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 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谈谈本诗颔联在表达技巧上的妙处?塞 下曲五月的祁连山仍有积雪,看不见鲜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 晚上抱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全诗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颔联在表达技巧上的妙处?1、【明手法】反衬、用典2、【阐运用】“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扬柳” ,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全然不能相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将士们仍然积极参战,英勇杀敌。 3、【析 效果】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忠勇的精神,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 人的精神。——培根春风吹皱一池江水,无限风光无限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我们的问题限时二十二练习评讲我们的问题1、手法识别不准。2、答题不规范 。(主要是脱离结合诗句解说手法。)3、表达效果解读不对。(主要是表情达意作用解读不对)借我慧眼,读懂题目回顾近几年江 苏卷诗歌鉴赏题表达技巧类考题题干,尝试分析并归纳:命题特点(常见题型)2006年“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 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2007年“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008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9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 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010年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三、四两句诗(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明人陆时雍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201 1年“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012年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摇曳碧云斜)。 2014年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门对寒流雪满山/日暮归来雨满衣)2015年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清光门 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2016年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纱窗外、斜 风细雨,一阵轻寒。)命题特点:1、题干设置,指向明确,信息丰富。2、考查较细,多从局部设题。3、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从语 言运用角度分析的“修辞手法”;二是从描写与抒情方式角度分析的“表现手法”。且侧重于考查情景关系,即对写景句手法及作用的赏析。表达 技巧——建构知识框架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doc教材回归修辞手法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比喻)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拟人)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设问、博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借代)抒情手法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借景抒情)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托物言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借古讽今)描写手法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渔舟。(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动作描写)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虚实结合)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仰俯结合、视听结合)表现手法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反衬)“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典)我来尝试(理清关系找手法、理 解内容谈效果)答题模式(规范性)1、【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 这种手法。3、【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手法赏析题难点突破1、手法识别难 2、效果表述准确难(理清关系找手法)(理解内容谈效果)巩固练习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 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 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答:反衬(以静衬动)。好处:以莺燕之静“无声”衬托突出杜鹃常啼,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 得分外清晰、刺耳、悲凉,加重此夜闻鹃啼的悲切感受和因之勾起的愁情。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 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朱光潜《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诗歌是什么?/诗是动听的,如乐萦耳/诗是动人的,如画赏目/诗是动情的,如心奏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