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免费
2016-10-21 | 阅:  转:  |  分享 
  
9.评价的变化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
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
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评价建议(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
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
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三)情感态度的评价(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六)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七)合理设计与
实施书面测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评价建议一)学习内容速度要求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8~
10题/分百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口算3~4题/分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笔算2~3题/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2题
/分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三位数笔算1~2题/分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教师应允许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
积累逐步达到学段目标。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12×362×315×311.3题/分54×39.1题/分15×736×97.6题/分
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评价建议七)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2.在
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
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为考查学生从
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
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
学习过程。10.实施建议的变化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满堂
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虚假地自
主学习●虚假地合作交流●虚假地自主探究●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一点想法十年过去了,又一个十年
开始了。课程标准的修订帮助我们微调了方向,理清了问题,坚定了信心,让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起跑姿势,一起再出发吧!
路上一定还会有各种艰险,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会知难而上。尊重学生的方式、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接纳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小学数学课标修订变化解读2014年3月10日在结构上
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1.总体框架与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
施建议。2011年版:前言、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实施建议2.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
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
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
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
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
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3.课程目标的变化●获得适应未来社会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这是对人的主体性
地位的回归和尊重2、正视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3、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基本理念的变化(3句变2句)着重点在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5.“双基”变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
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把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些”软”目标提升为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等地位的”硬“目标。基本思想:《标准》中是指:数学抽象
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的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变中有不变的
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的有: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思想
;转换与化归的思想;联想与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数学模型的思想派生出的有:简化的思想;量
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基本活动经验“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
可分,要有“动”——手动、口动和脑动。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时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包括与数学课程相联系的学生实践活动;既包括生
活、生产中实际进行的活动,也包括课程教学中特意设计的活动。“活动经验”与“经验”密不可分。学生要把活动中的经历、体
会总结上升为“经验”。既可以是活动当时的经验,也可以是延时反思的经验;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出的经验,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得出的经验;
既可以是从一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也可以是从多次活动中逐渐积累得到的经验。这些经验必须实现内化,才可以认为学生获得了“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应具有主体性、实践
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征。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01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11版:数与代
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7.一些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
力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新增
: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创新意识。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不仅能正确地进行
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具体的运算条件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称为运算能力.“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
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
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
的运算和推理。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
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
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
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数与代数内容结构没有变化.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没有变
化。统计与概率内容结构有较大调整,层次性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一学段内容减少,
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搜集与整理的;第二学段分为“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部分.综合与实践
内容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强调“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8.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数与代数主要调整
的内容重新引入算盘用算盘上的算珠表示数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
=3)”。(了解不一定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就是说你知道某事或某物,是从大方向,宏观上的把握,而理解则是更深的
层次)图形与几何的变化第一学段①删除的内容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②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
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
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①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
公式”。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
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
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要求降低了
如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综合与实践的变化: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第二学段:综合应用第三学段:课题学习“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运,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综合与实践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这样的题材可以以“长作业”的形式出现,将课堂内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献花(0)
+1
(本文系liling70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