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你必须疗愈内在受伤的部分
2016-09-30 | 阅:  转:  |  分享 
  
2016-09-28?帕梅拉?选自《灵性炼金术》约书亚通过帕梅拉传导?译者:阿光/李平?/林荆;插图:SimonDewey摘录编
辑:柠静当你不再认同小我时,首先会进入一种混乱状态,困惑于自己的本来面目,这种混乱在本质上可能非常深刻且具有哲学性。你开始质疑生命
的意义,质疑好与坏,质疑你真正的感觉和想法,以及别人说你应该有的感觉和想法。对你而言,这些问题突然变得非常真实,而且直接关系到你的
生命抉择。你看着自己,心想:「这是我吗?这是我想要的吗?」此刻很难做出选择,因为所有事物都不再不证自明了。事实上,你现在正向后退一
步,进入内在深处。你开始觉察到自己更深层的部分,那个部分比较没有受到你的教养和社会的制约。你瞥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你的独特性、你的
个体性。你记得有一部分的你没有依赖周遭的任何人事物——父母、工作、人际关系,甚至是你的身体。这就是你模模糊糊地感知到你的神性的时候
——神性就是你完全没有被约束且永恒的那个部分。其实,你们都是多重次元的存有,有能力、也的确同时在好几个不同的实相里显化自己。你没有
被限制在一个线性的时间框架内,目前的人格只是你这个多重次元实体的一个面向。一旦你了解到,现在呈现为物质世界的人类只不过是你的一个面
向,你就会超越它,并接触到你所是的大我。但在到达那个境界之前,你必须疗愈内在受伤的部分。遵照小我的命令和要求而活,已经在你的内在造
成心理创伤。放开小我意识一开始会引起混乱、疑惑和迷惘,而在这第一步之后,你便进入一个新阶段——观察、理解和疗愈内在伤口的阶段。我们
现在就要来谈一谈。在小我的控制下,你的行为和思想长久以来一直是基于恐惧。某种意义上,你曾经冷酷地追求权力、认可和控制的欲望,因此掩
盖了自己的本性。你的行为一直依循外在标准,而不是听从自己真实的需求。另外,你也无法真正爱别人,因为爱与控制或主宰的需求完全相反。这
整个意识状态对你灵魂的整体性造成重击,于是,灵魂在小我的统治之下受苦。当你从小我的掌控之中解脱时,这个内在痛苦对你来说越来越显而易
见,它暴露在你面前,赤裸裸的,没有掩饰。然而,你却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痛苦,因为你仍然处于混乱、迷惘的状态。你多半会经历一个评判
内在伤口的阶段,因为那些创伤似乎把你引向负面的行为模式:上瘾症、抑郁、无法控制的情绪波动、沟通问题、难以有亲密关系。灵魂才刚刚开始
转向光,而你对自己的这种评断会为它带来更多痛苦。灵魂正在放下对权力和控制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敏感……然后就陷入了自我评判之中。许多
人正在这个小我与心灵之间的无人地带徘徊,他们在寻找一个更充满爱的实相,却依然处于小我的控制范围内。其实,你身上那些你所谓的「负面特
性」,并不是内在创伤造成的,你对创伤的评判才导致了负面性。如果用接纳的态度看待自己,你不会看到一个上瘾、忧郁或失败的人,而只会看到
那需要用最温柔、最宽容的方式去照顾的内在创伤。从小我转变到心灵的第二阶段里,最重要的一步是:你愿意去了解自己内在的痛苦,也就是接受
它,了解它从何而来,然后允许它存在。如果你可以察觉小我意识所有表现形式中固有的恐惧的核心,就进入了心灵意识的实相。无论某人的行为有
多么应受谴责,如果你认出这些行为之下的痛苦、孤独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就接触到了表现这些负面行为的灵魂;一旦你察觉到处于恐惧之中的灵魂
,你就能够宽恕。而这最先在你身上发挥作用。接受你身上让你真正厌恶的事物,一些实在让你气恼、你认为早就该摆脱的东西,可能是不安、懒惰
、急躁或上瘾症——也就是你认为不应该存在的一切。现在,试着去理解这些特点或脾性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迫使你一次又一次地有这样的感觉
或做这些事?你在这个动机之内可以觉察到恐惧的因素吗?你是否注意到,一旦了解恐惧的存在,你内心就会长大成熟,就会涌现类似这样的感觉:
「天哪,我不知道你如此害怕!我会帮你的。」如今你的态度之中有了宽容,有了爱与宽恕。只要你依然认为由恐惧出发的行为,例如挑衅、上瘾症
、卑屈奉承、虚荣等等是「坏的」「有罪的」或「愚蠢的」,你就是在评判。但评判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基于恐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下评断时
,内心会变得苛刻。我们为什么需要评判事物?把事物局限在对与错的强烈欲望到底是什么?评断的需求底下有什么样的恐惧?那是害怕面对内在黑
暗的恐惧;本质上,也就是害怕活着的恐惧。在放开小我意识的过程中,你会想要建立一种对事物的全新观点。对于这种观点的最佳描述或许是「中
立」——只注意那是什么,不在意它「应该是」怎样。如此一来,小我行为的因果就会被观察,其内在恐惧的核心会被认出来,于是,小我对你来说
真的变透明了。而透明的东西,只要你想要,就可以放开它。每个人都知道恐惧,都知道困于恐惧之中的黑暗与孤寂。当恐惧在小孩子脸上坦率地表
现出来时,大多数人的反应是立即伸出双手。但是,当恐惧透过暴力和残忍的面具间接表现出来时,似乎不可原谅。行为越具破坏性、越是残酷,越
难察觉其背后的恐惧和寂寞。不过,你有能力做到。从你自身恐惧和孤寂经验的深处,你可以触碰到杀人犯、强奸犯和罪犯灵魂中深刻的恐惧。你有
可能了解他们的行为。而假如你基于自己对黑暗的亲身经验去理解,就可以释放它。你可以让它就是它,不必对它下评断。如果你真正了解恐惧就只
是种力量,也知道你透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完全了解了这种力量,那么你就可以不再评判。恐惧不好也不坏,它只是个角色,有它必须演出的特定任
务。以人类概念很难表达的方式来说,恐惧既是祝福,也是一种折磨。无论如何,不是别人为你选择让恐惧出现在你实相中的;可以说,你就是允许
恐惧在你的实相扮演基本角色的神。你这样做不是要折磨自己,而是为了创造,为了创造一个比仅仅奠基于爱的世界有更多内容、更「丰富」的实相
。我知道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或许你可以直觉地领会我在这里想说的。恐惧是让创造得以发生的部分。凡恐惧之所在,爱就不存在;凡是爱不存在
的地方,爱就可以透过出乎意料的新方式被找到。所有种类的情绪都可以被探索,甚至因为爱的「不存在」而被创造出来。爱的不存在可以经由许多
种方式被感觉到,而爱的存在只能在恐惧的背景之下感受,否则,爱会遍及一切,你就不会这么注意到它。因此,透过制造恐惧,透过把自己猛然抛
到那包围着你的爱之海外面,你第一次让自己体验到爱。你明白吗?你并未创造爱,但你创造了爱的体验。你需要相反的事物——爱以外的某种东西
——来做到这一点,而你利用了恐惧。帷幕另一边的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恐惧在你的实相里扮演的灵性角色,所以我们一再恳求你不要评断。请不要评
判恐惧和它所带来的黑暗,无论是你本身的,或是其它存在体的。你们全都从爱中被创造出来,也都将返回到爱。当你进入从小我转化到心灵的第二
阶段时,会被迫面对你的内在伤痛、你的恐惧,请你带着理解与接纳去看它。觉察到内在创伤和恐惧之后,起先你可能会经历一段自我评判,这时你
或许会出现破坏性行为,看起来好像走了回头路,而不是往前。那一刻,你身在危险区,也就是小我与心灵之间的无人地带。你知道你想甩掉旧的,
却又还不能真正拥抱新的,于是你被困在自我怀疑和自我评判之中。而当你停止评断自己——至少一阵子——的时候,转折点就出现了。只有当你准
备好用关注与开放的态度看待自己时,才会进入心灵意识的实相。在那之前,你只不过是将自己与一种人为标准或理想做比较,而大多数时候,你都
达不到那个标准。你为此责备自己,然后试着再次强迫自己进入那个你在脑子里为自己建立的模式。我告诉你,这种完美主义是个杀人武器。它与爱
恰恰相反,因为爱其实是不做比较的,更重要的是,爱从不想强迫你进入任何状态,或是用任何方式改变你。爱不关心「应该如何」,「应该」这种
东西不存在于心灵意识。从心的观点来看,道德类别只不过是诠释或「划分」实相的方式,它们是你头脑里的思想,而你知道的,不同脑子里的思想
可能非常不一样。制定标准和为「好」下定义的需要,是人类冲突和战争的前兆。与其说是思想引发侵略和冲突,不如说是对控制和固守的潜在需求
所造成的。政治、个人或灵性的理想,以及健康、美丽和神智健全的标准,都为你提供了「事情应该是怎么样」和「你应该如何表现」的标准。它们
全都试图定义什么是「好」,并使之固定。但爱对于界定什么是「好」不感兴趣,它关注的不是想法,而是实相。爱总是转向真实。心对一切如是感
兴趣,对你的每个真实表现感兴趣,无论是破坏性或建设性的。它只是留意、只是在那里,用它的存在包围着你——如果你允许的话。如果你向爱的实相——心灵实相——敞开,就放下了评判。你接受此时此刻的你;你了解到你之所以是你,是出于多种原因,而你现在正要研究、探索这些原因。当这一刻来临时,对灵魂是个伟大的恩赐,因为你现在能够疗愈自己了。你会不时重新陷入自我评判,但你现在有意识地记得爱是什么感觉。而一旦拥有那样的记忆,你会重新回去找到爱,因为你已经再次品尝到「家」的甜蜜香气了。?
献花(0)
+1
(本文系新时代之爱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