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一年级第二学期理论教程
2016-12-03 | 阅:  转:  |  分享 
  
大一年级第二学期理论教程一、主题:营养与健康学习目标:1.知晓营养素、蛋白质的概念与分类。2.了解并掌握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生命
的存在,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体内进行物质代谢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物质,
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素的概念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身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
需的物质。二、营养素的分类: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食物纤维和水七类。三、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由碳、氢、氧、氮以及硫、磷、铁、铜、碘等元素组成。构成蛋白质的各种元素分别组成不同的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四、蛋白质的分类:依据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的不同其营养价值不同。按营养价值蛋白质可分为三类:1.完全蛋白质,也
称优质蛋白质。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多、比例适合人体需要,并且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能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生长,这类蛋白质
包括动物性食品中的乳类、蛋类、鱼类及瘦肉,植物性食品中的豆类及其制品。2.半完全蛋白质,这类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虽然适合人
体需要,但数量和比例不适合。此类蛋白质仅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如米、麦、土豆和干果中的蛋白质属于半完全蛋白质。3.
不完全蛋白质,这类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其营养价值低,很少被人体利用,大部分经过氧化释放出热能就被浪费掉,如玉米中的玉米醇
蛋白、肉皮、蹄筋中的胶质蛋白都是不完全蛋白质。五、供给量与来源:1.一个人一天需要吃多少蛋白质,这应根据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
建康状况来定。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l—1.5克蛋白质;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5-3克蛋白质;至于在患病
情况下可根据病情作相应增减。但是,仅考虑蛋白质的“量”是远远不够全面的,还需注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质量)。2.人体所需蛋白质一般
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常指瘦肉、鱼类、奶类和蛋类等,属于优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一般高于植物性食物,所以一般认为动
物性食物营养好。植物性食物常指米、面、大豆、蔬菜等。除大豆、芝麻、葵花籽等是优质蛋白质外,其余均不属于优质蛋白质。植物性食物中,谷
类虽然蛋白质含量不算高,但它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一日三餐70%的蛋白质来自谷类,不可忽视。植物性食物中的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0%。
复习与思考:营养素的概念及其分类?蛋白质的组成及分类如何?蛋白质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二、主题:维生素的种类及其缺乏可能导致
的疾病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2.知晓缺乏维生素可导致的疾病。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维生素是
维持人体生命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化学本质均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不能为机体
提供热能,也不是机体的构成物质。虽然机体对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因其各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故当机体中某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就会引起代
谢紊乱以及出现相应病理症状,称为维生素缺乏症。2.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也各不相同,通常
按其溶解性质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只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在食物中常与脂
类一起,在吸收过程中与脂类相伴进行。可贮存于脂肪组织和肝脏,故过量可引起中毒。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B1、B2、PP、B6、B12
、泛酸、叶酸、生物素)和维生素C易溶于水,在体内仅有少量贮存,易排出体外。二、维生素缺乏可能引起的疾病:1.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
引起:夜盲症、上皮组织角化、生长发育受阻、佝偻病、软骨病等。2.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可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脂溢性皮炎、坏血病、口舌
唇炎病等复习与思考:了解并掌握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知晓缺乏不同维生素可引起的疾病。三、主题:体育锻炼的代谢特点与营养补充
学习目标:了解并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代谢特点及如何进行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机体的能量消耗比安静时要大大增加。安排锻
炼期间的饮食,加速运动后的体力恢复,防止过度疲劳,合理的营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速度性运动速度性运动是典型的大强度运动,如短跑
。快速跑时对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要求高,同时体内高度缺氧,故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糖的无氧分解供应。在锻炼后膳食中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糖还必需有足够的磷、维生素B1、维生素C、铁,此外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进一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二、耐力性运动耐力性
运动如长跑、超长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长,运动所需总热能大,能量代谢以有氧供能为主。为了保证热能的来源充足,增强
机体的摄氧能力,膳食中应含有较高的糖、维生素B1、维生素C及铁、钾、钠,钙、镁等元素,并适量补充脂肪和蛋白质。三、球类运动球类
运动对人体的要求较全面,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营养的要求也全面。膳食中的糖、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
素C、磷等一定要充足。四、游泳运动游泳运动在水中进行,机体散热较多,膳食中除供给必需的糖和蛋白质外,还要求足够的脂肪和维生素B
1、维生素C及磷等。五、体育锻炼与水的补充体育锻炼中水的代谢特别旺盛,如踢足球1小时,出汗量高达2一7升。在高湿环境下运动,出
汗量更大。因此在锻炼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注意钠、钾盐的补充。一次补水量不能太多,以150—200毫升为宜。复习与思考:耐力性
运动、球类运动的代谢特点及营养补充是怎样的?体育锻炼后如何正确补充水分?四、主题: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习目标:正确认识现代社
会及人的主观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一、需要对健康的影响需要是人对其生活和发展所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欲望无止境,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和被人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二、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社会给人们心理造成的困惑与压力主要有:1.生活节奏加快,使人普遍产生时间紧迫感。2
.竞争的日趋激烈,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竞争虽然有助于开?发人的潜力,推动社会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竞争方面的心理问题。
3.道德标准的矛盾。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与发展,也造成了文化矛盾和道德的碰撞,这些撞击虽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也引起了许多阵痛,造成了许
多心理困惑和社会矛盾。4.人际交往的困惑。一方面由于忙于工作、学习,缺乏人际交往。另一方面人们普遍感到孤独和冷漠,给人际关系带来
困惑。然而,人际交往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给人造成心理障碍。5.贫富悬殊与社会不公平的困惑。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
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较为普遍,面对这些困惑,人们的心理反差和失衡是
显而易见的。三、人的主观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性格类型2.思维方式的影响3.自我意识4.家庭环境的影响5.学校教育环境的影
响6.长期的心理应激造成学生精神紧张,诱发疾病复习与思考: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哪几方面?人的主观因素对心理健康有哪些
影响?五、主题: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学习目标:了解掌握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振奋精神当
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烦恼和压抑情绪时,通过体育锻炼就可以摆脱烦恼,振奋精神。二、低焦虑反应大学生因名目繁多的考试
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焦虑反应降低。三、提高智力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注意力
、记忆力、反应速度、思维和想象能力,还可使人的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四、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
精力充沛,对于改善人的身体的自我概念、身体表象、身体自尊至关重要。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
、动作难度、意外等)和主管困难(如胆怯畏惧心理、疲劳和损伤等),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
中去。六、消除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机已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
松,减轻或消除疲劳。七、提高社会健康水平现代社会需要合作精神,一个人想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和成就,就需要与他人合作,需要得到他人的
帮助。合作能力既是体育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加
强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八、治疗心理疾病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复习与思考:结合自身体会举例说明体育对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增强合作精神的作用。六、主题:体育锻炼对促进社会健康的作用学习目标
:了解掌握体育锻炼对促进人际交往、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竞争意识的作用。一、体育锻炼有助于人际交往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接触和交
往的机会。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逐渐形成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性格内向这更应多参加集体性的体育
活动,逐步改变自身的个性。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合作的优越性体现在个人与他人一起工作时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如增加交流、相
互信任等。在一些相互依赖性的任务(如足、篮球运动等)中,合作会使活动变得更为有效,以为团队要获得成功,每个成员就必须相互协作、共同
努力,才能使集体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个人的作用也能充分的发挥。三、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竞争意识竞争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特性之一。在体育
运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充斥着竞争,既有对自身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的竞争,也有团队间的竞争。需要注意的是,竞争中要有
良好的体育道德,不要伤害他人,要通过正确的竞争培养自己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复习与思考: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良好的
竞争意识。七、主题: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习目标:了解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能知晓日常生活对自我情绪的调控。一、不良情结对消化
系统有影响俗话说“食欲是情绪的寒暑表”,消化系统是最能接受人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如因情绪紧张,可使人吃不下饭;由于悲痛勉强吃下去
也难以消化,甚至呕吐、痛苦难忍等,这是因为,在紧张、忧虑情绪长期反复刺激下,大脑皮层功能发生紊乱,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
所造成的。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便秘、恶心、消化不良、腹胀、心口部烧灼感以及失眠、头痛、多梦、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二、
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愤怒。紧张、恐惧状态,特别是严重的惊吓,容易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调
节紊乱,久之会形成高血压病。焦虑、紧张、愤怒、烦恼等不良情绪,会引起血液中某些激素大量增加,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
紧张、血管收缩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时,造成心脏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美
容当一个人精神过度急躁、焦虑时,这些不良刺激会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造成血管痉挛,引起血液循环迟缓。皮肤就好像一面镜子,它
能把大脑中许多心理活动反映出来。不良情绪不但会影响皮肤的色泽,还可导致各种皮肤疾患,如牛皮癣、痤疮、酒糟鼻、脂溢性皮炎、湿疹、慢性
寻麻疹等。四、不良情绪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紧张、悲哀、压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癌症的发生;相反平衡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
动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促使免疫细胞、各种免疫因子活化,可对癌细胞进行“围剿”,并将其一举歼灭。复习与思考:不良
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八、主题:健康人格的标准学习目标:了解掌握人格的定义;知晓健康人格的标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
定义: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有一定倾向的所有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二、健康人格的标准健康的人格是指在社会实
践活动中,人格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统一的平衡和发展,其才能能够充分地发挥,并能力尽所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健康人格的
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助人为乐,有较强的集体归属感和团队
精神。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积极适应社会形势发展能在思想行为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关心社会并具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对生活、对人生抱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并积极采取行动,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乐观开朗,能够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4.清晰的自强意识:即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以接受改造的态度对待好己的缺点错误。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改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5.好的主导心境:主导心境是指一个人情绪状态的主流。每个人的情绪波动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乐观积极的情绪占上风、居主流,就是健康的情绪。复习与思考:人格的定义是什麽?健康人格的标准有哪几方面?
献花(0)
+1
(本文系全宇环首藏)