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言文阅读 第七讲 虚词不虚神态出——文言文虚词的考查及应试策略(下)
2016-08-01 | 阅:  转:  |  分享 
  
文言文虚词的考查及应试策略(下)语文讲师吴老师四、备考方略3.解题技巧1.分析句意(2011年安徽高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所以意义和用法不同,先排除A项。分析B项的句意,前句中的“因
”是承接连词,“就、便”;后句是介词,“通过,经由”;同样分析D项的句意,“乃”虽然都是副词,但前句译为“就、才”,后句译为“竟然
”。BD两项都可排除。只有C项“以”都是介词,“拿、把”意。2.交换理解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
个虚词的用法是否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2012
年天津高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项的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代入到第一个句子中,同样也讲不
通,第一个“于”应为介词,“到、在”。只有B项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应该选B。3.理清结构一是可以
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2013年浙江高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皆可为材且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B【解析】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B项容易推导,“也”都
用在名词后面,表示停顿,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第一个句子中,“且”连接“却”。D项,根据“之”在句中所做的成分来看,第一句
中做动词“与”的宾语,前置了,代词,他们;第二句中,“之”放在主语“年岁”和谓语“不吾与”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
联想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绝大多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其闻道也固先
乎吾系。意义和用法不同,所以排除。C项第一句中的“以”,介词,“用”;第二句中的“以”,连词,“因为”。D项第一、二句中的“乎”
,都相当于“于”,前句是介词,“在”;后句是介词,“比”。B项“为”都是介词,“替”。5.温故知新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一样,还是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句中的“之”,放在动词“哭”之后,作代词,代曹彬,所
以D项中两个“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第一句可以回顾“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句中的“何”,“什么”的意思;第二句中的“何”
,可以回顾“何功之有哉”,也是“什么”的意思,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解作“用、凭借”。B项比较简单,两句
中的“所”字,都是和动词组合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意义和用法一致。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
或成语6.抓住标志(2013年浙江高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法非古也
之以息相吹也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D.拒而莫之与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一句中的“为”是动词,“成为”。D项第一句中的“拒而莫之与也”,句中的“之”其实就是一个宾语前置的标志,否定句中,
代词作动词”与“的宾语,前置,这个“之”肯定是代词无疑。7.联系语境(2011年天津高考)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答案】A【解析】A项第一句在“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
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这样的语境中,可以推断,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与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一样,文言虚词意义和
用法的推断,也要综合运用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千万要记住的是不能脱离语境,也就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在具体的句子中推断文言虚词谢谢您的观看!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刘tdrh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