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张扬个性,做最好的自己
2016-09-21 | 阅:  转:  |  分享 
  
张扬个性,做最好的自己

-----读《教师在研究中成长15种秘法》心得



柳河镇建设小学郑淑杰

常常仰望和羡慕着名师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也常常思考着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从读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15种秘法》后,我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张扬个性,做最好的自己。

教学风格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形成。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就是刻苦练习教学基本功。教学风格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长期教学经验积累的结果。同时,教学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斯坦福大学教授盖奇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可进人艺术之境,但必须有其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想真正了解教学或成功地从事教学的人,必须精通教学的理论和规律。因此,要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辩证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学中的条条框框。教学风格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科学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青睐那些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教书匠”。

作为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己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异于别人的生理特点、能力系统、思维品质、个性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才能做到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风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国的克莱德·E·柯伦在其名篇《教学的美学》中所指出的: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而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更进一步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把个性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切忌邯郸学步,故步自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超越简单的模仿,那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总之,以上只是我的一种追求。事实上,自己的教学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的地方不完善,也没有形成有特色的,鲜明的教学风格。不过,我对自己充满信心,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去寻找,完善那条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学之路









2015.12





献花(0)
+1
(本文系我爱竹林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