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梁海燕:音乐对灵魂的“净化”作用和狻猊的黄金分割
2016-08-23 | 阅:  转:  |  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考试卷



















报考科目成绩_________________

姓名梁海燕阅卷老师_________________

报考系别阅卷时间_________________

报考专业14美学

学号

考试时间









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美是和谐”,认为音乐的和谐同人的灵魂的内在和谐相合,产生所谓“同声相应”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发现了所谓“黄金分割”规律,而获得关于比例的形式美的规律。音乐的“净化”作用

南意大利学派”,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被迫解散,其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它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由此他们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的数量上的比例组成,外在的艺术的和谐同人的灵魂的内在和谐相合,产生所谓“同声相应”,认为音乐大致有刚柔两种风格,对人的性格和情感产生陶冶和改变,强调音乐的“净化”作用。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发现了所谓“黄金分割”规律,而获得关于比例的形式美的规律。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对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音乐的“净化”作用

认为音乐的和谐同人的灵魂的内在和谐相合,产生所谓“同声相应”,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格和情感产生陶冶和改变,强调音乐的“净化”作用。δ波0.4-4赫兹,为深度熟睡,无意识状态。根据科学研究,δ波亦是开发人类直觉雷达系统,以及超能神秘力量的关键。δ睡眠是一种无梦且很深沉的睡眠状态,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会出现四至五次。

(二),音乐对脑电波的影响

音乐可以利用脑波中α或θ波的特色与功能来达到意识转换的效果。

一个人在正常时候与音乐催眠状下,以及刚刚从催眠状态中回到正常状态下的脑波情况,这个过程也就是催眠的整个过程,我们利用脑波仪做一个纪录,以方便观察与研究。



图一:催眠前的脑波情况

图一是催眠前个案处于精神清醒状态,红色部分是β波,蓝色部分是α波,绿色部分是θ波,粉红色部分是δ波,我们看到图一中的红色脑波部分,可以看出红色部分(β波)占了很大部分,而且总量也很大。



图二:催眠状态下的脑波情况

图二是个案进入到催眠状态下的脑波,可以看出图中的α波(蓝色部分)与θ波(绿色部分)占了主要部分,而β波相对性就比清醒时的量少多了,并且相对性的比α与θ小与少。

图三:刚从催眠状态回到意识状态的脑波

图三是个案从催眠状态中回到意识状态时的脑波,可以从图中看出,β波又回到量大值大的情况。

要让一个人由β波转换至以α波为主的大脑脑波频率,其实技术一点都不难,只要一个人眼睛闭上,加上平缓呼吸约3至5分钟,通常大脑脑波就会出现以α波为主的大脑脑波频率,让脑波进入以α波为主的频率是不难,但是,要让脑波稳定在α或θ波的频率是要有技术、有难度的。尤其是是让人进入催眠状态之后所要进行的问题处理,才是真正技术难度所在。



图四:音乐催眠引导前的脑波





图五:音乐引导中的脑波

图四是未进行音乐催眠引导前的脑波情况,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此时的脑波是呈现α、β、θ与δ波都有的脑波,而且β波占大多数时间。

图五是使用正确的音乐催眠进行约10分钟引导,整个引导进

入到催眠状态的过程单纯只使用音乐,很明显可以看出,图五中所显示的脑波是非常平稳的维持在α与θ波中。

在跟踪的许多个案中,脑波非常平稳的维持在θ波中的感觉,与烦恼、焦虑是两级,无一丝杂念。音乐的和谐同人的灵魂的内在和谐相合,产生所谓“同声相应”,音乐对人的性格和情感产生陶冶和改变,音乐的“净化”作用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黄金分割黄金点:()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黄金数;(2)反映眼口关系的目唇指数:口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0.618,作为一个人体健美的标准尺度之一,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忽视其存在着“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学参数一样,都有一个允许变化的幅度,受种族、地域、个体差异的制约。











1







献花(0)
+1
(本文系lhy90520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