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眼中的印度(2)--恒河在呼唤
2016-07-30 | 阅:  转:  |  分享 
  
我眼中的印度(2)----恒河在呼唤摄影、制作:王旭东音乐:印度电影《阿克巴大帝》插曲KhwajaMere
Khwaja部分图文源于网络2015年3月8日印度教是多神崇拜,在印度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的到印度教神庙,里面
供奉的比较多的是一个橘红色象脸人身的神,他是湿娃的儿子,被视为家庭守护神。也许是恒河上腐败的物质比较多,河面上有成群的乌鸦。
恒河水到瓦纳那西是一条很宽阔、平稳的大河。夕阳的余晖下,看层楼尽染,万物生辉。漫江波涌,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竟自由。俯身看河水,并不显得很污浊。友人们每每听到我的印度之行,总不免大惊小怪,一听要去恒河,更说恒河有浮尸之
类。现在看来,这些也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众目之下的恒河,完全没有阴森感,是神圣,是安祥。虽然佛教受到了印度帝王如阿育王的扶
持,但是始终没有在印度民众中扎下根。相反,3000多年来,印度教却一直在恒河岸边徘徊,仿佛一个忧郁的思想者始终伫立在河畔,没有任何
衰老的迹象。一些严格苦修的圣徒在这里冥想数月甚至数年,以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看着这些苦思冥想的人们,不禁觉得,这种
放弃物质欲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境界确实让人有灵魂上的震动。当年释迦牟尼不就是以这种方式苦思冥想的吗?这条河流毕竟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所以他总是将解脱人生束缚的境界——涅盘,比喻为渡河、行船或者抵达彼岸等。这些贫民的孩子从小在恒河边玩耍长大在印度女人的地位很
低,这些女孩从小就帮助家人在河边洗涤。少女长成家妇,仍在日复一日地在恒河边洗涮。在许多人看来,恒河几乎是“污染”
、“肮脏”的代名词。平日里,你总能看到印度“贱民”双手搅拌着一筐筐的牛粪倒入恒河里。即便如此,印度人依然用恒河水刷牙洗脸、沐浴净身
,甚至饮用,却对河面漂浮的垃圾、浮尸熟视无睹……在这里,最肮脏的环境与最圣洁的心灵融为一体,令人吃惊而感叹。来到瓦拉纳西恒河边最
重要的船码头,恒河夜祭就是每晚在这里进行。码头上已经是人头攒动,有观光客,有各类商贩,更多的是来参加夜祭仪式朝圣的。恒河岸边游
荡的白牛在印度,沿途所见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脏兮兮的打赤脚。而这个小孩能穿上漂亮的运动鞋,足见其家庭富有,也可能是
出身于高种姓阶层。印度导游桑特告诉我们,在印度“活着很容易,要活好很难”。这是恒河边为穷人的免费供餐点。最著名的Dasaswa
medhGhat每天傍晚都会举行恒河夜祭。我们的游船渐渐驶离船码头。我乘游船游览过尼罗河、多瑙河、涅瓦河、塞纳河
、泰晤士河、湄南河等,但只有印度游船最简陋,甚至没有救生衣。然而,恒河所见,却最刺激,最让我不能忘怀!这就是我们的船夫,
他用脚掌控船舵,边驾船边放风筝,动作熟练利索。他们多数没有上过一天学,工钱每个月只有3000卢比(约合人民币300元),可老板却住
在整个河岸堪称第一的豪宅里。问他为什么自己不买条船,他叹了口气说,一艘船要80000卢比,而且离开了老板,很难生存......
从恒河上看瓦拉纳西市区。建于不同朝代的庙宇,有的宏伟壮观金碧辉煌,有的小巧别致、精雕细刻,建筑风格各异,形状多姿多彩,表现
出浓厚的宗教色彩。瓦拉纳西是恒河中游的古老圣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奇怪的是,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古城没有保留下
任何古迹,就连两百年历史以上的建筑也踪迹难觅。所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当年来这里讲学时,幽默地称这座城市“比历史古老,比传统古老,甚
至比传说还要古老。它看起来比所有这一切加起来还要老上两倍多”。瓦拉纳西有很多老人寺庙。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为了达
成心愿,在他们觉得时日无多的时候就来到这里,住进老人寺院,天天念经,等候那一天的到来。也只有在恒河边,生与死的边界是那么模糊,你只
需抬眼,便能看到一场离世,却也能看到满目生机。岸边鳞次栉比的民居和寄宿所。对印度教教徒来说,他们是遵循着神的旨意抵
达了恒河边,因此,恒河边一些破败的居所变成了“待亡者之家”,他们等着自己此生圆满的最后一刻,托付其他人将其放入恒河,获得永生。
实际上,印度的这条母亲河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城市的扩张,人口的膨胀,这一切都在伤害着印度的母亲河。恒河
污染程度相当严重,并影响了居住于河流附近的4亿人口。沿岸城市的工业废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流经人口稠密区时所造成的污染,河岸周边贫穷
人口藉河水沐浴、洗涤及烹煮也使水污染问题恶化。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僵直的老者,被一股精气神提着,两眼放光。尽管衰朽不堪
,却一点颓然倒下的迹象也没有。人们相信湿婆神常在这里的恒河边上巡视,凡在这里死亡并火化的,均可免受轮回之苦,直接升入天堂。从常识上
看,恒河很难说得上卫生,但这并不影响恒河在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地位,相反却强化了他们的信仰。这就是传说中的“久美子之家”。
听说当年一位年轻貌美的日本姑娘,来到了印度,在这里找到了她的爱情,冲破层层限制和重重困难,留在了印度,并创办了这个居家旅馆。
冒烟处是瓦拉纳西最大的火葬码头,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运作。据导游说,每天有300多人滞留在恒河边,等待生命的终结。即使是在
这个人生的终点站,人生的贵贱也可以从烧化用木柴堆积的高低及木料的质地上分辨出来。富人家的葬礼还有乐队在旁奏乐。这样的火葬码头沿岸还
有好几个。这里被看做天堂的入口,空气中弥漫的青烟,死在瓦拉纳西,在这里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恒河,就能从生生世世的轮回中
获得解脱,因为印度教教徒相信这里是离神最近的地方。有钱人家会选用白檀木,将柴薪堆叠好后,把遗体放在上头,如果是女性
,一般是彩色纱丽裹身,并饰以白花。纱丽还需经过恒河水浸泡,以此净身。然后浇上有香料的油脂,开始近三个小时的焚烧,死者终化成灰烬,撒
入恒河。一叶扁舟在入夜的迷蒙下缓缓而行,耳畔传来悠扬的印度乐曲,闻到浓烈的烟熏味儿。导游问我们是否要向焚尸场靠近,
我们齐声说“No”!我不愿带着猎奇的心态窥视人家的葬礼,对他们而言,得以在恒河边走完这一世,便是完满。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又如何能够
带着猎奇的心态,打扰这圣洁的仪式?我们看到不时有一船船的印度教徒,载着恒河女神,吹打着颂经,向恒河深处驶去。到了河中心,他们会
施放烟雾,高声吟颂,然后虔诚地将恒河女神缓缓放入河中。冬季1-3月是恒河水位最低的季节,这是东岸露出的沙滩。4-6月,喜
马拉雅山脉融雪汇入恒河,7-9月的雨季,带雨的季风造成洪水。恒河的水位将足足比之前涨10多米,我们之前看到的台阶都将淹没在河水中。
我特意在此取了一把恒河沙留作纪念。瓦拉纳西的所有庙宇群都集中在恒河西侧,东侧则没有任何建筑。宽阔的恒河确实能给人思
考的空间。当年唐僧玄奘赞叹恒河“水色沧浪,波涛浩瀚”。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
恒河(梵文:Ganga)位于印度北部,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她流经印度平原,跨越印度和孟加拉国,全长约2700千米,是印
度的母亲河。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据说是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恒河水流
湍急,波涛汹涌,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喜
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浇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从此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
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一万多年来,哲人们相信,印度不只是印度,而是一种隐喻、一句诗、一个有特别震动的
能量场,让人看见追求真理、接触永恒的光,如同暗夜的一道雷霆。顺着千年来被视为圣河的恒河,我们也来一窥这份专属于印度的、壮阔华丽的神
秘。如果想靠近印度的灵魂世界,瓦纳那西是不能错过的,这个沿着恒河西岸发展的城市是一个几千年从未间断过人类居住史的城
市。恒河孕育了世界上最早、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她又是印度教徒心目中最靠近天堂的地方,恒河水可以洗去一切罪恶,而死者可以通过这里得到永
生的安宁。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又被称为光的城市,它的全部建筑都在恒河西岸,每天集体迎接来自东方的光明。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
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父母正在为
一位婴儿进行一生中的第一次洗礼!此时的恒河水寒冰彻骨,教众们却认为寒冷可以冲刷罪孽,加速轮回。男信徒不顾寒冷,几乎全裸下水;女人也
就穿着贴身衣物。年纪小的孩子哭闹着不愿意下去,母亲则用铜壶盛起河水往孩子头上冲一冲,然后拎着孩子往河里按。对一些孩子来说,这可能是
他们人生的第一次圣浴,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印度教教徒。恒河水无尽地流淌,就像时间永恒地流逝。印度有大约1
0亿印度教教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前往恒河沐浴,洗涤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在印度教教徒看来,恒河水是神给予世界最圣洁
的恩赐,因此恒河永远不会受到玷污。我们从瓦拉纳西市区向恒河边进发。在这个堵车严重的国度,“突突车”却被誉为最方便,
也是最具印度风情的一种交通工具,我们有幸也体验了一把。车况实在令人担忧,一辆车足足挤了4、5个人。突突车飞一样地在狭窄的
街道、人流、各种五花八门的大小车辆中穿行,车子的反光镜竟然是朝里看的。司机开的飞快,左冲右突,毫无规则可言,大有“如入无人之地”之
势。惊吓的我们只叫慢点,慢点!印度宗教圣地瓦拉纳西,意为“神光照耀”的地方。它是印度最大的历史名城、印度教圣地。相传60
00年前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尽管有所思想准备,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吃惊。拥挤的人群、嘈杂的广场、肮脏的
环境、狭窄的道路、混乱的车辆、飞扬的尘土……,顿时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纵横交错的小巷是这个古城最大的特点,就是一
个迷宫呀!我们紧跟导游,一步不敢怠懈,被错综复杂的巷道给彻底击败了。小巷中密布着各种店铺、旅舍以及神庙。人满为患,游人涌向恒河边欣
赏夜祭,也是本地小贩兜售印度饰品、衣服的最佳时机。外国人常常认为牛在印度是神物,这种认识也存在着偏差。在印度教中,
白牛是湿婆的坐骑,其中又以有驼峰的白牛最为尊贵,黄牛、水牛等而次之。所以在印度教寺庙中或壁画中,常常会出现有驼峰的白牛形象。牛可以
悠闲地在大街上漫步,后面即便有车也只能尾随,司机绝不敢鸣笛赶牛。在瓦拉纳西,城市里除了人来人往之外,还有不少动物在
城里穿梭生活。屋顶上冷不防还会跳下一只泼猴。许多动物都与印度教有关。例如猿猴类就有称为“哈努曼”的猴神,许多村镇到处都供奉着它。在
动物面前这是一个众生平等的社会,而对于人,印度社会却有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我
们穿街走巷的目标是金苗。该庙供奉印度教湿婆神,位于恒河浴场以北的街上,建于1776年。其庙顶呈圆拱形,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游客
如非印度教教徒,是不可以进入的,该寺之所以称为金庙,是因为它有一座金黄色的尖塔,据说用了880千克的黄金,是瓦拉纳西众多寺院中地位
最高的一座。沿街经常可以看到印度男人在修剪胡须,他们视胡须为男人的尊严,必须由他人为其修剪。民居低矮狭小,形制毫
无规则。一个不需要防盗门的民族,是一个深藏着尊严的民族。也许,印度教的和平传统,还有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最可能在这个民族的圣洁和温和
里生长。斋戒是他们宗教节日的重要内容,不是以感官的放纵而是以欲望的止息来表示庆祝。他们的饥饿是神圣,是幸福,也是缅
怀。这种来自父亲为女儿的饥饿、兄长为妹妹的饥饿、儿子为母亲的饥饿、妻子为丈夫的饥饿、主人为客人的饥饿、朋友为朋友的饥饿、人们为树木
和土地的饥饿,成为他们世世代代的神秘仪礼,成为了他们隆重节日的组成部分。即使这样,瓦拉纳西给人的感觉依旧如此古老,
时间似乎在这里停滞,记忆仿佛在这里遗失,可这些生活在脏乱、狭小、昏暗的小巷里的儿童仍然向我们发出天真友好的微笑!也不知道
穿越了多少小巷,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看着那些靠着墙壁的乞丐们,一个个衣衫褴褛,满脸污垢,一脸无望地躺在街角楼道旁。
走出这个昏暗脏乱的巷道,眼前豁然开朗,恒河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如此静谧,如此平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突然换了一个天地。
水是文明的母体,古代文明无一不是在水边孕育和壮大的。黄河抚育了中华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爱琴海催生了古希腊文明。恒河
流域在历史上一直是印度的中心地带,是其连续几个文明的摇篮。恒河作为印度文明的起源,孕育了印度本土的宗教,也滋养了无
数人。被誉为“古代印度百科全书”的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恒河边应运而生,现代诗人泰戈尔也因恒河获得无数灵感和启
发。临近傍晚的恒河我竟然要用“罗曼蒂克”来形容。水鸟在河面上翱翔,点点小船为这幅金色画卷锦上添花,更添灵气。河岸边
,已有信徒祈祷沐浴,念诵祷文声远远传来。大多数印度教信徒终生怀有4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
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纳西(Varanasi)圣城。在印度教教徒的眼里,恒河里的水就是地球上最为圣洁的水,只要经过它的洗浴
,人的灵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获健康生命。尽管恒河成了印度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可教徒们依然我行我素,他们沐浴在此,饮用
在此,却很少中毒或者得病。净化,是印度教教义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教徒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化为青烟都要和生活中各种不洁的事物
斗争,犯了错误是不洁,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是不洁,说了不虔诚的话也是不洁,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恒河水获得洗刷。更有趣的是,这种“圣洁”的
说法似乎并不和我们理解的清洁卫生挂钩。常年在恒河沐浴的教徒,大多都寿命在100岁以上,并且很少患病。难道恒河水真的因为其神圣而具有了某种自我净化的能力吗?瓦拉纳西恒河之岸长达6.7公里,共有64个码头,当地人称其为“卡德”。这些卡德据说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捐建的,捐建越多,积善也就越多。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曾在位于市西北的鹿野苑第一次讲道,因此该城被誉为“印度之光”。全城仅庙宇、寺院就有1500座,最著名的有湿婆庙、金庙、还有十几万栩栩如生的神像。瓦拉纳西每年有400多个宗教节日,每年接待朝拜者或洗圣水澡的人有2、3百万。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河流。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
献花(0)
+1
(本文系英涛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