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农建设中的“半边天”
2016-11-10 | 阅:  转:  |  分享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0年”征文



三农建设中的“半边天”



作者:洪淮泉溢



在党中央国务院三农经济建设工作中,有“半边天”之称的新农村妇女成了主力军。滚滚的经济大潮冲击的中国农村,使一大部分青壮年男女外出务工,维系家庭、社会、担任农业劳动的重大责任,于是,自然而然地就落在这些留守妇女的身上。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传统的家庭模式,社会关系,生产方式都在改变,这些留守妇女在这些变化中一些动人的故事,一些可歌可泣的壮举,听后令人敬佩。



故事一侍奉公公的故事



蒋九美,36岁,家中有5口人。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婆婆下世的早,公公八十多岁了,长期患肺气肿,体弱,不能参加生产劳动。一年前,不慎摔倒,造成股骨骨折,一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尚小,都在上学。家中种有责任田8亩多地。农忙时,她到田间干活;农闲时,安顿好公公后,把孩子送到学校,又去参加乡村自发组织的建筑队。搬砖、打灰、拉灰,一天50多元,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她本来应该展示女性风采的年龄却荡然无存,给人们留下的是一副憔悴的面容。

我们去她家时,是在早上八点多钟,她端着饭正在喂公公。公公由于长期未与人接触,神情显得麻木、呆板,半天,才停下口中的饭,望望我们。蒋九美忙解释说,这是您孙的老师,到咱家看您来了。老人听说后,面部露出笑容。蒋九美把我们让到客厅,不好意思地说,你们先回避一下,忙后,再陪你们叙话。我们在客厅大概等了5分钟的时间,她闪身出来了,用手指捏着一块散发出尿骚气的尿不湿出去了。我们顿悟,她在给老人换尿布。多么孝顺的媳妇呀!我们不由得发出内心的感叹。

从蒋九美口中得知,老人在县人民医院已经做过全身的检查,说肺部有一块黑斑,不是好现象。她问医生,能不能做手术?医生告诉她说,年纪大了,回家后给他买点好吃的好喝的,多尽一下自己的孝道吧。她明白医生的言外之意,公公在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伺候公公的期间,由于长期的劳累,胆囊炎症多次爆发,有时间在睡梦中疼醒,亲戚邻居都劝她去卫生院做一下检查,若真的不行,化一部分钱把胆摘掉。可蒋九美说,公公在病床上躺着,自己哪儿抽得开身?

后来,从她儿子口中得知,公公走了。伺候的再好,花钱再多,也难挽留住他老人家的性命,因为他患的是晚期肺癌。蒋九美把公公的后事料理完,趁丈夫在家之际,到医院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目前,身体正在恢复阶段。



故事二侍奉丈夫的故事



李小蔷,现年43岁,家中4口人。丈夫是支壳子的工头,专门为乡村组建的建筑队支壳子。那一段时光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手下用的工人有十来个,有个大事小情的,叫谁谁理,唤谁谁应。别讲真的老板假的老板,工人们都唤她老板娘。每当别人唤她时,她还打趣地说,唉,乖儿子,嘴真甜!别人都笑。

她一辈子都忘不掉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拉着满满一车壳子板、檩条的农用三轮车歪在十字路口,丈夫被压在车下,血水流了一地,殷红殷红的。她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顿时傻了,呆了,瘫软在路旁。在亲邻的帮助下,把丈夫从车下拉出来,并拨打了120急救车,连同她一起送往县人民医院。丈夫双腿粉碎性骨折,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医生建议实行高位截肢手术。丈夫的性命是保住了,从此以后卧床不起。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是二十大几的人了,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每当儿子谈的对象进了家门,看到瘫痪在床的丈夫,都默默地无言地走了。苦吧,累吧,脏吧……她都能忍受,一日夫妻百日恩嘛,她尽到了妻子的责任。可这摆在眼前的问题,着实让她的心凉了半截。四十多岁的年龄算老嘛?不算老。比着其她年轻的妇女还正穿红挂绿,搽脂抹粉呢。她的两鬓渐渐爬满白发,往昔的灿烂笑容已经荡然无存了,消失了。爱说爱笑的她已经习惯于沉默。农忙时,干庄稼活;农闲时,搭帮别的砖瓦队,成了一名搬砖头,打灰的小工。不干怎么办呢?一家人得吃得喝,人情礼道、小孩上学、头疼发烧还得花钱,儿媳妇尚未进门。娶个媳妇也不易呀,没有个十万八万的是不行的。她日思夜虑,在等着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故事三照顾孩子的故事



夏贺云,48岁,膝下有两个男孩,都已完婚。每个男孩又有两个孩子。丈夫、儿子常年外出务工。家中只有她和四个孙子。大的十岁左右,小的刚会走路。每天清晨起来,先把三个大孩子的饭做好,唤他们起床,催他们洗脸,吃饭,然后把小的唤醒,穿起衣服,喂了牛奶,抱着孩子送三个大点的小孩坐校车去上学。每天忙的头都不顾的梳理,乱蓬蓬的头发更显出她过早地衰老。丈夫说,我不出去了吧?她说,你不出去,一大家人吃的喝的花的怎么办?一座房子二三十万,用嘴吹呀!小孩挣点,咱再给他添点,圆了小孩子的梦,也圆了咱做父母的梦。丈夫出去了,她一个人凭着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这个家庭,支撑着农家小院上的那片蓝蓝的天空。



以上叙述的仅仅是平平常常的三个的故事而已,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农村,究竟多少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的家庭,没法统计。社会经济大潮滚滚而来,使得居住在农村的大部分留守妇女承受了十分巨大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社会上,网络上流传的情爱故事,或许有,那只是个别现象,加上一些文人的编撰,便成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事实上,她们绝大部分都是纯洁的,高尚的。丈夫常年外出,夫妻二人两地分居,真正地成了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正遭受着严峻的冲击、考验,离婚现象逐年攀升,年龄段也由低向高处蔓延。中国的农村,这些肩负重任的留守妇女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问题。因此,我迫切呼吁基层的妇联、妇代会发挥你们的应有作用吧,为了全中国的留守妇女,为了全中国的每一个幸福的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尽到自己的职责。







2015年11月16日























献花(0)
+1
(本文系洪淮泉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