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育的阻力
2016-08-17 | 阅:  转:  |  分享 
  


教育的阻力

刘军义

正如物体运动的快慢与阻力大小有关一样,教育的效果明显与否也与教育阻力的多少有关:教育阻力越多,教育的效果越微弱;教育阻力越少,教育的效果越明显!教育的阻力除了有教育制度、方法措施、教育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阻力外,还有受教育者自身的因素,而这方面的因素,却是教育效果是否明显的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受教育者自身的阻力因素归纳如下:

一、极低的智商

客观地说,作为个体的人,智商必然有高有低,低智商必然增加教育的难度。

二、不良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一个具有不良兴趣爱好的人,首先就需要纠正这些坏因素,这就要消耗很多的教育成本。

三、坏习惯的养成

坏习惯对教育的危害是,增加了教育的反复性,甚至需要施教者没完没了的做无用功。

四、固执的性格

固执的性格增加了理论说教的难度,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却需要列举更多的问题。

五、生性的偏执

偏执的认识往往与教育的本意产生矛盾,秉性难移,这会使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

六、人性化的缺失

个体的人性化与教育的人性化应当是统一的,这样,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共鸣,从而易于教化,这本是平常而又简单地问题,而教育一个个体人性化缺失的人,反使得教育趋于复杂化。

七、缺少天赋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情感表达等能力的强弱是教育效果是否明显的核心因素之所在,有之则易教,无之则难教。

八、微弱的自制力

教育是外力,自制力是内力,内力是决定因素。一个不能自我约束、不能自己努力、需要时时提醒时时督促的人,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

九、缺少“上进心、羞耻心、自尊心”,缺少了这些,受教育者会随波逐流、听之任之。

十、模糊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模糊了,受教育者会是非不辨、没有奋斗的动力,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毫无兴趣,会沉迷于低俗和无聊之中。

......

可以看出,对不同的个体而言,教育的阻力是不同的,教育的效果也无法比较。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对同一个个体来说,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教育,克服受教育者产生的教育阻力而使之有所改变,不就是很好的教育效果吗?

——于2016年8月17日

献花(0)
+1
(本文系刘军义99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