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顺义区民间传说
2016-10-09 | 阅:  转:  |  分享 
  
顺义区民间传说

顺义是北京京东的卫星县,是京城的东大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战争频繁,胡笛犬马之声不绝于耳。然而,战争除了残酷的一面,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及民间传说,今将其整理成文,供后人研究。?(一)李世民东征??据史记载:唐太宗贞观19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大军从长安逶迤东北,经幽州至辽东,一路东行,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传说李世民率大军途经顺义之时,见有一座高山阻于途中,则问参军道:“此为何山啊?”参军机敏巧舌,忙答道:“此乃唐指山。”意为唐太宗所指之山,此山由此而得名。????天已入夏,气侯炎热,唐军走得人困马乏,李世民爱兵如子,见士兵口干舌燥、饥肠辘辘十分不忍;于是想找个地方让部队休息一下。路峰一转,山哪边有一个小村庄,唐太宗李世民问参军道:“此为何庄?”参军忙答:“此乃王盼庄,”语意唐太宗所盼休息的村庄。于是李世民令部队在“王盼庄”歇脚,吃了午饭后,部队又继续前进。????话说顺义县有个“沙岭镇”,镇中地主豪强因战乱之故,纷纷携眷避居辽东;由于万贯家财带不走,则纷纷将财宝埋于野外的废弃砖窑内。正巧,中原百姓因战乱所迫,也携家带口向关外逃难,有一家姓郝的人家,途经沙岭,其无处安身,则夜宿于荒郊野外的废弃砖窑内。郝父夜间起来小解,见砖窑内闪闪发光,则唤醒熟睡的儿子,俩人持锹在窑内挖掘起来。该着郝氏发财,他爷俩竟挖出了一窑的金砖元宝,摇身一变成了沙岭的富绅。???正巧,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路过沙岭镇,郝氏父子希望唐军平定辽东,早日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于是,郝氏父子将所掘之宝,除留下在沙岭置房购地的钱外,全部捐给了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郝氏助唐之功,就将公主许给郝氏的儿子,郝氏之子因而得福,当上了李唐王朝的驸马爷。公主生了个儿子,郝家的孙子因是皇帝的外孙,因而北京有句名谚叫:“皇帝的外孙郝孙子。”久而久之,这句话逐渐演变成:“沙岭的外甥好孙子啦,”成了一句骂人的脏活。???唐太宗李世民在沙岭获得了军饷,又下嫁了公主,心情愉快的继续率兵东进。此时,天色已晚,兔月东升,李世民见不远处有烛光闪闪,知有村庄人家,则决定大军在此安营扎寨。于是问参军道:“此庄叫何名啊?”参军会其意而答道……”意为唐太宗驻军休息之地,参军如簧之舌,甚得李世民厚爱,参军所起的地名,由此而定,延至今日而不改。?(二)黄巢杀人八百万一女救三关??唐僖宗乾符2年(公元875年),山东曹县盐商黄巢,因不满朝庭腐朽的科举制度,而起兵反唐。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唐都长安,黄巢称帝,改国号“大齐”,并下令对唐朝遗老、王公贵族实行镇压,史称“杀八万人”,但经过民间复述传说就演变成“杀八百万人”。李唐王朝的兵马见起义军杀人不眨眼,因而溃不成军、闻之丧胆。至今,在顺义民间仍流传着“黄巢杀人八百万,一女救三关”的故事。然而,黄巢起义,纵横大江南北10年,其足迹却未临于河北,所以“一女救三关”的传说,或许是人民群众怀念这位农民英雄而杜撰出来的吧。????据说:黄巢建齐称帝后,河北衣冠户集团首领王处存和王景崇立誓复唐,首倡勤王兵马,欲与黄巢拼个高下。黄巢即率齐师征讨河北(史无记载),当齐师兵至河北三关镇时,镇上的军民因受唐吏对黄巢杀人如嘧的宣传,无不惊恐万状!准备弃家逃难。此时,镇中一位妇女正带着两个孩子在镇外牧羊,突见齐军滚滚涌来,其顾不得羊群,抱起长子,拉着幼子就往镇里面跑。???齐帝黄巢见此之状,甚为愤怒,其虎眉倒竖、怒发冲冠,立即命令士兵速将前面奔跑的不贤之妇抓来问罪。待士兵将这位妇女与两个孩子押到御驾面前之时,黄巢怒道:“你为人之母,为何偏心护长弃幼?”妇女回答道;“我是丈夫续妾,幼子为吾所生,长子为前夫人所生;突见大难临头,故为救前夫人之子,只好舍弃亲生幼子。”黄巢听后被其义举所感动,则颁诏:“赦其全家无罪免死。”黄巢让这位妇女回家后,将柳枝插于自家门前;而后命令齐军,见门前插有柳枝的居户不得入内。这位妇女回到镇中,其见镇中老乡正待出逃,则劝慰乡民无需惧怕,只要在门前遍插柳枝,就可保全性命。齐师涌进镇后,只见三关镇各家门前均遍插河柳,慌忙报知黄巢。齐帝黄巢知是这位义女所为,因其有言在先,故特赦三关镇军民无罪免死。至此,“黄巢杀人八百万,一女救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而经久不衰。(三)不见黄槐心不死??民间有句谚语“不见黄河心不死。”但顺义人认为原话是“不见黄槐心不死。”据说顺义县某村有个穷秀才叫“黄槐”;黄槐家中虽贫,但其生得仪表堂堂、满腹经伦,…被本村员外的千金女所看中,于是两人暗中相会、私订终身。这俩,一位是“风流才子”,一位是“多情小姐”,双双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拨。???员外是本县的首富,他怎么能瞧得上一个家无片瓦的穷秀才呢?因而,当他闻知掌上明珠办的女儿与穷秀才黄槐私通,气不打一处来。员外为了拆散这对深爱的情侣,其凭借着手中的权势,到县里告黄槐:“伤风败俗,拐骗良家小姐。”??黄槐听说官府前来抓人,其来不及向小姐告别,连夜逃奔外地去避祸。员外见黄槐已经逃亡,于是逼着女儿嫁给一户大家公子。但小姐对穷秀才有情有义,誓死不从父命,竟一丝绣绢系黄梁,命赴黄泉。员外厚葬爱女后,追悔不及,心中忧闷,不久大病一场。小姐下葬后,其墓冢不时传出“咚咚”的响声,村民们吓得夜晚不敢出门,白天结伴而行,并风传小姐因死得冤枉,故而“死不瞑目”。????黄槐在外流浪避祸,闻听小姐为爱情殉难的消息,立即赶回家乡;其不顾官府的通缉,亲往小姐墓前祭吊。说来也怪,当黄槐来到墓前,坟中的响声立即停止了,而后再无反复。村上人闻知后说:“小姐人死,心并未死,见了黄槐后心才死。”因此,顺义县有“不见黄槐心不死”的谚语,关于“不见黄河心不死”是否讹传,就无从考证了。
献花(0)
+1
(本文系小毛小毛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