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vredu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2016年度十大重点虚拟现实实验室大汇总
2016-09-27 | 阅:  转:  |  分享 
  
国家十个重点虚拟现实实验室Vredu汇总二〇一六年九月十九日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四个一级学科,于2007年批准建设,,通过不同学科方向
的合作、交叉,开展虚拟现实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实验室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
视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概况研究方向虚拟现实中的建模理论与方法、增强现实与人机交互机制、
分布式虚拟现实方法与技术、虚拟现实的平台工具与系统,在上述方向设立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研究室虚拟环境研究室、虚拟仿真研究室、虚拟
设计研究室、人机交互研究室、基础理论研究室。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计划等各类国家科
研项目180余项,以及100余项其他项目。在《InformationSciences》、《JournalofSystems
andSoftware》、《中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广域专用计算机网络的可
支持异地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的支撑环境DVENET;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_GRAPH、分布交互仿真应用程
序运行平台BH_RTI及十余种开发工具;基于其成果组织开发了若干国内有影响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提出了多值逻辑方程及其应用机制;提
出一种类比推理的计算模型。成就2、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http://vr.ict.ac.cn/概况面向国家经
济发展需求,以下一代互联网与普适计算环境中计算机系统的好用性与易用性为目标,以虚拟人合成技术、多媒体分析与处理技术和交互媒体技术为
研究重点,深入研究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软件系统。虚拟现实、多模式人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展基
础与前瞻技术研究,目前研究重点集中于“虚拟人合成”和“虚拟环境交互”。虚拟人合成方向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人在计算机生成空间(虚拟环境
)中的几何特性与行为特性的逼真表示。虚拟环境交互方向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虚拟环境建模、呈现和交互技术。研究方向先后获得国家863、9
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资助,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曾获2002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度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实验室于2007年元月被中关村管委会认定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主要对企业界提供核
心技术服务。成就3、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方向)http://www.irsa.ac.cn/new/概况19
79年成立,是我国遥感科学与综合应用技术国家级、开放型研究机构。在遥感界著名的陈述彭院士、杨世仁研究员、童庆禧院士、徐冠华院士、郭
华东研究员、李小文院士历界所长的带领下,中科院遥感所成功组织了著名的中国遥感工程三大战役–腾冲航空遥感试验、津渤环境遥感试验、二滩
水能开发遥感试验。遥感所的研究领域包括多角度遥感、高光谱遥感、微波遥感、全球变化遥感、虚拟地理环境遥感、极地遥感;国土资源遥感、生
态环境与资源遥感监测、农业估产遥感、灾害遥感、固体地球与海洋遥感;遥感信息获取、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空间定位导航与遥感。研究方向遥
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遥感信息技术部、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的科研
机构以及由航空遥感中心、航天数据接收站及网络中心、遥感试验场组成的科技支撑系统。研究室“六五”至“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主持国家遥
感科技攻关项目;建立了中国最完善的高空机载遥感系统;主持了中国第一个遥感重点基金“地表双向反射特性”、第一个遥感重大基金“遥感信息
传输机理”、第一个遥感攀登计划“地表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成就4、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可
视化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团队科研人员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三维医学与模型检索、颅面形态信息学与颅面复原、虚拟现实理论及工
程学方法四个方面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与国际、国内研究同步,又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并致力于将这些成果推广应用,创造了一定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所今后将继续在相关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与该领域各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国内相
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研究方向虚拟现实理论和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理论及工程学方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三维医学与心脑血管可视化、颅
面形态信息学与颅面复原、研究所部分科研成果。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目标导向项目、“十二五”国家预研课题、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
0余项,主要包括“颅面形态学和颅面复原研究”、“三维模型智能处理与检索平台”、“虚拟环境中脑血管可视化导航和监测技术”科研项目经过
多年发展与建设,于2007年9月获批准成立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向研究团队,于2011年申报获批文化
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包含680套中国人完整颅面数据的数据库,建立了颅面形态学知识分析模型和颅面统计变形
模型,构建了颅面重构平台。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收集整理共十万余个模型,分为25个一级类,409个二级类。模型均按照功能、应用进行了语
义标注,赋予特定的物理属性。已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如MACHINEVISIONANDAPP
LICATION,PATTERNRECOGNITIONLETTERS,软件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申请了5项国
家专利、软件著作权近10项。成就5、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增强现实及三维显示方向)2008年底重组为信息与电子学院。学院曾研
制了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诞生了中国电视第一频道、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学院设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
微波技术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专用处理器研究所、雷达技术研究所、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实
验中心等单位。概况研究方向对自由曲面光学设计、加工、检测技术的研究。课题组依托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得到教育部
“211”、“985”工程建设项目的连续支持,拥有CODEV和LightTools光学工程软件、系列光学干涉仪。研究条件成就目前在
光学系统设计和CAD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功地研制了资源卫星中继光学系统、飞行仿真头位跟踪球幕视景系统、高速动态物质状态测量光学
系统等大型、军用、复杂光学系统。6、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http://sist.stdu.edu.cn/于2007年4
月成立。依靠计算机系与信息工程系主要师资和设备,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后又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办公室、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系、数字媒体系、计算机技术基础教研室、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6个部门。设备资产总值达3000多万元
。为全国和河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概况研究方向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仿真、小世界网络系统的研究。成功负责主持研发
了嫦娥2号绕月探测任务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主持负责研发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测三维可视化系统、可视化深空探测系统和TDS可视
化航天平台并且利用TDS可视化航天平台,曾经参加了以下航天工程的实时可视化:2010年9月至11月嫦娥2号绕月探测飞行控制指挥任
务。2011年6月9日嫦娥2号探测器驶向拉格朗日L2点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的发射飞行控制指挥任务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首次交会对接指挥任务。成就7、西南交通大学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实验室http://si
st.stdu.edu.cn/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研究室依托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西南科技大学董事单位共建研究实验室。
研究室以“产学研用”的发展思路,以求实、发展、竞争与开放的精神,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及视频处理、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科学研
究工作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并通过与控制、材料、物理、数学等不同学科方向的合作、交叉,开展虚拟现实基础、应用基础、关键技术方面的原
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概况研究方向基于多感知信息融合的人机交互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可视分析、虚拟现实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机器视觉相关的
检测与控制技术、网络融合下的视频内容识别技术、智能家庭互联及内容共享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纹理的高质量非稳定场可视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神经元集群模型的簷视觉诱发电位机制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非稳定场特征结构的纹理增强技术研究”、四
川省教育厅项目“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模型与算法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核设施三维重构关键技术研究”、绵阳市科研项目
“视频摘要可视化技术研究”、绵阳市网络融合实验室项目“网络融合下的内容识别技术研究”、绵阳市网络融合实验室项目“视频摘要提取及可视
化呈现技术研究”、绵阳市网络融合实验室项目“基于深度信息的人机交互方法研究”。研究项目成就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
文数十篇,多项成果获得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研究室经过多年的科研发展和积累,在图像图形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方面
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8、山东大学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研究中心http://vr.sdu.edu.cn/山东大学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
研究中心前身为创建于1981年的CAD教研室,创始人为汪嘉业教授。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心人员队伍不断扩大,研究重点从早期的
CAD与图形学,拓展到目前的人机交互与图形学理论及方法、媒体计算、虚拟现实与虚拟样机技术、网格计算、制造业信息化等领域。概况研究方
向基于多感知信息融合的人机交互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可视分析、虚拟现实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机器视觉相关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网络融合下的
视频内容识别技术、智能家庭互联及内容共享技术。研究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成就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
、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9、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http://www.cad.zju.edu.cn/概况浙江大学图形与并行系统实验室创立于2008年,隶属于浙
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致力于探索高性能图形计算领域的新想法、新技术和新的系统设计
,以及研究CPU/GPU异构平台下的并行计算,包括相关的新数据结构、新算法和新的编程语言/工具。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与视觉
计算、虚拟现实、媒体计算和可视分析、数据并行计算及其基础软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纹理的高质量非稳定场可视化研究”、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神经元集群模型的簷视觉诱发电位机制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非稳定场特征结构的纹理增强技术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
目“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模型与算法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核设施三维重构关键技术研究”、绵阳市科研项目“视频摘要可
视化技术研究”、绵阳市网络融合实验室项目“网络融合下的内容识别技术研究”、绵阳市网络融合实验室项目“视频摘要提取及可视化呈现技术研
究”、绵阳市网络融合实验室项目“基于深度信息的人机交互方法研究”。研究项目成就2015年取得46项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登记,共发表2
6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1篇国内期刊论文,93篇国际期刊论文。10、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视觉信息处理研究室http://www.ci
s.pku.edu.cn/vision/vision.htm概况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是北京
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机器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领域开展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注重以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方向图像压缩与编码、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数学机械化在生物特征识别中的应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大容量指纹索引和检索方法的研究》、《图像空间中的距离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就在国际权威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目前,北京大学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THANKYOUFORWATCHING
献花(0)
+1
(本文系vred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