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让经典古文走进小学课堂
2016-09-18 | 阅:  转:  |  分享 
  
让经典古文走进小学课堂

《经典小古文诵读》读本让学生从耳熟能详的成语学古文,从脍炙人口的名言学古文,从生动形象的寓言学古文.从我们身边的越文化学古文,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扩大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又夯实了他们的语文根基。一、注重朗读,培养语感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在抓学生古文朗读时,我分三步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1.读准字音。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讲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文中多有生僻字、异读字,诵读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只有在读准难读字的字音后.才能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读通课文后,学生对古文的意思也就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不读“shuō”,而是读“yuè”,意为“快乐,高兴”的意思。《塞翁失马》中的“马将胡骏马而至”中的“将”,在这里不读“jiāng”,而读“jiàng”,意为“带领”的意思。2.读好停顿。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在古文教学中,如果读错停顿的节奏,不但不能正确理解句意,有时甚至会曲解文意。如《破瓮救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我先让学生用“/”标出自己朗读时的停顿,结果发现学生有这样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我让学生读课后注解,讨论字义.再自己来选择正确的读法。最后确定第二种读法是正确的:因为“足”在这里作动词,解释为“失足”的意思:“跌没”,是“沉没”的意思,不是“跌倒沉没”。可见,同样的文字内容,不同的停顿,表达的意思也就大相径庭了。所以,在古文教学中,我们应抓好学生的朗读:有时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来划分句子的停顿:有时可采用教师范读的形式来把握句子的节奏:有时,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讨。3.读出语气。一篇古文真正要把它流利地诵读出来,除了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还应读出语气。对于不同内容的文章.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也不同: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就要在读好人物的语言上下功夫。在训练学生朗读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性.例如分角色读、齐读、自由读、领读……多样的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借助注释,领会文意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犹如一条墨写的黄河,蜿蜒至今。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何况。现在的孩子阅读量已相当惊人,他们或许已在“四大名著”中碰到过古文;在电视节目中欣赏过古文:在互联网上品味过古文。因此,我们不要把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估计得太低,要重视学生现有的语言积累,切忌在教学古文时。一字一句地为学生讲解。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为了让学生能原汁原味地品尝古文这个“馍”。我的做法是:1.不看注释,不借助任何工具书,让学生先自己读几遍课文,猜想这篇古文的大概内容。2.对照文后注释,细读课文,纠正猜读时出现的错误,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意思。3.把仍不能解释清楚的字、词圈出来。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合适义项。对于自己一时不能确定的可存疑,在集体讨论时提出来。三、背诵积累.夯实基础选人《经典小古文读本》的古文,篇篇都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如学习了《塞翁失马》后,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鼓励自己。?“不以一时失利为忧,不以一时得利为喜”,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习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思想;越文化中的《卧薪尝胆》,仿佛为我们再现了“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耻;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如果小学生能利用记忆的优势,把这些短小的文言文美美地读它几遍,甚至把它背下来,无论是从为人处世,还是从夯实语文根底的角度看,都是大有帮助的。四、展示成果。激发兴趣语文课前五分钟,我都用来检查学生的句子或段落积累。开始是现代文。自从表扬一个同学积累文言文后,现在背文言文的学生多起来了。双休日写周记是我们班雷打不动的家庭作业。我们班的沈一嘉同学不但喜欢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还十分痴迷古典小说。他写的周记,文笔老辣,语句精练。自从开展《经典小古文读本》教学后,他居然用文言写了一篇《异树记》,全文如下:吾院前有一树,乃飞鸟衔种而自生,渐壮,竞齐楼。其根伸于瓦砾之下,位两楼之间。其无主干,枝分四处,枝顶有叶,余皆无叶,亭亭如盖,过往者皆称奇。且其春不开花,秋不结果.然仍挺直独立,予谓之傲也。看后我除了赞叹,还是赞叹,要知道初中生也未必能写得出这样畅达的古文来。短短的几行字,已让我们对这棵树的情况了如指掌。在点评周记时,我对这篇小文章大力表扬。如今,班中学生诵读小古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献花(0)
+1
(本文系习蜜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