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时候,哭出来更痛快
2016-10-14 | 阅:  转:  |  分享 
  
《燕赵都市报》2016年10月14日第23版





有时候,哭出来更痛快



本报记者檀亚楠



出场专家: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倪爱华。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但当人们想起这件事时,内心还是免不了一阵波澜。如果没有那场意外,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应该和其他的大一新生一样,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然而一个骗子打来的电话,让这一切戛然而止。玉玉尸骨未寒,山东却再次爆出一名大二男生小宋因遭遇电信诈骗,猝死家中。

两位大学生被诈骗之后的意外猝死,让我们震惊不已!但冷静下来之后,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却是一件更有意义、更值得做的事。



1.被骗猝死事件,一次次发生



大学开学前期,徐玉玉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当天是助学金发放的最后一天,晚了就拿不到这笔钱了。于是徐玉玉冒雨骑车去了距家最近的银行,根据对方“提示”在ATM机上进行了一番操作后将钱转到对方账户。

徐玉玉意识到自己被骗后,止不住大哭起来。在当地派出所报案后,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就不省人事了,随后,父亲将身子发软的徐玉玉送到医院紧急抢救,但遗憾的是8月21日21时30分许,徐玉玉因抢救无效,心碎而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25日,媒体报道“山东又一大学生疑遭电信诈骗心跳骤停离世”。

两位大学生被诈骗之后的意外猝死,让我们痛心不已!我们在痛斥骗子无良、图财害命之余,也不禁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9900元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的痛苦我们可能无法体会,但冷静下来之后,从心理方面而言,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两个可怜的孩子用生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心”到底是怎么“碎”的呢?



生活中,当人们悲痛至极时,往往会说“心都碎了”。其实,所谓“心碎”,就大多数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悲愤情绪的表达。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曾经刊载过钱皮恩教授的一篇文章,提到一个叫“心碎综合症”的疾病。它是由于悲痛或者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虽然这些人平时并没有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心碎综合症”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生的确与人的性格、当时的心理状况,以及抗压能力密切相关。

可是,当最近看到两个活生生的因电信诈骗心碎而死的可怜孩子后,我们不禁感慨,“心”到底是怎么“碎”的呢?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倪爱华表示,心碎,是指人类受到精神刺激后,伤心痛苦到了很深的地步,甚至达到了绝望的地步,是指个人的精神崩溃,并伴有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内疚和自责的人、羞于发泄负面情绪的人,面对突然的、预料未及的打击时,精神更容易崩溃。



3.学会尊重坏情绪,避免心碎综合征



倪爱华表示,现实生活中像徐玉玉这样的(或者类似)案例也很常见。虽说男人有泪不轻弹,但在我们的文化里却一直鼓励积极阳光正能量,很少提倡要尊重人的负面情绪。

“如果当时让女儿哭一晚,也许就不会有事了!”这是事后徐玉玉父亲说的一句话。的确,“没事,我们还可以把钱赚回来”,这些看似安慰的话语,其实都不如让她好好地哭一场,将肚子里满满的负能量发泄出来。倪爱华说,要学会不去将“对和错”、“好和坏”绝对化,将错和坏看做时机,允许自己犯错;只要人还在,任何坏事都不算最坏。

此外倪爱华提醒,当你情绪低落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首先说出来,诉说自己的委屈,坏情绪就会减轻一半;其次可以宣泄,大声喊叫,或者唱一些能释放自己情绪的歌,把愤怒的情绪表达出来;第三,学会检视自己,开解自己,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从悲伤的事件中获得成长。













(姜太公源于网络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