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
【解释】:如果要培养一棵树木,只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十年是虚数),而要培养,教育一个人很不容易,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百年是虚数)。
而后面那句: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可见随手插柳也可让柳树生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是像插柳这般的小恩情,一生也难以忘怀,主要是告诫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啊。
【故事】: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一个国家十年之计是种植树木,百年之计当属培育人才,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政论。
后来用法,多用后半句,喻人才栽培之重要与不易。插柳之恩,出自“无心插柳柳成荫”,用在这里,比喻老师的栽培之恩。
总的来说,整句是说,人才栽培非常重要且不易,老师的职业也因此是高尚和伟大的,老师对我的栽培之恩,终身难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教导人们要学会感恩!
意思是十年的时间可以培养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出一个人才。
比喻培育人才要花费很多时间,培育一个人才很不容易。
而后面那句:“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可见随手插柳也可让柳树生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是像插柳这般的小恩情,一生也难以忘怀,主要是告诫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啊。
插柳之恩用在这里,比喻老师的栽培之恩又不图回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国家而言,获利最丰者莫若培养人才,人才一旦培养成功将“一树而百获”,此乃国家治理国家的终生之计。
然后人一直将管子的这段话归纳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比喻“培养人材意义重大,同时也表示培养人材之不易”。
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令人费解的,或许也是不正确的。
北京市故宫的栋梁均用楠木制成,楠木出自南方的深山老林,要长成故宫那样的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栋梁之材,据说需要四五百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是不够的。
速生林可以在十年之类长成大树,然这样的树木只配化为纸浆用于造纸,或生产如一次性筷子之类的东东,若要将它们用做支撑高楼大厦的栋梁之材,恐怕是勉为其难的,十年其实难以树木!
“百年树人”事实上也是一句空谈,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都活不过一百岁。
古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四十岁,现代平均寿命据说已经达到了70多岁,以前能活到百岁以上的人尽管也有,但只是个别,但是到了当下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例如:中国广西的巴马村,巴马长寿秘诀己揭秘:
走进长寿村生活,体会天人合一!
其实此地人长寿的秘诀,最大之处还是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
巴马可算是真的民风淳朴之地。这里的年轻人都很听老人的话。
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人很少争吵,大家不是追求最大利益化,而是自然而然的生长,生活,人们更愿意享受的是天伦之乐。
处处都是和谐。乐呼!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衷心希望中国的百岁老人越来越多,健康长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名言出自《管子·权修》。
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比喻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十年之木非好木,真正的好木如楠木乌木等,非得经过上百年的培养方可成材,而人才的培养实在于提高效率,只争朝夕,故只要方法得当,十年足矣,并不需要经过一百年的漫长岁月。
“百年树人”或可理解为:培养人才乃百年大计,这样的理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百年树人”这句话却很容易产生异议,一般人会将这句话理解为:培养人才需要百年的时间,春秋时期的管仲老先生的原文也只是用了“终身之计”,没有用“百年”一说,这说明,管仲老先生其实是非常客观的,或许他已经意识到了一般人无法活到100岁这一客观事实。
“百年”一说,显然是后人的夸张和附会,但夸张得过于离谱和荒唐,违背了科学规律,脱离了人类的现实。
或许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法,更改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终身做好人”才符合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老先生的原意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终身做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