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老之感悟
2016-09-26 | 阅:  转:  |  分享 
  
人老之感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最公正也最无情的,它不会因任何理由而停滞,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衰老,是大自然铁定的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进入老年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很正常。许多人会感到失落,消极甚至无奈。尤其是一些年轻时曾经叱咤风云,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更会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情绪。我却认为,应该客观面对“老”,正确处理好晚年生活,继续保持年轻心态,力所能及体现人生价值,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让自己的有生之年过得更有意义。才是上策。否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平添许多烦恼。旭日东升固然灿烂辉煌,但夕阳西下也可以絢丽多彩。我最近读了几段古诗,很有启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平和地面对老之将至,体现的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生生世世,就如同水冻成冰,冰化成水一样自然。人类的发展,要靠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岁暮,是历尽酸甜苦辣之后的淡定,渗透悲欢离合之后的从容,悟彻成败荣辱之后的豁达,洞明是非曲直之后的聪慧。”以坦然的心态承认老之将至,以平和的胸怀接受老之将至,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境界,获得了一份智慧。老之将至,无非意味着就此将步入生命的秋天,它虽然多了几片生命的落叶,也由此有了一份旷达与高远;它虽然少了几片青春的花瓣,也由此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发虽千茎白,心犹一片丹”,晚年,应该是生命呈现出的另一种璀璨。

一位哲人说过:“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人之老,若能如树那样,共浴阳光、享受雨露,那该是多平和、多自如、多惬意、多幽雅的晚境啊!

可是,人有各种心态,有人觉得:人老了,最怕被人遗忘;人老了,最怕死,便嫉妒年轻人;人老了,苦日无多,最怕失去讲话机会,便产生一种令人厌恶的指导癖。我遇到个一些平时经常坐在主席台上的干部,在即将离开岗位前,只要有讲话的机会,就抓紧时间滔滔不绝大发议论,也不管台下的听众能不能听进去,这种只顾自己发泄,不问别人感受的不明智做法,实在让人生厌。最难得者:60岁时清醒,70岁时更清醒,80岁时彻底清醒。但通常情况下,60岁时开始胡涂,70岁时更加胡涂,80岁时完全胡涂。因此,老年人要努力摆脱这个规律,做一个不让人讨厌的老者。老不是罪过,老而不达,则让晚辈讨厌了。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