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为司法的美好明天++一起挺起我们的脊梁
2016-11-30 | 阅:  转:  |  分享 
  
为司法的美好明天一起挺起我们的脊梁

——破凉司法所规模化建设历程



破凉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始于2008年,当时全省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已有两年,但破凉司法所仍旧是三个一(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个人)的状态,这着实让关心司法工作的领导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心情无法轻松。思考司法事业的前途和发展,破凉司法一班人决定警醒自逼,重塑自我,重树形象,为司法事业赢得社会认可、领导重视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我热爱司法,我诚心尽力,我为政府分忧解难。

司法人必须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发挥聪明才智,用业绩去迎接社会的尊重。从此破凉司法所人员见到矛盾不再是躲、闪、糊,而是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缨,再纠缠的矛盾纠纷,再紧急的突发事件,我们都没有落下,全程参与,想千方设百法,一个宗旨:化解纠纷,平息矛盾,用真心、真情来做事。

破凉镇新耕村离任村干部周某,反映十年前任村干部时与村的财务纠纷,多年来找镇、村,均没有一个明确结果。2007年周某反应特别强烈,列举了二十一条要求,升级到县、镇找领导讨要说法,不依不挠,几次拦住镇主要领导,不处理好他的事不让走人。2007年下半年,镇领导安排纪委、经发办、财政所相关人员到村处理多次,由于村现任成员与周某思想对立,无法取得一致。2008年开年周某每天往镇里跑,见到主要领导脏话连篇。我们主动将该纠纷揽过来,到村召开党员、组长会,做党员干部工作,做现任村干部的思想工作,解除他们与周某的思想对立。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们找当事人二十多个,形成材料有六十多页,周某每次来都看在眼里,终于不说闲话了。两个月过去了,村里现任干部、大部分党员、组长被我们用事实说服了,觉得周某的21条也有部分合理,当初全部否决是看不得他那个“轻狂像”。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再与周某谈21条,他从寸步不让到愿意听我们说说。多方打听周某有两个亲侄在县城做生意,一个房侄在县工业园区上班,周某与他们很合得来,比较听他们的话,我们想方设法与他们见面,说明情况,要求他们一起做说服工作,都得到了响应。三个月过去了,再与周某谈21条,他开始感动了,说出了只要司法所的人说,去掉哪一条都行。双方都放下了包袱,水到渠成。

当年我们还化解了冲击火车站事件,两起电击伤亡事件,一起破凉卫生院医闹事件等多起突发性事件。每次司法所人都是第一个到过现场,全程参与,以我为主,不分昼夜,不解决矛盾誓不收兵。动真情化解多起累年上访矛盾,两名上访成瘾人员被我们牢牢吸附。当年全镇无进京、赴省上访,无集体到县上访。破凉恢复了宁静,领导心里有了感慨:司法所是有点简陋!要改一改了。司法所按上级要求提出方案,提交联席会通过执行,领导终于发话了。

二、高标准,求规范,按省级示范所标准打造司法所软、硬件。

取得了镇领导的支持,我们决定按省级示范所标准规范司法所新所建设,参照省示范所标准,设计图纸多次征询县司法局领导意见,几经修改,破凉司法所建筑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宏伟蓝图终于在2009年初开始实施,4月18日即交付使用。有了房子,镇里又拨出专款,将办公桌椅、文柜、电脑、空调一应配齐,我们又按上级要求悬挂标牌,制度上墙,资料归档。“中国司法”在破凉镇有了一席之地,更为主要的是“司法”在破凉人心目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三、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创造性地开展司法各项业务工作。

有了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领导和关心和信任,我们更感司法荣誉无比沉甸。破凉司法所要走规范化发展之路,我们开始行动:

1、根据司法所九项工作职能,结合破凉现实情况,我们每年为自己设定一个工作上台阶的目标,不冒进,不邀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年规范一至两项工作,三年整体工作应该会有很大起色。上年规范的成果,下年不断巩固,这样我们在向规范化示范所逐步接近。2009年我们规范化司法所软硬件、制度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2010年又规范了普法教育和刑释解教和信息化达标工作,2011年我们着重抓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

2、把司法工作作为第一要念,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梳理司法业务工作,在做好司法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参与镇其他中心工作。每周有提示,每月有目标和总结。如,我们每月内网至少有5—10篇原创稿件更新,每月内外网报表提前一天报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案件处结,立即将材料全部规范入档。日事日毕,巩固提升,我们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

3、重点抓好社区矫正管理工作。2007年下半年,社区矫正对象移交到司法所管理,我们也同大家一样,一直在摸索做好此项工作。由于局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社区矫正工作关系司法未来,关系我们的荣辱兴衰,甚至关系到我们的饭碗。仔细想想,言之确凿,不可不察。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力,为什么不用?管理工作做好了,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反之听天由命,当然要选择前者。

首先我们做好档案准备,除了报到对象一人一档外,我所还翻印几十本《矫正对象管理须知》,新报到对象人手一本学习,整套空白档案都早已准备好,对象来报到随时抽一本就是一份全套材料进行录入。

对已在矫对象,我们就用两个字“敢管”。2010年我们协同派出所干警,前后用一周的时间对所有矫正对象进行了一次走访。由于前期管理较松懈,大部分人员没有接受管理的意识,我们对他们逐一进行法律政策宣传,告之我们的管理方式,他们应做到的基本要点,不服从管理的后果。走访一周后,效果明显,所有走访过的对象都弄清了主管他们的机关是司法所,都陆续到司法所汇报。第二个月我们电话通知就能召之即来。

对未报到或报到后私自外出人员,我们是“坚决不放过”。通过走访,发现我镇有两名在矫对象在派出所报了一次到后都外出打工,根本没到司法所露面。我们找他们各自村包片干部上门找他们的家属宣传政策,以及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家属和村干部做完工作后,我们设法找到他们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再次要求他们立即回来接受管理。还是没有达到效果,我与派出所所长协商,拟采取强制措施,派出所长当面打电话向公安局领导请示,可以先行采取治安拘留的方式予以强制带回。于是我们拟定由派出所长再打电话通知两人三天内回破凉报到,否则由派出所和司法所联合到他们务工地执行拘留。电话打出后,立即起到了震慑作用,两名外出对象分别于第二天和第三天回司法所报到。

对新报到对象的首次谈话“认真细致严肃”。每次新的矫正对象来报到,首先由所长对其训话,对其犯罪和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告之他们接受管理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有三条:一是每月书面汇报材料20日前送到司法所,二是不得私自出县,外出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三是司法所工作人员电话必须接听,有事随叫随到。三个基本要求如果有一条没有做到,我们绝不放过。其他一些规定也做一般要求进行告之,当然在接下来几个月里作一些提醒和引导也有必要,我们认真管理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了违规的代价。

对矫正对象的生活、工作,我们应该给予力所有及的关心和帮助。破凉社区矫正对象吴某在外地坐了八年牢,去年假释回家,家里只有腿残父亲一人,三间土房也是危房,吴某由姐夫带着到司法所报到,我们了解到他家庭情况后,立即与社区和镇民政办联系,给他家安排了一个危房改造指标,去年过年镇民政又安排400元救济款给他。吴某内心充满感激,三天两头给司法所打电话:他在五里一服装厂找到工作;这个月发了多少工资;哪天厂里放假,他来所里报到时所里有没有人。最近他又在县里学油漆工,叫我们以后给他介绍点活做,汇报特多,感觉有点“烦”。

车河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去年老婆在县城遭遇车祸花去医疗费十几万元,他本人一直服侍老婆也没有收入。去年我们从民政争取资金给他些许慰问,今年他老婆身体好转,我们将王某介绍到那县工业园区一家企业上班,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元,王某喜不自禁,这种人性化的管理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真情的呼唤,体现到了国家法律宽严相济的本质,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我们要求的召之即来才能实现。

由于部分法院工作人员政策、法律水平不强,判决材料不转交,导致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家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法律的威严性遭到亵渎。我们在平时下村工作时多注意排查,尽到我们的职责。

破凉司法所在规范化建设中,通过上下努力,打下了一些基础,我们认为这都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与兄弟所和先进地区相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大差距。而上级领导给了我们很高荣誉和褒奖,我们将以此作为鞭策和鼓舞,和各位司法同仁为司法的美好明天,一起挺起我们的脊梁!



破凉司法所

2012年4月11日

















































献花(0)
+1
(本文系小溪geg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