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犍为云峰寺
2016-11-23 | 阅:  转:  |  分享 
  
犍为云峰寺

犍为云峰寺(云峰寺原本为云峰山上一座古庙之名,现已成为整座云峰山的代名,本文即指整座云峰山)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城东南40公里,地处乐山、自贡、宜宾三市和犍为、荣县、宜宾三县交界处。距乐山90公里,成都220公里,自贡150公里,内江170公里,宜宾市110公里,泸州260公里,重庆340公里。全山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含太阳坡、云峰、叶荷、青和、雪花五个村27个组993户3247人,其中山顶面积4平方公里,顶上有两个组39户150人。全山最高海拔660米(狮子山),最低海拔360米(八咡岩下大岩湾底),相对高差最大300米,大多数为200米左右。

第一节人文遗迹

一、古寨。由于云峰寺山顶地域广阔,四围险绝,古时为防兵灾匪患,由当地和外来人士共同据险筑寨,取名万全寨,又名云峰寨。据民国《犍为县志》记载:万全寨(又名云峰寨)建于清代咸丰中(咸丰为1851—1861年),但民间传说在明代就已有了。山寨在山顶四周筑东南西北四大寨门,寨门上有城楼、枪垛、炮台,每两大寨门之间各筑小寨门一道,全山共计八道寨门,全由条石砌成。

南寨门。位于太阳坡村十组与青和村一组交界处。寨门两边各是一座高近百米的山峰,形似一对牛角,故小地名为牛角峰,寨门就建在两峰相交的悬崖半腰处。寨门完好时是一座圆拱门,门拱上建有敌楼。现门拱也不知去向,仅存一个上面敞着的门框,门框高6米,宽3米;门框两边各是一堵长约10米的石墙。石墙直抵两边悬崖,全由40厘米宽厚的青条石砌成,共砌高15轮(40cm×15=6m);进门后是一条由两堵石墙夹成的通道,石墙也是由40cm×15轮的青条石砌成,通道进深为16m。通道底部有6级石台阶,凳上石台阶为一块平地,平地面宽10m,进深20m,据说当年地面上建的是住房和一座戏楼,这块地现已被农民栽满了竹子。穿过这块平地左边的悬崖上有一个碗大的石孔,据说是当年的栓马孔。一条长近300米的山路从山脚蜿蜒而上到达寨门,穿过门框又随着山势蜿蜒而上200米后便到达了山顶。此路现在仍是人们上下山寨的主要通道。

南寨门内麒麟坳现存塞口墙一堵,石墙高6米,长10米,石墙上原有垛口,现已被三年前滑坡泥沙掩埋。附近石家湾原也有垛口墙一道,前几年修村道公路路过此地将其毁掉。

西寨门。位于太阳坡十一组与云峰村十组交界处。此地也是两边各为一座高近百米的山峰,其山势比南寨门更为陡峭险峻。西寨门就建在两峰之间半山腰的悬崖上。此门比南寨门保存相对较为完好。门高3米,宽2米,门拱为半圆形,门额上横排着三个字的起笔,从右至左为“門++-”(三个字的下部已风化掉了)(后经曾亲眼目睹过完整门名的毕奎娄老书记介绍,此三字原为“西辕门”),在三个半截字的右上角有“光绪”二字,左上角有“永首执”三字。圆拱门两边各为一堵长15米左右的石墙,墙高6米,全由40×40×100cm青石砌成。墙下草丛中散卧着很多条石,显然是被人从墙头上掀下来的,估计是墙头上原来的垛子石。进门后是两堵高4米、长10米的石墙夹成的通道,石墙也是由大青石砌成。过道底部有17级青石台阶,台阶顶上是一块40m×40m平地。平地尽头是随着山势连续升高的九级台地,每级台地的高差为2米左右,每块台地进深10米,宽40米、35米、30米不等,随着地势升高逐渐变窄,一直接上山顶。山顶上周围几座山头全是已进入盛产期的栀子花。寨门门前有七级青石台阶与下山的路相联。每级台阶高20cm、宽30cm、长2m。寨门两旁的门柱上有一副石刻对联,上联为“万丈云峰联北斗”,下联为“全凭山寨压西欧”。穿越寨门的上下通道由于平时极少有人行走,现在早已被荒草淹没。寨门两边的山峰虽十分陡峭险峻,但植被很好,郁郁葱葱的山崖上裸露着多块形状各异的丹霞岩石。登上寨门两边的峰顶往山下鸟瞰,眼前是一泻而下的级级坡地和星点其间的传统民居,远处是波涛汹涌般的群峰一直涌向天尽头。

东寨门。位于云峰山东面太阳坡村三组小地名东门口。此门建在一座山头的悬崖边上。此寨门已于去年(2006年)损毁,当时因建村道公路计划从寨门正中通过,故将整个寨门拆垮,后村道公路改了道,将一堆拆垮后的石块留在了原处。从尚未完全毁掉的遗迹中测出:此寨门门宽2m、高3m,门道进深为10m,门外北侧为一堵4m宽的石墙,石墙尽头即是高达170多米的壁陡悬崖,悬崖下即是张家沟。门南侧为一堵长120米的石墙,两堵石墙高度均为6米左右。此道寨门的条石全是就地取材的丹霞红石头。横越过张家沟与东寨门相对应的山崖上即是位于东北方向的小寨门“小东门”。

北寨门。位于云峰山北边缘公平乡安乐村九组小地名八方沟(该沟古时曾住赵姓八大房人而名八房沟,后走音为今之八方沟)的半岩上。寨门于五十年代修筑水塘时拆毁,现仅残存一个“U”字形门框,门框高2米,宽2米,门道进深本为10米,从门口起拆来现仅剩5米。石材均为丹霞红岩。寨门外两边均为丹霞陡岩,总长在100米左右;寨门左侧30米外即是高达100多米的悬崖,悬崖下为八方沟;寨门右侧经过一个弧形山崖至崖口长约70余米。在这条长达100多米的悬崖上均砌有石头垛口,垛口内是一人多深的壕沟,壕沟现已淤平,垛口全被草丛掩没。寨门内沿石道上行100余米为一块位于悬崖口的小平地,小平地约十余平方米,为当年架设土炮的炮台。北寨门外沿崖口往右绕过山崖一公里左右的李家坳半岩上有石砌塞口墙一道,塞口墙长10余米,高约5米,现已被荒草和丛林掩没。

据曾任龙孔区区委副书记、现年73岁的毕奎娄介绍,毕老书记当年曾亲眼目睹过四大寨门的门名,东寨门为“东辕门”,南寨门为“南辕门”,西寨门为“西辕门”,北寨门为“北辕门”。毕奎娄是在云峰寨北门外八方沟里土生土长的,参加工作初期即在云峰寺工作多年,故对整个云峰山寨的情况比较清楚,其祖母和叔爷均在清朝年间亲自参加过维修山寨寨门的劳动。毕在幼年时即听祖母讲过许多云峰寨的故事。

小东门。位于荣县金花乡学堂坝村二组寨门弯,此门即是东寨门和北寨门之间的小寨门。此门保存较为完好,圆拱门高3米、宽1.5米,方门框2米以上是一块高为1米的半圆形石拱。门道进深6米,门道两边的石墙高3米,全用50×50的条石砌成,各为6轮条石,门外两侧各为一堵长约15米的石墙,墙高6米,墙头上有垛口,整个寨门用料全为丹霞色红石头,现已出现风化迹象。此门也是建在半山腰,至今仍是当地人上下山的必经之道,大路就从寨门门洞中穿过。

太平门。位于太阳坡村十一组青杠林处,此门为西门至北门之间的小寨门,也是建在悬崖口上,现在从大兴乡政府上云峰寺的乡道公路就从这里上山,修公路时已将北门全部毁掉,现只知原门位置,已无半点遗迹。

东南方小寨门。位于太阳坡村十组小地名手巴岩上,此门是东寨门至南寨门之间的小寨门。这里是一堵十分陡峭高近百米长500多米的丹霞悬崖。古时不知何年何人在悬崖的半腰岩石上开凿了一条上下此崖的通道。通道十分狭窄,上下皆为几十米高的悬崖,又无栏杆,人们途经时必须贴着崖壁用手抠着岩石上的手扣咡才不致掉下悬崖去,故此得名“手巴岩”。这道小寨门就建在这条险道的崖口上,在冷兵器时代,确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代人为了安全,已将这条原本险象横生的窄道但又是上下岩的必经之道拓成了一米多宽,在拓宽的过程中,小寨门便遭到了彻底的毁灭。现在,只有原来见过此门的人才知道该门原来的位置。

西南方小寨门。位于云峰村六组八咡岩,此门是南寨门至西寨门之间的小寨门,建在一堵高近百米,长约500米的丹霞悬崖上。由于这个方向是云峰寨离大兴街上最近的地方,所以古人即在悬崖上开凿出了一条下岩的通道。通道的上方和下方也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原本也是一条十分险峻的通道,但由于道路比手巴岩宽,而且向外一方长满了竹子和灌木,人行其上无法看到路外的险像,所以紧张感较低,不象手巴险道那么恐惧。这道小寨门就建在通道即将下崖的岩口上。据当地知情人介绍:此门原来也是一道拱形门,门高2米、宽1.2米,是用红石头和大青石混建的。门的上方还盖有半边房子用于遮雨,估计是古时守门人住房。1979年太阳坡十一组为了建瓦厂,才将此门拆去建厂用了。现在悬崖上还遗留着当年搭建寨门门房的痕迹,其余仅存遗址。由于这条通道是古时寨上居民赶大兴场、龙孔场和去犍为县城的大路,故而建得较好,从崖口下岩至云峰山脚长约1公里的道路上,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当年的石板路。1945年,当地一富户为了还愿,在八灯山捐辟了一条更加宽、好的下山大路,尔后八咡岩这条路上的行人便越来越少,至今除了砍柴割草以外,已几乎没人再走,故这条古时的石板大道大部分地段已被荒草吞没。

二、古庙。云峰山上古时共有五座寺庙:一是云峰寺(原名金刚寺),位于山寨中部偏西一座山头上(今太阳坡十一组蒋云辉房后),创于明代,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原有殿堂三重两廊一戏楼,山门上原有对联一副“寺古僧稀烟霞为伴侣,深山世隔花草几春秋”,旧时有和尚十多个,庙产200-300亩田,解放后毁,现已全部垦为耕地。二是观音寺,位于山寨西部今云峰村六组翻天印岩脚张明金房后,创于明代,占地约7000平米,旧有殿堂三重两廊,主殿八十年代都还完好,后罗城古镇恢复戏楼,将主殿全部拆去修建了该戏楼,至今仅存遗址,遗址上庙基石尚存。三是中峰寺,位于山寨东部今太阳坡村八组,创于明代,占地面积约4万平米,旧有四重殿堂,到解放时尚有和尚7-8个,大殿四根大柱每根要2人才能合抱,四个柱础石直径近2米,至今仍埋在庙基地里,全庙现在垦为耕地,仅存当年庙基石和山门外长约20米的石台阶。四是五通庙,位于西寨门外山腰,今云峰村十组龙永康房后,是座小庙,仅供神五尊,现无存。五是新庙子,位于北寨门内(今公平乡安乐村九组),是一座小庙,现无存。

三、古民居。据当地高龄老人讲,当年云峰寨建成后,荣县、宜宾、自贡、内江、重庆等地的富人先后有不少人陆续来此避过难,最多时达几百人。这些人来到山寨后,都在山上修房造屋,但修建的都是土墙房屋。这些土墙房屋中最大的一座当数当初宜宾一个叫顾定周的大户所修,房屋建在太阳坡十一组的大埂上,整座房屋共有30多道门。在四方碑周围还形成了若干商铺,除一般商品外,每逢三、六、九还要专门杀猪卖。山寨上一度十分热闹。这些人后来陆续离开返回了原籍地,至今留下了很多当年所修的房屋遗迹在山上。遗迹最多的是太阳坡十一组二房嘴的三皮山埂上、竹林湾、陈万海埂子、余癞子埂等,另外四方碑、东寨门、南寨门麒麟坳附近也有不少。现在保留完好的古民居是太阳坡村七组的陈家古宅。该古宅据现住户杨宝玉介绍已有200多年历史。当年建成时共有上下两大院落,几十间房屋,四道朝门,两座土碉楼,十分气派。至今除西端被改建为一座砖墙瓦房外,其余还基本保留着原有旧貌。只是下院木结构房屋大部分已损坏,有的仅存原宅的土墙,有的仅存木结构排列。虽然如此,但整座大宅的房基仍十分完好,从房基仍可看出当年气派。现杨宝玉所住之上院仍保留着原貌,地坝长约30米,宽约10米,门窗和石柱础均有雕花,墙壁和楼面均为木板。东北角现存土墙碉楼(两层)一座,西南角原有四层土碉楼一座现已无存。陈家晚年也曾养过几个土兵,并配有土枪土炮,杨宝玉家中现还保存着一个大炮的炮座子。大家山寨子上现存的杨家古宅(全土墙)也比较气派,当年杨宅是座四合大院,有两道朝门,总共30多间房屋,大门上刊有“圣旨”牌,晚年也曾建有碉楼一座用于防御,并配有4-5根土步枪、2门土大炮,解放后上交。整座云峰山至今遍布着众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比较集中的有张家沟、三交界、太阳坡等,这些民居部分改为了砖墙,但很多仍是黄泥筑成的土墙,屋面均为小青瓦,而且许多都有吊脚楼、木楼板和木栏杆组成的走马转角楼。

四、古碉楼。云峰寺上有据可查的古碉楼共有三座,就是太阳坡七组陈家古宅的两座古碉楼和大家山寨子上的杨家碉楼。三座碉楼均用泥土筑成,其中太阳坡陈家四层高的碉楼,土墙厚达2尺,每层盖有飞檐翘角和花纹图案,每层遍布枪孔,还配有几座土炮,至今还存土炮炮座一个。三座土碉楼除太阳坡陈家那座两层高的还保存着外,其余两座只留遗址。

五、古墓。一座位于云峰九组熊家屋基,为龙姓祖墓;另一座位于太阳坡三组张家沟,为郑家祖墓。其中郑姓祖墓墓碑雕刻十分精美,人物花草至今栩栩如生,只是两座古墓规模均很小,观赏价值不大。

第二节自然风光

一、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云峰寺最主要也是最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云峰寺的丹霞地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整座山寨18平方公里范围内及其四周的悬崖,均是这种地貌。二是裸露出来可供观赏的丹霞地貌相对比较集中,可以串成观光线路。三是可供观赏的丹霞地貌中,有的是一堵又一堵的巨型悬崖,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澜的超大型天然图画;有的是一块又一块或一堆又一堆的奇形怪石,在夕阳映射下,霞光耀眼,令人观之能生奇思妙想;有的还夹带着一些神奇传说,让人听了浮想联翩。这些丹霞地貌中最具观赏价值的有:花咡岩、八咡岩、翻天印、擎天柱、八灯山、手巴岩、牛心石、红岩坝、红岩湾、红岩沟、太阳坡、高家山、三交界、牛鼻岩、东风岩等。

花咡岩。位于云峰村六组猫鼻梁下岩左侧。全长200米左右,高约30米左右。

八咡岩。位于云峰村六组,全长200多米,高30米左右。

这两堵丹霞红岩仅隔八咡岩山嘴,几乎首尾相连。由于长期日晒雨打风吹,两堵红岩上呈现出了许多色彩不同,形状各异的图案,站在云峰山脚下的桥坎坝眺望,简直就是两幅异彩纷呈的天然挂图。

翻天印。位于云峰村六组,与八咡岩采画相连。翻天印是位于云峰山西南方悬崖半腰上一组丹霞奇石中的一根天然石柱。石柱呈圆形,直径约4米,柱高约10米,由下向上逐渐缩小,柱顶为一块3m×3m的方形石板,石板厚约0.8米。站在稍远处由南往西平视,柱顶的方石板呈圆形,恰似一枚柄朝地面朝天的大红印章,这也许就是称它为翻天印的缘由。石柱旁边紧挨着一大块通体朱红的丹霞巨石,此巨石高10多米,宽约30多米,厚5-10米不等;巨石中部有一条从地脚至岩顶的裂缝,裂缝下宽上窄,缝脚可容一人侧身通行到另一面。裂缝旁边有一条被人攀爬出的险径,沿此径可以爬上岩顶,但在上岩口处必须越过一块悬于空中的险石,因而胆怯者是不能去尝试的。越过此石后即可上到岩顶,岩顶是一片平地,长满了荒草,站在岩顶往西南方俯看:近处是层层梯田漫坡而下,直泻至500多以米以下的田坝中央,古庙“观音寺”遗址就位于悬崖下300米处的田地上。再往远看则是波浪般的群峰,大兴街村就座落其中。从这块巨石至崖脚的陡玻上,还分布着众多的奇异怪石,凝神静思,可以想象出当年崩蹋的壮观场面。站在岩顶往西看,八咡岩、花咡岩、猫鼻梁以及悬崖下漫坡的梯田、民居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从翻天印上岩再爬上山顶往山下一望,眼前又是一番更加壮丽的风景,据当地人讲,若在夏天来此,机遇好时还可遇上云海和晚霞,那景象就更为壮观。

擎天柱。从翻天印往南绕过山嘴,进入叶荷村13组地界,一根通身朱红的石柱孤立于八灯山悬崖的半山腰上。石柱呈方形,高约20米,宽厚5米,中心有一条30cm左右的裂缝,从柱脚裂至柱顶。柱身上攀生着十分茂盛的藤本植物,藤上吊满了刀豆一样的果实,果实呈金黄色。石柱后面是一堵鲜艳的丹霞陡岩,高宽约50余米,陡岩中间有一道裂缝,缝中竖着一根梭子形的朱红石簪。石柱前面是30多米高的悬崖。石柱四周长满了茂密的灌木丛,要想登上石柱柱脚,必须冒险手足并用,从长满荆棘灌草的陡岩上才能爬上去,下来还得原路返回。据说此岩从解放前一年开始垮塌,前后断断续续垮塌了一年,到新中国成立时方才止住,并且从此至今再未垮过。这根石柱就是最后垮出来立在悬崖半山腰的。故而被称为“擎天柱”,寓意为新中国擎起了整片天空。另据住在对面山腰上的老农周大亮介绍:他不仅亲自见证了此岩的整个垮塌经过,还发现了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三垮三不垮:即下雨不垮,晚上不垮,山脚下有人不跨,只在白天,天晴和山脚无人时才垮。

在周大亮房后左侧还有一片长达50余米的丹霞陡岩,岩上呈现着两个头像,一个很象猴头,另一个则很象牛头,两头挨在一起,就象孙悟空和牛魔王在谈心一样。

手巴岩。位于云峰寨东南方,地处太阳坡村十组。两条山埂在这里交汇,中间形成的山沟名大坳沟。手巴岩是指大坳沟的北岩,此岩长达500多米,高近百米,岩体通身朱红,悬崖半腰有上下山寨的险道一条,险道上方有石刻佛像一框;与此相对的是大坳沟的南岩,也是长达500多米、高近百米,岩体以杂色为主。两岩交汇处为一堵长100多米的弧形红岩,岩高约20米,岩口是九条山沟的汇聚处,故大暴雨后这里便会出现一道壮观的瀑布。

牛心岩。位于太阳坡村十组大坳口,手巴岩南岩的末尾处,卧牛峰的牛尾部。此处为一组丹霞奇石景观:一是位于大坳口山下杨秀明房后的一堵丹霞悬崖,此崖长达300多米,高近百米,悬崖中部兀立出一块高近50米,宽约10多米的彩色石柱,十分壮观;石柱下的庄稼地里散布着七零八落的一组奇石,其中有一堆高近10米,颜色赤红,绕行一圈,每面形状不同。在此堵悬崖的峰顶上,亦即卧牛峰的牛尾上,兀立着一块恰似牛心的奇石,故被人们称为牛心石。此石通身朱红,并间以青色网状花纹,高约5-6米,直径3米左右,独立在悬崖边上,下面即是近百米高的陡崖,险象横生。但据当地人讲,曾有人爬到此石的顶端去栽过“天树”(即人倒立在上面)。在牛心石的石脚下还拱卫着几块奇石,形成了一个组团。要登上牛心石,必须经过一道悬空的木桥。站在青和村对面的山上眺望,这块牛心石直立于卧牛峰的尾部,恰似电视剧《红楼梦》里的那块片头石。

红岩坝。位于太阳坡村九组,大坳沟的北岸,从东风水库大坝沿一条村道公路步行至岩峰洞的途中。整座山岩上有一堵长500多米,高100多米的丹霞长岩,岩上分布着十余处造型各异的丹霞奇石,最壮观的一处高达百米,宽约50米,从崖顶至崖脚全是朱红颜色。步行于岩脚的村道上,真是步移景变。这片红崖直延至岩蜂洞,转过弯又一直延至东风水库。在岩蜂洞山湾内的水库尾部,潇目滴翠的悬崖上镶嵌着一壁长近500米、高50-100米的朱红色巨形红岩,这壁红岩倒映在碧水兰天之中,又营造出了另一番意境。

红岩湾。位于太阳坡村一组梁子埂上的红岩湾,有一堵长400多米,高30余米的悬崖,在靠近山坳的一端,朱红色的崖壁上呈现出一组乳白色的彩画,活灵活现地呈现着九个身着嫦娥服饰阿娜多姿的人像,每个人像高约3米,故为其名“九仙神韵”。

三交界。位于太阳坡村一组三交界界碑山头上,在一片花生土中散卧着十多个大小不等的丹霞奇石,奇石呈椭圆形、圆形,有的象蘑菇、有的象海豚、有的像天鹅蛋、饶有趣味。

牛鼻岩。位于太阳坡村一组与宜宾交界处。为一堵长约1公里的丹霞彩岩,岩高近百米,有的地方是一片整岩,有的地方又分成多层,观之可任人想像。

高家山。位于太阳坡村六组。该山头周围散布着一组形状各异的丹霞奇石,共达十多块。

红岩沟。位于太阳坡十一组,沟中有一堵笔陡的丹霞彩岩,高近百米,宽30多米,彩岩上天然生成了一组图案,似人又似神,很耐人寻味,此沟里现在还生长着几株桫椤树。

二、水景。全山水景分为八塘一库。八塘指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修建的八口水塘,这些水塘的面积虽然不大,每口只有2-3亩,但除青杠林一口外,其它七口除大旱年辰外一直没有断过水。它们就象珍珠一样散落在植被森森的群山之中,给云峰山寨平添了许多灵气。一库即东风水库。东风水库位于全山中东部太阳村四组和九组地界上,兴建于1972年,竣工于1978年,从大坝至库尾全长1.5公里。总库容144万立方,水域面积128亩,平均水深29米。此水库虽然不大,但两岸植被较好,风静时水平如镜,山色倒映在湖光之中,别有一番意境,特别是在库尾岩峰洞一段,两岸裸露的悬崖全是朱红色的丹霞地貌,这些红色岩石镶嵌在满目滴翠的青山之中,再倒映入一湖碧水,致其湖光山色顿时熠熠生辉。加之全库左弯右拐,游之也有曲径通幽之感。还有那道屹立于两山之间高达34米的水库大石坝,当你驻足坝前时,眼前便会浮起当年人山人海,肩挑背扛那种“人定胜天”的恢宏场景。

三、栀子花。目前云峰山上共种植药用黄栀子达数千亩,这些黄栀子已开始进入盛产期。每年春夏之交,桅子花盛开之时,遍山雪白,香气袭人,不管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都难免会被它的诱惑搧起阵阵冲动。

四、瀑布。位于太阳坡十组九叉沟出口的手巴岩处。这里,两边是分别长达500米、高近百米的丹霞悬崖,两山交汇处为一堵长达百米,高达二十多米的弧形悬崖。每到洪期大暴雨之后,山上九条山沟的积水都汇聚于此,犹如一条凶猛的蛟龙,从这堵弧形红色悬崖上奔腾而下,落于岩下的丛林之中,溅起团团白雾和阵阵雷鸣,景象十分壮观。

五、梯田。梯田景观主要分布在从南寨门到西寨门之间的云峰山脚,比较集中的为“叶荷梯田”。还有东寨门下的张家沟梯田。站在猫鼻梁、翻天印和西寨门的山头上往下俯瞰,山下的田园也是风光无限。

六、气候景观。这主要是指天气晴好时一早一晚的朝霞、晚霞和云海。观晚霞和云海的最佳地段为翻天印至西寨门一线的山头,观朝霞的最佳地点还有待进一步寻找。

第三节民间传说

一、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传说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曾撞入太上老君的兜率宫练丹房,将太上老君好不容易练成的五壶“九转金丹”偷吃了个精光,然后跑回了花果山。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派出十万天兵去将孙悟空捉回,装入太上老君八卦炉中,架起猛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哪知期满开炉一看,不仅没化掉他反而将他炼成了火眼金晴。孙悟空从炉中腾空窜出,一脚踢翻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炼丹炉,再次大闹了天宫。该八卦炉被孙悟空踢翻后落到了人间现在的云峰山地盘上,即形成了现在的云峰山。现在云峰寺上的48座山头,即是炼丹炉的炭火熄灭后冷却而成,整个云峰山上的泥土和岩石皆为红色(丹霞地貌),也是缘由于此。后来人们在修建山寨时,也就按照八卦的方位修建了八道寨门,这八道寨门的布局刚好形成了一个八卦图。

二、皇城佳址。传说由于云峰山系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演变而来,因而成为了修建皇城的最佳地址。尤其是八灯山(又名八墩山)一带的山形地貌,很被历代风水家看中。据民国《犍为县志》记载:“八墩山,龙孔场东,县东六十里,来脉云峰寺山,险夷形状:八峰耸秀,其墩如灯悬壁分明可数,烟雾中常有闪烁飞出”。历来就有“八灯照犀牛,此地实难求,谁人若占有,胜过万户侯”的民谣(现在大兴当地都还有“乱石三堆锣鼓响,八盏明灯照犀牛”之说)。某朝皇帝获此信息后,即派出堪舆大师(即风水大师)来到云峰山实地踏堪。该风水大师踏堪完毕后,认为云峰山确系一处修建皇城的好地址,最后离开前爬上狮子山(云峰山最高处,海拔660米)再一次清点48座山头的座数,结果数过去数过来都只有47座山。大师回朝向皇帝复命时如实秉报了情况,皇帝和文武百官闻听后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明明是48座山,最后竞变成了47座,最后大家只好把此归之为天意,认为是上天不让在此修建皇城,皇帝也就只好放弃了。事后,有人问那风水大师,当时你脚下站的那座山数没数,大师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风水先生在作最后一次清点山头时,数过去数过来都忘掉了自己所站立的那座,故而造成了原本48座山怎么突然变成了47座的难解之谜。

这个故事虽为传说,但却可能确有其事。据《国宝档案》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地处大西南的夜郎国的国王曾希望选择拥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他认为这样的地方非常具有帝王基业气势。结果在寻找中发现今贵州牂牁江打铁关一带群峰重重叠叠,数不胜数,于是便将国都建在了牂牁江畔。夜郎国王为了扩展领地,还曾带着家眷、率领兵卒,先后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的其他地区多处选址建立城池,并且在这些城池都居住过。有关史料上也曾称犍为古时为夜郎之地。《辞海》夜郎条:“夜郎国,战国至汉时,主要辖今贵州西部、北部,以及云南东北、四川南部与广西北部部分地区”。东汉有学者在注解《汉书·地理志》时,还曾将夜郎国北边的疆域划到了今四川成都一带。据此,不排除夜郎国国王曾到过今之犍为地域选址建城,也不排除其选址曾到过云峰寺。

三、军用机场。云峰山选址建皇城是传说,但曾选址建军用机场却是实实在在的事。七十年代,据时任大兴乡党委书记的张道良介绍,当时四川省军区来了一位副司令员,乐山军分区司令和县武装部政委韩玉祥亲自陪同他们到大兴,张道良书记自然全程陪同,上云峰寺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部队首长认为云峰山上建军用机场确是可以,但因水、电、路的问题当时无法解决,最后只好放弃了。

四、擎天柱来历。今立于云峰寺八灯山悬崖半腰的擎天石柱,原本是八灯山悬崖上的一片整岩。自解放前一年秋季的一天开始,这片悬崖突然开始垮塌,以后便陆陆续续不断垮塌,直垮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片山崖就神奇地停止了垮塌,而且以后就再也没有垮塌过。最后垮出的这根高达20多米的朱红石柱,就一直独立于悬崖的半山腰上。因此人们便送给它一片美名为“擎天柱”,寓意为新中国擎起了整个天空。而且据一直居住在附近的老农周大亮介绍:这片悬崖在整个垮塌过程中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即它晚上不垮、下雨不垮、山脚下有人不垮,只在白天、天晴和山脚下无人时才垮,故在一年多的垮塌过程中从未伤及过人畜。

五、翻天印来历。传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回花果山后要求玉皇大帝封他为“齐天大圣”,玉帝不答应,孙悟空于是潜上天庭,将玉皇大帝的官印偷回了花果山,自己做了一面“齐天大圣”的大旗,然后盖上玉帝的大印,在花果山逍遥自在地做起了“齐天大圣”。由于猴性之故,他用完玉帝的大印后,随手就将这颗大印扔了出去,结果此印抛出来就落在了云峰寺八灯山不远处的山崖上。这玉皇大帝的印鉴原本也是有灵性的神物,它落地后被摔昏过去,醒过来翻过身子正准备逃回天宫,哪知此时刚好五更鸡啼,结果就被定在了现在的山崖上永远留在了人间,只留得印面朝上,长期仰望着玉皇大帝的天宫而己。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这枚巨型印章,便成为了印柄朝地,印面朝天。

六、大力士李猫咡。传说清朝同治以前,云峰山下李姓人家出了一对力大无穷的兄弟,哥叫李猫咡、弟叫李豹子。两弟兄由于力大无穷,一度称霸乡里,强占了杨姓人家的田地。杨家将其告到了县衙,县官于是派差人前来捉拿他们。第一批官差到李家时,李猫咡用石磨盘作茶盘,石对窝作茶杯,端起出来请官差喝茶,几位差人一看就被吓回去了。县官听说后又派了第二批差人来捉拿他两弟兄,这次虽然来了几倍于前的官差,但一见李猫咡仍然用磨盘端着对窝来敬茶,还是没敢动手就回县衙去了。县官听说后不相信,于是带领一大群衙役亲自前来捉拿。县官来到李家后,李猫咡正在屋前田里犁田。县官先客气地招呼他“李大爷,抄田不?”李猫咡“喔”了一声,县官就请李上来说话,李猫咡顺手就把正在犁田的大牯牛抱起来在水里涮了几下,然后将牛放在田埂上。县官一看果然厉害,回到家里,李猫咡又用磨盘端起对窝去给县官敬茶,县官一看不敢硬来,于是就想了个法子,说这次来是想请李猫咡去帮忙守县城。李猫咡答应了,跟随县官来到了县衙。县官设宴请李喝酒,为试其胆略,席间突然放了一炮,李猫咡一惊,手中的酒杯被捏得粉碎,县官见状后,看来这人有勇无谋,于是就把他放回了大兴。李猫咡从县衙回家后,当地人见县官都把他没法,于是有人就给杨家出了个主意,由杨家出钱去请了一个阴阳先生来,劝李猫咡在房前冲田里开一条水沟,说这样李家就更要发达。李信以为真,两弟兄连夜动手,只用了一个晚上,便在一冲大田中央挖平了一座山包开出了一条水沟,结果此沟挖成后,李猫咡一家很快就败了。

另传说李猫咡衰败前有一天路过一家人的碾房,硬说人家的碾子挡了他的路,一抱就将几吨重的石碾滚子抱起来甩到一边去了。还传说他有一次去龙孔赶场,杨家和龙孔的罗家合伙,请了一大群高手来收拾他。结果刚一动手,李猫咡伸手抓起一个人一下子便撕成了两半边,双手提起来一阵乱打,这些请来的人一看,全部都被吓跑了。

七、武秀才赵英杰。古时云峰寺周围有很多人习武,云峰寨北寨门下的八方沟,古时专门设有两个跑马场,一个在小地名老房子处,另一个在小地名鸡公坳处。两个跑马场各长两三百米,前一个宽10多丈,后一个宽3-4丈。这两条跑马场就是专门用于当地人练习跑马射箭等武功的。八方沟今属公平乡安乐村的1、5、9组里都有很多人习武,其中九组还出了一个武秀才叫赵英杰。据现年73岁的毕奎娄(曾任龙孔区委书记)介绍,他在6-7岁时还亲自在赵英杰家见过并试戴过武秀才的“顶子”(帽子)。四十年代初期,大兴塘咡湾出了一件人命案,县官前来勘尸,赵秀才还全身披挂去拜会过县官。当时所有人见县官都要叩头,只有赵秀才只作了个揖。另据说古时的云峰山下上堂湾有一吴姓人家习武,家中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关刀,习武时舞起来耍得呼呼响。

八、炮轰杨森。民国年间军阀杨森暴动,带着队伍从荣县县城过来准备上云峰寨,刚出金花场场口,与金花场正对着的云峰寨北寨门上就向金花场开了几炮。与此同时,云峰寨上的人们又砍了很多芭蕉树来抬起,还有的把晒垫裹成圆筒抬起,在北寨门周围的城墙垛子上来回架设。杨森见状,误以为有很多大炮,于是就带着队伍退回荣县去了。杨森为何要上云峰寨已不得而知,但大兴地区至今传说杨森死后把坟葬在了云峰山下之叶荷坝。民间传说叶荷坝是犀牛地,叶荷坝正位于八灯山下,自古以来当地一直有“八灯照犀牛,此地实难求;谁人若占有,胜过万户侯。”之民谣流传。

九、张献忠的大刀。传说当年张献忠剿四川时也曾到过云峰寨,走时还遗留了一把120多斤重的大关刀在云峰山上的中峰寺内,以后这把刀便一直保存在中峰寺内,直到1952年才由寺上僧人抬到乡政府交了。

撰稿人罗长安

二00九年三月

















—2—





—3—





—1—













献花(0)
+1
(本文系唐玉坤妈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