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荷兰人梵高(18531890)后印象派画家
2016-09-23 | 阅:  转:  |  分享 
  
荷兰梵高(1853~1890)后印象派??

?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后印象派



外文名称

Post-Impressionism





起源于

印象派



目录 1简介 2代表人物及作品 3简析 简介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相反。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代表人物及作品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梵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塞尚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后印象派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的画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以秀拉,希涅克等人为主的点彩画派正相反,其他代表画家还有高更,罗特列克等。后印象派的雕刻直到1900年才出现。著名的雕刻家和作品有阿里斯狄德·麦友(AristideMaillol)的《坐着的女人》、比利时雕刻家乔治·明(GeogeMinne)的《跪着的男孩》,他的作品在德国受到欢迎,影响了威尔汉·雷汉布鲁克(WilhelmLehmbruck)的作品《站着的少年》。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后印象派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这种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儒尔当的监狱》(1906)是他最后的作品之一。

梵高

梵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后印象派,荷兰人,家庭生活贫困,年轻时曾干过许多职业,如美术商人、教师、传教士等。年近30岁时,他才开始绘画艺术的生涯。

由于他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艺术中热衷于表现他们平凡而艰苦的劳动生活。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他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热烈激动的主观感情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艺术在他生前是不为世人所承认的,但是后来,人们慢慢地理解和认识了他的艺术创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对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的画家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艺术世界中。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创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创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邮递员》等。

折叠高更

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童年时代从母亲那接受的,对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样启发了一批现代流派的画家。

折叠编辑本段简析

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的后期。换句话说,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而是与印象派本质不同的、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一个艺术派别。后印象派包括许多艺术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凡高和高更。后印象派的根本观点是反对真实的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塞尚在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是西方现代派的第一位艺术家,被称为''现代派艺术之父''。塞尚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观点,这个观点奠定了西方现代派的理论基础。这个观点就是,艺术不是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的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塞尚作画,不仅用眼去看,而且用心去感。绘画不仅表现眼睛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表现内心所感到的。赛尚作品《温室里的塞尚夫人》,画面描绘夫人的头是椭圆形体,颈部、胸部和手臂是圆柱体,下身是圆锥体。圆形、半圆形、方形和菱形相互衬托,弧线、竖线、斜线互为交错。这些色和线的交响,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一切是凝固的,富有"情感"的艺术表现。

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梵高。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空》,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凡高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是他画的《向日葵》,它在拍卖会上拍出了3990万美元的天价。可是,这样一幅作品的创作者在生前却是贫困孤独、终身坎坷。凡高的艺术道路短暂而辉煌,他27岁学习绘画,37岁去世。在短短的10年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画家。

在梵高一生中,悲惨、痛苦、混乱和贫困与他如影随形。他从27岁学习绘画,很长时间并没有获得成功,没有人买他的画,甚至没有人欣赏和赞扬他的画。这不能完全归结为观众的偏见,重要的是他没有找到表现心灵的形式。转折点发生在凡高去世的前一年,即1888年,在这一年的2月,凡高到了法国南方的阿尔,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

梵高说,艺术是自我心灵的表现。能表现梵高心灵的就是阿尔天上的太阳。当他到了阿尔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上旋转着柠檬黄色的大火球,悬在蓝得耀眼的天空中,空中充满着令人目眩的光。天空浓烈的蓝色,那么凝重,那么深沉,甚至感到不是蓝色,而是黑色,田野是最纯粹的绿色,浮云是洁净的白色,大自然把黄、蓝、绿、红搭配得多么和谐!

凡高面对令人目眩的色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推动着他不停的作画,甚至使他忘了自己在绘画。他在一封信中描写了自己当灵感袭来时的创作状态,他说:"感情有时非常强烈,使人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在工作……笔划接续连贯而来,好像一段话或一封信中的词语一样。"总之,用色彩来表现情感,这是凡高最重要的艺术观点。

梵高一生最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阿尔炙烈的阳光下完成的,《向日葵》就是这期间的作品。《向日葵》不是传统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装饰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颂歌。画中,那一朵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彷佛"背景上迸发出燃烧的火焰"。梵高表现向日葵的手法,也是别出心裁,他采用了简化的手法描绘物象,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和装饰的意味。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绿色与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那大胆恣肆、坚实有力的笔触,以不同的走势,在明亮、灿烂的底色上找寻不同的结构与色调,把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热烈奔放,正如凡高有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气质。在作品中,梵高以《向日葵》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在他看来,地上的向日葵升到天上就叫太阳,天上的太阳落到地上就叫向日葵。你看,画面上,向日葵那金黄刺眼的色彩,葵叶和花瓣像燃烧的火苗,那就是天上的太阳,也就是凡高的心,凡高的思想感情,凡高的灵魂。向日葵、太阳、梵高的心,三者是同一的。所以,当他画向日葵时,不是客观如实的描绘向日葵,他画的向日葵就像燃烧的火,就像天上的太阳,那是他心灵迸发的感情。那些黄色的花朵艳丽得颓废,弯曲的枝干,快要凋零的花朵,展现了生命烘烘烈烈的过程,也预示着一朝繁华鼎盛之后,终将走向沉重的衰败。从他的作品,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他对苦难的生活无奈,对残酷现实的愤怒和对光明希望的无限渴望。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他建议成立的南方画室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一方面,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或许,这画恰恰是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恰如梵高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

可悲的是,后印象派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他们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二十世纪产生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诸多艺术思想,例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于是,西方绘画的面貌被彻底地改变了,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因此,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在西方绘画艺术史上完成了一次壮烈的革命。

词条标签:?文化?画派?绘画?绘画术语?艺术



凡高的故事及作品(后印象主义)

(2007-08-2722:42:25)

转载▼

标签:

近代欧洲美术 分类:美术作品鉴赏 ?

???

文森特.威廉.凡高(1853—1890)??是后期印象派的主要成员之一。1853年生于荷兰的一个小乡村一个牧师的家庭。父亲忠厚老实,母亲是个郁郁寡欢,容易激动的女人。自从那次丧子之痛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也没法对这个刚出生的儿子产生感情(凡高的父母曾于凡高出世前一年生了一个与凡高同名的小孩,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凡高的外祖父曾今参与第一本荷兰宪法的拟定,但母亲的姐妹中有人患过羊癫风。凡高有五个兄妹,但只与小他四岁的提奥关系最亲密,这种关系维持了凡高的一生。凡高从小就是一个固执而寡言的小孩,他每天带着弟弟提奥出门观察大自然,是个特别热爱大自然的,提奥也是少数能理解他的人,也是他最亲爱的人。

凡高出生时三个伯父都是著名的美术商人:二伯父在阿姆斯特丹开画廊,后来迁往布鲁塞尔;三伯父也在阿姆斯特丹经营一个很大的画廊;与凡高同名的另一个伯父最初在海牙卖绘画颜料,没几年时间就成为欧洲著名的画商,与当时最大的巴黎画廊——古比尔公司订立了合作合同。凡高曾随家人住在伯父们豪华的别墅里,但当时并没有表现出绘画的天分。

凡高十五岁那年因为家庭的原因辍学了,受雇于伯父在海牙的古比尔画廊。在那里凡高接触了世界许多伟大的绘画和雕刻。为了更好的工作,他经常参观博物馆、画廊,学习辨别艺术的真伪。此外还勤奋读书,掌握了法语、德语和英语。工作一直受到好评,四年后被调往伦敦的古比尔分公司。在伦敦凡高爱上了房东19岁的女儿,但当他鼓起勇气表白的时候被拒绝了,使得凡高伤心欲绝,经常和人吵架,甚至劝人不要买公司的东西,不久后凡高被公司辞退,带着痛苦回到家乡。

伯父对凡高的表现很不满意,但还是为他在巴黎安排了一份在陈列馆的工作,谁知凡高并不领情,声称不再从事美术工作。他伯父大为不满,申明于凡高断绝关系,但不久后又为凡高在另一个城市的一间书店找到一份工作,这是他们之间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凡高在书店工作期间不理工作上的事,而是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四个月,又被辞退。凡高只好回到家乡。父亲不久升任埃顿的牧师,于是全家迁往埃顿。父亲劝凡高去学神学,但凡高对那个房东的女儿恋恋不忘,在一个离伦敦只有四个小时的城市的一所小学找到一份工作,不久又换了一所学校。为了收取学费,他走遍了伦敦的贫民区,结果没有收获,反而使他认清了贫民区令人悲哀的生活。他当时认为房东的女儿爱着他的,还经常想象他们结婚的情景,直到房东的女儿出嫁,凡高才永远的离开了英国。

凡高的父亲很为凡高操心,决定让凡高参加阿姆斯特丹神学院的考试,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凡高也爱上了米勒等人的画,最后考试时因为拒绝参加“无用的拉丁文”的考试而被神学院拒之门外。随后,凡高到布鲁塞尔参加另一个传教士的培训班,但未获得任命书(如果获得任命书,每月有50法郎的薪俸)。不久在后在另一个牧师的帮助下到了比利时南部的矿区自费传教,他尽一切努力做了传教士应该做的工作,并曾今在出事的矿井里呆了六个月照顾伤员,斑疹伤寒流行之际,他又不顾被传染的危险照顾病人,他狂热的吃苦,反而引起的教会的种种猜疑,便以传教能力不佳为由撤了他的职。

此后他就在几个城市间漂泊,生活没有着落,到1880年底,他恍然大悟,应该做一名画家!他以前也画过一些素描和水彩,但没有画过油画。在巴黎卖画画工具的提奥同意负担他的生活费用,他决心奋进(期间曾与表姐谈恋爱,但失败告终)。另一个表兄送给他一只画箱。里面有颜料、画纸等,他兴奋异常,认为真正的事业即将开始。1881年12月,他去海牙,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小的画室,但表兄后来与他断绝了来往,而且一次在躲惊马的时候不小心把画箱摔坏,从此茫然若失。他再次央求的他的兄弟,于是每月获得100法郎的资助,他以疯狂的热情钻研素描、解剖和透视等绘画技巧,并在学习了米勒的作品后对米勒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认为穿劳动服装的人是最美的人,画了一幅《吃土豆的人》,并决心成为一名“农民画家”。

1885年,凡高去了安德卫普,并租了一间画室,白天去美院学画人体,晚上画石膏,11点半以后,还要去一家俱乐部画模特儿。他自知起步晚,因而利用一切时间画画,忙得不可开交,由于经常挨饿,营养不良,导致牙齿掉了许多,30多岁的人就像40出头了。

1886年3月去了巴黎,学画的同时结交了很多印象派画家,受印象派风格的影响(外光诱惑),他学习了他们的用色方法,所以他得画明亮了许多且漂亮了许多,且最爱用黄色和蓝色。

两年后,凡高去了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城市,想寻找一种迷人的、像日本版画一般单纯的色彩。他觉得找对了地方,在阿尔的时候曾今给一位朋友写的信中,表示了他对南方阳光的璀璨所产生了狂喜。他说,那里的红河是翠绿的,落日就像大熔炉,太阳是金黄的,有黄色的篱笆,高大的柏树,连地里的韭葱也全都青如碧玉。在阿尔租下了一栋漆成黄色的房子,房间里面漆成了黄色和蓝色,白天就在户外作画,晚上在家画静物,他用一系列黄色来画静物。赫赫有名的代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他来阿尔本想与高更合作,但两人的风格有所不同,经常发生口角,吵得激烈非常激烈,有一次凡高甚至把玻璃杯扔向高更,用剃刀砍高更。第二天,凡高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送给一位妓女。(《割了耳朵的凡高》)。如此一个月后,凡高精神病发作,他的弟弟把他送进了巴黎附近圣雷米奥的一家疯人院,在患病期间坚持作,并画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有一次病发不能控制喉头四天没有进食。当他在田野里作画病发时,他预感到再一次猛烈的发病会夺去他的生命,利用一切时间画画。他依然孤独,有一次他问他弟弟老画家毕沙罗是否愿意收留他一起生活,甚至想与高更从归于好。1889年冬天至1890年1~2月,他发病三次。在他神智清醒的时候画下了《星月夜》这幅作品,是出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画面中有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彗星都是黄色的漩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向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真个深蓝色的天空。凡高对这种自然的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心境的作品。

此后,凡高还画了表现出他心境的许多作品如《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等作品(画面上田野中的庄稼和画面右边的柏树,确切表达了凡高的悲剧性狂热。麦田像一片燃烧的火焰。柏树虽然被涂上墨绿色,可是弯曲颤抖的线条,给人以激动感。好像树身被大地烧炙的卷曲起来,想竭力拔出土地,让树枝伸向天上。没有比这幅画更能反映凡高的精神状态了,画家借助麦苗和柏树在发作,呼唤着自己的生命。

1890年7月27日,凡高借口去打鸟,从别人那里借了一把左轮枪,靠在一棵树上对着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自杀了。生前那些精神病发作后完成的那些作品,可以说注入了画家内心最动人心魄的激情。他把一个备受折磨的人的生命赋予了画中的星空、麦田和柏树。因此,那不是普通的意义的画画,而是一个如饥似渴地用绘画表达内在精神状态地形象地记录,是伟大的心灵的艺术!

凡高一生只活了37岁,他的艺术生涯也仅仅只有十年功夫,可是他留下的财富却是惊人的:八百余幅油画,七百余幅素描、版画、水彩、水粉画,还有被看作是他的艺术理论著作的书信七百余封。

如今已经成了世界画坛的明星,因为他的作品在伦敦和纽约的拍卖中,标出了创世界记录的天价(1980年一幅名为《阿尔诗人的花园》(1888年作)以5250万法郎的高价卖出,引起了世界各国收藏家们的惊愕;五年后的4月,另一幅作品《日出.印象》又以9280万的法郎卖出。从此,凡高的作品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地位扶摇直上。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那个创世界记录的数字,又在1987年被凡高自己的另一幅作品再一次打破,就是《向日葵》,以惊人的拍卖价2.19亿法郎卖出,折合2250英镑,1987年11月,凡高的另一幅作品《蝴蝶花》再一次突破记录,达到3亿英镑,折合5300万美元。

献花(0)
+1
(本文系香山梦艺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