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理论核心本质是气化论
2016-08-29 | 阅:  转:  |  分享 
  
中医理论核心本质是气化论

中医理论的核心,有说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学说;天人合一等。笔者认为:中医理论核心本质是气化论。一、中医气的概念1、气的概念源于古代哲学,气是万物始生之源,世界万物皆由元气形成。气是物质的同义词。元气即元阴元阳之气,阴阳二气。2、人身之气是多种活性物质的统称,不是最小的单一的物质粒子。3、“有形”精血津液等阴气是物质,“无形”动气和少火之气等阳气也是物质。4、功能或能量的本质都是物质,功能是人体活性物质存在的体现,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和方式。二、中医气的分类(一)按性质分1、正气----属广义之气,常简称为气。1、1、阴气----精血津液之气。它们具有濡养,凉润作用,主降、入、敛、合、纳、静、藏,潜等作用。1、2、阳气----动气(狭义之气,也简称叫气)、少火之气。它们具有推动,温煦作用,主升、出、散、开、宣、动、化等作用。2、邪气----六淫,滞气,逆气,瘀血,痰饮等。(二)按“部位”分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三焦之气,官窍之气等,它们各自由所在“部位”的阴阳之气组成。三、中医气化的定义:气化是阴阳之气运行、化生、温煦凉润等功能及其对邪气发生反应等作用的高度概括。此即广义的阴阳气化。狭义的气化则单指阳气的气化。气化作用的方式:1、调畅气机——升降、出入、敛散、开合、纳宣、动静、藏化等,气机和利为常。2、温化与凉润。3、阴阳互根,阴阳相济,生生不息。4、阴平阳秘,抗御邪气。四、气化论辨证程序步骤规范气化论辨证就是正气虚或/和邪气实辨证。它可以统领中医全部辨证,使各种辨证方法得到统一。气化论辨证程序步骤规范如下:?1、病证是正气虚或/和邪气实?正气虚者属阴虚、阳虚、气虚(动气虚)、血虚(血气虚)、精少、营虚、津亏?邪气实者属风、寒、热(火、温、暑、燥、戾气)、水湿、痰饮、瘀血、滞气、逆气?邪气来自外感或内生,或内外合邪?2、虚实在何处?在表里、在六经、在营卫、在三焦、在经络、在脏腑或在某个局部。3、正气和邪气的胜负和真假,正邪二者谁强谁弱,何多何少?哪方是主要的?虚实谁真谁假,哪个是本质的,是“至虚有盛候”,还是“大实有羸状”?任何病证,只要按照上述三个程序步骤,进行辨证分析,一一作出回答,定能得出全面完整准确的辨证证型。由上可见,虚实才是辨证的真正总纲,中医的所有辨证都无外是气化论辨证。五、中医治疗总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这就是泻其邪气之实,补其正气之虚,令真气得安,邪气消亡,从而使阴阳失调重归平衡,阴平阳秘,气化和利,恢复健康。张景岳称泻其邪气,安其正气的一切治法均为“调气”,他说:“凡气有不正,皆赖调和,如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羸困惫,补即调也。由是类推,则凡寒之、热之、温之、清之、升之、降之……正者正之,假者反之,必清必净,各安其气,则无病不除,是皆调气之大法也”。总之临床施治的基本法则,就是泻其邪气之实,补其正气之虚等调气之法,这就是中医气化论的治疗总则。六、结论:中医生理在于,气化和利,阴平阳秘。病理在于,气化失和,阴阳不调。辨证在于正气虚或/和邪气实。治则在于“调气”,泻其邪气之实,补其正气之虚,令真气得安,邪气消亡,从而使阴阳失调,重归平衡,阴平阳秘,气化和利。由此可以结论:中医理论体系是论述【正气和邪气相争的广义阴阳气化论】,气化论是中医理论核心的本质。中医理论:人身气化的过程

“你看这蒸饭的灶!灶里的火好比人之肾阳,锅里的水好比人之肾阴,而这蒸笼好比人之三焦,最上面一层为上焦,中间一层为中焦,最下面一层为下焦;锅里的水在火的燃烧下沸腾,产生蒸汽徐徐上升,形成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状况!”“如果灶里没火,则水不能化汽,饭自然蒸不熟;如果锅里没水,也不能产生蒸汽,饭也蒸不熟;如果中间这一层半生不熟,蒸汽上不上去,就算最下面一层焦糊了,最上面一层也熟不了啊!”“人体也是一样啊!阳虚.html"target="_blank">肾阳虚的病人,不能气化,气也不能到达上焦,所以经常口干舌燥,喝再多的水也止不住渴!很多糖尿病初期都是这样的,水喝多了,肾阳又不能化气,代谢也差了,水停在体内,造成身体喝水也长胖!”“肾阴虚的病人也会口渴,喝水后口渴症状很快缓解,但这些病人容易上火,吃下火药当时管用,长时间吃会导致肾阴阳两虚,就不好治了,这种病人补补肾阴,养养阴份就可以了!”“脾胃在中焦,胃主降、脾主升,一升一降,中焦如沤,下焦所化之气才能上达上焦,如果脾胃郁塞,升降失常,就如同这蒸饭一样了,中间半生不熟,上面一层是没法熟的,这样的病人也会口渴,调理脾胃就好了!”“在看着,蒸笼最顶上是个盖子,就好比人的肺——华盖之府,没了这个盖子,饭也蒸不熟,锅里产生的气都给漏掉了,上升来的蒸汽温度变低后,变成水,这个盖子正好使其向下,沿着蒸笼壁向下流,流到锅里。在人体也是一样的,下焦产生的气,通过肺的肃降,最终变成水液通过三焦水道,进入膀胱,产生小便……”



















献花(0)
+1
(本文系正元和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