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6季氏篇
2016-10-25 | 阅:  转:  |  分享 
  
16季氏篇



【1】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动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顓臾,而在萧牆之內也。”



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jì)(sì)(xiá)(dú)xiá)子。

疾:憎恨,讨厌。

舍曰:不说。

辞:托辞,借口。

有国有家者:国:指诸侯封地。家:指大夫采邑(càiyì)。

故:倘若,如果。远人:远方的人,此指境外的人。

干戈:武器,喻战争。

萧墙之内:宫墙里面。萧墙:宫殿门口的一道小墙,俗称照壁。后世把“萧墙之内”作为内部发生祸乱的代称。



鲁国的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求、子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有所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啊,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过去先王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冉求说:“是季氏想这样做的,我们两个家臣并不想这样做。”孔子说:“求啊,周任曾经说过:‘估量自己的才力,担任合适的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职不干。’危难时不支撑,摔倒时不扶持,何必要用你来辅佐呢?而且,你的说法是错的。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了,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求说:“今天的颛臾,城邑坚固,而且接近季氏的采邑费城,现在不去夺取,到了后世必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后患。”孔子说:“冉求!君子最憎恶不肯说自己贪得无厌、反而强辞夺理找借口的人。我曾听说,拥有封国、家族的人,不担忧贫困而担忧财富分配不平均,不担忧人民寡少而担忧人民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合理了就没有贫困,民心团结了就不会担心人少,境内安定了就不会有危亡颠覆之事。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提倡仁义礼乐的政教招来他们。他们归向自己后,要使他们安定团结。现在,子路和冉求二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服从,却不能使他们归往悦服;国家支离破碎,又不能安抚保全,反而打算在国内动用武力。我以为季氏所忧愁的恐怕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宫墙之内吧!”



【2】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礼乐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盍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议。”



礼乐征伐:制礼作乐和出兵讨伐。

盍(hé):大约大概

十世:十代。古代三十年为一世。希:同“稀”,少。不失:指不失。

陪臣:大夫的家臣。执国命:把持国家的命运。

庶人:老百姓。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用兵征战的都出自天子之手;天下政治混乱,制用兵征战的就出自诸侯之手。出自诸侯之手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出自大夫之手,五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若是把持了国家政权,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政权就不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那么,老百姓就不会对政治说长道短。”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禄之去公室

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政逮于大夫逮(dài):及、到。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三桓(huán):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孔子说:“国家政权离开了鲁君五代君主了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大夫也换了四代了,所以所以三桓的子孙到现在都衰微了。”【4】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损:损害。

谅:信实。

便辟(piánbì)谄媚奉承便佞(piánnìng):花言巧语。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信实,朋友博学多闻,就对自己有益;朋友惯于谄媚奉承



【5】孔子曰:“益者三乐,損者三乐。乐節禮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賢友,益矣。乐驕乐,乐佚遊,乐宴乐,損矣。”



乐(lè)节礼乐(yuè):以礼乐节制为乐。礼讲秩序,乐讲和谐。行礼作乐皆有一定的节度。【6】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愆(qiān)(gǔ)

孔子说:“侍奉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你发言你就抢着说,叫做急躁;轮到你发言而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发言,叫做瞎说。”



【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戒:警惕。

色:女色。

斗:争强好斗。

得:贪求名誉、地位、女色、财货等。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要警惕: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血气方刚,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惕贪得无厌。”



【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畏:怕,此指心存敬畏,敬服。

大人:此指德高望重并在高位的人。

狎(xiá)(xièdú)

孔子说:“君子有三项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有道德并在高位的人、敬畏圣人所说的话。小人因不知道天命而不敬畏,轻视有道德并在高位的人,亵渎圣人所说的话。”



【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通过学习后而有知识的是次等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是又次一等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去学习的,这样的人就真的是下等人了。”



【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曰:“君子有九件要想到事:看,要想到看明白,听,要想到听清楚,脸色,要想到是否温和,态度,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做事,要想到是否尽心尽力,疑难,要想到询问,忿怒,要想到后患,见到得益,要想到是否合乎道义。”



【11】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不及:赶不上。

探汤:用手去试探沸水。汤:沸水。

求其志:保全自己的志向。

达:达到,全面贯彻。



孔子说:“看见善的事就努力地追求,如同自己赶不上似的;看见邪恶的事,如同手试探沸水,要赶快避开。我见过这种人,我听过这种话。以隐居来求得保全自己的志向,以实行仁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过这种话,没见过这种人。”



【12】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千驷:四千匹马。古代一般用四匹马拉一辆车,所以“驷”就是四匹马的统称。一户人家有四千匹马,在当时是十分富有的。

首阳:即首阳山,据说在今山西运城南,为当年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有伯夷、叔齐墓。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死的时候,老百姓都认为他没有什么品德可称道。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13】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陈亢(kàng)

陈亢问伯鱼说:“你也许听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诲吧!”伯鱼回答说:“没有。父亲曾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院,他说:‘学《诗经》了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经》,不能言谈应对。’我回来就学《诗经》。有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礼》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我回来就去学《礼》。”我所听到的就是这两次。陈亢告辞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个收获,听到了学《诗经》的道理,听到了学《礼》的道理,听到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作风。”



【14】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邦人)稱諸(夫人于)異邦(人)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邦君:指诸侯国的国君。

小童:谦称。犹说自己无知如童子。

诸:“之于”的合音。寡:即“寡人”,古代帝王、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已谦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她为“君夫人”,国内的人在其他国家的人面前称她为“寡小君”;其他国家的人也称呼她为“君夫人”。























献花(0)
+1
(本文系chenliwei8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