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筋绕筋是少林派正骨手治处理筋手法中的一种,笔者接触过很多门派手法,但没见到过绕筋手法技术。少林门处理筋的手法有绕,翻,带,分,理,顺六种。 看到台湾林两传老师资料,得知林老师手法也源于少林门。林老师手法属翻带手法。中医手法处理软组织是相当细腻的,而且非常有效。绕翻带,分 理顺六种手法是针对软组织不同情况进行针对处理。其中绕法适用于筋翻,筋扭,筋扣(即所谓筋节)等情况。而筋翻较复杂又分为翻和旋两种情况 ,有可能翻旋同时存在。也有可能只有一种情况。具体手法的核心是翻阴阳,只有会翻阴阳才能将筋顺利绕开。翻阴阳又分为半阴半阳,全阴全阳, 等等。要想真正绕开必须得对筋摸得非常清楚了然于胸,然后才能手到病除。来我这里治疗过的网友见过对症状很重的患者只是轻轻转几圈或半圈症 状即明显缓解或消除。优其对急性的症状重的效果更好。但筋的伤病情况很复杂,绕筋只是处理其中适合其重多筋伤手法中手法的一种而已。来过我 这里的网友也见过,如果绕反了不仅处理不了症状,而且会使症状加重。所以绕筋不是随便转几圈就叫绕筋。必须得典型的筋翻等病例心口相传,手 把手带再经过刻苦练习才能掌握肱骨外上髁炎有少数不好处理那是很正常的。我的经验是肱骨外上髁炎有一部分是真正的有炎症的,这个通过触诊很 容易判断。对这样的患者需要好多次才能处理掉。我一般是将筋理顺,将骨头搞正来促进炎症的恢复。有的很快就能得到恢复。有的需要一段时间。 这也是你做针刀效果不好的原因。因为炎症没得到消除。还有一部分是没有炎症的,那就纯属于筋出槽骨错缝了。将骨头正齐,筋归槽了症状会很快 消除。这类患者应当算是多数。而且比较好治。这也是你用针刀松懈有效的原因之一。骨错缝筋出槽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从颈椎来的,所以有些正 颈椎有效,但有些人一碰到这样的病就想到是颈椎压迫,想通过整脊来处理。这就走了邪路。能碰对的少之又少。有的是胸肋造成的,所以人在爱爱 医上发帖子讲正胸肋有效。有些是肩胛骨造成的。还有一些是尺桡骨错缝造成的,这要在手腕上找。极少有单纯的肱桡骨错缝。至于根在那儿,这要 碰到几个典型病例手把手教才能会找。不是网上能说得清楚的。至于绕筋那就更是在网上说不清楚了。首先要摸到筋是怎么翻怎么扭的,是从那儿开 始的。在那儿又有转折,那儿又反过来翻。那儿打结。是那个骨头错了带的。更重要的是能摸出扭过了多少。绕和翻是同一个圈。如果过了全反翻过 来。当然是绕多了的情况而且会带动骨头更加加重症状。绕时还要有旋转回旋,因为很多筋不是朝一个方向转的。还要分阴阳。不是我说得多玄妙, 而是人体的结构本身就玄妙和伤情本身就复杂。就跟中医辨症一样,是很细的东西。所以网上只能介绍一下但要讲清很难的。再补充一下肱骨外上髁 炎如果我摸到该处是肿的,软软的,发热。就会觉得头疼。呵呵。如果反之,则会高兴。理筋正骨的问题必须手把手教,口传心授。关于筋的问题台 湾林两传老师不厌其烦的讲得太祥细了。林老师的文章我想很多人都看过。但我想没有手把手教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看得懂。有些自以为懂了那是想当 然。林先生也自己讲他用了好几年功夫才入门。所以不是我不讲,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我都讲了,并且有见过我的都知道我讲的和实际操作的是一样 的。所以看不懂也是正常的。NNNN正骨顺筋NNN确实难学,不见过治疗过程别人是不会相信的,我理筋时是和病人同步。一般用在腰突引起的 坐骨神经痛,病人背向医者侧卧患肢在上,从坐骨结节到腘窝之间,找岀痛疼大筋用双大拇指顺股骨向前推拨滚,病人又痛又舒服,不停地叫使劲使 劲,冶疗后腿轻松。这种治法要有一定指力,不能换手,一气合成,有个向前掀的感觉。NNN胡凡人筋结之撥筋按摩處理法NNN有异曲同工之处 劳谦君子是按住伤处绕筋老胡是绕筋同时拨伤筋林两传是按住伤筋做极限圆弧让歪骨伤筋自己归位NN方法是转动那筋结最近的关节,转到此筋结变 的最小,甚至最平,那肿块几乎不见的角度。这角度是造成该筋结的原因,用一手把这角度固定好,另手在这筋结的四周转数圈,好好去听,及尋找 和该筋结有关联的线索,该线索,有时很明显,如上面所讲;有时候是若隐若现,不明显,但定会在某一关节附近跳出来较严重的伤筋,如此,一条 一条把这些线索终端的伤筋拨开,则该筋结定会逐渐的变小,而至消平,再把该病灶的伤筋拨开,就好了。当然很多筋结并不会是单一角度而成的, 可能另一角度影响的肿块,须再转动该关节至另一角度时,那筋结的另一肿块,又会再平一些,用同样方法在往上及往下找那线索两端的伤筋拨开。 如此一个一个角度处理,那筋结才能保证的恢复原状。这是须很多的时间及耐心来处理的。如一时医者无法以此拨筋法处理,可转动该关节,找到角度的线索,再在筋结的上下两端以针刺,或是由上而下的推,也可将此筋结弄消一些,最终还是须将这些伤筋拨开。否则效果不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