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杜甫律诗语言中的错位现象
2016-08-01 | 阅:  转:  |  分享 
  
杜甫研究学刊二○一一年第一期总第107期

杜甫律诗语言中的错位现象

韩晓光

〔摘要〕杜甫的律诗创作被前人誉为“无美不备,无奇不臻”。其中一个显著的

特点就是“备极变态”。这种“变态”表现于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语言运用巧

妙灵动,寓变化于整饬,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度。本文仅就其律诗语言中的错位现象试

作探析,以期从一个侧面阐释杜诗语言审美特征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杜甫律诗语言错位

作者:韩晓光,江西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333000。



“律诗至杜工部而曲尽其变”



,这是

清代诗论家管世铭对杜甫律诗艺术成就的

高度评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甫律诗

代表了我国古代近体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至今无有出其右者。其“曲尽其变”的审

美特征表现于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正如

前人所指出的“格法、句法、字法、章法

无美不备,无奇不臻”



。真可谓纵横变

化,不可端倪。本文拟对杜甫律诗语言中

的错位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从一个侧

面对杜诗语言艺术的审美机制试作阐释。

错位,本义是事物的位置、方向等发

生偏离或倒置。本文所谓的“错位”,是

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的中偏离常规语言

状态,从而形成诸如时序、句法、节奏颠

倒等变异现象。这些现象在杜甫诗歌,尤

其是律诗中出现得很频繁,可以说是诗人

有意识“寓拗峭以矫时弊”



的一种探索

方式。下面试从几方面举例分析。



(一)时序错位

上下两句在时间上先后颠倒。“不用

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



。如:

1.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奉济驿重送严公》

上句先抒发对眼前离别在即的慨叹,

下句再描写昨夜与“严公”月夜同行的

情景。仇兆鳌评说此联“语用倒挽,方

见曲折。若提昨夜月在前,便直而少致

矣”





2.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社日》

65

上句慨叹“今日”,下句回忆“他

时”,时序之颠倒错位映射出诗人心绪之

幽眇错综,箇中蕴含着深挚的人生今昔之

感。

3.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

———《舟中》

上下句时序错位以显顿宕,曲而有

致。正如吴瞻泰所说的“公诗所以有波

澜者,皆不肯顺叙故也”





4.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

筵。

———《送路六侍御入朝》

先言未来之“后会”,后言今日之

“重逢”,而重逢又即将离别,诗人心中

喜悦与惆怅相互交织,心情难以言喻,真

可谓“无是句则不见其曲折”





(二)事理错位

一联的上下两句在逻辑事理方面偏离

常规秩序,形成了错位。如:

1.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临》

诗人在战乱中中长期漂泊西南,春日

登楼,见花开烂漫,不禁触目伤怀。后句

才揭示出“伤客心”的缘由———“万方

多难”。诗句由果而溯因,逆而不顺,显

得精警有力,通篇都为之增色。

2.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

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

———《送裴五赴东川》

这两联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应为:故人

高义动乾坤,(竟)亦流落;(彼此)相看

老(于)蜀门,何日(可)通燕塞?正如

吴瞻泰所指出的:“发端突兀,语属倒

句,三四倒跌。”



诗句一经错位之后,不

仅显得语式劲健,而且情意也显得深沉。

3.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画鹰》

正是由于“苍鹰画作殊”,威猛而有

气势,才会给人以一种“素练风霜起”

的强烈感受。诗人将上下两句颠倒错位,

就是想有意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表达效

果。正如张孝祥所云“首联倒插,言鹰

之威猛,如挟风霜而起也”





(三)句法错位

一般来说,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如主

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都有一定

的排列顺序,如谓语在主语之后,定语在

中心语之前。一旦偏离这种正常顺序,就

形成了句法的错位。在杜甫律诗中,这种

句法错位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

谓语错位

1.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倦夜》

语序本应为:萤暗飞自照,

鸟水宿相呼。

2.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秦州杂诗》

语序本应为:寒蝉抱叶静,

独鸟归山迟。

3.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

鸥。

———《江村》

语序本应为:堂上燕自去自来,

水中鸥相亲相近。

宾语错位

宾语一般在动词谓语之后,在古代散

文中宾语前置很常见,但往往具有某种前

提条件,比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或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等,而在近体诗中

则比较自由、随意。如:

1.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禹庙》

“云气嘘”即“嘘云气”;“江声走”

即“走江声”。黄生注此句云:“壁间嘘

75

云气,沙上走江声,二句倒装”⑨。

2.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按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的分

析,其正常语序应为:风折(之)笋垂绿,

雨肥(之)梅绽红。

3.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

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语序本应为:知丙穴鱼由来美,

忆郫筒酒不用沽。

“丙穴鱼”是“知”的宾语,“郫筒

酒”是“忆”的宾语,句中均错位。

不仅动词的宾语形成错位,有时介词

宾语也会出现错位现象。如: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江汉》

应为:片云共天远,永夜同月孤。

意思是:片云与长天同高远;永夜与

明月同孤单。

定语错位

1.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浓。

———《月圆》

语序本应为:委金波不定,

照绮席逾浓。

句中“金”是“波”的定语,“绮”

是“席”的定语,均产生错位。赵汸评

说此句为“诗家用古语之法”





2.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餐晨。

———《寄张十二》

“洁餐晨”即“洁(晨)餐”。

仇兆鳌注此句为:“夕膳晨餐,奉养

之勤”

瑏瑡



3.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栀子》

语序本应为:取风霜(红)实,

看雨露(青)柯。

杜诗中多用颜色字置句首,如“青

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碧

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晴二首》),

“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晓望白帝

城盐山》)等,大都是定语错位方式的灵

活运用。这样很容易造成强烈的视觉冲

击,让读者留下极为鲜明的印象。

状语错位

1.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

———《舟月对驿近寺》

语序本应为:城乌[眇眇]啼,野

鹭[娟娟]宿。

句中“眇眇”与“娟娟”是形容词

作状语,从情态方面修饰中心词“啼”

与“宿”。

2.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

———《小园》

语序本应为:客病[因药]留,春

深[为花]买。

仇兆鳌注云:“今置园于此者,总为

莳药种花计耳。‘留’、‘买’指‘园’”

瑏瑢



3.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夔州歌》

句中“分处处”即“[处处]分”;

“下朝朝”即“[朝朝]下”。

交叉错位

诗句中几种成分交叉出现错位。如:

1.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日暮》

语序本应为:(暗)泉流(石壁),

(秋)露滴(草根)。

上句中“泉”的定语“暗”与

“壁”的定语“石”交叉错位;下句中

“露”的定语“秋”与根的定语“草”

交叉错位。仇兆鳌注云:“本是‘暗泉流

石壁,秋露滴草根’,却用颠倒出之,觉

声谐而句警”

瑏瑣



85

2.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秋兴八首》

语序本应为:鹦鹉啄余(红豆)粒,

凤凰栖老(碧梧)枝。

上下句的主语“鹦鹉”、“凤凰”分别

与宾语的定语“红豆”、“碧梧”交叉错位。

(四)节奏错位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一般是把语

词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成意群来表情达意

的。在近体诗中,这种意群的安排与诗句

节奏往往能大致吻合。五言诗一般为

“××/××/×”或“××/×/××”,

如“国破/山河/在”,“感时/花/溅泪”。

七言诗一般为“××/××/××/×”或

“××/××/×/××”,如“秦时/明月/

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种

有规则的意群安排能使诗句的节奏整齐匀

称,满足人们阅读欣赏时的心理期待。但

是如果千篇一律,则可能又会失之板滞。

杜甫律诗中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会有意识

地打破这种常规节奏,使诗句的意群安排

与常规节律时分时合,形成错位,于整饬

中求得变化。如:

1.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瞿塘怀古》

意群安排为:地/与山根/裂,江/从

月窟/来。

2.把君诗过日,念此别伤身。

———《赠别郑炼赴襄阳》

意群安排为:把君诗/过日,念此别/

伤身。

3.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崔氏东山草堂》

意群安排为:盘/剥白鸦谷口粟,饭/

煮青泥坊底芹。

4.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宿府》

意群安排为:永夜角声悲/自语,中

天月色好/谁看?

5.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小寒食舟中作》

意群安排为:春水/船如天上坐,老

年/花似雾中看。

以上这种类似音乐旋律中切分音的节

奏错位能激发读者产生一种新奇别致之

感。德国美学家施莱尔·马赫说过:“语

言有两个要素,音乐的与逻辑的”。杜甫

律诗中这种节奏错位正是巧妙地利用近体

诗节奏(即音乐的要素)与意群(逻辑

的要素)这两者之间的分合变化形成充

满弹性的语义场,从而产生一种新奇独特

的审美效应。



王世贞曾指出过:“句法有直下者,

有倒插者,倒插最难,非老杜不能也”

瑏瑤



这里所说的“倒插”指的就是语言错位

现象。杜甫律诗中错位句的运用有时是为

了适合格律的要求。因为“声律愈严则

文律不得不愈宽

瑏瑥

。如“尽力洁餐晨”

(为了与诗中其他韵脚字“伦”“神”“身”

“贫”“亲”相协),“晴浴狎鸥分处处”(为

了调平仄)。但更多的情况下与迁就格律

无关,而是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从上文

分析的几种不同类型的错位现象来看,其

表达效果至少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诗中某些意象进行强调。

如“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

用沽”一联中,诗人所要强调的是“鱼”

与“酒”这两个意象,故将其错位,置

于句首,以突出鱼之美,酒之香。再如

“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一

联,诗人所要强调的是“红豆”、“碧梧”

两个意象。明代诗论家颜廷榘说得很明

95

白:“红豆见丰收之象,碧梧见有道之

时”

瑏瑦

,一经错位之后,诗句歌颂“丰收

之象”、“有道之时”的主旨就能更好地

体现出来了。

(二)使诗中的意象朦胧化。

明代诗论家谢榛曾提出:“凡作诗不

宜逼真……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瑏瑧

的艺

术观点,主张诗歌的意象应当朦胧一些,

思致应当幽渺一些,这的确是很有见地

的。如杜诗“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一联,按黄生的解说应为:“壁间嘘云

气,沙上走江声”,但解释如果按错位后

的语序理解为“云气飘漾于青壁之间,

江声回荡于白沙之上”,似乎也无不可。

这样一来诗句的表达空间就得到了拓展。

再如“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

寒”一联中,“浓”、“薄”、“碧”、“寒”

四字相互映照,彼此交融,让人读后一时

竟分辨不出“‘琥珀’是‘酒’是

‘杯’,‘玛瑙’是‘浆’是‘碗’。一色

两耀,精丽绝伦”

瑏瑨

,从而催生出一种让

人恍惚迷离,难以言喻的审美感受。

(三)增强了诗句的弹性与张力。

“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劲健”

瑏瑩

。恰

到好处的语言错位能形成诗歌语言的

“陌生化”效应,增添诗句的“空间玩

味”,给读者带来一种生新奇特的审美刺

激。如果试将“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

郫筒不用沽”还原为常规语序“知丙穴

鱼由来美,忆郫筒酒不用沽”,将“青惜

峰峦过,黄知橘柚来”还原为“惜青峰

峦过,知黄橘柚来”,诗句意思或许会更

显豁一些,语句会更流畅一些,但诗意也

就淡而无味了。一经错位之后,不仅突出

了诗中的某些意象,而且诗句也显得格外

新奇健练,充分体现出近体诗语言所特有

的弹性与张力。正如王得臣所指出的那

样:“(杜诗)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峭而

体健,句亦深稳”

瑐瑠





杜甫曾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一诗中说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

惊人死不休”,这正是诗人创作态度与审

美追求的真切表达。也正是由于坚持这种

严肃的创作态度与不懈的审美追求,才使

他的诗歌尤其是律诗的创作成就达到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度,成为我国诗歌

史上不朽的丰碑。

注释:

①②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抄》,见郭绍虞

《清诗话续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③许印芳《诗话萃编》,见何文焕《历代诗话》,

中华书局1987年。

④朱庭珍《筱园诗话》,见郭绍虞《清诗话续

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⑤⑩瑏瑡瑏瑢瑏瑣仇兆鳌《杜诗评注》,中华书局1979年。

⑥⑧吴瞻泰《杜诗提要》,见何文焕《历代诗

话》,中华书局1987年。

⑦方东树《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⑨黄生《杜诗说》,黄山书社1994年。

瑏瑤王世贞《艺苑卮言》,见何文焕《历代诗话》,

中华书局1987年。

瑏瑥钱钟书《管锥篇》,中华书局1987年。

瑏瑦颜廷榘《杜诗意笺》,大同书局1974年。

瑏瑧谢榛《四溟诗话》,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

篇》,中华书局1983年。

瑏瑨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77年。

瑏瑩李东阳《麓堂诗话》,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

篇》,中华书局1983年。

瑐瑠王得臣《麈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彭燕

06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刘tdrh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