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男人五十“知天命,尽人事”——2016年10月6日——丙申年九月初六日
2016-10-06 | 阅:  转:  |  分享 
  
男人五十“知天命,尽人事”

“尽人事”:“尽”,“尽心诚意”;人事,人在一生中所碰到的各种事情,包括“待人接物”等。

“尽人事”,就是说要“尽心诚意”地对待你一生中所碰到的每一件事情。













“知天命”,亦称作“知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是懂得“天命”,多指学有所成。

今用“知天命”或“知天命之年”指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

“知天命”,亦称作“知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是“懂得天命,多指学有所成”。

今用“知天命”或“知天命之年”指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

“知天命”此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上文可译作:“孔子曰,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顺着心愿做事,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这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共三十一篇。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也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泛指学识渊博的人;谓高尚雅正等。

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周王畿内乐调。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源头。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奢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五十岁之前,我虽然勤奋认真地工作,希望有所成就,但是,毕竟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渊博,工作经历也不是很多,但是我在工作中有八年的时间分别参加过由美国专业培训机构高级讲师和清华大学文学院著名教授讲授的“客户视角观,客户礼仪,客户沟通和交流方面的专业知识,企业团队建设,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社交媒体,社交网络,公共关系,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战略目标,战略规划,战略合作,战略联盟,连锁店经营模式和管理,领导力,演讲阐述,商务谈判,市场营销,营销管理,整合营销,在线营销,业务拓展,市场调查,竞争分析,公关策划,时间管理,运筹学,金融投资,预算编制,企业并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每天都在提高;还有三天我就要到五十岁了,我需要认真地规划我的下半生,我计划“发愤图强”,做“非常缜密”的人生规划,认真规划五十岁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我对于个人的得失看得非常淡然,我需要有好的心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寻找时机”,“再展宏图”,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励精图治”,“精益求精”,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基本介绍

“知天命”古人的一种说法,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表示年纪

五十岁,有五十肩的普遍疾患,有关节风寒的人,预先知道下雨即知天气变化(文雅的说法就是知道上天的命令)。

总体

五十岁总体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分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字,音义皆同“又”字。

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

孔子曰:“我十五岁即志于学”。

《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

“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

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

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

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

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

刘氏《正义》:“立,谓学立”。

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

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不惑”

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

“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

“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

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

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

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

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

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

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花甲”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

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

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

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

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古稀”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

“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

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基本论语

集释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知天命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

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

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

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献花(0)
+1
(本文系知行合一6o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