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象棋的传说之十一:司马光与七国象戏
2016-10-11 | 阅:  转:  |  分享 
  
象棋的传说之十一:司马光与七国象戏

提起司马光,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其通史巨篇《资治通鉴》,与近代历史教科书意义上反对王安石新法最得力的旧党领袖身份。殊不知,司马光只不过在政治立场上没有王安石激进,在革弊兴利等问题上,还是有自己非常考量的。他发明的七国象戏亦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其超凡脱俗的政治理念。

????司马光非常喜欢象棋,并有古局象棋图一卷传世.但由于其大政治家的视野决定其思变的精神.所以,他曾经尝试过对象棋进行过改革,采用十九路围棋局,将“唯可容二人”流行的象棋扩大为七人对弈的“七国象戏”。《古局象棋图》中对“七国象戏”有全面介绍:

????七国象戏,用百有二十,周一,七图各十有七。周黄、秦白、楚赤、齐青、燕黑、韩丹、魏绿、赵紫,周居中央不动,诸候王得犯,秦居西方,韩、楚居南方,魏、齐居东方,燕、赵居北方。七国各有将(直、斜行无远近)、一偏(直行无远近)、一裨(斜行无远近。虽名象戏,而无象及车者,车即将及编、裨所乘,象不可用于中国故也),一行人(直、斜行无远近,不能役敌,敌亦不能役),一炮(直行无远近,前隔一棋乃可击物,前无所隔及隔两棋以上则不可击)、一弓(直、斜行四路),一弩(直、斜行五路)、二刀(斜行一路)、四剑(直行一路)、四骑(曲行四路,谓直一斜三)。”

????司马光在“一裨”下注“虽名象戏,而无象及车者,车即将及偏、裨所乘,象不可用于中国故也。”司马光为什么惟独在一裨后要作这样的注释?因为宋时流行的象棋有车和象两个兵种,他既然在改制的“七国象戏”中淘汰车和象,当然总得有一些理由,但这个理由近于迂腐。司马光“象不可用于中国”原委并非“象不产于我国”,而是至北宋时,中国中原地带已无象,在象戏中设置象已失去了现实意义。司马光还在“七国家戏”中说:“凡欲戏者,所得之国则相之,在坐七人,则各相一国…………其所与之国,惟相所择”,此“相”指下棋的人,代棋子出谋的指挥者,由此可得出北宋时期的流行象棋根本无“相”这个兵种。在象棋中以“相”代替一方“象”至元代时才出现。

????“七国象戏”有“将”各一枚,分署战国时七国名秦、楚、齐、燕、韩、赵、魏,亦属象戏赛制的需要。“行人”一枚,不能吃子,也不能被敌方子吃,只起到阻塞敌子的作用,与北宋时传入日本经改制定型的“将棋”的“仲人”类似。“炮”的着法与现行象棋完全一致,“七国象戏”对当时流行象棋的“炮”未进行任何改制。“骑”即流行象棋的“马”,着法与现制象棋“马”相同;但“骑”每万四枚比流行象棋每方“马”多两枚。“刀”和“剑”的着法:“刀”斜行一格,“剑”直行一格,正好是北来时期流行象棋中“卒”着法的综合。实际“刀”和“剑”就是“卒”的裂变。新增加的“弓”和“弩”实力大于“刀”和“剑”,可按流行“卒”的着法,“弓”直斜行四格,“弩”直斜行五格。

????七国象戏在司马光死后即烟消云散,几致湮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进行的象棋改革是个不成功的改革。但是,可喜的是,司马文正公的风行却已经并将永远站在历史上某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为后人所仰望……























献花(0)
+1
(本文系海门市象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