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2016-11-30 | 阅:  转:  |  分享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备受长辈呵护和关爱,缺乏独立生活和艰苦生活的磨炼。特别是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也是各种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忽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那么不久的将来,将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一代。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三位一体”的和谐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深化自理意识孩子在家里的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的掌上珠。一切生活琐事都无需自己动手,潜移默化地就养成了他们依赖别人的习惯。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必须从学生的意识层抓起,从学校的教育入手。妙用示范生的帮带作用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性地用一些名人故事来引导孩子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小小年纪就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我服务是一件光荣的事。同时,对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并把他们评为自理小标兵,成为“示范生”。当个别孩子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就会有一批孩子努力上进,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就使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得到释放和起到相应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我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群体的作用,使他们能带动更多同学的提高。发挥班级管理强化作用班级的管理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班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要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开学时,可以利用班队课时间要全班同学民主选出班干部,并且具体安排工作,责任到人。让他们按分工分别管理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并每天汇报一次,对做得好的予以肯定,做得不够好或不好的给予指导并授以具体的工作方法,鼓励其再大胆工作。由于有坚强的班委会和集体核心,班干部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值日班长每天早早到校组织同学早读,卫生小组长每天督促同学打扫卫生,领操队员自觉及时地带领同学参加升旗仪式、早操和各类集会。老师不在教室,班长总会及时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其他班干部管理好班级。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像课前准备书本摆放情况、课间教室地面洒水情况、纪律情况、同学活动情况等都有同学管理,在管理中学生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学会了管理自己,锻炼自己,培养了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既培养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又增长了他们的才干。这样既巩固和提高了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工作水平,而且也推动了后进生的进步。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庭是一个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初形成的“第一课堂”。父母亲含辛茹苦所养育的孩子不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而且还要是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对社会负有责任和义务的人。如果说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庭是孩子人生的港湾,而决定孩子人生航程方向的就是孩子的品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把德育放在首位,是作为一个家长最为明智的选择。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家庭打造了一个立体平台利用家长会沟通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请家长配合督促学生,还可以将学校的常规、学习、劳动等教育向家庭延伸,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文明礼貌,养成在家认真复习功课和参加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并要求学生学会帮助父母扫地拖地,父母生病主动关心,学习用品自己收拾……总之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在“五一”劳动节时,,可以开展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劳动的活动,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同时,针对儿童上进心强的特点,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以“家长委员会”宣传。我充分发挥班里家长委员会,给家长进行经验交流,使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促进三者的紧密联系。以“家长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研讨会”为主要形式,增强家教科研氛围。使家长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巨大影响。倡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尊老爱幼、待人处事、工作态度和人生观方面为孩子做好表率。倡导家长平时洁身自好,读书学习,倡导家长与孩子沟通情感,爱而不宠,严而适度,正确引导,因材施教,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使他面服心不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堕落为学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作用以“家校联系卡”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利用“家校联系卡”,及时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第一时间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的在在校生活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这样拉近家庭和学校距离,及时准确把握孩子成长脉搏,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三、以社会教育为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优势,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每年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走进大自然,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配合能力。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总之,学校教育尤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土壤、社会天空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它就会枝繁叶茂。因此,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全面全方位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立足学校,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配合与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献花(0)
+1
(本文系王金龙2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