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田英章老师教学每日一字(4)
2016-10-29 | 阅:  转:  |  分享 
  
田英章老师教学每日一字

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310)败转空青山,依旧在几度(320)

夕阳白发渔,樵渚上惯看(330)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340)

古今少事都,付笑谈中百(350)负戏鹅想贞,壳仙汗许全(360)

澄怀观道福,凝神读书莫(370)桑榆晚微霞,尚满天豁开(380)

眼界洗净心,尘屿歼刚奸(390)藏为富爱字,不贫博幅戴(400)















































































301东

“日”是斜的,折端肩;竖钩不粗但挺直有力,才能将全字支撑;撇捺从横竖交点出。

我写“东”,竖钩右斜。田老师说,他们都左斜,就你右斜,还是写直了好。不过,宁右勿左,左斜绝对不可。

“东”之“日”底横托左右竖





302逝

“逝”容易写成扁、宽形。注意“折”要紧凑、高窄,不要写宽了,两横短些,长撇直下,与两竖间距基本相等。







303水

“水”:竖直、长、细且挺肚,不可左斜也不可右斜。注意提笔相对于竖笔的位置(上下左右)要找准,此笔位置不准,会影响其他笔画的位置及到整字的结构。提折撇:提后向右上提笔再顿笔折;折后写撇要先稍直再左拐弯;注意该部件与竖的距离,有的离得太远,当然也不能靠上竖。右撇(啄)起笔离竖近点,既是“啄”不宜弯。左撇右捺最低位置基本上在一水平线上。

感受:按此方法写,“水”修长、紧凑而洒脱。否则呈扁、宽、散。







304浪

专说“良”。“日”注意不要写小了,即高点窄点。长竖稍左斜;当“捺”写成正捺时,正捺要往下走,当“捺”写成反捺时,反捺平点,类似的反捺宜长点会更美。当一个字下面为捺时,上面形态是往右上走的,即横抗肩相对较大。上面往右上走,下面(捺)往右下拉,达到一个平衡。如“长、怀、大”等字。

体会:临写“滚”时,发现第一个滚的提钩比第二个的短,田老师讲完“良”之捺的处理方法后,我明白了。“滚”提钩短的是为正捺让路使之往下走,长的是为托起反捺使之平点。



305花

此处讲的是正写,例字为异写

“花”草头相对高点,单人竖相对较短,浮鹅钩横部除前后粗细要保持相对一致不要太悬殊外,还要保持水平,这样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欧阳询此钩往右下斜是隶书写法。

关于笔画的粗细:在一副作品里,不能存在某字某一笔画最细,再没有那一字的笔画有它细的现象,应该是在一副作品里存在一些像它一样细的笔画。同理,一副作品里,不能存在某字某一笔画最粗,再没有那一字的笔画有它粗的现象,应该是在一副作品里存在一些一样粗的笔画。

关于字形的大小:在一副作品里,不能存在某一字最大的现象,也不能存在某一字最小的现象。都应该是成批的存在才对。即字号统一。不能有的一号字,有的五号字。这就是匀密。







306淘

横折钩宽窄适中,竖稍直,被包围部分左置上靠。

体会:右部撇的起笔位置很关键,要高起,注意它与第一笔点的位置关系;横折钩起笔在撇的中下部,很多同道包括我自己的竖钩往往左斜太多,宜稍直;被包围部分起笔紧靠撇尾部,方可左置上靠。





307尽

此为高字,矮了不好看,欧阳询就写得很高但很美。头部较小,“皿”较高,里两竖实接上下横;最后一横趋平势且呈桥形。其他字也如此,在下的最后一笔是横,不管上面如何抗肩,它都取平势以固其根。

体会:“皿”部开始我写得矮,在老师的监督和口令下强行将竖拉长,结果精神多了(老师说,你要大胆尝试改变,有改变才能鉴别)。四点超出上横,但不要散,正好戴在“皿”头上为佳。



308英

草头不要宽、散,两竖成合抱状;“央”上方不宜宽,最宽处与草头一样宽度,左竖细、右斜,右竖粗、左斜,中竖垂直;下方两点的位置和角度很关键,左撇点较斜、较平,上左竖压其头部,右点较陡、较直,上右竖压其尖头,两点起笔在同一水平线上。





309雄

“雄”左斜右正,注意穿插靠紧。

“右”先撇;“隹”宜窄高,撇陡点、粗点,左竖细右竖粗。先写撇,可从行书看出。





310是

上为“日”;横较细、不长而成桥形;竖与横实接,起笔时先在横里横向走笔再往下竖,竖向右略有挺胸,注意竖的长短,其位置在中线靠右;撇相对较平,往左走,其起笔在“日”左竖延长线的外缘;捺起笔在撇里,低头扬勃再往右下走,注意一般直捺的不同,其前段弧形较大,与撇的下交角是圆角。因此,竖、撇、捺写法是该字是否精神的关键。





311败

“贝”窄,两竖相背(内凹),相比左细右粗、左短右长,但都属轻巧型;诸横抗肩较大、等距;最后一点与竖虚接。“文”首撇高起,横大抗肩,起笔在首撇下端,次撇起笔在横左端,捺起笔与首撇尾部相接。

体会:1、“贝”右竖比左竖长出的位置要到位,一撇一点底部在同一水平线上。2、“文”首撇像雷电霹雳直往下劈,距离“贝”不要远;次撇形态大大不同,弯点,向右挺着肚,最后一捺笔穿肚脐眼(中部最凸处)而过。捺底与“贝”撇、点之底基本平齐。3、反文首撇及捺的交汇区域可能就是所谓的“中宫”,所有笔画指向此处,或者说所有笔画由此向外散发。写完后有些景象,应该说OK了。





312转

左斜右正,两部高瘦紧靠。两长横一左展一右伸,左边的斜右边的平。

两个有特点的笔画:1、左边长竖不粗,类似左垂露竖写法,稍左斜。2、右部上竖稍粗有左斜倾向。





头:

我主要是“页”部写不准,时宽时窄,老把整字写矮。“页”首横为尖头横,挨着左部起笔,抗肩;次笔变竖为撇,使经往左走;左竖稍左斜;横折竖之横抗肩同时稍有弧度(写出味道的小技巧),右竖垂直向下,千万不能左斜;最后一撇一点,撇高点低,注意它们与“败”之“贝”撇、点底部基本平齐不同,之所以用法不同,是因为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写“页”还有一个小技巧,当第二笔写短了,“贝”可与其相离,当第二笔写长了,横折竖之横起笔不接左竖,而可在第二笔下段的适当位置起笔,使第二笔堵住横左端去路,即要整体考虑5横的距离,不要因辅助笔画第二笔的长短而影响整体。





313空

宝盖相对较平,不宜宽,以点为中心,左窄右宽;第四、第五笔底端左笔低右笔高,相距不远。看准“工”与“穴”的距离,“工”首横抗肩;竖带撇意,其重心与首点重心相对;末横一定要压平,以托起并正全字。



314青

全字诸横等距,间距不宜大。前三横起笔不同,形态各异;中竖微左斜,底端宁可伸出长横,也不宜与长横虚接。“月”上窄下宽,其与上部的位置关系非常关键;中竖不是压“月”中部,以中竖压“月”上横之点分界,左3右5。

体会:中竖压“月”里两小横中部。





315山

中竖如柱,左竖短右竖长,左竖细右竖粗,收好笔,左右间距相等,宁右宽勿左宽,横抗肩呈弓形(我将田老师说的“桥形”改成“弓形”,可能更能说明其力度),左粗右细,不可倒置。





316依

撇重竖轻,注意交接处,不能实插撇里,也不能离开撇。点高扬,化右点为平势;横笔虚起,起笔指向单人撇竖交叉处,大抗肩,勿长,注意折处和点的位置关系,点戴其头上;注意竖提的位置,关系到全字的稳定;撇高起,终笔压住,注意起与横折撇的位置关系。







317旧

此为高字,因高就高,故意压矮倒不好看,但一定要把握诸横距离。一般单人竖在撇的中下部起且不长,而此字不同,其竖在撇的中上部起且较长。“四”靠里放。







318在

横短(短粗横)撇长轻竖,注意竖的左右位置,约与横左端齐。“土”外放,尖横抗肩,最后一横力压平(可不是平拖)。容易写矮了,注意高点。







319几

绞丝旁会写,上头才能写好。绞丝是一笔长、二笔短、角度不一样。上头是左部低右部高,放置在一第较斜的斜线上,不要相离太远(戈钩通过就可);长横正好沿斜线抗肩,左端伸展出去右端收住。下部撇折折撇往左去,戈钩往右走,注意中间不要太空,不要将戈钩写得太弯。

此为行书楷写法,按行书笔顺应先戈钩后撇折折撇。







320度

一点一横,点不高扬,横不长,点压横右段三分之一处,左长撇不可粗重,上段有脖下段有肚,向左开放点。里头“廿”的笔顺:竖-横-竖-横,第二横托两竖,左竖轻右竖重,两竖各有法度。下面反“文”位置形态很重要,关系到“度”正不正;小撇轻,往左拽。横不重,抗肩幅度与上三横一样都不小,第二撇起笔位置与真正的反文不同,真正的反文第二撇起笔在横左端,而它基本在横的中间对着上竖末端;第二撇的弯度较大,先直点再往左拽。最后一捺与第一撇的交接位置及其走向,能不能将全字压正,此笔很关键。另一种写法是最后一捺写成反捺。写成反捺时,第二撇写法有异,斜着就往左拽。如图所示,为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地方,看“度”中间田老师的夸张写法。为什么最后一笔用正捺和用反捺,其相交的撇要不同呢,我琢磨是不同的平衡所需,因正捺和反捺的平衡作用和分量是不一样的,我心里又嘀咕,田老师是怎样发明发现这一差别的呢,有根据吗?认真查看了欧公《化度寺碑》中不同的“度”,果真就是这样。不能不佩服田老师,他对欧字作了如此认真深入细微地研究。







321夕

第一撇,啄法,第二笔,横不显而是一带而过,再写折撇,撇不怕长,尽力伸展,脖、肚明显,欧阳询写的肚子就很大。两撇要较上劲。

体会:两撇指向不一样,若说第一撇最后指向稍有点向左,那么第二撇最后指向应是左下。此字虽斜但重心要稳。





322阳

四个要点:“日”不怕扁;横折竖,折后往里抠再下竖,有明显的凹坎;钩在“日”中线上;三撇指向不一样,分别为上、中、下。另外右边“阳”不要比“耳朵”低。

体会:注意“日”与“耳朵”的距离,我觉得其距离与“耳朵”和“日”三者的宽度基本相等。这就是田蕴章先生常强调的等份问题。





右部“工”已在“江”中讲过,不再说了。主要说说绞丝旁。第一笔是撇折点,第二笔是撇折提,关键是折的时候都要切出棱角,不熟练的时候可“做作”一点,先切一下划出一条线再点和再提,熟练后可顺势一笔写成,两撇相比,第一撇短粗,与水平线夹角小,第二撇长、细,与水平线夹角大,即两撇不是平行的,看它们之间的空白就能看出来。另外注意第二笔的起笔位置,它基本是在第一撇顶端斜面的延长线上起的,不能起太低。还有就是注意第二撇的长度,以其与第一笔的交点分,机械点说,下段约为上段的一半。结果是,第一笔和第二笔的两个折面不在一条垂直线上,第二笔的折面靠右点。仔细观察,欧阳询的绞丝旁其两个折面基本是在一条垂直线上。第三笔点,往里藏,但田老师认为现在这个红字因是作品里的字,带有点行书笔意,往左靠得多点,准确来说,可往右靠靠。最后三点要灵巧,第一点直点,第二点往右斜点,第三更往右斜点,三点呼应,其指向应相交一点。四点距离差不多。

此“红”的最后一横是顶着最后一点,另一种写法是最后一横在最后一点的下面,横可伸展点。







323白

撇不长但有力,左竖挡着撇,往右斜,横被撇挡着,右竖往左斜;左竖轻、短,右竖重、长;中间小尖横使里头布白均匀;最后一横,左托左竖,右插右横。整字呈扁形、不宜高。

课堂拾零:田老师说,字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照着字帖学着练,不是自己盲目练,不是自己瞎造瞎创。根本的就是临帖。







324发

左部高、窄而轻巧,若写重了则失衡;笔顺一竖四横,四横斜度大,第四横大胆往左伸展,右端“悠”着点;其下段亦左展右收,整个左部右边轮廓在一垂直线上,以让右。注意三撇位置指向,即注意它们与左部对应四横的关系,不可写得太靠下,还要注意它们与左部的距离,不可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其宽窄与左部主体相当。“火”在底部,要更有力度以擎起全字,特别是撇不一定粗但不能弱,最后一点粗壮结实以压正、压稳全字。唐楷中,“火”普遍很靠右,田老师按现代的审美观改良,将“火”稍左移了一点。当然还可再左移点,将“火”的第一点写在左部点的左边,撇在中隙间起笔。







325渔

三点水最后一点要让右,尽量向上指,不可往右走。“鱼”头自身要正,像鱼叉插于地而不歪不倒,重心压在“田”的重心上;最后四点要与三点水最后一点共5个点形成一个整体均匀分布并有呼应关系,好像5个点在朝上看一个东西;那么四点水前三点都不要重,第一点在隙间上望,第二看“田”左竖,第三点看田中竖,第四点望“田”右竖。正因为底下5点的关系重要,所以要注意三点水的高度,以及与“鱼”部的距离。





326樵

“木”斜“隹”正,四水载之。“木”,首横大斜,粗壮飘逸;竖靠横右端写,起笔不弱,行之逐渐变细,穿过横后稳定,虽细而力足,末端大垂露,似钩非钩;撇从竖出粗强似刃,不长不短以探横左端垂线;右点小而藏之于树丫之右。

“隹”撇强有力,直指横右端,竖在撇尾部起,注意起笔姿态,不宜粗但亦有力,末端垂露,底平“木”竖;点带撇意,四小横将左竖平分三段,相对“木”横平得多,前三横虚接,第四横实接稍粗,右竖靠横右端接点而下,较左竖粗;当然最后一笔是横。四点均匀布置开,笔断意连,姿态各异,强、弱、弱、最强;首点起笔在撇尾下,二点坐右望左竖之末,三点坐右望中坚之末,四点坐右望右竖之末。右点写不好,第四点免谈。下四点是点睛之笔,头三点,一点比一点高,最后一点放低;“木”旁右点是从竖里“种”出来的,而不是挂着的。





327渚

三点水前面“滚”有详述,不重复了。“者”掌握好与三点水的距离和上下位置;诸横等距,布白均匀;短横粗尖横,竖仍粗稍左斜,长横不粗扁担型,比短横抗肩小;长撇不粗但要力健,注意角度,其并未从横竖交点穿过,写时意要弯但不写出弯,出锋前要加力写出肚;“日”位置最重要,其宽如短横,但位置比短横稍稍一点点偏右,写时瞄着短横定位就差不离了;注意左竖细右竖重,左竖短右竖长;若把右竖截短点看效果会好吗?最后一横要压平。







328上

首竖居中坚挺如柱,不算太长;二笔粗尖横抗肩;托底横结实小抗肩还要下压总体较平,其右段比左段稍长,总长度比竖长。







329惯

此字难写。竖心与平常写法略异,两点稍靠下,省得与右边长横打架;右点起笔与左点起笔位置基本平齐。

“毋”取斜势但不宜太斜,不要扁,长横右伸,底横桥型。“贝”与“毋”的相对位置最重要,其正对的是“毋”的顶顶,宽窄也差不多,写完后看,“毋”底横冒于其上,当然还要注意它与“毋”底横的距离。

很多朋友写“贝”掌握不好。这个“贝”是田老师的典型写法,可好好借鉴。以前我说过其左竖往左斜,但其实不是直不愣噔的左斜,而有其独有的笔法。上横秀明白是有弧度的桥型,其横折与“毋”的横折一对比,也看出明显不同。







330看

左部:诸横抗肩,让右。上短横在“日”上偏右;上竖略斜带撇意,压“日”之中横;斜“日”;下横大胆左展,右收敛;下竖垂直,与上竖重心对正。

右部:不能远离左部。撇短较陡;捺下伸,不宜平,起笔在撇中部,约平左部上短横;“目”位置放准很关键,靠左并下移点,“人”下空白较大,与一般“人”字头下面部件上靠有别,左竖起笔在撇尾下方,右竖拉长以平衡。







秋:左右结构,左右让右。因此横左伸右敛,斜度很大;长竖不粗,垂直,宁左斜但绝不可以右斜;注意收紧中宫(在火左点周围),“火”左点靠“禾”近点,右点高扬,左右两点呼应但一高一低,长竖撇写出脖、肚,不宜粗;最出一捺写出神采,注意其起位置。







331月

“月”不可宽。撇不粗而陡直,若在起笔处画一垂直线,撇的一段弧线在右侧,撇肚出锋在左侧;三横取一样的斜势,平则无神,其间距相等;竖钩直而挺,整体垂直,但竖身外侧呈内弧线,而竖身内侧是较直的,所以以正确的笔法写出笔画的形态很重要。竖钩比撇略长。欧公写的“月”,竖钩比撇略短,很有味道。田老师说,这如同吃辣椒,有的人怕辣,但实际很有味道。







332春

三横抗肩较大,长短有度,起笔各异;撇似竖撇,靠横左端;捺靠横右端,在横里起笔,也可穿入横起笔;“日”上靠,放正,不可太宽,左竖短右竖长;全字表现上紧下松,下部横间距比上部三横的间距稍大。我认为不可忽视“日”两竖之长短对比。右竖长点,除增加了全字的味道,使字修长点、活泼点,也起到平衡作用。因诸横均抗肩大,特别是上部三横斜视往右上走,右竖长点可往下拉一拉,从而端正了全字。这也许就是险中求正。

“春”“养”两字下部放正很关键,我认为下部“日”“良”应在上三横的正下方。如何才正呢?如撇捺角度合适,很自然能正;如撇捺角度不合适,强行放正也会别扭,那就要考虑调整撇捺开合度。

“春”:三横都不长,第二横比第一横短,第三横最长,但第二横不是在第一横的下方居中位置,而是靠左;“日”部在下,折法有异,即不耸肩——这是在字下部的横折的普遍规律,如“昌”,其上、下之横折法度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其区别。







333风

外框注意宽窄,诸横抗肩较大。把握好钩撇和横折弯钩的角度,注意钩撇直一点,不要太斜。里头部件不要太靠上,当然也不能掉下来,并有意靠左写。包括“国”字,里头部件有意靠左,但完成后字整体是正的。







334一

一字就是横画,田英章先生多次说过,能写好横画,但是不一定能写好这个“一”。就是说笔画写好了单字不一定能写好,单个字写好了,整篇作品不一定能写好。所以在写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协调统一。



335壶

先写两横再写竖,横轻巧,竖粗重,稍在斜。秃宝盖左短右长,左点细长,“亚”字型中十字白横斜竖正,并要掌握好宽度,所以诸小竖直,诸小横斜,左右小竖的距离稍比顶部粗重竖略宽点,注意小横小竖也要写出力度。最后一横平正有力托底,且左短右长以平衡。







336浊

“四”是斜的,起笔靠着首点,写成扇面型,三个窟窿大小均等;底横托四竖,左端伸出也可不伸出。小撇轻巧,在“四”左二竖下起笔。横折竖钩,横轻竖重,竖钩稍往左斜。从“虫”对于“蜀”是上靠外置的,但也要照顾它与三点水的距离,不可紧挨三点水,即布白要均衡,所以三点水的各点位置关系首先要写准。此类“虫”写法有特点,首竖轻、右斜,横轻折重,横都取斜势,中竖下粗下细取撇意,可连着写下一笔,像写竖提一样。







337、酒

先写好三点水,右部意态像酒坛。长横在首点下起笔,不能粗,呈桥形。左竖起笔位置很重要,不能离横太近,看好它与三点水的位置关系;长度写至与三点水底端平齐;其形态很重要,整体有点点左斜还有点呈形。注意酒坛的宽度,右竖粗重、垂直,比左竖长。坛脖子两竖左轻右重,笔法各不相同。里头三横靠左,间距相等,最后一横压平点。酒坛下部看起来在长横下偏左。







338、喜

像一层宝塔,一层一层堆砌,但不能像大红喜字,机械地层叠,否则无味。

先写两横再写竖,因为竖是穿横而过;横稍抗肩,竖为粗头竖,稍左斜。上“口”斜,与横大致一般宽度。长横不粗,呈桥形,注意长度。左点轻、直,在左竖下起笔;右点在右竖下起笔,撇点,撇尾达中心线。下“口”如磐石敦实、有力,与上“口”相比,请注意其笔法的不一样;下“口”横折、底横更坚强有力,底横笔意为在斜势中尽力下压,并要探出竖外,否则会觉得少一块垫底的东西。注意:下“口”左竖在左点的垂直线上,当然,起笔是在垂直线左侧,然后往右斜。







339、相

“木”不宜小,“目”不宜大,左斜右正。所以,首横左伸,粗、斜;竖相对细,探出横较多,可垂露也可钩,置横右端。粗撇,挨着竖出,注意长度。“目”注意与“木”的相对位置(高低和距离)。







340、逢

不太好写,注意以下几点:

1、撇、捺角度。撇陡斜点,反捺平点并呈下弯状。

2、撇、捺交点。交点不宜太靠上,即偏左点。

3、“丰”左靠,其竖与上面交点对正,三横较长,注意三横各自的起笔和笔法。

4、走之与右部不要靠得太近(因“丰”右边很空,走之与“丰”间有一定空白,才能有平衡感)

5、注意平捺起刀位置,约在第三横右端下。(平捺过长,“丰”右边更空,难看)。







341、古

横较长,位置居中;中竖高扬,垂直而下,到下端往左一带。“口”为扁口,如磬石;左竖靠中竖近点(注意中竖并不是从口中间通过),细、右斜;右竖粗、左斜。注意“口”内的留白要均衡协调。不可忽视“口”的小节:1、左竖下端露出小尖。2、底横托右竖在右端露出一角。(两小节,试试忽视其中一个,看看效果有何变化)。







342、今带人字头的上下结构,下面部分要上靠。

上部“人”的撇笔为中撇,切角起笔;捺画起笔要在撇画之中,入笔要靠上,注意撇捺的开张角度,捺画收笔稍高于撇尖。

下部“下”要上靠。横画稍抗肩,不要长,也不要重;竖笔稍偏左,从横画里实接起笔,上轻下重,垂露收笔;最后右点要注意位置和角度,达到布白匀称的效果。





343、少

竖,上粗下细,尾部垂露,长度探之中线。左点靠下,右点放平。注意点与竖的距离,才能使撇的角度准确。







344、事

横间距相等,竖钩垂直,钩长点、平点,此处仍然为跪笔弹锋写法。注意,第一横右段比左段稍稍长点,以及最后三横的起笔和形态,最后一横比倒数第三横略长。







345、都

注意所有横的斜度较大(抗肩)且角度一致,包括“日”的三横。第二横左伸右敛,既活泼也以让右。右耳较大,折撇与下耳朵的夹角呈90度,甚至大于90度角。长竖垂直有力,无粗细变化,末端似垂露似悬针。







346、付

两竖之间的距离和横的位置关系到此字结构的成败。注意以下几点:1、撇重,竖在撇的中下部起点,虚接,注意头部和整竖的状态,还要注意上细下粗,垂露收笔;2、长横位置较低、抗肩小,左端似插单人旁撇竖形成的角中,注意横往右伸展,不能过短;3、竖钩长,上下长过单人旁,探出横较多,要直(要说斜的话,有千分之二右斜),掌握好与左竖的距离,钩要往左上钩,不要太平;4、点不要太平,在两竖中间,均衡分割两竖间空白,还在钩的仰视关照位置,所以各笔之间的关系要准。







347、笑

竹字头的写法:左低右高;短尖横在撇的下部,都取斜势,在一条线上;左右两点有别,右点收笔往左带,一来化板,二来顺势(写下一笔)。

“天”两横抗肩大,撇高捺低,撇起笔在横中偏左位置,撇惟竖撇,下部要往左拐。

“笑”结构的关键:“天”首横并不是在竹字头的正下方,而是在偏左的位置,要看好起笔位置。







348、谈

言:点在横的右端,首横左伸,所有横抗肩较大,以点画一垂直线,下面笔画在其左边,不能跨越垂直线到右边来。

炎:上“火”上长下短,即三点聚扰在撇的中下位置;下“火”上短下长,两点及捺聚扰在撇的中上位置,捺头埋在撇中(在撇里起笔)。所以,上“火”之撇高扬,下部短,最后一点写平点,不要下垂,以让下“火”。注意两“火”的位置关系,上下“火”首点在一竖线上,撇的上部也基本在一竖线上。最后注意“言”与“炎”的距离和上下位置关系。







349、中

注意三点:1、现代人写“中”喜竖往下伸长,其实欧阳询的不太长(竖长度分布大约是:上伸四分之一,两横间四分之一,下伸二分之一);2、横折,横后提笔顿笔折不用往上提;3、中竖居中,收笔为小垂露(介于垂露和悬针间的笔法)







350、百

百:独体字,注意上下大小和位置的对应关系。

首横起笔和收笔都为方笔,抗肩不要太大。第二笔虚接起笔,位置在横笔中间偏左一点;竖笔的起笔在撇收笔的左边,不要重,忌僵直;横折的横要轻,抗肩与首横相同,稍带弧形,顿笔后竖稍重、稍长;中间小横为左尖横,长度过中线;末横起笔托住左竖,注意轻重变化。

注意下面“日”要在横画的中间位置。





351、负

负:上下结构,字体窄长。

上部“”,不要写宽。短撇起笔向右,然后逆势向左下方行笔,肚不明显;横撇起笔要高,虚接入笔,抗肩,一带而过,然后转折向左下撇出,注意两撇指向、弯度和粗细变化均不同。

下部“贝”要注意两竖与上面的位置关系。首笔竖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撇肚下面起笔,不要重,稍左斜,;横折在左竖顶端起笔,由轻渐重,稍抗肩,呈弧形,到了上面横折部的正下方开始顿笔向下,竖稍重,收笔要低于左竖;中间两小横与左竖虚接,稍抗肩,不要重,长度超过中心线;下面横画抗肩与上面横相同;撇笔从横画中间起笔,忌重;末点托住右竖,形细长,不要“三角一肚”,收笔略低于撇的收笔,起到平衡整字重心的作用。





352、戏异写,左右结构,左紧右松。

左部"虚"忌写宽,既要紧凑,又要紧而不挤、分布均匀。笔画不要粗重,诸横抗肩,要注意横画形态的变化,中间横画稍短以避让右部的横画。

右部“戈”笔画少,要做到中间紧凑、松而不散。横画起笔穿插进左部,大抗肩,笔画稍重;戈钩高扬,钩身不要重,长而有力;注意撇笔与末点的起笔位置和形态。



353、鹅上下结构,我字开张,鸟字上藏,笔画多,不宜重。

上部“我”,首笔为平撇,不要长;横画大抗肩,右边不要写长;竖钩左斜;挑笔不可过斜钩,以给“鸟”字留空;戈钩高起,运笔注意倾斜角度,强劲有力,钩向上挑;小撇稍平,目的也是给“鸟”字让空;小点位置稍高。

下部“鸟”上靠,首撇起笔靠上居中;诸横抗肩,中间小横这里少写一画;横折钩要注意折的位置和角度,忌僵直;最后四点要注意起、收位置、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354、想上下结构,下部偏右。

上部“相”:左边“木”首横要稍长,大抗肩;竖笔高起,从横的右端穿过,使横画左长右短,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小撇从横竖交叉处起笔,压竖多靠横少,撇锋不能长过横的垂直线;第四笔点的位置靠下。右边“目”位置在“木”的中下方,不要大。诸横抗肩,注意布白均匀。

下部“心”字要稍偏右。左点起笔靠近上方的竖;心钩位置应在“目”的下方;中间的仰点在“目”的正下方;末点位置在左边两个点的延长线上,稍重,以平衡整字。



355、贞字形瘦长,忌写宽。

上部竖画切笔起笔,稍重、左斜,不要长;横画在竖上部起笔,写成横点,抗肩。

下部“具”:“目”诸横扛肩,间距相等,布白均匀;下面“八”的撇笔与横画要实接,位置紧挨左竖;末点托住右竖,稍长、收笔低于撇尖,以平衡整个字的重心。



356、壳左右结构,对等平分。

左部“壳”忌写宽。逐横均不要长,等距、抗肩,应注意笔画的变化;竖笔高起,稍重、左斜。下部“几”要在秃宝盖的下方。撇笔注意行笔方向;横折折钩要紧缩,不出钩以让右。

右部首撇写成短竖,左斜;横撇的横笔一带而过,撇笔走向与短竖不同;中间短横抗肩与左横相同。下面“文”首撇要轻;短横抗肩要大;撇笔稍重,弯出;捺笔要一波三折,伸展凝重。



357、仙左右结构,上边平齐。左部“亻”,首撇切笔入笔,然后向左下行笔,笔画稍重;左垂露竖于撇肚下虚接起笔,垂露稍长。右部“山”,首笔中竖起笔与撇的起笔取平,上粗下细,垂直劲挺;第二笔竖横折起笔与左垂露竖的右肩平齐,向右下行笔,不要长,不要重,其位置居于两竖之间,到位后轻抬笔向左顿笔托住竖笔出横,由重渐轻,稍抗肩;末笔短竖起笔位置稍高,左右位置要稍大于左边竖之间的距离,左斜,收笔比横画起笔处稍低,向左上提笔托住横画,使笔画更加稳实。

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部“氵”为固定写法,不要写宽。三点呼应意连,最后提锋应指向首点的右外侧。

右部“干”,横画起笔靠近左边的点,平齐起笔,稍抗肩,不要长;第二横起笔应在三点水中部空隙处,起笔、收笔都是方笔,稍抗肩;末竖为悬针竖,虚接起笔,稍重有力,注意运笔轻重的细微变化,收笔不可使悬针太细。



359、许左右结构,左斜右正。

左部“言”;笔画应左伸右缩。首笔竖点起笔稍重,先向右行笔,然后向左下行笔;下面三横和“口”的横均抗肩,注意横画长短、形状和轻重的不同,右边要紧缩平齐。

右部“午”笔画稍重。首撇起笔在竖点的右侧,不要长;短横虚接起笔,抗肩,稍粗;长横起笔注意穿插在左边空隙里,抗肩,右边长度稍小于左边;最后竖笔在短竖左边起笔,垂直有力,收笔介于垂露和悬针之间,干脆利索。





360、全上下结构,上伸下收。

上部“人”撇捺要舒展,注意撇捺的角度。中撇前部稍直、过肚后稍弯;捺要从撇笔里起笔,使撇捺交叉处内侧成圆形,捺角稍高于撇尖。

下部“王”要上靠,稍偏左,忌写宽。前两横均短、抗肩,要注意形状和轻重变化;中竖要粗重有力;最后一横稍长,左边稍抗肩、收笔要稍向下拉。



应书友要求,每日一字有目的地结合一些字数少的作品解析解析。今天开始解析“澄怀观道”

361、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部“氵”为固定写法,不要写宽写高了。三点笔意相连,为了让右,提点应稍偏左些。

右部“登”同样要紧凑,撇捺开张不要大。;横折撇起笔紧靠左首点,横一带而过,撇笔角度稍立,撇尖收于左边两点之间;第二笔点在撇的中间位置;两个小撇不可以离得太远,注意指向不同;捺笔与横折撇虚接,捺角不要重。下面“豆”要上靠。小横笔靠左,轻,抗肩;中间“口”上宽下窄,不要写大,整体抗肩;下面的点撇不要重,注意起笔位置;最后横画起笔后要逐渐加重,左边稍抗肩,过中线渐平,收笔稍重。

怀异写,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忄“为固定写法,忌宽、忌高。首笔竖点露锋起笔,左斜,不要长,行笔渐重;第二点起笔与首点起笔平齐,要轻巧;竖笔起笔稍重,左斜,中间要细,垂露收笔。

右部因下面有撇捺,所以上面诸横要大抗肩,中间要收紧。短横要注意起笔位置,大抗肩;竖笔高起,写成撇状;中间”四“上宽下窄,不要写大,整体抗肩与首横相同;横撇的横起笔靠近左竖,收笔在”四“的右下角,同样要大抗肩,撇从横画里起笔,撇身要轻;竖提起笔要与上面竖收笔处对正,竖身轻灵,左斜,到位后向左移笔轻顿,向右上方提笔出锋,注意提锋的指向;短撇起笔要高,撇身弯向竖的起笔处;笔锋一转顺势向右下写出反捺,注意捺笔的角度和长度,使整字平衡。

观左右结构,左收右展。左部要收敛以让右。上面;“艹”不要写高写宽,左低右高。中间两“口”不要大,偏左,同样要左低右高,注意形状的变化。下面“隹”要写窄。撇笔紧挨着左“口”右侧起笔,撇身要轻;左垂露竖要拉长,左斜;右边“佳”要上靠,撇点要小;四横抗肩与上面取势相同,轻而短,间距相等;竖笔从点下起笔,稍粗。

右部“见”:左竖紧挨着右“口”的右上方起笔,竖身渐轻,忌僵直,注意收笔的位置;横折实接起笔,横抗肩,略呈拱型,折肩要向右下顿笔,然后向里扣再下行,稍重,收笔要低于左竖;中间两小横虚接起笔,轻短,稍抗肩;下面横画从左边第三小横下面起笔,大抗肩;撇笔从横画里起笔,撇身细,穿插到“隹”的下面;末笔竖弯钩紧挨着撇笔起笔,竖轻横重,拐弯要圆润自然,尾部挑钩要内圆外方,注意横的长度和钩的大小,要能平衡整字。

道“辶”半包围结构,右上的部分要上大下小。右上部“首”:首点要点在中心线上;撇稍高;横不要长,抗肩要小,收笔需平;中间的短撇虚接起笔,角度稍立;下面“目”诸横稍抗肩,布白均匀,不要写宽,不超过上面的点、撇。

下部“辶”为固定写法,注意点与下面弯钩的位置关系。首点要写的饱满圆润;弯钩不可写大,收笔位置稍高于右边的竖;平捺要注意角度、轻重和捺角的位置,在飘逸中求得险绝。

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部“礻”:首点较平,位置靠右;横撇舒展,横画要大抗肩,撇可从横画右端顺势起笔,也可从横画中间偏右处起笔,撇尖不要超过横画起笔处的垂直线;竖笔应在首点的左下方,不可重,垂露;末点不可大。

右部“畐”注意上下的对正关系以及横画间的距离。首横要写对位置,这一笔决定了字的松紧,横身稍重,不要长,抗肩;中间“口”整体抗肩,上宽下窄,末横托住右竖;下面“田”要端正,注意横画的角度、弯度和最后收笔的衔接。









366、凝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冫”不可写高,两点要紧凑,提点稍左移,注意两点的呼应连带。

右部“疑”又是左右结构,同样要左收右展。左边笔画不要重,忌写宽。诸横起笔逐渐左移,大抗肩,间距均匀。竖左斜,竖撇和点稍偏左以让右。

右边上面紧凑,下面开张。横折撇的横和撇要短,笔画稍重;横钩横笔要大抗肩,渐细,不要长,钩稍大,注意指向;点、撇左低右高,不要重;最后捺笔起笔紧挨左边的点笔,注意角度和长度,捺角应在横钩外侧的正下方,最后锋尖要平出。



367、神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礻”为固定写法:首点较平,位置靠右;横撇舒展,横画要大抗肩,撇从横画右端顺势起笔,撇尖不要超过横画起笔处的垂直线;垂露竖不可重,应在首点的左下方;末点要小。

右部“申”:扁日上宽下窄,左右两竖的倾斜角度;诸横稍抗肩,间距相等,注意笔画的轻重变化;末竖起笔与左边的点平齐,劲挺有力,小垂露收笔。

读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言”为固定写法:首笔竖点起笔靠右,稍重,不要长;第二笔中横抗肩稍大,过竖点即收;中间两小横不要长,抗肩,稍偏左;下面“口”再稍偏左,整体抗肩。注意诸横间距要均匀,注意横画长短、形状的变化。

右部“賣”:上面两横不要长,稍抗肩;竖笔高起,粗壮有力。中间“四”要写扁,上宽下窄;笔画不要重,中间两竖要短,最后小横要往里藏。下面“贝”要上靠,“目”不要写宽,与上面两横直对,横画稍抗肩,布白要均匀;“八”的撇忌僵直;最后点要稍长,托住右竖。

书上下结构,横画多,间距要适宜相等。

上部“聿”,诸横抗肩,间距相等。首笔横折的横不要重,折稍重,向左下运笔,不要长;第二笔长横长度适中,要写得端庄;下面三横不要重,前两横短,第三横稍长;竖笔垂直粗重,下面出头要短。

下部“曰”要稍扁,左竖要右斜;横折的横画要轻灵,以上面竖为中心左边稍短右边稍长,折后右竖稍重,左斜,收笔稍提出小钩;里面横画要轻盈,靠左;最后横画要与右竖衔接好。





370、莫上中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艹”不要写宽,两竖相对,两横要写在竖的中间靠下部分。

中部“日”靠上,不要写高写宽,笔画要轻,横稍抗肩,间距相等;两竖相背。

下部“大”要写扁,横画拉长,稍呈拱形;撇笔起笔靠近日字左端,撇身宜弯出;末点稍重,以平衡整字。



371、桑异体字,上下结构,中宫收紧。

上部三个“十”要紧凑,注意变化。上面的稍大,首横露锋起笔,抗肩,不要长;竖高起,稍左斜。下面的两个要小,左低右高。左边的横画抗肩;竖笔上粗下细。右边横画微抗肩;竖笔稍重、左斜。

下部“木”,横画要细长,稍呈拱形;竖钩挺直有力,钩不要大;下面两点要注意位置和大小,左点与横画虚接起笔,在上面竖的外侧;右点起笔在右竖的外侧,位置稍低,稍重。

榆左右结构,左收右放,上下平齐。

左部“木”为固定写法,首横抗肩,不要长;竖笔从横画的右端穿过,笔画不要重,钩不要大;撇笔从横竖交叉处起笔,长度不超过横左端的垂直线;点从竖笔里带出,不要大。

右部“俞”:首撇高起,撇身稍直,撇尖到左边点上;捺从撇脖下面起笔,笔画不要重,飘逸洒脱;下面两横上靠,稍抗肩;下面两竖稍呈相背之势,中间两小横抗肩,轻盈;右部“刂”注意间距布白,刀不出钩,别有韵味。



373、晚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日”形瘦长。首笔竖稍左斜,忌僵直;横折的横起笔轻,渐重,抗肩,顿笔靠下,向左下稍扣再下行,与左竖呈相背之势,收笔低于左竖;中间横写成一横点以化呆板;提笔要干脆利索。

右边“免”上面紧凑,下面舒展。“”首撇起笔在左边横的延长线上,露锋起笔,收于横折顿笔的下面;横折撇的横一带而过,提笔向上稍顿然后撇出,指向与首撇不同;中间“口”要扁,笔画不要重,整体大抗肩,中间竖写成一点;下面撇笔从横画中起笔,撇向左边“日”的下面,撇身不要重;最后竖弯钩是全字的主笔,也是点睛之笔,要注意笔画的轻重、长短和角度的变化,挑钩稍大,外方内圆。

微左中右结构,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左部“彳”为固定写法。首撇短,第二撇长,两撇指向不同;竖笔虚接起笔,稍左斜,不要重,垂露收笔。

中部“山”竖笔高起,稍左斜;竖折露锋起笔,折后向右上大抗肩提出;右竖左斜。中间横画偏左,抗肩与上面一致,要轻。下面撇笔在横画的中间虚接起笔,撇身不要重;竖提紧靠撇笔以让右。

右部“攵”首撇起笔与左首撇平齐,依中间的字形撇出;横画不要长,大抗肩;下面撇捺偏左,撇短捺长,注意捺角与上面笔画的对应关系。

霞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雨”形要宽扁。首横不要长,稍抗肩;左竖要离横近一些,左斜;横钩的横画不要重,稍抗肩,稍呈拱形,左短右长,稍顿笔钩出,注意指向;中竖虚接起笔,收笔稍高于左竖;四点均要小,左低右高,注意形状、方向和呼应关系。

下部“叚”形痩长。左边首笔小横起笔要左点的下方,收笔不超过竖的中心线,抗肩大于上面的横画;竖笔露锋起笔,竖身稍左斜,略有弧度,垂露收笔;下面两横一提布白均匀,笔画要轻、要短,右边不要超过上面的小横,注意抗肩和提笔的角度。右边横折撇不要写大,横画与左边的小横对应,大抗肩,提笔轻顿向左下撇,不要长;点稍偏左,不要重;下面“又”的横折撇的横画要轻,撇笔稍长穿插到左半部;最后捺笔要拉长,一波三折,飘逸舒展。

尚字形稍扁,上窄下宽。首竖起笔稍重,竖身上粗下细,略带撇状;点撇要靠近中竖,左低右高。

下面左竖要注意位置,竖身左斜,不要重;横折钩的横画要轻,左短右长,稍抗肩,顿笔后竖要稍重、右斜,钩不要大,干脆有力;中间小“口”不要写大,中心要对准上面的竖笔,整体抗肩。

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部“氵”:三点应成弧形排列,笔意相连,不要写宽。首点要写的饱满,向左下出锋;第二点接着首点的锋尖,带出点后向下出锋;第三点为提点,切笔后提出,指向首点右侧。

右部要注意上下对正。上面“卝”两竖相对,稍长;左横短、轻,大抗肩,右点要与左横对应。下面“両”横画为左尖横,稍抗肩,不要重;左竖右斜,稍带弧形;横折钩的横画实接起笔,稍抗肩,右竖稍重、左斜,钩不要大;最后“山”注意布白均匀。

天横不要长,撇捺伸展。

首横为左尖横,抗肩;第二横起笔稍靠左,收笔基本与首横齐,抗肩稍大;两横均不要长,注意形状的变化。撇笔起笔靠近首横的左端,不要与首横相接,向左下行笔,上部稍直,过第二横后在撇肚处开始弯出;捺笔要从撇的笔画里起笔,捺角稍低于撇尖,要写的沉稳端庄。







379、豁左右结构,左高右低。

左部“害”整体抗肩,不要写宽,右边收敛。首点靠右,饱满,出锋;“冖”不要写宽,左低右高;下面“吉”的诸横抗肩,间距相等;第二横起笔要靠左,以平衡右部的捺笔;“口”不要大,上宽下窄。

右部“谷”左边收敛。上面两点与左边横钩平齐,左低右高,距离不要远;中间“人”撇笔要收,捺笔稍放;下面“口”上靠,与上面两点对正,端庄平稳。

开横竖笔画多,布白要均匀。“门”为固定写法,注意左右两边长竖取背势,中间两小竖要呈相对之势;既要左收右放,又要求得对称。

“门”的左边首笔左垂露竖起笔收笔稍重、中间轻,稍左斜,略带弧形;第二笔横折的横画露锋起笔,抗肩,不要长,顿笔稍重然后向左下运笔,略呈与左竖相反的弧形;中间小横写成点笔以化呆板;提笔起笔位置约在左竖中间,虚接起笔,短促有力。

“门”的右边首笔短竖勿重,竖身与左边短竖要呈相对之势;横折钩的横画实接起笔,稍抗肩,略呈弧形,折后向里扣再向下行,稍右斜,竖身稍重,内直外弯,钩要小而有力;两小横均不要重,抗肩,收笔不要与右竖相接。里面为两个“干”,注意横画的长短、以及之间的交错关系;两个竖笔要对准上面的两竖,起支撑稳定作用。

眼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目”不要写宽。两竖稍呈背势,注意轻重变化;诸横抗肩,间距相等。

右部“艮”上收下放。上面横折和两横的宽度和长度要与左边的呈对应关系;竖提的竖笔两头稍重,中间稍轻,转折处轻顿后提笔向右上出锋,提笔稍长;最后两笔撇捺要注意角度和轻重,使得整字协调。

界上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田”不要写大,上宽下窄。左竖露锋起笔,向右下运笔,上粗下细;横折的横画虚接起笔,稍抗肩,不要重,折后竖笔稍重,左斜;中间小横在中间位置,稍抗肩;竖笔垂直;最后横画要靠左起笔,抗肩与上相同。

下部“介”要写扁一些,紧靠上部。撇笔从横画里起笔,稍重;捺笔起笔不与上面笔画相接,注意角度和力度,使之与撇笔对称;下面的撇、竖要上靠,撇笔收笔为小挑钩,竖笔垂露,注意与上面两竖的位置关系,不可过宽或过窄。

洗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氵”不要写宽,三点相互呼应。首笔点要饱满,收笔向左出锋;第二点在首点左下方起笔,稍抖顿出点后,边提笔边向左下行笔带出牵丝;第三点稍偏左以让右,起笔向右下切笔后向右上提出,指向首点的右侧。

右部“先”首撇与横画写成一笔,以竖法起笔,向下稍行即拐笔写横,大抗肩,不要长;竖笔高起,稍左斜;下面横画靠左起笔,大抗肩,稍带弧形;撇笔从横画里起笔,撇身不可重,要注意角度和长度;最后竖弯钩不要写宽,要求拐弯自然,挑钩外方内圆。

净古写,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氵”为固定写法,三点要相互呼应,首点与第二点距离短,下面两点距离稍长,最后的提点不要长。

右部“争”:首撇为横撇,要注意与左边的位置关系,撇锋指向左边点的右侧;中间两点一撇要笔笔呼应,第二点略小、靠上以让下面的竖钩;横折的横画和下面两横逐渐加重,均稍抗肩,间距相等,最后的横画稍长;竖钩起笔在横的上面,要注意竖身的长度以及行笔的轻微变化,忌僵直,钩稍大以协调整字。

心字形稍扁,点大钩小,笔笔呼应。

首点为左点,位置应在中心稍偏下一点,形要饱满,最后向右上出锋以引出下一笔;

仰钩不可写长,注意弯度。起笔位置与左点出锋处平齐,露锋入笔,向右下方运笔,先陡后平,笔力渐渐加重,到位后向左上方挑出,指向下一笔的起笔处,锋不可长;

第三笔为仰点,位置比左点高约一个点,在仰钩的稍偏右部位,先以写左点的笔法向右下方落笔,然后向右上方挑出,注意出锋不要长;

最后右点位置与仰点平,左右方向要使三个点分布均匀,形要饱满,要写出三个角一个肚。

尘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上部“鹿”撇要长,里面部分要紧缩。首点居中;第二笔横画不要长,稍抗肩,压住右点的下部;撇笔起笔要在横画起笔的下方,留有气口,露锋起笔,撇身要长,不能重,上部稍直,过“撇肚”后稍弯撇出;中间横折的横画起笔后向右渐轻,稍抗肩,折不要大,竖不要长;中间两竖起笔左低右高,竖身不要重,呈相对之势;下面的横画稍重,抗肩与上相同;“比”左右两个“匕”要稍分开,以让下面的“土”字,右面的“匕”要稍偏右,以平衡左边的长撇。

下部“土”要上靠,不要写高,同样也要稍偏右,以平衡整字。短横稍抗肩;竖笔粗壮有力;最后横画右部要平收。

屿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山”要靠上,字形要窄、小。首笔竖起笔后向下渐轻,稍左斜;竖折起笔后要向右下打个小弯,顿笔后横要大抗肩,不要长;最后短竖稍左斜。

右部“與”上方竖笔多,注意间距:第三、第四竖因为中间有点笔,所以间距要比第一和第二竖的间距稍大,同时要注意起笔、形状、轻重的变化,上面不要写宽;中间横画要注意起笔、收笔的位置,抗肩不要大,稍呈拱形;下面八”的撇捺笔要注意位置和角度,要能托住上面。

歼左右结构,左收右放。左部“歹”要紧收,笔画稍重。首横要短,轻起重收,大抗肩;撇折撇虚接起笔,上面撇不要长,到位后向右打个圆带出第二撇,指向与上面撇不同;点笔稍长,从外向里点。

右部上面“土”首横起笔位置在左边横画与折肩的中间部位,大抗肩;竖高起,上粗下细,稍左斜;下面横画右边稍长,大抗肩,稍呈拱形。

下面“韭”两个竖笔要有变化;六个小横要笔笔交代清楚,布白均匀;下面横画左伸右缩,以起到避让和平衡作用。

戈钩起笔比中竖要高一个头,身要细长,不可过弯,到位后侧锋向右上方挑笔出钩,内圆外方,钩不要重;撇笔要注意起、收笔位置和撇身的弯度;最后的点写成撇点,起笔与下面撇的起笔在一条垂直线上,撇身稍平。

刚异写,左右结构,左斜右正。左部诸横抗肩,整体左斜。上面“四”上宽下窄,“正”上窄下宽,右边形成一个圆弧,巧妙包含右边的短竖,下面横画左伸右缩,以平衡右边的竖钩,保证整字不倒。右部“刂”要注意两笔的位置。短竖处于左边的中间部位,稍重;竖钩起笔在左边横的延长线上,竖身内直外弯,秀键沉雄,钩不要大。

奸异体字,三个“女”字组成,要把握好三者的字形和关系。上部“女”居于上部中间,字形稍扁,撇、捺要收,以让下部。首笔撇折起笔后,渐轻,转折时笔锋向下再向右下行笔,撇长捺短,折夹角要小(小于90度);第二笔撇不要长,角度稍平;横画稍抗肩,不可僵直。下部左边“女”字形瘦长,取斜势,左伸右缩。首笔顶着上面的撇尖起笔,撇短捺长,笔画要轻,撇折夹角要大(大于90度);第二笔撇角度稍立;横画写成提笔,起笔要靠左,右不出头。下部右边“女”上紧下展,左缩右伸。首笔紧挨着上面的反捺起笔,撇短捺长,收笔稍重,撇折夹角约为90度;第二笔撇的角度比上面的撇稍立、比左面的撇稍平;最后横画左缩右伸,稍呈拱形。













391、藏:上下结构,上收下展。上部“卝”为固定写法,要紧凑。两竖相抱,两横一抗肩、一塌肩相呼应,注意与竖相接的位置。

下部首笔撇钩起笔在上面横画起笔的正下方,左斜,稍弯,钩不要大;第二笔横画起笔不与撇钩相接,留有气口,大抗肩,不要长。中间“臣”笔画不要重,诸横要大抗肩。首先写竖笔,注意位置;然后写两个横折,上小下大,注意折肩的变化;下一笔短横虚起实收;下面的短竖写成小撇点;最后的横画实接起笔,稍弯。戈钩起笔紧挨上面的竖笔,钩身不要重,弧度适中,挑钩稍重;下一笔撇要从戈钩中间位置穿过,收笔在中间横画的上端;最后点笔的大小、位置要与整字相协调。

为独体字,中宫收紧。

首点要饱满,上提出锋;第二笔撇是独特的一撇,也只是在“为”字里用到,起笔后要扣着笔向左上打一个弯,然后再向左下行笔撇出;第三笔横折起笔位置要低,横要大抗肩,过了撇笔即顿笔写折笔,不要长;下一个横折横画虚接起笔,抗肩比上面的稍小,折笔要与上面的稍有不同;横折钩起笔不与撇笔相接,起笔后笔画渐轻,稍呈拱形,折肩要低,竖身稍重,稍弯,“跪笔弹锋”出钩;最后四点要靠上,注意位置布局和形状大小

富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上部“宀”为固定写法,稍宽。首点为竖点,居中,上大下小;第二笔小竖距首点不要远,露锋起笔,稍左斜;横钩虚接起笔,稍抗肩,笔画由重到轻,左短右长(以首点为中心),呈拱形,到位后顿笔向左下方出钩。

下部“畐”诸横稍抗肩,重心要与上面竖点对正,要把握好大小、间距以及两个横折的写法。小横露锋起笔,笔画不要重;中间"口"稍扁,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下面“田”要左紧右松,竖笔与上面的点直对。

爱:上下结构,上收下展。上部“爫”要紧凑,首笔平撇要短;下面两点一撇相互呼应,笔意相连,注意两个左点角度的细微变化。

中间“冖”稍宽,首笔短竖起笔要靠近上面的左点,露锋起笔,稍左斜;横钩虚接起笔,不可写重,往右渐轻,稍抗肩,到位(离上面的撇稍远)后稍向上抬然后顿笔出钩,指向下面一笔的起笔处。

里面"心"要写扁,不可写大,由于下部的撇笔从上面起笔穿过,“心”的最后一点不要写。

下面“夂"要舒展,首撇从“心”上起笔,上部稍直,过撇肚后稍弯撇出,撇身长,不要重;第二撇稍重,稍弯,撇向与左撇不同;最后捺笔注意行笔走向和捺角位置,要沉稳有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砚田书院开始接受书友们的定制

字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宀”,首点居中,上粗下细,稍左斜;左竖位置离竖点稍近,露锋起笔,左斜,不要长;横折虚接起笔,行笔由重渐轻,稍抗肩,呈拱形,右边距离稍长,然后笔稍上抬,顿笔向左下出钩,指向下一笔的起笔处。

下部“子”不要宽,曲折有致,重心与上面要对正。横折撇的横画写成提笔,不要重,也不要长,抗肩稍大,顿笔后撇笔稍弯,也不要长;弧弯钩难度较大,要把握好弧度、长短和位置,钩脚要在中竖的正下方,钩要平出;最后横画不要长,起笔后稍抗肩,过弧弯钩后平收。

396、不独体字,撇捺开张,笔画少应稍重。

首横不可太长,稍抗肩,注意不可僵直,收笔要稍平;第二笔中撇起笔在横画的中间位置,向左下运笔,肚不要明显;中竖要从撇脖的左侧起笔,欲竖先横,使撇竖交叉形成一个小“羊角”,竖身稍长,中间稍细,劲挺有力,垂露稍重,收笔时要稍往左拐再向下收笔;最后的反捺要注意角度,注意和撇笔的对称关系,露锋起笔,向右下方渐有力顿笔收锋,捺身稍重。



397、贫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分”要写宽扁,撇捺开张伸展,捺脚稍高于撇尖;“刀”要小,抗肩,上靠,但与撇捺均不接。

下部“贝”要写窄,重心与上面直对。左竖起笔在上面“刀”的撇尖的正下方,不要重;横折实接起笔,横画稍抗肩,略带弧形,折肩要低,向左稍扣再向下运笔,竖身稍重,收笔低于左竖;中间两横虚接起笔,抗肩,注意长度和布局均匀;下面横画方笔起笔,抗肩与上面横画相同;下面“八”撇笔紧挨着左竖从横画中起笔,撇身不要重;最后点笔要托住右竖,点笔形稍长,肚不要大。

搏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扌”不要写宽。短横扛肩稍大;竖钩靠短横的右侧下行,劲挺有力,跪笔弹锋出钩,钩不可大;提笔起笔要靠左,切笔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锋,过竖笔即止。

右部“尃”要上紧下松。首笔短横的位置很重要,要注意把握,笔画不要重,稍抗肩;中间“日”要写扁,上宽下窄,整体抗肩,笔画轻,横画间距(包括和上面横画)相等;竖笔垂直,稍重;点画在短横的延长线上,不可重,收笔带出小锋指向下一笔的起笔处;下面的长横要伸展,稍呈拱形,与“日”的距离稍近;竖钩注意起笔位置,略露出长横,稍右斜,钩的位置略低于左面的钩;末点从横画里实接起笔,要注意与上面笔画的位置关系。

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部“糹”要靠上,为固定写法:第一撇折的撇笔较平,折笔向右下;第二撇折的撇笔直一些,折笔向右上提出,提笔要短;右边的点笔角度稍立;下面三点依次走高,距离相等,越来越小。右部“畐”诸横稍抗肩,上面三横的间距稍大,下面四横间距稍小;首横起笔靠近左部,与左边的撇头平齐,稍重;中间“口”上宽下窄,不可写大,左竖起笔在上面横画起笔的正下方,这样“口”可帽于首横下方;下面“田”稍扁,左收右放,横折与上面“口”的横折写法不同,笔画是横轻竖重;中间小横偏左;竖笔与“口”的中心对正;最后横画呈拱形,不要重。

戴笔画较多,不宜粗重。因有戈钩,左边整体左斜,诸横抗肩应大些,间距相等,起、收笔各不相同。上面“土”首横短;竖笔高起,稍重,稍左斜;第二横距离首横不要大,左短右长。中间“田”整体抗肩,上宽下窄,稍扁,竖笔与上面竖笔直对。下面“共”要上紧下松,注意两竖及撇、点与上面笔画的对应关系。右边戈钩是此字的主笔,高起低收,中间稍细,注意把握角度、弯度和力度,钩稍重,尖朝上;撇笔注意起笔以及从戈钩穿过的位置;最后点笔的位置在首横的延长线上,收笔出锋。
献花(0)
+1
(本文系一筒糨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