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账户将分类管理,三类账户怎么用?
2016-11-21 | 阅:  转:  |  分享 
  
《燕赵都市报》2016年11月21日第21版





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账户将

分类管理,三类账户怎么用?



本报记者罗天嘉



2016年12月1日,央行关于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的新政将正式实施。根据央行要求,个人银行账户实行分类管理,分为Ⅰ类、Ⅱ类、Ⅲ类账户,每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如果已经有Ⅰ类户的,再开户时只能是Ⅱ、Ⅲ类账户,不同类别的账户有着不同的功能、额度和权限。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账户分级、限定高安全级别账户数量后,要怎样管理自己的账户?需要去银行办理什么手续?增加的账户会不会增加收费?三类账户能否为消费者带来切实的便利呢?



1.个人银行账户分为三类管理:



目前,个人消费者在银行开立的账户都属于同一种账户,能开展存款、转账、理财各种业务。但是到了12月1日,个人银行账户分为三类管理,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权限。Ⅰ类账户是全功能账户,功能与现在的账户类似,相当于消费者的‘金库’,主要的资金都在上面,安全性要求高。同时,消费者不用到银行网点,就可以在网上申请开设Ⅱ类账户和Ⅲ类账户。消费者购买理财等相对大额的消费时,Ⅱ类账户可以兼顾便利性和安全性。据中行个人金融部门人士介绍,Ⅱ类账户在功能上相对Ⅰ类账户有所限制。“比如说它的单笔转账消费最大额度是一万元,并且不能向非相关联账户进行转账等,但是消费者仍然可以通过Ⅱ类账户来办理银行的存款业务,或者像购买理财这样的产品服务。”而Ⅲ类账户则用于网上购物、闪付、扫码支付、免密支付等小额的快捷支付,更加方便,相当于多了一个随时可以消费的“钱包”,同时略有风险,所以其中金额较少。如果因为欺诈、遗失或者技术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三类账户损失的最大额被锁定在了一千元以内。“经常在网上有支付需求的消费者,可以优先考虑开设一个Ⅲ类账户。”该人士表示。

为了便利Ⅱ类和Ⅲ类账户的使用,消费者持有任意一家银行的Ⅰ类账户,都可以自己在网上开通其他银行的Ⅱ类和Ⅲ类账户,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如果你发现一家银行的金融产品比较好,而你又不是这家银行的客户,为了购买产品需要到柜台开立账户比较麻烦,现在按照新规,你只需在网上就可以开立这家银行的Ⅱ类账户,客户就能足不出户将资金转到该行办理相应的业务。”该人士称。

“各家银行的所有金融产品,通过互联之后消费者都可以从中优选了。”中信银行某理财人士表示。“如果一家银行的服务差,或者理财产品的收益过低,客户就会将资金转移到其他银行,从而促进整个银行业服务的提高。”



2.央行为何要进行账户分类?



其实,在金融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中,个人消费者银行账户长期以来都分为储蓄和资金两种,分别进行不同消费层级的区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和直销银行的兴起,时刻都在考验着银行内资金的安全问题。“此次将国外分类账户管理的经验借鉴进来,本着大额资金安全至上,小额资金便利至上的原则,划分为三类账户。此举在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也能够不打击我国金融创新的积极性。”河北省银行协会专业人士介绍。

同时,该人士表示,新规对互联网银行是个利好,此前不少直销银行的账户资金都只能在绑定的同户名的银行账户间进行封闭的运行,功能也只限于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现在允许为消费者开立Ⅱ类账户,可以和绑定的同名Ⅰ类账户间进行资金的划转,保障了客户的资金安全,而且消费者可以从Ⅱ类账户中办理单日一万元以内的消费和公用事业的缴费支出,此举为拓展直销银行的业务范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新规执行后意味着现有的传统商业银行未来在互联网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了。“或将成为现有银行网点渠道以外的新战场。”



3.银行账户分类后有哪些变化?



对于多数消费者最为关心的现有账户将会如何变化的问题,建设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央行账户新规实施之后,消费者现有的账户大部分将自动转为Ⅰ类账户,不需要个人办理任何手续。“但是如果账户开设得比较早,是使用一代身份证开设的,后来并没有更新二代身份证信息,则会被银行终止服务,消费者需要去银行柜台补充身份信息才能继续使用。”同时,由于Ⅱ类、Ⅲ类账户都是电子账户,开设后不会像现在的账户一样能拿到一张银行卡或者存折的实物,开办后只能从网上查询到。此外,记者已从中行、建行等银行得到确认,Ⅱ类、Ⅲ类账户不会收取开户工本费和账户管理费。在管理方面,Ⅰ类户最严,Ⅱ类户和Ⅲ类户次之。例如想把Ⅰ类户“降级”为Ⅱ类户和Ⅲ类户,可通过网银办理;但如果想把Ⅱ类户和Ⅲ类户“升级”为Ⅰ类户,则需去银行柜台办理。

同时,中信银行理财专家提示消费者,将重要的工资卡和支付账号绑定,风险确实不小。鉴于Ⅱ类户和Ⅲ类户与现金隔离,不可存,不可取,只能与绑定的Ⅰ类户“互通有无”;同时又各有独立账号,将自身遭遇的风险与Ⅰ类户相隔离,共同构成一个风险防御体系。建议消费者可以开立不同类型的账户,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景,降低风险隐患。













(姜太公源于网络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3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