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节 形式的分立性与单音性
2016-12-03 | 阅:  转:  |  分享 
  
汉语语素的特点世界上数以千计的语言,之所以能够千姿百态——互相独立,是因为它们各自都有一套适于生存的区别性特征(异质性)。一般地说,这种区别
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们的语音形式、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上。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把汉语语素的特征,归结为四点:形式的分立性与单音性、功能
的自由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语用的传承性与密集性。汉语语音形式与汉语书面形式之间的分立性与汉语语素的单音性一分立性对任何一种语言来说
,物质形式,都不外乎两个平面:语音平面和文字平面,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目前,在一般用拼音文字来记载语义内容的语言里,语
音和文字是合二为一的,但是,在汉语里,汉语文字的特殊的表意功能,致使语音和文字,互相独立,即使二者搭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也十分
复杂——不只是一一对应(详见第三章第一节)。另外,音体语素(能代表语素的语音)和文字语素(能代表语素的文字)之间的关系,也距离甚远
,详细说,只有在运用组合轴线(音体语素的组合体)时,才能分辨出音体语素之间的异质性(特点);无论在运用文字语素的组合体时,还是在理
解文字语素时,都能分辨出文字语素之间的区别性(特点)。二单音性按音节的数量,在第六章第一节,我们曾将汉语语素,分成半音节、单音节
和多音节三类。其实,从汉语语素的特点看,汉语语素的主流语音形式,是单音节。因此,汉语的语素和音节,多数是一对一的搭配关系。外延比较
如果严格地从语言之语境(而不是言语之语境)的角度去统计(总结)半音节的汉语语素,那么,汉语里真正(严格、固定)的语言半音节语素,只
有一个,即:多义位的单音节语素“词儿”里的半音节语素“儿(-r)”。至于多义位的单音节语素“什么”或“我们”里的半音节语素“么(-
m)”或“们(-m)”,在“什么”或“我们”等单音节语素之言语语境里,是半音节,但是,在另一些语言语境里,却都有各自的准单音节形式
——“么(me)”或“们(men)”,因此,这些半音节语素,实际上是一个单音节语素“么”或“们”因语用(言语)语境(此处详指:快速
连读)而脱落韵母,单音节语素“么”或“们”,因脱落韵母造成(变成)半音节语素之条件音位变体,就是说,这些半音节语素,是临时的言语半
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在汉语里的比例也很少,大约只占了语素总数的3%左右,且均为非基本词汇。它们的使用频率也低,仅占语素总出现率的
3/1000左右,它们的能产——构词功能频率也低,详细说,据统计,多音节语素里构词能力最强的前几名是“玻璃”、“葡萄”、“萝卜”、
“葫芦”,但是,以上每个语素所构成的词的数量(能产量),也不过十多个。而且,纵观汉语发展历史,多音节语素,还呈萎缩的趋势。排除了以
上两类异流的汉语语素的语音形式,汉语中数量最多、使用率最高、能产量最大、生命力最强的主流的汉语语素的语音形式,就只有多音节语素了。
数字证明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从语用频率上看,有人曾对出现累计占99.9%以上的4000个汉字,进行统计,其中就有9
0%的汉字,是一字一素。从语用覆盖面上看,只要掌握了常用的2400个单音节语素,就能顺利地读懂当今的一般文章了。从构词功能上看,《
常用构词字典》里有这么个统计:单音节语素里构词状元的能产量和多音节语素里构词状元的能产量之间的比值是93.7:1。从所负载的义项上
看,半音节语素“儿”,是个构词词缀,仅含有一个语法意义之义项,多音节语素所表达的语言意义,大多生冷偏僻,使用率极低,它的义项一般也
只是一个,很少有被引申、比喻或借代的语义变体。单音节语素则不同,平均每个单音节语素负载5.4个义项。
献花(0)
+1
(本文系不可再分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