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e60e60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正确对待两类抗病力
2016-07-20 | 阅:  转:  |  分享 
  
正确对待两类抗病力



一、抗病力与致病力

人体抗病力与致病力是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取决于致病力与抗病力两种力量对比的程度。疾病的发生,就是致病力占主导地位成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结果。致病力持续占主导地位,将使疾病持续甚至恶化。

医学就是通过“扶正祛邪”等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抗病力,削弱致病力,促使其抗病力占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使疾病向健康转化。

二、两类抗病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具有以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主的伤、病自愈系统,它是人体内在的抗病力,也是中医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气。它的内涵中除了通常所说的针对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外,还有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

人类医学还有一种外在的抗病力,如医生使用用药疗、理疗、手术等直接消除患者的致病因子。

三、内力是基础

正常健康人,对一般的疾病,都有自御和自愈能力。许多病痛在通常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自我康复,即能自愈。如轻度皮损、普通感冒等,只要给以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就能康复自愈。但在特殊条件下(如致病力特别强大或个体抗病力特别低下),有些病难以自愈,则需要外力帮助。如使用药物、理疗、手术等医疗手段进行干预。

有些疾病需要用医学手段干预治疗,但还是要以自愈力为基础。如骨折的愈合,手术治疗后肌内、血管、皮肤等的愈合,最后都要由自身的自愈力去完成。

所以说,不是治任何病都需要用药物等外力干预,但是治所有病都有赖于自身的抗病力。自身内在抗病力是治病的根本。无论是否经过医疗,疾病痊愈的最终原因都是自身内在抗病力起了作用,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药物也好,手术也好,都只是起矫正机体功能的作用,真正使病人根本康复,提高健康素质的,还是他内在的修复、调节能力和自愈本领。医生帮助病人充分调动这种能力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所在。

四、医疗必须重视抗病内力

既然人体内建立了自己的医疗体系,当我们生病时,应该先考虑让体内的系统正常工作,而不是从外界直接介入调整,我们必须认知人体这些功能的存在,并能判别人体正在进行哪一些应变措施,以及它需要我们提供的是什么样的协助。例如:

1、纠正偏颇体质,调节阴阳平衡,使内在抗病力正常运转。

2、给机体穴位以特定刺激(如针、灸等),激活机体内在抗病力潜能,提高自愈水平。

药物、理疗、手术等抗病外力,必要时也需要使用,但使用要合理,并要有利于机体内在抗病力的修复和发挥作用。



























3







献花(0)
+1
(本文系e60e6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