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QC2.0车充拆解评测:别让手机等太久因为新入手了支持快充的三星S7edge,所以想着车充也应该换一个支持快充的,在某猫上搜索了一下发 现虽然现在大部分手机都支持快充了,但是支持快充的车载充电器并不多,而且大部分是支持QC2.0,支持QC3.0的寥寥无几,价格也要比 QC2.0至少贵100多元。听说三星S7edge为了不让购买Exynos8890版的用户不爽,所以把晓龙820的QC3.0给 阉割了!(愤怒脸)那就更没必要买QC3.0的车充了,综合了一下品牌和价格,笔者最终选择了39元的绿联QC2.0双USB接口车充,但 是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个价格有点不放心,所以还是测试并拆解了,想着如果还不错的话反正价格不贵再买一个就是了,毕竟新手机而且那么贵,充 坏了会很心痛!外观包装挺简洁,内盒外盒都是用牛皮纸,比起塑料盒更有质感,防震、防刮花效果应该不错。整体挺上档次,才几十块的东西能有 这样的包装确实难得。这个外形是比较普通的,不过这小腰线看着也挺舒服的。有些人喜欢很mini的车充,个人觉得车充太小了散热肯定不会好 ,特别是双USB接口的,里面元件不少,如果太mini还怕里面是不是“缺斤少两”呢。背面印有产品规格参数,输入:DC12-24V;U SB-A输出:DC5V/2.4A;QC2.0输出:DC5V/2A、9V/2A、12V/1.5A;输出总功率:30WMAX(QC2 .018WMAX)。绿色接口是QC2.0快充,另一个是2.4A接口。电流测试外形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好不好用,马上带齐装备开测 。测试装备清单:两个电流表、两台平板电脑(iPadmini/小米平板)、3部手机(iPhone6s/三星S6edge/360 f4)注:电流表标称各项数据的精度为正负1%,在这里也特别要说一下,实际测试时都会存在一定误差,最大不超过+/-0.2V,也就是4 .8-5.2V的情况下,只要电流能够达到0.9A左右基本就可以正常为手机充电。第一组:QC2.0口接三星S7edge:8.95V /1.61A,功率14.4W;2.4A口接iPadmini:5.14V/2.13A,功率10.9W。测试分析:QC2.0是通过提 升电压来提高输入功率,从而减少充电时间的。9V是达到了,之前留意过盖乐世的论坛很多人说,因为有充电机制的限制所以一般达不到2A,这 点还需要下一步测试验证是不是真的,同时电流和充电速度也会受手机的初始电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测试时,三星S7edge的初始电量 有62%,5分钟充入了7%的电量,是比较快的。另外,Padmini能全速充电。第二组:QC2.0口接iPadmini:5.03 V/2.01A,2.4A口接三星S7edge:5.15V/1.76A。测试结果:iPadmini不支持快充,QC2.0能很好的 兼容苹果设备,能够全速充电。从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来看,两个接口都能自动匹配电流并且输出2A或以上的电流,看来三星S7edge 有充电机制的限制是真的。第三组:QC2.0口接360f4:5.06V/0.99A,2.4A口接iPadmini:5.14V/2 .00A。测试分析:360f4支持5V/1A的充电模式,可见绿联的QC2.0也可以给小电流设备全速充电。第四组:QC2.0口接小 米平板:8.89V/1.15A,2.4A口接iPadmini:5.14V/2.00A。测试分析:以前还没发现原来小米平板也支持快 充,查了一下,小米平板确实支持9V/1.2A的充电模式,基本和测试数据一致。暴力拆解测试完之后,可以确定电压和电流是没有虚标的,但 是本人没有支持12V的设备,所以这点没有测。不过产品够不够好,还是得拆开看看,绿联这款车充是一体式的,没有螺丝或者卡口,所以不存在 缝隙大的问题,但是就比较难拆了,只能用刀割开。外壳比较厚实,这样割开还挺费劲的,以至于我把2.4A的接口弄歪了,囧。QC2.0快充 绿胶接口电感有胶套保护,电容和电感之间都隔着一大坨高温胶,起到比较好的绝缘效果,两个电容最高耐热105°C。PCB反面,两块IC芯 片布局合理,电路设计规范。结论从实际测试来看,绿联这款车载充电器的双USB口输出没有虚标,电压和电流大小能按外接设备所需大小而设定 。对支持QC2.0和不支持QC2.0的设备都能很好的兼容,苹果设备也能全速充电,9V输出能力强悍。车充来回测试倒腾大概有40分钟左右,会有些暖手的发热感,在正常范围之内。车充内部结构也可以看出质量靠谱,看来可以放心再购买一个来使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