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黄鹤楼
2016-09-14 | 阅:  转:  |  分享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
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mào),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
。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颈联,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
转为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
乡明。”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另外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艳阳高照,碧空
如洗。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
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崔颢这首七律是崔颢晚年的代表作,全诗风骨凛然,一气呵成,?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
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
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
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崔颢(hào),唐代诗人。汴(biàn)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著有《崔颢集》。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
艳,多陷轻薄;行履稍劣,好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qiè)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yōng)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
,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不予接而去。真正让人为崔颢的缺乏忠贞
人性而感到惋惜。正是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淮楚
而至武昌、而河东,最后还到了东北。估计他这20年是放了外官,或者跟随外官作幕僚,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之苦。可是崔颢
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依然风流成性,薄情寡义,但也可以说是件大好事,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
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作者简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翻译: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昔人:指乘鹤的仙人,费祎(yī)。黄鹤楼,为古
代名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唐时名声
始盛。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
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
的铺垫。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
慨,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乘:驾。去:离开。空:只。腾王阁岳阳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飘荡的
样子。翻译: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颔联,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江天相接
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
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
生短促,世事茫茫,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
思《黄鹤楼》前四句写登临怀古。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
一气呵成,文势贯通。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白云千载,遐思悠悠。晴川历历汉
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翻译:汉阳晴川阁
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在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
渐被水冲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关:故乡家园。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翻译: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
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尾联,点明时间“日暮”和景致“烟波江上”,点题,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
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准确地表达了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借景抒情,
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黄鹤楼》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眼前美景如画
,内心乡愁难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
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
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飘渺的烟波中。日暮烟波
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站在黄鹤楼上,眺望远处,除了茫茫白云,就是一片青绿,看到这样的景色,诗人不免
兴起思乡愁绪,句中的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怅然所失,而乡关可作归讲,日暮有前途茫然的虚空,整首诗在豪迈中,流露细腻,在
伤感中充满对人生的疑问,让人读起来低回不已,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尝的好诗,前人推为“唐人之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第一”!
主旨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献花(0)
+1
(本文系阳光下四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