部产生疼痛,一侧下肢或两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属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腰痛”等范畴。发生本病的原因右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椎间盘本身推行性变或椎间盘右发育上的缺陷,外因则右损伤、劳损以及受寒着凉等。

【配穴方法】:主穴:至阳、关元俞、腰夹脊。配穴:阳陵泉、昆仑。

【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单点温灸:至阳,关元俞。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足三里、昆仑、阿是穴。

(3).灸盒温灸法:用六孔灸盒艾灸后腰部腰夹脊。

【注意事项】:注意腰部保养,部宜弯腰负重。工作时可用腰围或宽腰带,以保护腰部肌肉。发病期需要卧床休息1个月。



【病理分析】:颈椎病是指因紧追推行性病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组以头颈肩背及上。下肢疼痛麻木胃主要症状的疾病的总称。中医对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症”、“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中。认为本病是因年老气血渐衰不能濡养筋骨,或颈项部创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配穴方法】:主穴:颈夹脊、百会、大椎、手三里、肩井、阳陵泉。配穴:曲池、肩髃(上肢麻)。

【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单点温灸:颈夹脊、百会、大椎、天柱、肩髃。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手三里、阳陵泉、曲池穴。

【注意事项】:劳逸结合,尤其是伏案工作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一般45分钟左右就应适当休息一下,从而放松颈肩部及全身。起卧定时,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夜卧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注意颈肩部的保暖。

?

艾灸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增强处突应激能力。

火龙灸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扶正祛邪,固本强身。具有增强人体免疫、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阳气是生命的动力,人体阳气充足旺盛,就好象太阳当空,大地上的万物就有生发之机;倘若人体的阳气衰败,就好象天空布满了阴云万物就会枯亡。

阳气充盛气血就会充盈,脏腑经络的功能就会正常,人体的防御能力就会加强。正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好像一座坚固的房子没有缝隙,那么再大的风雨也不怕。所以,火龙灸能够起到防病调病,养生保健,抗衰老的作用,能够使人身体健康,益寿延年。



【病例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以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骨痹”、“膝弊”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因慢性劳损、受寒、轻微外伤或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而致。

【配穴方法】:主穴:阿是穴、肾俞、膝眼。配穴:膝阳关、梁丘、鹤顶。

【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

A.单点温灸阿是穴、膝眼、膝阳关;

B.双点温灸肾俞穴。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膝阳关、梁丘、鹤顶、膝眼穴。

(3)传统灸盒温灸法:用传统膝部灸盒艾灸膝盖部重要腧穴内外膝眼,膝阳关。

【适合人群】:适合膝关节不适、疼痛。骨性关节炎者。

【注意事项】:注意膝盖部的保暖,不宜扭伤或过度劳累。

?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中医认为一般女性多数寒性体质,夏天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到了冬天那可是很受罪的,基本上一天的时间手脚都是冰凉的,到了每月例假的时候则是更加的痛苦,下面为你推荐一种中医疗法艾灸,帮大家脱离寒性体质!

艾是纯阳植物,艾灸时温热并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长久以往,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利用艾灸选择合适的穴位,长期坚持,对于改善寒性体质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一般选择穴位为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

阳痿是男性常见性功能障碍之一,可由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疾病引起。

中医认为本病都由于手淫或房劳不节引起命门火衰;或由情志刺激,肝气郁滞;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或惊恐伤肾,或湿热下注,或寒邪侵袭,从而导致宗筋失养而弛纵,引起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其病机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元阳不振是关键,因为治疗的关键也在于激发和振奋机体元阳之气。

病症:

临床表现为勃起不能或勃起不坚,不能进行正常的性交。其他症状有头晕、视物发昏、倦怠乏力、精神萎靡、失眠、盗汗或自汗等。

治疗:

主穴:中极、关元、肾俞、命门。

配穴:失眠加神门、太溪。

灸法:艾罐熏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次2~3穴,每穴10分钟;2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着肤灸,3日治疗1次,30日(10次)为1个疗程,每次艾灸30分钟。

【附注】本法主要适用于功能性阳痿,对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疗效欠佳。正确对待本病,放松精神,积极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本病的痊愈。心理因素造成的阳痿,要男女双方共同努力,在性生活上要互相体贴、同情、谅解、关照和鼓励,在实践过程中,要相互摸索和适应,逐步积累经验,掌握彼此的性规律,这样,自然会使双方的性生活得到和谐。特别是女方,应向男方坦率表明,夫妻间的乐趣并不单纯是性交和生育的关系,而更主要的是友谊、爱情、生活上互相帮助,事业上共同登攀。女方的体贴、谅解和信任,常能使男方解除思想负担,一旦能解除思想负担,男方的阳痿症每能不药自愈。

近视眼是指眼的屈光度数太大,或眼轴较长,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因此远视力不好,而看近处物体时比较清楚。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的睫状肌肌力充沛,如果用眼习惯不合理,初期睫状肌收缩可以调节,但长期如此,则可导致睫状肌痉挛,因而晶体凸度增加,平行光线的焦点便移到视网膜之前,这就是假性近视,如不及时防治,则睫状肌痉挛可发展为眼球变长,成为真性近视。

[艾灸取穴]太阳阳白足三里光明肝俞肾俞

孕妇是否可以做艾灸呢?这是很多人都问过我们的问题。艾灸是一种自然地中医养生疗法,对治疗疲劳综合征、失眠、身体乏力、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恶寒身痛、关节冷痛等虚弱偏寒性疾病有良好效果,故通过做艾灸可改善亚健康状况。

有些资料提到“孕妇禁灸”,这样的想法未免有点以偏盖全。对于宫胞虚寒之孕妇,艾灸可作散寒安胎之用,如果相对身体状态沒有太大偏差的孕妇,艾灸則可致动血。也有说法说艾灸可纠正胎位不正,通常要中晚期进行,而且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产后艾灸也应等身体稍微复原后再做,身体太虚弱时也不适宜做艾灸,虚不受补嘛,产后艾灸需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酌情进行,一次不要时间太长。哺乳期最好别让孩子闻到太多烟,此外,做艾灸也应有度,做10次后应休息几天再灸。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怯;

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足浴疗法是采用药物煎汤,将双足浸泡、洗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在浸泡过程中,除了水的浮力作用、水的液体微粒运动对足部的摩擦作用之外,主要是水的温热作用、药物的外治作用和足反射区作用。

足浴具有温水足浴、药物外治及足反射区刺激三种作用,三种作用可以互相影响。温热的药物易从皮肤、腧穴和呼吸道吸收,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足浴可作为内病外治的疗法,也可作为多种皮肤病疾患的洗浴。药浴时借助于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黄帝内经素问》也说人体经络中阴阳二气均始于足部。同时,足部也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交汇之所,能使全身经络得以通行无阻。古人养生经验中有“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之说。

从经络学的观看点,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六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经常进行足浴,使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穴位都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人体血脉运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脚,胜吃补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夜夜把脚洗,难得寒气从脚起”,这些谚语是确有道理的。

现代医学证实,“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些俗语不俗,说明了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的美称。另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

同时,在很多养生保健的过程中,都会贯穿足浴的内容

【艾灸前足浴的作用】:

国艾堂艾灸养生馆,在艾灸之前可以增加足浴项目,用艾绒和多种中草药特制的足浴泡脚药火龙汤,在艾灸之前足浴可以使全身气血循环起来,再做艾灸可以增加渗透,使效果更明显。艾灸调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且艾草火龙汤本身具有艾的功效,足浴可以消炎止痛,改善脚部、腿部疼痛问题,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手脚冰凉等。

























-1-









献花(0)
+1
(本文系贵清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