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一种东西,可以令眼前的世界瞬间改变
2016-11-11 | 阅:  转:  |  分享 
  
有一种东西,可以令眼前的世界瞬间改变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可以令我们眼前的世界瞬间改变,它

就是感恩之心。感恩之心的有无,对于人生,关系巨大。同样出现了一

件事情,有感恩之心的人,会用特别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而无此心的人,

则会用充满阴暗的目光去审视。长期下来,这两种人的一生会截然不同

的。我最近遇到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究其原因,都是心态极其不好,

埋怨满腹,这样身体哪里会好呢?这让我深深感到,药物只可救一时之

急,而养心才能解终身之厄。

可是,我同样发现,给这些老人讲调心的道理,作用几乎为零,当

时她们想明白了,一个小时以后就旧态如故,为什么呢?因为一生养成

的心态了,难以改正的。所以,我深知在孩子阶段,把这种感恩之心的

道理告诉孩子多么的重要,这等于给了他们一盏灯,有了这盏灯,在日

后的日子里,当他们长大了,当爸爸妈妈不在他们的身边的时候,他们

能够以平和之心对待世界,以感激之心对待人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

的健康、幸福。所以,父母们需要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把这盏世界

上最明亮的灯,交给孩子。

下面,依然是我妹妹罗玲对感恩之心的思考:

——————以下摘录罗玲文章:



感恩之心



真正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是通往幸福的捷径,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感恩的心态对于健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5分钟的感激心态,就

能使神经系统趋向平静、使身心达到和谐状态。每天15分钟的感恩思

考,能使人体对抗外来细菌的免疫抗体大幅度增加,使良性荷尔蒙分泌

量显著提高,同时压力荷尔蒙明显降低。因此,培养感恩的心态可以帮

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一生。



感激的心态也是富足和幸福的象征。畅销书《秘密》和《力量》的

作者朗达.拜恩相信,感激是最好的祈祷方式,是强大的“倍增器”。因为

感恩是爱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次觉得感激,我们就是在付出爱。她认

为“当你感谢你所拥有的事物时,无论它们有多小,你都会得到更多那

样的事物”。在她看来,“每一秒都是个感谢和倍增你喜爱事物的机会”。

她连从厨房走到卧室时都不忘了去感恩。



我想她说的有道理,至少我们得承认,感恩可以把我们的眼光专注

于生活中的好的事物上来。当我们时刻在寻找感激的目标时,我们眼里

的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不管是否真的能吸引来更多的好事,

已经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这不也就很好了吗?



总之,我相信,感恩之心可以把你的生活转入一个新的轨道,把你

的世界变得更美丽。



不过,尽管我们都知道感恩的好处,可是很多人并没有身体力行地

在做。



怎样培养感恩的心态呢?



首先,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价值。要做到这一

点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对周围太多有价值的东西熟视无睹,我们认为

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它们,而很少去想过要珍惜要感谢。想想看,

我们住的楼房、水电、道路、通讯系统、车、草木、食物、空气、阳光、

家人、朋友、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的星球、所有文明的成果……这些,

就算我们时时刻刻去感激也不为过。



我们常常想不起来去感恩,就像我们难以宽恕他人一样,是因为我

们没摆脱一种计较的思路。我们会想,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他份内的

事,是他应该做的,我们付了钱、或是有资格有资本,对方的服务是我

们挣来的、赢得的,所以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而不去感激。



说到这,我想起我刚去澳大利亚还没买车时,上学坐过几回公交车。

印象很深的就是,每个乘客下车时,都跟司机说谢谢,而司机说“Havea

niceday!”。当然他们的公交车上没几个人,司机也没那么大的压力。

但是这种对他人理所应当的服务也表示感谢的态度,确实让我肃然起敬。

大概很多人都感慨过,英语里谢谢的使用频率比汉语谢谢要高得多。我

想这不只是中国人含蓄的缘故。能否对他人的任何微小的恩惠都表示谢

意,这反映出一个人心灵的敏感度,在整个社会而言,这也算得上是文

明的一种标志。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也是份内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有感

恩之心。其他的事情也是同理呀。



那么,除了这些好的地方,对于生活中的逆境和阴暗面呢?难道也

要去感激吗?



想起我大学刚毕业时,得了风湿,还挺严重。当时回到沈阳,冬天

穿很厚的棉裤也还会觉得冷。我倒不太在意美观与否,但是正值大学毕

业,刚来到一个新的起点上,却得了病,觉得很受挫折。我记得在心情

非常沮丧的时候曾想,命运让我在这个时候得了病,究竟为了什么?疾

病这样不好的事情,究竟能有什么积极意义?我从中能得到什么收获

呢?



当时当然想不到要去感谢疾病,记得那时想到的就是,这次病可以

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健康,或许这种提醒很有价值,能让我

今后的一生更健康。现在回想,那次病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同时,我也由此得到了好好思考人生道路的机会。当然,我也一定变得

比过去更坚强了。这么看,疾病也不全是没有价值的坏事。



之后不久,我的一位大学好友嫁了一位比较有实力的人,她在电话

里跟我说:“我雇保姆了,我现在不用自己洗菜做饭了,你不知道那有

多舒服啊!”我那时刚结婚,住7楼,每天拎着水果和菜爬7楼,自己

做家务。记得当时放下电话接着扫地,心里想,我扫地、洗菜、做饭,

做这些家务活,虽然累,但这也一定自有它的价值。其实当时太年轻,

真的还没想得出这些劳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但我就是坚信这一点。



现在尽管有保姆帮忙,我也经常带孩子一起去买菜,回来也常自己

给她炒菜。因为现在我相信,倾注了我的爱的饭菜,吃下去会让她更健

康。我还相信任何琐碎的家务活,其中都体现着神性,都是很好的修炼

方式。



所以,在我看来,感恩更多的是你自己心里的一种态度,跟你具体

遭遇什么样的事情关系都不大。感恩的范围可以很广,包括生活中大的、

小的、好的、坏的各种事物。感激的心态应该是持续的,是宽泛的,是

不挑三拣四的。



说到底,感恩就是一种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对周围世界存有一种泛

泛的恭敬之心的态度。



而之所以我们常常想不起来去感恩,就是因为我们很不习惯把自己

放低。我们习惯的是自己高高在上、对一切都有掌控权、自我陶醉和以

自我为中心。



放下了对自我的执着,放低了自己,你才能看清自己的一切都是仰

赖他人而存在的,你心中的感恩之心才会真的浮现出来。



心存感激,在另一方面也就是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承认自己需

要帮助,承认自己得依赖他人、不能独立于他人而存在。而这,又常是

我们很不情愿的想法。



现代社会,人人都自信满满,都怕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为了维

护面子和自尊,我们也不情愿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比如,英语里的需要

帮助,常常意味着心理有问题或身体有残疾)。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

成就一切事情。我们把对他人的依赖看成是可耻的可悲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各自为政的独立体,相互是分

隔的,更多是竞争的关系。社会中的一切都被划分得很精确很清晰,没

有混淆和含糊的余地。本应模糊的人情交往,更多的时候被规则和交易

所取代。比如,交际多的人大概都有一个“随礼账本”,所谓“人情来往”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笔账。



其实,如果按照新科学的观点,那么现代社会里人们看待世界的这

种方式是很有问题的。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一路推理下去,我

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是一个由关系组成的整体。

整个宇宙就好比是一个人体,我们则是其中的无数个细胞。没有任何一

个人或任何花草、石头,是真正独立于这个有机体的。看到了这一点,

我们就会知道人们相互依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就会更加放心

地去接受别人的恩惠、并且也给他人以恩惠。



在这方面,中国古人其实有着非常明智的想法。古人很重视个人与

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依存关系。古代的礼义、孝、伦常、祭祀祖先和拜

祭天地鬼神,都是在强调并且强化个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我觉得

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新科学的思想是很接近的,都认为关系决

定着这个世界,认为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在这个整体中,人们被鼓

励去跟他人互通有无,跟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孤

立、隔绝。



在社会中,精确、细致的规则固然是有用的,但模糊、混沌的人际

间的情感关系才是更根本的、更关键的。



《弟子规》里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非常简单

具体的行为指导。如果我们没有想过背后的道理,我们就会把它当作空

泛的道德说教,不会认真去做。明白其中的深意,我们就会知道,这符

合世界的真相,也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



昨天在报纸上看到,我们这里的一个社区搞百家宴。照片中长长的

一排桌子上,摆满了饭菜。居民们个个笑逐颜开。我女儿非常喜欢这张

照片,把它折起来珍藏,小手都抹黑了。我想有些人大概不见得真的享

受这种百家宴——卫生不卫生呀,有什么意思呀,谁有那个工夫呀……

种种想法会妨碍一些人去尽情地投入其中。我自己过去就不太热衷于亲

友间的交往应酬。而现在,我觉得这种增进交往、加深关系的事情都是

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当然不是表面的功利的价值)。



加深关系、相互依赖、互惠互利,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才真的理解了感恩之心的真正含义。



那么感恩之后还有什么呢?



爱因斯坦有一段常被引用的话:“我每天会提醒自己一百次,我的内

在和外在生活都是仰赖他人努力的结果。所以,我必须竭尽全力,希望

能以同等的贡献回报我从过去到现在自他人身上所获得的一切。”



感恩之后,就是回报。



经常感恩,我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回报。而付出越多,我们自然也

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参与进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感恩之心能

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富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我们现在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做得很好。

家长们孝敬老人,让孩子跟自己分享食物,等等。我也在努力学习、总

结、反省。



我想,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看清自己跟他人的依存关系,看清恩惠

来源,看到他人的付出,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是产生感恩心的前提。



我们小区比较清静,白天在小区里遇到最多的就是保洁阿姨和保安

叔叔。记得从女儿能听懂话时起,每次带她在小区里散步,遇到保洁阿

姨,我就跟她说:“看,阿姨把这里打扫得多干净啊!”这样说了一段时

间,后来就不常说了,因为时间久了,保洁阿姨都认识她了,碰见了,

女儿有时能主动问好。这些阿姨也很自然地跟她搭话。有时她要去什么

地方玩,不等人家问,就无比兴奋地告诉保洁阿姨:“我要去公园了!”

显然把对方当成熟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了。我想,能让她看到人家工作

的价值,尊重他们的劳动,把他们当成熟人和朋友,这就是好的开端。



上了幼儿园,第一周还好,第二周开始有些不爱去。当她跟我抱怨

时,我岔开话题,说:“你应该感谢老师啊,老师也想在家里呆着,那

多舒服啊,可是老师不能在家,得去幼儿园照顾你们。”她停止了抱怨,

想了想,问我:“老师家什么样的?”我说那你明天记得问问老师。然后

我又教育她一通,老师多么辛苦,要体谅老师,多配合协助老师,别的

小朋友哭了,要帮助老师去安慰他们,等等。我想,把她的思路这样转

移了,能帮助她坚强起来,少一些自怜和抱怨。



我想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让孩子看到自己是怎样的优越。



这两天我女儿正抱怨幼儿园的饭菜没有家里的好吃。我翻报纸刚好

看到一篇扶贫助学活动的报道,其中一个孩子高考考了600分,家里非

常贫寒,为了给妈妈省下钱治病,他常常几顿饭都不吃,他从没买过新

衣服……我给女儿念了,不知她听懂多少,反正表情凝重,想必是被震

撼得够呛,正在严重共情。我想等她大了,一定带她去参加这类活动。

我还给她讲过我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她都非常爱听。她边听边给加

料:“妈妈小时候的滑梯都是黑色的!”——黑色是她认为最糟糕的颜色。



当然这样的教育也不要太过,因为孩子现在的优越本来是好事,又

不是他们的错。关键是要让孩子看到还有不一样的生活状况,要知道自

己的优越,要学会知足。



其实,与其总是在嘴上唠叨这些,说你如何优越,好像要孩子对此

产生负罪感一样,那还不如索性不给孩子提供太优越的条件。



说教必须有,但更好的办法是:省下一些说教,同时降低一些物质

标准。



当了妈妈以后,我才开始理解其他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劲头。看着孩

子可爱的小脸,我们真是愿意把一切都买来给他,只为了让他能高兴。

所以说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欲望不好控制,而是家长满足孩子的欲

望不好控制。



我不知道有没有专家研究过:是否孩子物质越是匮乏,他就越懂得

知足与感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孩子,他的快

乐其实是更少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孩都在超市门口坐那种投币的摇

摆车。我女儿两岁时很爱坐,我规定最多只能坐两次。她对这个规定很

满意,跟姥姥还是宋姨出去时,也从不多坐。我看到有些孩子是想坐几

个就坐几个,家长丝毫不加限制,我听说过有个5岁的孩子最多一连坐

18个!



这个小事让我发现,其实小孩是喜欢合理的限制和规定的。这些限

制和规定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权利范围,知道自己是在一个被大人所掌

控的框框里,知道界限在哪,由此他会更有安全感。而一切要求都被满

足的孩子,就会有一种迷失感,他可能慢慢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

么了。他失去了为了得到什么东西而等待、而努力的乐趣。同时,他也

真的会对得到的东西更不珍惜了。



孩子对很少得到的东西确实会更加珍惜。我对女儿吃糖限制比较严。

她吃糖主要有几种情况:去外地旅游的途中、吃药、打预防针。曾经一

个棒棒糖吃上好几天,赶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那个小孩了。上

幼儿园几天后,有点发烧,我按照舅舅说的,用生石膏熬米汤给她退烧。

为了让她多喝,就在粥里放了糖。她一吃,甜的!连声说:“妈妈太好

了!谢谢妈妈!”这让我心里一惊——她很少这样主动说谢谢妈妈呀,

看来都是我平时给得太足、照顾太周到!



当然,物质上该满足的还是要满足,关键是要设定限制,并且延迟

满足。通过限制,让孩子体会到期待、盼望的感觉,让孩子充分领会事

物的价值,帮孩子学会自律、知足,学会珍惜,进而生出感恩之心。



最近翻看过一本书《多重宇宙——一个世界太少了?》,由两位德

国人合著。书写得很生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科学家们为了科学

研究曾是怎样的努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过去还看过一本由一位80

后才子曹天元写的《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也写得同样生

动有趣。这样的书,对理科感兴趣的高中生大概就能看了。



我想,随着孩子长大,如果家长能逐渐引导孩子多了解各个学科的

发展史,让他们看到各门学科发展到今天是多么的不易,看到自己所学

的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珍视每天所学的知识。心里

存有感激,学习起来态度一定不同。有了这样的视野,那么在感激和敬

重之后,他自然会想到要去继承,并且要努力去探索,自己将来也搞出

点名堂来。



教育感恩,还要让孩子多动手去做事情。可以在家里做家务,可以

跟保洁阿姨打扫小区,可以找机会参与各行各业的劳动。觉得英语课本

学得差不多了吗?给孩子一些素材或是一个主题,让他自己编写一个单

元的教材……



教育感恩,还要让孩子学会凡事都看到积极的好的一面,学会发现

事物的独特价值,让孩子习惯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值得感谢的地方,

锻炼从错误、失败和逆境中去学习、去成长的能力。



堵车时,感谢有这个空闲时间可以放松一下、想想事情;班里有淘

气的同学,感谢他们的存在,锻炼了自己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扰的能力;

别人把脏活、重活都留给了自己,感谢他们的信任,给了自己额外的锻

炼机会;感谢每一次错误和失败;有病了吃药打针很痛苦,感谢医学吧,

西药是西医科学的成果,中药是祖国医学的智慧加上万物的精华……



最后想说,在教育感恩方面,生活中细微的习惯、礼节、仪式也是

很重要的。



很多比较西化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可以“没大没小”的,我们跟孩子

要平等,不必太强调长幼尊卑。我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家长有正确的想

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去把握这个尺度。



比如,我女儿最近喜欢在家里玩幼儿园上课的游戏,她当老师,我

们是学生,这时她对长辈都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平时不可以。平时早起

要问早晨好,睡前要道晚安,“晨则省,昏则定”。在外遇到熟人都要打

招呼,但有时,有陌生的路人用莫名其妙的话去逗她,她不喜欢就不予

理睬,我也不强迫她答话。这看似不礼貌,但我觉得在她的角度来看,

她的反应是很正常的,甚至说明她有分辨能力,所以没什么需要改正的。



我也曾是想法很西化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传统的一些

教育方式也很有道理。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来客人时,小孩是不能一同

上桌吃饭的。这在现在的孩子看来一定是太过分了。大一些时,可以上

桌了,先吃完,必须说“我先吃完了,请慢用,请多吃点。”然后才可以

离开。现在想,在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礼节的真正含义时,要求孩

子先做到这些,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到家了给父母接衣服、拿拖鞋、倒水,把这

变成固定的程序,我觉得都非常好。这些很多我还没有做到,我想女儿

现在已经三岁了,我应该认真去这样要求她。



跟孩子平等,这同有长幼尊卑的概念并不矛盾。平等指的是人格上

的平等,而不是完全平起平坐。正如有位外国教育专家所说,孩子需要

的是父母,而不是更多的一个玩伴。孩子需要父母位于他之上,处于主

导地位。而做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如

果我们已经把孩子放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还怎么能指望他去感恩?



感恩之心是强求不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平时小的礼节的要求,

让孩子习惯于敬重长辈的做法。有了基本的恭敬和尊重,才有可能生出

感恩之心。



其实,父母养育孩子本是尽自己的本分,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感恩。

只要父母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并且不是溺爱,那么孩子自然是会爱父母、

感激父母的。我们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态,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受益,

而是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心态。



感恩也并不只是对父母的感恩,我们要培养的是前面说过的一种对

事物的泛泛的感恩心态。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礼节、仪式都可以起到

很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拜祭祖先、拜祭天地、拜佛、拜圣

贤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拜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是表达对宇宙万物、

对佛与菩萨、对祖先、对圣贤的敬意和谢意。



由此又想到,在很多宗教及文化里,都有饭前祈祷感恩的仪式。现

在看,这样的做法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样的仪式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感

恩之心,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健康——我相信受到祈祷和感谢的食物吃

下去对身体更有益处!



据此,我想我们家长是否可以在自己的家庭里创造一些大家能接受

的、可行的仪式,以便有更多机会去把我们的感恩心情表达出来。我们

可以在饭前、在周末、在节假日,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去表达感激、增强

家庭凝聚力。



我告诉女儿在吃饭时,对自己要吃的东西说我爱你、谢谢你。她真

的很高兴地去说了。她会对自己爱吃的东西说:“小米粒,我好爱你啊!

谢谢你!小黄瓜,你好可爱啊,谢谢你!”她平时就很喜欢小的东西,

也常对各种小东西说话,所以这在她看来是很自然的做法,一点都不别

扭。



古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是

这个意思,知道了这些食物的来之不易,也就会更加感激那些为此付出

劳动的人。心存这种感激之情,你心中的世界,将是无比美好的。









献花(0)
+1
(本文系楠子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