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简单实用方法自测心脏功能
2016-08-05 | 阅:  转:  |  分享 
  
简单实用方法自测心脏功能

心脏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它担负着供应全身血液的动力作用。心脏工作的正常与否。关系着你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危。眼下由于种种原因,心脏功能越来越差,因心肌梗塞等疾病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测心脏功能?握手比力气

跟朋友握手,如果你的力气比较大,那么恭喜,你患心脏病或者发生中风的风险较低!去年发表在著名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握手不够有力的人更有可能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且力度损失越大,风险越高。

握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心脏水平的好坏。这是因为,心脏好比人体的“发动机”,心脏马力足,浑身都是劲;马力下降,力量自然也变小了。握力大小可用专门的握力计进行测量,一般来说,40岁左右的男性握力在43~50千克为合格,女性27~31千克之间为合格。握力体重指数能够更好的显示握力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握力体重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一般正常握力指数应大于50。

平卧转直立

起床如果太猛,是不是感觉心跳加快、大脑充血呢?“立卧位转化”也是一个自我评价心脏功能的小办法。

平卧安静休息片刻,像中医把脉那样摸到并记录脉搏值,即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心率);然后从卧位快速站立起来,再次记录脉搏值。如果没耐心坚持数1分钟,可数15秒的脉搏,乘以4得出心率。最后将两次心率相减进行比较。一般来说,两次心率之间的差数越大,说明心功能越好。差值10~15,说明心脏不够强壮,需要适当锻炼;差值小于10,说明心脏功能不良,有必要进一步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适合青壮年人进行自测,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迅速直立可能引起血压波动,需缓慢起身。

步行6分钟

走路的时候如果留点心,也能帮助自己简易判断心脏功能。比如“6分钟步行试验”。

方法很简单:在地面划出一段30米的距离,在此之间往返步行6分钟,然后计算总的步行距离。步行时根据自己的体能尽力行走,行走中不要说话、不能跑跳、折返处不要犹豫,必要时可以放慢速度、停下休息,体能恢复后继续行走。根据总步行距离分为4个等级:1级少于300米,2级为300~374.9米,3级为375~449.5米,4级超过450米。级别越低表明心功能越差,3级与4级说明心脏功能接近或达到正常。

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人,最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陪伴下进行。如果出现胸痛、气促等不适,需及时停止,不宜勉强坚持。

弯腰20次

弯腰这个平时很少被我们关注的小动作,也能变成“心脏自检小工具”,即“身体前屈自测法”:请在1分半钟之内,向前弯腰20次。身体前倾时呼气,直立时吸气。开始弯腰前测一次脉搏(π1);完成20次动作后立刻测一次脉搏(π2);做完1分钟后,再测第3次脉搏(π3)。

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π1+π2+π3-200)/10=得分。例如:弯腰前π1为80次/分,弯腰20次之后测π2为100次/分,等1分钟后再测π3为85次/分。总分即为(80+100+85-200)/10=6.5分。结果0~3分,说明心脏功能非常好;3~6分,心脏功能较好;6~9分,心脏功能一般;9~12分,心脏不太好;超过12分,最好马上去医院检查。

注意测试前不要剧烈活动,动作不要太快太猛,弯腰幅度达90度左右即可。如果出现明显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动作并休息。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