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型电商或 O2O 平台在消费金融领域的部分产品
2016-11-18 | 阅:  转:  |  分享 
  
大型电商或?O2O?平台在消费金融领域的部分产品行业步入场景争夺阶段互金咖注意到,在经历牌照稀缺性的发展阶段之后,消费金融必然会进入到场
景争夺的阶段,拥有优质客户资源的场景将会具备更强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更低获客成本、更好的客户粘性以及更为庞大消费用户群。这一点可以从
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电商巨头对场景的不断渗透、外延中得到充分体现。中泰证券分析师程娇翼直言,因为消费信贷单笔业务规模小,产生的收
益有限,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对挖掘长尾用户的动力明显不足。实际上,消费需求是嵌套在场景中的,电商系通过自建场景、垂直系通过对接场
景,可获取用户的交易信息,并借此掌握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具备平滑挖掘并转化用户信贷需求的能力,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在消费金融产业的竞
争格局中占有明显优势。电商的主要优势在于场景把控下拥有的海量客户、累计的客户全方位的消费数据等,且其服务的过程是直接对接消费
者消费的动作,场景应用能力最强。因此,电商系消费金融作为2014年才逐渐兴起的一个消费金融分支,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
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成为消费金融领域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在细分的消费金融领域中,未来也最有可能引领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京东白条
提供的数据,使用了京东白条的用户月均订单量增加量了52%,月均消费增加了97%。兴业证券分析师袁煜明认为,从当前的发展走
势来看,消费金融的互联网趋势显著,进一步拓宽了用户群体的边界。互联网化不仅仅是消费金融的一个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信贷与互联
网场景的结合,以及无边界、便捷的特点,都要优于传统的信贷模式。鉴于互联网“无边界、便捷”的特点,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可以用较低
的成本覆盖海量的用户群体成为可能,为基于此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创新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此同时,年轻群体伴随着网上购物和新应用的成
长,消费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对超前消费有较高的认知和理解欲望。目前,80后、90后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是线上线下消费市
场主力,对非生活必需品,如休闲和文化服务、旅游、教育等,拥有更强的消费需求,且更喜欢通过超前消费方式来获取。上述人群也成为了消费金
融拓展的核心客层。截至目前,使用花呗的用户超过1亿,其中60%的人,从来没有使用过信用卡。花呗的用户也非常年轻,中国所有的9
0后年轻人,每4个中就有1个开通了花呗,今年“双十一”,使用花呗付款的用户中,超过一半来自于三四线城市。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表
示,“互联网+消费”模式的不断完善,让更多基于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场景被创造出来。这种“场景化”趋势为消费金融服务与各种消费场
景的相互渗透提供了无限可能。胡滔认为,自有渠道场景化,是拓展消费金融市场的捷径。消费金融机构基于自有渠道面向特定消费人群会形
成集中式的消费金融场景;通过外部渠道拓展,会覆盖更多场景,服务更为广泛的人群,形成分散式的消费金融场景。集中式场景和分散式场景相结
合,会形成有效的互补。胡又文称,消费金融本质上是对“全民”预期信用的“贴现”,在以“大数据”为关键技术驱动下,以“额度小、期
限短”为代表的长尾信贷将被大规模挖掘,金融行业传统的“二八法则”或将向“八二法则”演进。其预计,“十三五”期间,消费金融数十
万亿长尾增量可期,“资产荒”背景下,高利差覆盖潜在风险敞口,为个人信用数据积累和征信模型修正提供充裕的时间;各路资本逐鹿消费金融已成定势,竞争格局或将在三年内成型。
献花(0)
+1
(本文系来力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