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节 结构的严密性
2016-12-03 | 阅:  转:  |  分享 
  
第二节结构(语素的三个成分)的严密性能素义的单一性,决定(证明)了语素的语义之结构(成分)的整合(完整、不可再分)性能和严密(凝结、独立充
当句法成分)性能。因此,我们不能用拆开或插入语言单位之成分等语法方法(手段),来分析、归纳甚至使用语素的语义,就是说,若拆开单音节
语素的语义,则导致该语素语义破碎成义素,若拆开含多音节语素的语音,则导致该语素语音破碎成为无所指(语义)的剩余音节(详见第一章第三
节)或自然音素,总之,若再次拆开含有一个或多个音位的语素,则破坏(缺损)该语素的音位或义位的整合性能;并且,若再次把其他语义单位或
语言单位,插入含有一个或多个音位的语素,则导致该语素的语义单位因结合其他语法单位而升级(扩展)成义位的组合体,就是说,破坏(降低)
该语素的语义的严密性能。在结构的严密性之方面上,语素和词,有很大区别。详细说,尽管词的语义之主要成分,也有很高的凝结(紧凑)度(性
能),因此,词义也不能拆开或插入其他语义单位。但是,强行再次拆开词本身之语言单位时,词之上位概念还不一定变态(堕落、降级)成自然音
素之下位概念,词的下位还可能有语素,语素的义位,有语法功能;而若强行拆开语素之语言单位,则一定(只)留下一些无义位(语义)的自然音
素,音素无语法功能。总之,词义的严密性,比语素义的严密性,差(低、小)。不过,还要注意是否能拆开以下三类特殊语素的问题。叠音语素的
不可还原(不可分解)的问题。由几个相同音节重叠而组成的多音节语素,我们称为叠音语素。叠音语素属于多音节语素,因此,该语素里的任何一
个音节,也不能单独表义(一个音位只对应一个义位),因此,无法拆离叠音语素的多个音位。但是,由于现代汉字(字位)的音节化(一个音位只
对于一个义位)和表意性(一个字位只对应一个义位)的两个特点(功能),使得一些人对某些叠音语素的语用,产生了误解。详细说,有的学生,
把双音节语素“往往”,还原成两个单字位“往”,接着,把叠音语素(此处详指含有副之语法性质的语素、副语素)“往往”的语义,按照现代汉
语的表意性之特点,当作两个单音节语素“往”的义位的组合体,然后,误以为:叠音语素“往往”是一个复合词。另外,有的学生,把四音节语素
“婆婆妈妈”,分解成一个双音位语素“婆婆”和一个双音位语素“妈妈”,接着,把叠音语素(此处详指含有形容之语法性质的语素、形语素)“
婆婆妈妈”的语义,当作双音词“婆婆”的语义和双音词“妈妈”的语义的组合体,然后,误以为:叠音语素“婆婆妈妈”是一个短语。然而,孤立
地(仅)从“汉字的表意功能”之充分非必要条件(外因)看,以上两种学生的说法(结论、结果),似乎有些道理(理由、内因),但是,结合“
语素的内涵是最小的音义组合体”之必要非充分条件(内因)来看,他们(两类学生)的想法(两种逻辑),不正确(结论之结果不对应必要非充分
条件之内因)——没道理、不成立。详细说,从语义之方面说,两个单音节“往”(左筷子和右筷子)或双音节“婆婆”、双音节“妈妈”(瓶盖和
瓶身),只有在重叠时,才表现(含有、装载)那种(一个)独特的语义(饭或酒)。即使强行——从语音形式方面——拆开叠音语素,单音节“往
”,只是含有动之语法性质的语素(动语素),动语素跟副语素无关(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性);双音节“婆婆”和双音节“妈妈”,也都只是含有
名之语法性质的语素(名语素),名语素跟形语素无关。并且,从语音之角度看,叠音语素的两个单音节(叠音音节)和一般语素的单音节之原型
(基本音位、原本的声音信号),两者的音值(音长、时值、声音延续的时间的长短程度),也不完全平等。详细说,基本音位的音值所发(含有)
的音强(音高、音调——音节的调位、非音质成分——强弱程度)是正常的强度,而叠音语素的第一个叠音音节(音位变体),多(往往)有调音(
调节音高、此处详指使调位变弱)的功能,并且,叠音语素的第二个叠音音节(音位变体),多(常)读作轻声(轻短且模糊的调位),轻声的功能
是使音长变短和使音强变弱。总之,叠音语素,并非是某个单音节语素机械(简单)地重复(合并),而是语音和语义之间无序(无语法顺序、任意
)组合成的一种特殊语素,因此,不可随意乱拆,也绝对无法还原。含有字位变体的语素不可分解的问题。字位变体,是同一个语素在不同语境里所
表现(含有)的各种不同的书写(书面、视觉)形式。然而,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字位变体,它们对应的义位,都不会随之(同步地)改变,因此,无
法拆离含有字位变体的语素的单个义位。其实(注意),以上字位变体的现象,是不同的翻译手段所导致的。详细说,对外国、外民族的人名和地名
,为了遵从原生态(最原始的外来语种的语素的语音形态之真相),翻译界一般多采用音译(详见第八章第二节)的方式(手段),而且,能翻译的
人,因审音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同),而难免(必然)导致所选的汉字差异(不同),就是说,译者所选的汉语字位,跟外来语种的语素本身的
义位,没有关系(任意搭配),因此,不管有多少种汉语的写法,若干个字位变体所表示(含有)的义位(外来概念),都只可能是一个。用于(参
与)分训的多音节语素的不一定不可拆分的问题。一般说,多音节语素的几个音节,是一个严密的整体(瓶),因此,不仅拆用(只用瓶身或瓶盖来
装酒)不行(不成功),而且,分训(分释、按照字面意思来把多音节语言单位的多个字位分别地翻译成多个义位),也不行。注意,强行分释,是
要贻笑大方的。但是,是否能拆开多音节语素的问题的复杂(情况多样),在于:有些语用效果(修辞效果、结果)的实现(表现)的需求,常常
是以解构(分训)多音节语言单位为的前提(内因,语用的需求)的,并且,人们所规则(规定、认同)的能分训和不能分训之间的边界(界线),
是有一定弹性(伸缩性、灵活性、开放性能)的,因此,对用于(满足)某些语用效果的多音节语素,可再拆分,对于没有参与(满足)某些语用效果的多音节语素,不可再分。至于多音节语素在哪些语用之语境下,是可再分的,我们将在此书《第二篇:方法论·第十一章第十二节》中,详细地展开研究(分析和归纳)。
献花(0)
+1
(本文系不可再分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